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先生是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她的思想与新中国的进步密不可分。本次出版的《李银河文集》是她三十年来学术思想的精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推出此套文集,既是对李银河先生学术思想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祖国六十年华诞的一份献礼。本书为该套文集之一,主要探讨了生育文化。
费孝通教授对后辈耳提面命时,说过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社会学研 究要出故事!费孝通说要“出故事”,不是说让我们去编些故事出来,而是 要我们去研究人与文化的始终,有头有尾地去说明问题。
以前做独身、同性恋的研究,多少还是些老的故事,因为这些研究在国 外早有人做过;而这次的研究就是个新的故事了。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就能 够克服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克服文化差异的壁垒,去了解与自己不同的文 化群体及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至高无上的目标是真实。而恰恰是这一点 ,总是被人遗忘。
序言
一、生育文化类型
1.生育文化的定义
2.生育文化类型
3.我国的三种生育文化类型
二、人口学的困境
1.宏观人口学的描述
2.微观人口学的解释
3.农村养育孩子的成本与效用
4.贝克尔理论不适用于中国农村
三、村落文化
1.村落文化的定义
2.村落与宗族
3.村落文化如何影响生育行为
四、生育的物质动机
1.孩子的直接经济效用
2.孩子的养老保险效用
3.老年自养问题
4.现行赡养法规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五、生育的精神动机
1.生育以满足成就感
2.生育以传宗接代
3.生育以满足亲子感情
六、生育动力的抑制
1.两大抑制力量
2.宏观分析
3.计划生育因素的作用
七、生育文化的现代化
1.生殖与性
2.传统与现代化
3.传统文化变异的可能性
跋
附录
附录一:余姚马渚八卦坟以来陈氏系谱
附录二:计划生育父母养老保险制度
附录三: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二胎生育政策的暂行规定
附录四:计划生育合同书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层次感,从宏观的村落社会结构入手,逐渐聚焦到微观的生育行为及其象征意义,最后过渡到对现代性冲击下传统瓦解的讨论。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叙事技巧极为高超,她能够娴熟地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但从不让理论成为束缚,而是让案例自然地支撑起理论的重量。其中关于“嫁妆”和“生育风险分担机制”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村落文化中每一个看似琐碎的习俗背后,都隐藏着一套精妙的社会契约和生存策略。这不仅仅是关于“生孩子”这件事,更是关于资源分配、社会地位确认和家族延续的复杂博弈。这本书的文献引用也非常扎实,但阅读体验却丝毫没有枯燥感,因为它始终围绕着“人”的真实困境和挣扎来展开叙事,让人读来欲罢不能,仿佛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历史中进行了一次深度探险。
评分我常常在想,一本优秀的著作,应该是能够引发持续的思考,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这本《生育与村落文化》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它对我世界观的冲击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的生育过程,在人类社会学意义上,从来都不是纯粹“自然”的,而是被文化、权力、经济结构层层编码和规训的产物。我尤其关注作者在描述那些不符合主流生育逻辑的边缘案例时所采取的态度——那种既不予简单道德审判,也不进行过度浪漫化的处理,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同情去呈现事实的复杂性。这需要极高的学术伦理和人文素养。读罢此书,我对“传统”的理解不再是僵化的符号,而是一套充满生命力、充满矛盾和张力的动态系统。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细节,构筑了人类社会最坚固也最脆弱的底层结构。这本书,是了解中国社会变迁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
评分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就被那种严谨又不失温度的文字风格所吸引住了。它不像一些社会学著作那样干巴巴地堆砌数据和理论,而是用生动的田野调查案例,将那些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了。那种描述村落中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仪式、禁忌和集体期待,读来令人唏嘘。我尤其关注作者是如何处理不同地域、不同经济背景下的生育差异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避免了将“村落文化”一概而论的扁平化处理。每一章的论证都步步为营,逻辑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我仿佛能闻到泥土和炊烟的味道,看到那些围坐在昏暗灯光下,低声议论着子嗣和姻亲关系的村民们的面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会这样”,将个体命运置于宏大的文化变迁背景下进行考察,这才是真正的社会科学魅力所在。
评分说实话,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回溯和审视。李银河先生的笔触冷静而克制,但在冷静的叙述之下,涌动着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我特别欣赏她对于“父权制”在村落生育实践中如何运作的细致描摹,这部分内容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因为那些世代相传的规训和期望,是如何无形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特别是那些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这本书并非只是对过去的留恋或批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代社会中那些尚未完全消散的影子——那些关于“传宗接代”的焦虑,那些隐藏在现代家庭观念之下的旧有逻辑。它迫使我思考,我们所谓的“进步”和“解放”,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触及了文化深层的根基。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使得它超越了一般的田野报告,达到了思想启迪的高度。
评分这本《生育与村落文化》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尽管我没有读过李银河老师的其他作品,但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社会学的意味。我一直在思考,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的生育观念和村落的社会结构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嬗变。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素,却又透着一股力量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带领我深入到那些被快速遗忘的中国乡村肌理中去,去探寻生育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密码、权力关系以及女性的生存境遇。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承载着严肃的研究和深刻的洞察,我相信李银河教授以她特有的敏锐和坦诚,一定能揭示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真正理解的社会现象。读完这本书,我期待能对“家”和“乡土”这两个概念有一个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情感层面上,而是能理解其深层的社会结构性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