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农民致富大讲堂系列丛书

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农民致富大讲堂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建国 编
图书标签:
  • 野菜
  • 野菜识别
  • 野菜食用
  • 野生蔬菜
  • 农家菜
  • 致富技能
  • 农民增收
  • 农业技术
  • 健康饮食
  • 绿色食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天津科译
ISBN:9787543325654
商品编码:1027661818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农民致富大讲堂系列丛书
  • 作者:陈建国
  • 定价:8
  • 出版社:天津科译
  • ISBN号:978754332565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0-03-01
  • 印刷时间:2010-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80
  • 字数:49千字

编辑推荐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重视。由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量及符合原物等方面发展。人们对曾赖以充饥保命的野菜,又重新给予重视,以新的观念重新开发利用。多种野菜也以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以独特的风味出现在筵宴上。 本书是关于介绍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的教学用书。

内容提要

本丛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 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 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 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作者简介

陈建国,天津市 科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从事管理工作30余年,1990年以后,参加了天津市的野菜资源调查工作,对本市的野菜品种、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研究,撰写论文多篇。

目录

**章 野菜分布概况
1.平原区
2.山地丘陵区
3.低平海岸
第二章 野菜的识别与食用方法
1.蒲公英
2.马齿苋
3.荠菜
4.山芹
5.苣荬菜
6.蕨菜
7.枸杞
8.绿苋
9.蒌蒿
10.黄花菜
11.车前子
12.玉竹
13.地肤
14.藿香
15.苍耳
16.山莴苣
17.鸭跖草
18.酢浆草
19.长萼堇菜
20.打碗花
21.荇菜
22.桔梗
23.九层塔
24.天蓝苜蓿
25.长萼鸡眼菜
26.草决明
27.朝天委陵菜
28.苹
29.龙牙草
30.白花败酱
31.诸葛菜
32.小藜
33.牛繁缕
34.青葙
35.菊芋
36.藜
37.酸模叶蓼
38.鱼腥草
39.水蓼(泽蓼)
40.扁蓄
41.皱果苋
42.薄荷
43.独行菜
44.薤白
45.苦苣菜
46.蒲菜
47.百合
48.刺儿菜
49.东亚唐松草
50.紫苏
51.凹头苋
52.附地菜
53.辣子草
54.盐地碱蓬
55.宝塔菜
56.野西瓜苗
57.香椿
58.鸡冠花
59.荷花
60.槐花
61.花椒
62.抱茎苦荚菜
附录 野菜的采集和加工方法


