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進課堂

口琴進課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杭州市蕭山區河莊小學 編
圖書標籤:
  • 口琴
  • 音樂教育
  • 課堂教學
  • 音樂啓濛
  • 樂器教學
  • 中小學音樂
  • 口琴演奏
  • 音樂素養
  • 藝術教育
  • 吹奏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音樂齣版社
ISBN:9787807514787
版次:1
商品編碼:1031755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3-01
頁數:4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瞭進一步規範口琴普及工作,提高口琴教學實效,讓更多的孩子愛上口琴,我校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潛心研究,大膽創新,編寫瞭這本《口琴進課堂》。這本教材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藝術規律,簡單易學,實用方便,圖文並茂,清新活潑,既適閤課堂教學使用,也適閤學生自學。相信這本凝聚著我校教師的心血和智慧的教材一定能受到廣大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我們堅信:口琴,能帶你去飛翔;口琴,必將使你終身受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與口琴做朋友
一、新朋友——口琴
二、愛護我的小口琴
三、口琴音階排排坐

第二章 拿琴的方法與吹奏姿勢
一、正確的拿琴方法
二、吹奏姿勢
1.站奏
2.坐奏

第三章 單音吹奏練習(一)
一、嘴形與“1”音的位置
1.嘴形
2.“1”音的位置
3.“1”音的練習——吹響我的小口琴
4.我能得幾顆星?
二、“1”與“2”兩音練習
1.“2”音的位置
2.“2”音的練習
3.“1”與“2”兩音練習
4.我能得幾顆星?
三、“1”-“3”三音練習
1.“3”音的位置
2.“1”-“3”三音練習
3.我能得幾顆星?
四、“1”-“4”四音練習
1.“3”的右邊是“4”音
2.“1”-“4”四音練習
3.我能得幾顆星?
五、“1”-“5”五音練習
1.“1”-“5”五個音按音階順序排列
2.“1”-“5”五音練習
3.點音遊戲
4.我能得幾顆星?

第四章 認識節奏樂器
一、常用的兒童節奏樂器
1.碰鈴
2.串鈴
3.雙響筒
二、節奏樂器的使用練習

第五章 綜閤練習(一)
一、兩個聲部的練習
二、口琴與節奏樂器的練習
三、考級
1.考級麯目
2.考級規則與要求

第六章 單音吹奏練習(二)
一、“1”一“6”六音練習
1.“6”音的位置
2.“6”音的練習
3.樂麯練習
4.亞太口琴節
二、“5”-“1”四音練習
1.“7”和“1”交換位置
2.“5”-“1”的練習
3.樂麯練習
4.中國颱灣口琴藝術促進會理事長——廖訓禎
三、“1”-“1”八度內的練習
1.中音區“1”-“1”的位置_
2.點音找位置
3.中音區的綜閤練習
4.馬來西亞口琴世界主席——張雅誥

第七章 單音吹奏練習(三)
一、低音區的音位
1.如何掌握低音吹奏
2.低音練習
3.樂麯練習
4.韓國口琴聯盟會長——李惠奉
二、高音區的音位
1.兩組音位顛倒的高音區
2.高音練習
3.樂麯練習
4.全日本口琴聯盟會長——真野泰治

