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重视。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量及符合原物等方面发展。人们对曾赖以充饥保命的野菜,又重新给予重视,以新的观念重新开发利用。多种野菜也以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以独特的风味出现在筵宴上。 本书是关于介绍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的教学用书。
本丛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 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 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 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陈建国,天津市 科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从事管理工作30余年,1990年以后,参加了天津市的野菜资源调查工作,对本市的野菜品种、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研究,撰写论文多篇。
**章 野菜分布概况
1.平原区
2.山地丘陵区
3.低平海岸
第二章 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
1.蒲公英
2.马齿苋
3.荠菜
4.山芹
5.苣荬菜
6.蕨菜
7.枸杞
8.绿苋
9.蒌蒿
10.黄花菜
11.车前子
12.玉竹
13.地肤
14.藿香
15.苍耳
16.山莴苣
17.鸭跖草
18.酢浆草
19.长萼堇菜
20.打碗花
21.荇菜
22.桔梗
23.九层塔
24.天蓝苜蓿
25.长萼鸡眼菜
26.草决明
27.朝天委陵菜
28.苹
29.龙牙草
30.白花败酱
31.诸葛菜
32.小藜
33.牛繁缕
34.青葙
35.菊芋
36.藜
37.酸模叶蓼
38.鱼腥草
39.水蓼(泽蓼)
40.扁蓄
41.皱果苋
42.薄荷
43.独行菜
44.薤白
45.苦苣菜
46.蒲菜
47.百合
48.刺儿菜
49.东亚唐松草
50.紫苏
51.凹头苋
52.附地菜
53.辣子草
54.盐地碱蓬
55.宝塔菜
56.野西瓜苗
57.香椿
58.鸡冠花
59.荷花
60.槐花
61.花椒
62.抱茎苦荚菜
附录 野菜的采集和加工方法
坦白讲,我最初接触这类书籍是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总觉得这种“挖野菜”的行为有点过于“复古”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深度和广度超乎想象,不光关注食用价值,还涉及到了植物的传统用途,比如药用价值和民间习俗,这使得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立体和厚重。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民间传说的浪漫色彩完美融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区域植物变种的细致区分,这种近乎于植物志的严谨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高。它绝非那种浮光掠影的“野外生存小窍门合集”,而是真正钻研了植物的“生命密码”。我甚至开始对照书中的图谱,去研究我家附近公园里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杂草”,每一次成功的识别和确认,都像完成了一次小小的科学探险。这不仅仅是关于吃的书,更是关于如何尊重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教材。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而食物的来源尽可能地贴近自然,便成了我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本丛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充满了原始智慧的“生活说明书”。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可持续性”和“地方特色”的强调。书中提到的许多食材,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才能找到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食材库,更让我开始关注我所居住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生态链。书中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植物特征的对比分析,做得极其到位,避免了许多新手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误采有毒植株,这方面的安全提示非常审慎和专业,让人在探索未知时感到极大的信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处理与烹饪”的那几个章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味,经过作者巧妙的引导,瞬间变得美味诱人,甚至有些菜肴的口感层次,比我常去的那些高档餐厅还要丰富,这是对食材本味的极致尊重。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把开启我们与大地重新建立连接的钥匙。
评分这本关于园艺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城市里的乡下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种随处可见、但又叫不出名字的绿色植物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藏着什么宝藏。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图片清晰得就像是直接把野外场景搬了进来,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对植物学一窍不通的我,也能快速锁定目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植物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最佳采摘时间,甚至连土壤的要求都有提及,简直是把我从一个纯粹的“观赏者”提升到了一个“初级实践者”的水平。我上周按照书里的指引,成功地在自家小院的角落里培育出了一些香草,那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是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无法替代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读起来完全没有教科书的枯燥感,更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老农在耳边细语,分享着世代相传的“土方子”,让人倍感踏实和温暖。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渴望将这份朴素的自然馈赠融入日常生活的同好。
评分对于那些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慢下来”的理由。它不是那种催促你快速行动的指南,而是一个引导你去观察、去感受、去等待的哲学读本。每当我感到压力山大时,翻开其中关于特定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细微变化的描述,或者关于等待果实成熟的耐心教诲时,我的心绪便会奇迹般地平静下来。书中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充满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这种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做”,更是在引导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世界。我发现,自从阅读并实践了书中的一些采食方法后,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开始更有意识地去保护那些小小的生命,因为我知道它们对我而言,蕴含着多么丰富的知识和营养。这本书,是对生活方式的一次温柔而深刻的重塑。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烹饪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本著作,它简直是一部被低估的“风味百科全书”。现在市面上的食谱大多集中在常见的几百种食材上,而这本书却拓展了我的味蕾地图,带来了无数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味觉体验。作者在描述食物口感时,所用的词汇极其细腻和富有画面感,比如对某种嫩叶的“微涩回甘”和另一种根茎的“沙糯粘牙”的描绘,让人光是阅读就能想象出舌尖上的变化。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最朴素的原料,创造出最有层次感的料理。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几种简单腌制方法,效果惊人,那些原本被视为“野草”的食材,经过简单的处理,立刻升华为餐桌上的主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好食材”的刻板印象,证明了真正的美味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是一种对食材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