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进课堂

口琴进课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杭州市萧山区河庄小学 编
图书标签:
  • 口琴
  • 音乐教育
  • 课堂教学
  • 音乐启蒙
  • 乐器教学
  • 中小学音乐
  • 口琴演奏
  • 音乐素养
  • 艺术教育
  • 吹奏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47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175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页数:4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进一步规范口琴普及工作,提高口琴教学实效,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口琴,我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潜心研究,大胆创新,编写了这本《口琴进课堂》。这本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艺术规律,简单易学,实用方便,图文并茂,清新活泼,既适合课堂教学使用,也适合学生自学。相信这本凝聚着我校教师的心血和智慧的教材一定能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我们坚信:口琴,能带你去飞翔;口琴,必将使你终身受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与口琴做朋友
一、新朋友——口琴
二、爱护我的小口琴
三、口琴音阶排排坐

第二章 拿琴的方法与吹奏姿势
一、正确的拿琴方法
二、吹奏姿势
1.站奏
2.坐奏

第三章 单音吹奏练习(一)
一、嘴形与“1”音的位置
1.嘴形
2.“1”音的位置
3.“1”音的练习——吹响我的小口琴
4.我能得几颗星?
二、“1”与“2”两音练习
1.“2”音的位置
2.“2”音的练习
3.“1”与“2”两音练习
4.我能得几颗星?
三、“1”-“3”三音练习
1.“3”音的位置
2.“1”-“3”三音练习
3.我能得几颗星?
四、“1”-“4”四音练习
1.“3”的右边是“4”音
2.“1”-“4”四音练习
3.我能得几颗星?
五、“1”-“5”五音练习
1.“1”-“5”五个音按音阶顺序排列
2.“1”-“5”五音练习
3.点音游戏
4.我能得几颗星?

第四章 认识节奏乐器
一、常用的儿童节奏乐器
1.碰铃
2.串铃
3.双响筒
二、节奏乐器的使用练习

第五章 综合练习(一)
一、两个声部的练习
二、口琴与节奏乐器的练习
三、考级
1.考级曲目
2.考级规则与要求

第六章 单音吹奏练习(二)
一、“1”一“6”六音练习
1.“6”音的位置
2.“6”音的练习
3.乐曲练习
4.亚太口琴节
二、“5”-“1”四音练习
1.“7”和“1”交换位置
2.“5”-“1”的练习
3.乐曲练习
4.中国台湾口琴艺术促进会理事长——廖训祯
三、“1”-“1”八度内的练习
1.中音区“1”-“1”的位置_
2.点音找位置
3.中音区的综合练习
4.马来西亚口琴世界主席——张雅诰

第七章 单音吹奏练习(三)
一、低音区的音位
1.如何掌握低音吹奏
2.低音练习
3.乐曲练习
4.韩国口琴联盟会长——李惠奉
二、高音区的音位
1.两组音位颠倒的高音区
2.高音练习
3.乐曲练习
4.全日本口琴联盟会长——真野泰治