第八章 重音口琴和重奏
一、重音口琴_
二、口琴的重奏形式
1.樂麯練習
2.香港口琴協會會長——何百昌

第九章 綜閤練習(二)
一、綜閤練習
二、考級
1.考級麯目
2.考級規則與要求
3.中華口琴會會長——劉曾源

第十章 新式單音吹奏法
一、新式單音吹奏法
二、舌尖的運用
三、如何控製.氣息
四、練習麯

第十一章 琶音和手震音奏法
一、琶音奏法
1.基本練習
2.樂麯練習
二、手震音奏法
1.基本練習
2.樂麯練習

第十二章 半音奏法
一、半音奏法
1.基本練習
2.樂麯練習
二、樂麯三首
三、考級
1.考級麯目
2.考級規則與要求
3.新加坡口琴愛好者協會會長——莫德錦

前言/序言


樂器啓濛與音樂素養提升:精選管樂入門指南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麵嚮初學者、音樂愛好者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綜閤性管樂器入門指南。它係統地介紹瞭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兩大類樂器傢族的基礎知識、結構原理、演奏入門技巧、日常維護保養,並輔以豐富的音樂欣賞案例和基礎樂理知識。全書旨在為讀者搭建一座通往管樂世界的堅實橋梁,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樂器演奏的基礎,培養音樂感知能力和藝術素養。 第一部分:管樂器的世界——基礎認知與分類 本部分首先帶領讀者走進管樂器的宏大世界,清晰界定管樂器與其他樂器類彆的區彆,即通過演奏者吹氣振動空氣柱發聲的特性。 一、管樂器的曆史溯源與文化地位: 追溯管樂器從古代的儀式號角到現代交響樂團核心成員的演變曆程。簡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管樂器在民間音樂、軍事音樂和古典音樂中的獨特作用與地位。 二、木管樂器傢族的細緻剖析: 詳細介紹以木質或類似材質製成的樂器,重點講解以下核心成員: 1. 長笛(Flute): 結構組成(頭管、身管、尾管)、發聲原理(邊緣氣流激發)、指位圖解、基礎氣息控製方法(如“吹奏氣流的集中”)。 2. 單簧管(Clarinet): 考察其圓柱形管體特性對音色的影響,重點講解簧片的選擇與安裝、按鍵係統的基礎操作、以及從低音區到高音區的過渡技巧。 3. 雙簧管(Oboe)與巴鬆管(Bassoon): 側重於雙簧管特有的雙簧片發聲機製,以及其在樂團中作為“調音基準”的重要作用。同時,介紹巴鬆管作為低音聲部的獨特音色和在管弦樂中的功能。 4. 薩剋斯風(Saxophone): 雖然多用黃銅製作,但因其通過單簧片發聲而被歸入木管組。深入探討其在爵士樂和現代音樂中的核心地位,並展示不同型號(高音、中音、次中音、男低音)的區彆。 三、銅管樂器傢族的宏偉之聲: 闡述銅管樂器主要依靠演奏者嘴唇的振動(稱為“口位”或“Embouchure”)來驅動氣柱振動。 1. 小號(Trumpet): 介紹活塞係統的工作原理,重點解析口位練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調節口型和氣流強度來控製音高。 2. 圓號(French Horn): 重點講解其復雜的手部調節機製,以及它在音色上連接木管與銅管的獨特地位。 3. 長號(Trombone): 區彆於其他銅管樂器,詳細講解滑管(Slide)如何實現音高的連續變化,而非僅依靠活塞。 4. 大號(Tuba): 作為銅管組的最低音區樂器,介紹其龐大結構和對強大氣息支撐的需求。 第二部分:演奏入門與技巧基礎 本部分專注於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演奏能力,為零基礎學習者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驟。 一、氣息的魔力:管樂演奏的生命綫: 強調腹式呼吸(橫膈膜呼吸法)的訓練方法,包括“深吸氣——穩定支撐——均勻釋放”的三個階段。講解如何通過氣息的壓力和流速來控製音量(力度)和音高(音準)。 二、口位(Embouchure)的建立與調整: 針對不同樂器(特彆是唇振動類樂器,如銅管),提供詳細的鏡前練習指導。講解如何找到“駐點”(Sweet Spot),以及如何通過唇部肌肉的收緊與放鬆來適應高音與低音的轉換。 三、指法與按鍵的協調訓練: 提供針對不同樂器指孔或按鍵的初級練習麯目(如簡化的音階練習),重點培養手指的靈活性、準確性和記憶力。強調保持指位放鬆和“快速反應”能力。 四、基礎音階與琶音的練習路徑: 結構化地介紹如何學習C大調、G大調等基礎音階,並說明音階練習對於提高指法連貫性、氣息穩定性和音準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樂理素養與音樂欣賞 掌握樂器隻是第一步,理解音樂的語言和內涵是提升演奏水平的關鍵。 一、管樂演奏所需的樂理基礎: 梳理五綫譜的閱讀方法、節奏型(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的準確把握、以及調性與和聲的基本概念。強調理解樂譜標記(如forte、piano、legato等)對演奏錶現力的影響。 二、管樂閤奏與管弦樂團: 分析管樂器在不同編製中的角色定位。介紹管樂團(Concert Band/Wind Ensemble)的構成特點,以及木管與銅管聲部如何相互配閤,形成飽滿的音響。 三、經典麯目賞析與演奏風格: 精選適閤初學者接觸的管樂作品片段進行介紹,包括: 1. 古典時期: 莫紮特、海頓作品中對木管樂器色彩的運用。 2. 浪漫主義時期: 探討管樂器在交響詩和大型管弦樂中展現的戲劇性和敘事性。 3. 20世紀與現代: 介紹爵士樂、進行麯等風格中管樂器的即興與律動。 第四部分:樂器維護與長期發展 本部分關注樂器的壽命和演奏習慣的養成。 一、日常清潔與保養規範: 針對不同材質樂器提供詳細的清潔步驟:如木管樂器的潤濕與防裂、銅管樂器的閥油/膏的塗抹與活塞係統的維護、簧片的正確保存方法。強調定期送修的重要性。 二、建立有效的練習習慣: 提齣“短時高頻”的練習原則,指導學習者如何進行“慢速精確練習”、“分段攻剋難點”以及“聽音辨音”等高效練習方法,避免疲勞和錯誤習慣的固化。 三、未來方嚮的指引: 為有誌深入學習者提供建議,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專業教師、參與樂團閤奏的益處,以及為未來可能的考級或音樂會做準備的路綫圖。 結語: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激發讀者對管樂藝術的熱愛,通過係統學習,讓每位讀者都能自如地駕馭手中的樂器,成為音樂交流中的積極參與者。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口琴的印象停留在一些老電影裏的場景,覺得它就是那種懷舊的、帶著一點滄桑感的樂器。所以當我看到《口琴進課堂》這本書時,並沒有立刻聯想到它能在現代課堂中扮演什麼角色。但讀下去纔發現,我的認知完全被顛覆瞭。書中描繪的場景,是老師如何利用口琴這個簡單易得的樂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甚至幫助他們釋放情感。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口琴與故事講述”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展示瞭如何將口琴的聲音與不同的故事情節相結閤,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樂器教學,更是一種跨學科的融閤,將音樂、文學、情感教育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它讓我看到瞭音樂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也讓我重新審視瞭口琴這件樂器在現代教育體係中的獨特價值。這本書就像一本寶藏,不斷地給我帶來驚喜,讓我對教育和音樂有瞭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嗯,剛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口琴進課堂”這個名字,第一感覺就是那種小孩子學的樂器,我一個成年人,而且音樂基礎幾乎為零,真的能看得懂嗎?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一種輕鬆又專業的語氣吸引住瞭。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什麼高深的樂理,而是從最基礎的發聲原理、口琴的構造講起,那種感覺就像旁邊坐著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你。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如何“找到自己的聲音”這一部分,它鼓勵我們不要害怕齣錯,去嘗試不同的吹奏方式,去感受口琴發齣的細微差異。很多時候,我們學習新東西都會有畏難情緒,總覺得“我肯定不行”,這本書卻恰恰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讓你覺得“也許我真的可以”。它還巧妙地融入瞭一些關於節奏感和樂感的培養方法,雖然沒有直接教你彈奏復雜的麯子,但這些基礎的訓練,讓我對音樂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口琴這件樂器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沒有讓我覺得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玩一場有趣的音樂遊戲。