《绿野寻珍:城市里的乡野味道》 前言: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常常怀念那片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沃土。城市生活的节奏让我们疏远了自然,也让我们淡忘了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乡野馈赠。然而,那些隐藏在寻常巷陌、公园绿地、甚至城市边缘荒野中的野菜,依然默默地诉说着生命的故事,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乡愁的独特风味。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植物图鉴,也不是一份简单的菜谱。它是一次关于“绿野寻珍”的探索,一次对城市中被遗忘的植物的重新发现。我们试图唤醒你沉睡的感官,让你重新认识那些身边的“绿色宝藏”,感受它们独特的生命力,并学习如何将它们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带来健康、美味与一份难得的宁静。 第一章:城市绿野的生机——那些我们擦肩而过的植物 在繁华都市的缝隙里,生命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顽强生长。公园的草坪、河边的驳岸、废弃的工地、甚至是屋顶的缝隙,都可能成为野菜的栖息地。它们是自然的信使,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喧嚣的环境中,依然存在着勃勃生机。 常见的城市野草,隐藏的美味: 荠菜(Shepherd's Purse): 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野菜之一。那独特的心形嫩叶,在早春时节就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我们细致地描绘它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从初春的嫩芽到盛花期的细碎花序,让你在野外能够精准识别。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不同部位的食用价值:嫩叶的清香,花序的微苦,甚至根部的独特风味。 马齿苋(Purslane): 仿佛带着南国阳光的热烈,马齿苋以其肥厚的叶片和独特的匍匐生长姿态,在夏日里悄然蔓延。它那略带酸涩的口感,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我们将展示如何在炎热的季节里找到它,以及它那“败火”的食疗价值,让它成为你餐桌上的健康之选。 蒲公英(Dandelion): 那个随风飞舞的白色绒球,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但我们认识的,仅仅是它播撒种子的可爱模样吗?其实,蒲公英的叶片,特别是未开花前的嫩叶,拥有独特的苦味,这种苦味经过巧妙处理,能够带来别样的风味。我们将分享如何处理蒲公英的苦涩,以及它“利尿排毒”的民间智慧。 车前草(Plantain): 遍布各处的车前草,其叶片上的“车辙”状脉络是其鲜明标志。虽然常被视为“杂草”,但它的嫩叶,尤其是幼苗期,口感柔嫩,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我们将探讨它在不同土壤环境下的生长习性,以及如何从其外观特征上进行辨别。 酢浆草(Wood Sorrel/Clover-like Oxalis): 那心形的小叶片,在阳光下会“睡觉”,夜晚则会合拢。它的酸味,如同柠檬的清爽,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将区分不同种类的酢浆草,并着重介绍可食用的种类,以及它那清凉解暑的特性。 城市绿野的辨别要点: 形态学识别: 本章将提供详细的图文解说,从叶形、叶序、茎的形态、花朵的颜色和结构,到果实的特征,全方位地指导你如何进行初步的视觉辨识。我们会强调一些关键的、不易混淆的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 不同的野菜偏好不同的生长环境。我们分析它们在不同光照、湿度、土壤类型下的生长规律,让你能够“对症下药”,在特定的地点寻找特定的野菜。 季节性观察: 野菜的生长周期与季节息息相关。我们将详细讲解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哪些野菜会“冒头”,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的最佳采摘时期。 第二章:舌尖上的野趣——野菜的烹饪艺术 采摘野菜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餐桌上的美味,是本书的另一核心。我们拒绝简单粗暴的烹饪方式,而是将野菜的特性与现代烹饪技巧相结合,挖掘它们最本真的味道。 处理的智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清洗与浸泡: 野菜生长环境复杂,彻底的清洗是保证食用的前提。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野菜的清洗方法,包括如何去除泥土、小虫,以及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步骤。对于带有苦涩味的野菜,浸泡和焯水是去除不良风味的关键,我们将细致指导你掌握浸泡时间和水量。 焯水与腌制: 焯水不仅能去除草酸等影响口感和营养的物质,还能使一些坚硬的野菜变得柔嫩。我们分享不同野菜焯水的技巧,以及焯水后适度的腌制,如何能为后续的烹饪打下基础。 风味提取: 了解野菜本身的风味是烹饪的关键。我们将深入分析每种野菜的独特味道——是清香、微苦、甘甜,还是略带酸涩?只有了解了它的“性格”,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美味。 从家常到精致,百变野菜的烹饪之道: 清淡原味: 凉拌系列: 推荐将嫩叶野菜,如荠菜、马齿苋,与蒜末、醋、香油等简单调料拌合,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的清鲜味道。我们将提供多种凉拌酱汁的配方,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清炒系列: 针对口感稍显粗糙的野菜,如婆婆丁(蒲公英),经过焯水后,用葱姜蒜爆香清炒,能够激发出其独特的风味,同时保持其爽脆的口感。 巧手变奏: 馅料的灵魂: 荠菜、马齿苋等常被用来制作各种美味的馅料。我们将提供详细的饺子、包子、春卷等馅料配方,并分享调味的小窍门,让你制作出鲜美多汁的野菜馅料。 汤羹的精华: 一碗鲜美的野菜汤,能驱散疲惫。推荐将野菜加入鸡汤、排骨汤中,或制作成简单的蔬菜汤,如马齿苋鸡蛋汤,其清爽的口感能为浓郁的汤底增添一抹亮色。 烘焙与创新: 尝试将野菜制作成野菜饼、野菜糕点,甚至将野菜汁液加入面团中,创造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惊喜。我们将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创新食谱。 药食同源的智慧: 养生汤饮: 介绍如何利用野菜的药用价值,制作具有特定功效的养生汤饮,如蒲公英茶、车前草饮等,强调其食疗的辅助作用。 第三章:自然的馈赠,健康的守护——野菜的营养与食疗价值 野菜之所以被誉为“大自然的绿色药房”,绝非偶然。它们在野外艰苦的环境中生长,吸收了土地最精华的养分,蕴含着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并且很多野菜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营养百科: 维生素的宝库: 详细列举各种常见野菜所含的维生素种类和含量,如维生素A、C、K以及多种B族维生素,并阐述这些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矿物质的补充: 分析野菜中富含的钙、铁、钾、镁等矿物质,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其作为天然矿物质来源的优势。 膳食纤维的助益: 阐述野菜中高含量的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血糖控制和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食疗智慧,身心皆养: 清热解毒: 聚焦于如蒲公英、马齿苋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野菜,详细解读其药理作用,并提供适合的食用方法。 消炎利尿: 介绍如车前草等具有消炎利尿作用的野菜,以及它们在日常保健中的应用。 美容养颜: 探讨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野菜,如荠菜、蕨菜等,它们如何帮助延缓衰老,改善肤质。 健脾开胃: 讲解一些具有健脾开胃功效的野菜,如何帮助改善食欲不振,促进消化。 第四章:野外寻踪,安全第一——采摘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在享受采摘乐趣的同时,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了解采摘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你获取健康、安全的野菜。 辨识的基石:永不采摘不认识的植物: 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将反复强调。我们会介绍一些容易与野菜混淆的有毒植物,并提供辨识的关键特征,帮助读者避免误食。 采摘的时机与地点: 远离污染源: 强调避开公路边、工厂附近、农药喷洒区域等可能被污染的地点,选择生长在干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 适时采摘: 讲解不同野菜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最佳采摘时间,以及采摘嫩叶还是老叶的讲究。 尊重自然,适度采摘: 强调不破坏植物根系,不一次性采摘过多,为植物的繁衍留下空间。 采摘后的处理: 立即处理: 建议采摘后的野菜尽快处理,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营养流失或变质。 第三方验证: 对于不确定的野菜,可以咨询有经验的当地居民或相关专业人士。 结语: 《绿野寻珍:城市里的乡野味道》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把钥匙,打开你与自然的连接,让你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重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绿色生机。它鼓励你走出家门,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用灵巧的双手去采摘,用智慧的味蕾去品尝。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你能够重新找回那份质朴的乡野情怀,让健康的野菜,成为你生活中一道独特而美好的风景。愿你在绿野中,寻得属于自己的珍宝,品味出属于自己的乡野味道。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最初接触这类书籍是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总觉得这种“挖野菜”的行为有点过于“复古”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深度和广度超乎想象,不光关注食用价值,还涉及到了植物的传统用途,比如药用价值和民间习俗,这使得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立体和厚重。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民间传说的浪漫色彩完美融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区域植物变种的细致区分,这种近乎于植物志的严谨态度,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大大提高。它绝非那种浮光掠影的“野外生存小窍门合集”,而是真正钻研了植物的“生命密码”。我甚至开始对照书中的图谱,去研究我家附近公园里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杂草”,每一次成功的识别和确认,都像完成了一次小小的科学探险。这不仅仅是关于吃的书,更是关于如何尊重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教材。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而食物的来源尽可能地贴近自然,便成了我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本丛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充满了原始智慧的“生活说明书”。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可持续性”和“地方特色”的强调。书中提到的许多食材,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才能找到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食材库,更让我开始关注我所居住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生态链。书中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植物特征的对比分析,做得极其到位,避免了许多新手容易犯的错误,比如误采有毒植株,这方面的安全提示非常审慎和专业,让人在探索未知时感到极大的信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处理与烹饪”的那几个章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野味,经过作者巧妙的引导,瞬间变得美味诱人,甚至有些菜肴的口感层次,比我常去的那些高档餐厅还要丰富,这是对食材本味的极致尊重。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把开启我们与大地重新建立连接的钥匙。