第八章 重音口琴和重奏
一、重音口琴_
二、口琴的重奏形式
1.乐曲练习
2.香港口琴协会会长——何百昌

第九章 综合练习(二)
一、综合练习
二、考级
1.考级曲目
2.考级规则与要求
3.中华口琴会会长——刘曾源

第十章 新式单音吹奏法
一、新式单音吹奏法
二、舌尖的运用
三、如何控制.气息
四、练习曲

第十一章 琶音和手震音奏法
一、琶音奏法
1.基本练习
2.乐曲练习
二、手震音奏法
1.基本练习
2.乐曲练习

第十二章 半音奏法
一、半音奏法
1.基本练习
2.乐曲练习
二、乐曲三首
三、考级
1.考级曲目
2.考级规则与要求
3.新加坡口琴爱好者协会会长——莫德锦

前言/序言


乐器启蒙与音乐素养提升:精选管乐入门指南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面向初学者、音乐爱好者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性管乐器入门指南。它系统地介绍了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两大类乐器家族的基础知识、结构原理、演奏入门技巧、日常维护保养,并辅以丰富的音乐欣赏案例和基础乐理知识。全书旨在为读者搭建一座通往管乐世界的坚实桥梁,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乐器演奏的基础,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素养。 第一部分:管乐器的世界——基础认知与分类 本部分首先带领读者走进管乐器的宏大世界,清晰界定管乐器与其他乐器类别的区别,即通过演奏者吹气振动空气柱发声的特性。 一、管乐器的历史溯源与文化地位: 追溯管乐器从古代的仪式号角到现代交响乐团核心成员的演变历程。简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管乐器在民间音乐、军事音乐和古典音乐中的独特作用与地位。 二、木管乐器家族的细致剖析: 详细介绍以木质或类似材质制成的乐器,重点讲解以下核心成员: 1. 长笛(Flute): 结构组成(头管、身管、尾管)、发声原理(边缘气流激发)、指位图解、基础气息控制方法(如“吹奏气流的集中”)。 2. 单簧管(Clarinet): 考察其圆柱形管体特性对音色的影响,重点讲解簧片的选择与安装、按键系统的基础操作、以及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过渡技巧。 3. 双簧管(Oboe)与巴松管(Bassoon): 侧重于双簧管特有的双簧片发声机制,以及其在乐团中作为“调音基准”的重要作用。同时,介绍巴松管作为低音声部的独特音色和在管弦乐中的功能。 4. 萨克斯风(Saxophone): 虽然多用黄铜制作,但因其通过单簧片发声而被归入木管组。深入探讨其在爵士乐和现代音乐中的核心地位,并展示不同型号(高音、中音、次中音、男低音)的区别。 三、铜管乐器家族的宏伟之声: 阐述铜管乐器主要依靠演奏者嘴唇的振动(称为“口位”或“Embouchure”)来驱动气柱振动。 1. 小号(Trumpet): 介绍活塞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解析口位练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口型和气流强度来控制音高。 2. 圆号(French Horn): 重点讲解其复杂的手部调节机制,以及它在音色上连接木管与铜管的独特地位。 3. 长号(Trombone): 区别于其他铜管乐器,详细讲解滑管(Slide)如何实现音高的连续变化,而非仅依靠活塞。 4. 大号(Tuba): 作为铜管组的最低音区乐器,介绍其庞大结构和对强大气息支撑的需求。 第二部分:演奏入门与技巧基础 本部分专注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演奏能力,为零基础学习者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 一、气息的魔力:管乐演奏的生命线: 强调腹式呼吸(横膈膜呼吸法)的训练方法,包括“深吸气——稳定支撑——均匀释放”的三个阶段。讲解如何通过气息的压力和流速来控制音量(力度)和音高(音准)。 二、口位(Embouchure)的建立与调整: 针对不同乐器(特别是唇振动类乐器,如铜管),提供详细的镜前练习指导。讲解如何找到“驻点”(Sweet Spot),以及如何通过唇部肌肉的收紧与放松来适应高音与低音的转换。 三、指法与按键的协调训练: 提供针对不同乐器指孔或按键的初级练习曲目(如简化的音阶练习),重点培养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和记忆力。强调保持指位放松和“快速反应”能力。 四、基础音阶与琶音的练习路径: 结构化地介绍如何学习C大调、G大调等基础音阶,并说明音阶练习对于提高指法连贯性、气息稳定性和音准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乐理素养与音乐欣赏 掌握乐器只是第一步,理解音乐的语言和内涵是提升演奏水平的关键。 一、管乐演奏所需的乐理基础: 梳理五线谱的阅读方法、节奏型(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的准确把握、以及调性与和声的基本概念。强调理解乐谱标记(如forte、piano、legato等)对演奏表现力的影响。 二、管乐合奏与管弦乐团: 分析管乐器在不同编制中的角色定位。介绍管乐团(Concert Band/Wind Ensemble)的构成特点,以及木管与铜管声部如何相互配合,形成饱满的音响。 三、经典曲目赏析与演奏风格: 精选适合初学者接触的管乐作品片段进行介绍,包括: 1. 古典时期: 莫扎特、海顿作品中对木管乐器色彩的运用。 2. 浪漫主义时期: 探讨管乐器在交响诗和大型管弦乐中展现的戏剧性和叙事性。 3. 20世纪与现代: 介绍爵士乐、进行曲等风格中管乐器的即兴与律动。 第四部分:乐器维护与长期发展 本部分关注乐器的寿命和演奏习惯的养成。 一、日常清洁与保养规范: 针对不同材质乐器提供详细的清洁步骤:如木管乐器的润湿与防裂、铜管乐器的阀油/膏的涂抹与活塞系统的维护、簧片的正确保存方法。强调定期送修的重要性。 二、建立有效的练习习惯: 提出“短时高频”的练习原则,指导学习者如何进行“慢速精确练习”、“分段攻克难点”以及“听音辨音”等高效练习方法,避免疲劳和错误习惯的固化。 三、未来方向的指引: 为有志深入学习者提供建议,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教师、参与乐团合奏的益处,以及为未来可能的考级或音乐会做准备的路线图。 结语: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读者对管乐艺术的热爱,通过系统学习,让每位读者都能自如地驾驭手中的乐器,成为音乐交流中的积极参与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音乐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需要天赋和专业训练才能触及的领域。所以,当我拿到《口琴进课堂》这本书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但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狭隘。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打破了音乐的“神秘感”,用一种非常亲切、鼓励的方式,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节奏游戏”和“旋律模仿”的章节,这些活动设计得非常有趣,能够让学习者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它没有让我觉得我在“学习”,而更像是在“玩耍”,但不知不觉中,我的音乐感知能力就在提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选择口琴、如何保养口琴的实用建议,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它让我意识到,音乐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触手可及的,而口琴,正是连接我们与音乐之间的一座美妙桥梁。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普适性”。我一直觉得,很多音乐教育类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过于偏重于特定曲目的教学,很难真正落地到实际的教学场景中。但《口琴进课堂》却打破了这一僵局。它从非常基础的层面入手,比如如何握持口琴,如何控制气息,甚至是如何“听”懂口琴发出的声音,这些细节都被作者细致地描绘出来。而且,它并不是一本只适合某个年龄段的书。我看到书中穿插的很多案例,既有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启蒙方法,也有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深入探索的练习。最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利用口琴进行即兴创作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一种音乐表达的自由度,而不是被固定的乐谱所束缚。它让我觉得,学习口琴不仅仅是掌握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创造力的释放。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音乐教育的新视野。