評分

我之前曾嘗試過自學一些樂器,但總是半途而廢,大概是缺乏係統的指導吧。所以當朋友推薦《口琴進課堂》時,我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然而,這本書的內容卻齣乎我的意料。它不僅僅是教授口琴的演奏技巧,更注重於培養學習者的音樂感知能力。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聆聽的藝術”這一部分,作者引導我們如何去分辨不同的音色、節奏和鏇律,如何用耳朵去“感受”音樂,而不是僅僅用手去“彈奏”。這些練習看似簡單,卻在不知不覺中提升瞭我的音樂素養。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樸實易懂,沒有晦澀的術語,即便是音樂零基礎的人也能輕鬆理解。它還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練習方法,讓我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技巧,而不是一下子被復雜的樂譜嚇倒。這本書讓我找迴瞭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讓我相信,隻要方法得當,任何人都可以學會演奏口琴,甚至在音樂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評分

老實說,我一直對音樂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需要天賦和專業訓練纔能觸及的領域。所以,當我拿到《口琴進課堂》這本書時,內心是有些忐忑的。但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狹隘。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打破瞭音樂的“神秘感”,用一種非常親切、鼓勵的方式,將音樂的魅力展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節奏遊戲”和“鏇律模仿”的章節,這些活動設計得非常有趣,能夠讓學習者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它沒有讓我覺得我在“學習”,而更像是在“玩耍”,但不知不覺中,我的音樂感知能力就在提升。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選擇口琴、如何保養口琴的實用建議,這些細節都體現瞭作者的用心。它讓我意識到,音樂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觸手可及的,而口琴,正是連接我們與音樂之間的一座美妙橋梁。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實用性”和“普適性”。我一直覺得,很多音樂教育類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過於偏重於特定麯目的教學,很難真正落地到實際的教學場景中。但《口琴進課堂》卻打破瞭這一僵局。它從非常基礎的層麵入手,比如如何握持口琴,如何控製氣息,甚至是如何“聽”懂口琴發齣的聲音,這些細節都被作者細緻地描繪齣來。而且,它並不是一本隻適閤某個年齡段的書。我看到書中穿插的很多案例,既有適閤幼兒園小朋友的啓濛方法,也有適閤小學高年級學生深入探索的練習。最令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如何利用口琴進行即興創作的內容,這讓我看到瞭一種音樂錶達的自由度,而不是被固定的樂譜所束縛。它讓我覺得,學習口琴不僅僅是掌握一項技能,更是一種創造力的釋放。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音樂教育的新視野。

評分

還可以,自學起來容易看懂

評分

唯一缺點,沒布魯斯口琴教程,主要針對24孔

評分

書本質量不錯!包裝業很好,快遞非常快

評分

很好很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

評分

它栽種在老屋的後麵,不知有多少年曆史瞭。自我懂事起,它就在那兒。在我眼裏,它是一個身材魁梧的壯漢,粗壯的腰身要三四個小夥伴手拉手纔勉強能把它閤抱住,高大的樹乾讓我們窮盡韆裏目也無法穿透它的樹梢,茂密的樹葉彰顯著它蓬勃的生命力。也許它正值旺盛時期,每年能産齣一韆多斤的芒果,方圓幾百公裏內,無一株芒果樹能敵,被當地人譽為芒果樹王。

評分

很好很好好好好很好好好好好

評分

愛好者收藏的,書內容多為重秦

評分

詳細,又簡單實用,還不錯

評分

很好,很實用的書籍,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