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系统解剖学(人卫八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
作者:柏树令,应大君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1
ISBN:9787117171496
字数:826000
页码:450
版次:8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96kg
目录
绪论
一、5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第7版的定位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三、我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运动系统
章骨学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三章肌学
内脏学
第四章总论
第五章消化系统
第六章呼吸系统
第七章泌尿系统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第十章腹膜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感觉器
第十三章概述
第十四章视器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总论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中英对照索引
内容提要
《系统解剖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8版全高等学校教材)》体现了时代特点,将医学精英教育与“卓越医师”计划的医学教育改革思路融人教材内涵建设之中。在精益求精,减少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多的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联系的要求寓于教材内,以启迪学习灵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南丁格尔精神,为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服务,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宗旨牢牢地打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对第7版教材进行了整体梳理的基础上,第8版教材集思广益,文字做到字斟句酌,去粗取精;图片做到指点到位,清晰准确;整体做到图文一致,图文并茂,文体达到语句顺畅,朗朗上口的要求。
作者介绍
柏树令,男,辽宁省岫岩县人,生于1945年11月,满族。现任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人体解剖和名词审定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解剖学会理事长。从事教学工作34年。卫生部规划教材5年制、7年制及8年制的《系统解剖学》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人体解剖学》卷主编。主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等多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卫生部及教育部二等奖共3项,受聘于5所医学院校客座或兼职教授,九种杂志的编委或常务编委。兼任中医科大学组织工程研究所所长,教研室主任和中医科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获得的荣誉称号有:全科技工作者(2012),全教师(1995),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5),辽宁省科技工作者(2000),沈阳市劳动模范及专。男,1946年4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市。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教学名师”、“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全军院校育才金奖”、“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992年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中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专委会副主委,中生物制造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及组织工程专委会副主委,重庆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以及第三军医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席等。从事解剖教学工作42年。在心血管的解剖科学研究中,引入生物力学和分子生物学,开拓了心血管形态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领域,研究成果应邀在际学术大会开幕式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发表论文260余篇。获省部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授权专利6项。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5部。主编和副主编全规划教材12部。受聘于内外17所院校特聘或客座教授。12种学术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
.....
这本书在我桌上已经放了有一段时间了,我每次拿起它,都会被它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所折服。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各个解剖系统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讲解方式。对于像我这样,在解剖学领域并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能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解剖学概念至关重要。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首先从最基础的结构单元开始介绍,然后逐步构建起整个系统的框架,再深入到各个组成部分的细节。比如,在讲解骨骼系统时,它并没有直接罗列所有骨骼的名称和特征,而是先从骨骼的基本类型、组成和功能入手,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特点进行详细介绍。这种结构化的讲解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轻松和有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信息过载。而且,书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解剖学史和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解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一些经典解剖学发现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和历程。
评分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真的是越看越觉得有趣。一开始拿到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排版吸引了,封面设计也很经典,一看就知道是本有分量的教材。我买的是配增值版本,虽然我还没完全研究透增值的部分,但仅仅是正文内容,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了。我之前学解剖学的时候,总觉得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很难串联起来,很容易遗忘。但是这本《系统解剖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把人体这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一层一层地、有条理地剖析开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等,更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这些结构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比如,在讲到神经系统的时候,它不仅详细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还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解了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以及不同神经通路的功能。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某些损伤会导致特定的感觉或运动障碍,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棒。而且,书中的插图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分。那些高清、细腻的解剖图,色彩搭配也很合理,不像有些图谱那样死板,反而充满生机,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示各个器官的形态和位置关系。配合文字说明,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亲身解剖一样,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都大大提高了。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人体这个奇妙的构造都充满了好奇,而《系统解剖学》这本书,则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人体奥秘的大门。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每个系统时所呈现出的那种“动态”视角。它不是仅仅停留在静态的结构描述上,而是会不断地将这些结构与其所承担的生理功能相结合。举个例子,在学习消化系统的时候,它不仅仅介绍了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腺的分布,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食物在消化道内是如何一步步被分解、吸收,以及各个器官在整个消化过程中扮演的具体角色。我还记得书中对胃的蠕动、肠道的吸收过程的生动描述,让我仿佛能够“看到”食物在我体内被消化吸收的过程。这种将结构与功能紧密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不再是死记硬背那些器官名称和位置,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它们为什么会长成那个样子,为什么会出现在那个位置,以及它们在人体这个精密的“工厂”里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获得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一直对人体的构造非常好奇,也想找到一本既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的书。这本《系统解剖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在讲解解剖结构时,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例如,在介绍运动系统时,它不仅仅列出了肌肉的名称和起止点,还会讲解这些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来完成各种动作的,以及在进行某些运动时,哪些肌肉是主要的运动肌,哪些是协同肌。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身体的运动方式,甚至在运动健身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与日常健康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比如消化道对食物的吸收过程,以及呼吸系统的功能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解剖学解释,虽然我不是医生,但通过这些介绍,我能够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让我感觉自己掌握了一些有用的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医学生,解剖学是我学习路上的一个重要门槛,也是最让我头疼的科目之一。接触过不少关于解剖学的书籍,但真正能让我产生深入研究兴趣的却不多。直到我翻开这本《系统解剖学》,才算是找到了“对的书”。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它打破了以往按器官或系统分割的教学模式,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整合的角度来讲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如何工作”。例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时,它并没有孤立地介绍心脏、血管,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大背景下进行阐述,详细描述了血液流动的路径、各个腔室的功能,以及瓣膜的作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深入探讨了心血管系统在不同生理活动下的调节机制,比如运动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在病理状态下的改变。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临床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解剖基础,这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与未来的临床实践紧密相连。书中的语言也非常严谨,同时又兼具可读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会感到过于晦涩难懂。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耐克10本,学校里居然不发书。
评分耐克10本,学校里居然不发书。
评分耐克10本,学校里居然不发书。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
评分耐克10本,学校里居然不发书。
评分耐克10本,学校里居然不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