评分

这本书,嗯,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口琴进课堂”这个名字,第一感觉就是那种小孩子学的乐器,我一个成年人,而且音乐基础几乎为零,真的能看得懂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轻松又专业的语气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什么高深的乐理,而是从最基础的发声原理、口琴的构造讲起,那种感觉就像旁边坐着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你。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这一部分,它鼓励我们不要害怕出错,去尝试不同的吹奏方式,去感受口琴发出的细微差异。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新东西都会有畏难情绪,总觉得“我肯定不行”,这本书却恰恰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你觉得“也许我真的可以”。它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关于节奏感和乐感的培养方法,虽然没有直接教你弹奏复杂的曲子,但这些基础的训练,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口琴这件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没有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玩一场有趣的音乐游戏。

评分

我之前曾尝试过自学一些乐器,但总是半途而废,大概是缺乏系统的指导吧。所以当朋友推荐《口琴进课堂》时,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出乎我的意料。它不仅仅是教授口琴的演奏技巧,更注重于培养学习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聆听的艺术”这一部分,作者引导我们如何去分辨不同的音色、节奏和旋律,如何用耳朵去“感受”音乐,而不是仅仅用手去“弹奏”。这些练习看似简单,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我的音乐素养。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易懂,没有晦涩的术语,即便是音乐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巧,而不是一下子被复杂的乐谱吓倒。这本书让我找回了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让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人都可以学会演奏口琴,甚至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口琴的印象停留在一些老电影里的场景,觉得它就是那种怀旧的、带着一点沧桑感的乐器。所以当我看到《口琴进课堂》这本书时,并没有立刻联想到它能在现代课堂中扮演什么角色。但读下去才发现,我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书中描绘的场景,是老师如何利用口琴这个简单易得的乐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甚至帮助他们释放情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口琴与故事讲述”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口琴的声音与不同的故事情节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乐器教学,更是一种跨学科的融合,将音乐、文学、情感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让我看到了音乐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口琴这件乐器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价值。这本书就像一本宝藏,不断地给我带来惊喜,让我对教育和音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惭愧,没音乐基础,小学生的课本都看得吃力,总体还算通俗

评分

惭愧,没音乐基础,小学生的课本都看得吃力,总体还算通俗

评分

买给女儿练习口琴用的

评分

童年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棵芒果树婆娑起舞。

评分

7.8元,给孩子看的,还行。

评分

那些掉下来的芒果,有的是完好的,有的已经摔伤了。有的是完全熟透的,有的还是青绿的。那些果熟蒂落的,往往被大家分而食之,剥开金黄的果皮,轻咬一下深黄的果肉,又香又甜又有弹性,只觉得是人间最美味的水果。而那些还未完全熟透的常常被妈妈拿来做成芒果蜜饯。妈妈先把芒果削了皮,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放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捞起来在阳光下晾干水分,然后加入红砂糖熬煮,煮到粘稠时盛起,放置几天后再煮,大约煮过三四次后,好吃的芒果蜜饯就做成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芒果蜜饯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肚子饿的时候,拿几块充饥,身体马上了有了能量;嘴馋的时候,拿几片塞进嘴里,那小馋虫便跑得无影无踪。妈妈的芒果蜜饯给了我甜蜜的童年时光。

评分

中小学教学读物。对于我刚刚入门很适合

评分

还可以,自学起来容易看懂

评分

详细,又简单实用,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