评分

这本关于园艺的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城市里的乡下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种随处可见、但又叫不出名字的绿色植物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藏着什么宝藏。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图片清晰得就像是直接把野外场景搬了进来,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对植物学一窍不通的我,也能快速锁定目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植物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最佳采摘时间,甚至连土壤的要求都有提及,简直是把我从一个纯粹的“观赏者”提升到了一个“初级实践者”的水平。我上周按照书里的指引,成功地在自家小院的角落里培育出了一些香草,那种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是任何高科技产品都无法替代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读起来完全没有教科书的枯燥感,更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老农在耳边细语,分享着世代相传的“土方子”,让人倍感踏实和温暖。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渴望将这份朴素的自然馈赠融入日常生活的同好。

评分

对于那些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慢下来”的理由。它不是那种催促你快速行动的指南,而是一个引导你去观察、去感受、去等待的哲学读本。每当我感到压力山大时,翻开其中关于特定植物在不同光照下细微变化的描述,或者关于等待果实成熟的耐心教诲时,我的心绪便会奇迹般地平静下来。书中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充满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这种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做”,更是在引导你“如何看待”身边的世界。我发现,自从阅读并实践了书中的一些采食方法后,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开始更有意识地去保护那些小小的生命,因为我知道它们对我而言,蕴含着多么丰富的知识和营养。这本书,是对生活方式的一次温柔而深刻的重塑。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烹饪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本著作,它简直是一部被低估的“风味百科全书”。现在市面上的食谱大多集中在常见的几百种食材上,而这本书却拓展了我的味蕾地图,带来了无数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味觉体验。作者在描述食物口感时,所用的词汇极其细腻和富有画面感,比如对某种嫩叶的“微涩回甘”和另一种根茎的“沙糯粘牙”的描绘,让人光是阅读就能想象出舌尖上的变化。它教会我的,是如何用最朴素的原料,创造出最有层次感的料理。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几种简单腌制方法,效果惊人,那些原本被视为“野草”的食材,经过简单的处理,立刻升华为餐桌上的主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好食材”的刻板印象,证明了真正的美味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地方,是一种对食材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