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7月29日)
丛书名: 中医师承学堂
平装: 57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13223829
商品尺寸: 22.8 x 16.4 x 2.8 cm
商品重量: 721 g
《古中医学派三杰论伤寒》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4月1日)
平装: 302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6783156, 7506783150
商品尺寸: 23.8 x 17 x 2.2 cm
商品重量: 440 g
《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月1日)
平装: 29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6764674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1.8 cm
商品重量: 399 g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
从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彭重善,历经医学四代传承。
彭重善老先生亲口讲述“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承实录。
郑钦安先生,清代中医大家,著有三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郑钦安医学思想,在各家学说中卓然而立。
卢铸之先生,在跟随郑钦安和颜龙臣学医之后,继承了郑钦安学术思想,但立法用药进行了创新,对伤寒论思想和郑钦安思想又有所开拓,形成了卢铸之医学(或者叫卢氏医学)。
郑钦安医学、卢铸之医学,简称为“郑卢医学”。卢铸之的儿子卢永定,完完全全很忠实地、很实实在在地把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传下来了。
本书作者彭重善老先生曾跟随卢永定老师学医15年,每天早上的6点到8点跟师,学完了再去上班。在彭重善主编的《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中医师承学堂》中,作者彭重善老先生原原本本地按照上辈(前三代郑钦安、卢铸之到卢永定)的学术思想来讲授。
《古中医学派三杰论伤寒》
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是李可先生生前*推崇的古中医代表医家,《古中医学派三杰论伤寒》在结构上以彭子益学习《伤寒论》的思路为准,配以黄元御和郑钦安对条文的理解认识,以及彭子益、黄元御对《伤寒论》各个方剂的理解和解释,分六经原文篇、传经篇、疑难篇、类伤寒病篇、彭子益读法总结、附录和方剂索引几大部分。使读者在学习掌握思路的同时,加深对《伤寒论》条文的理解。
《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医理真传”论乾坤坎离、五行、四诊、辨阳虚阴虚等中医基础理论;“医法圆通”论杂病证治,辨内外虚实及经方时方之要等,切合临床;“伤寒恒论”阐释“伤寒论”原文,解释方义,剖析脉症,诚为有识之见。郑氏针砭时弊,在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及使用温热药物必要性的同时,对于阴虚及火热证的辨治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使用硝、黄、石膏等寒凉药及白虎汤、承气汤等清热寒凉方剂也得心应手。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
***讲 弟子守则和脉诀(一、二)
第二讲 脉诀(三)和郑卢医学传承简介
第三讲 脉学及脉理概述
第四讲 郑卢医学和《易经》(一)
第五讲 郑卢医学和《易经》(二)
第六讲 郑卢医学中《易经》原理思想的应用理论概述
第七讲 《内经》的学习探讨(一)
第八讲 《内经》的学习探讨(二)
第九讲 《内经》的学习探讨(三)
第十讲 《伤寒论》的学习和探讨(一)
第十一讲 《伤寒论》的学习和探讨(二)
第十二讲 中医科学的元气论
第十三讲 郑卢医学简论
第十四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一)
第十五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二)
第十六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三)
第十七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四)
第十八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五)
第十九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六)
第二十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七)
第二十一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八)
第二十二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九)
第二十三讲 郑卢医学实践科学(十)
......
《古中医学派三杰论伤寒》
六经原文篇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读法总纲
上篇
上篇读法
荣卫病
荣卫病提纲
论荣病
论卫病
总结荣卫病之证治
论荣卫双病
论荣卫病中见脏寒之病
论荣卫病中兼见腑燥之病
论荣卫病解而脏气之湿动
论荣卫病解而腑气之躁动
太阴脾脏病
太阴病提纲
太阴病治则
少阴肾脏病
少阴病之提纲
论少阴病之外证
厥阴肝脏病
厥阴病提纲
引脏厥以证蛔厥
论下利属木气之下陷
厥阴本体病之危险各证
论厥阴轻证
阳明胃腑病
阳明胃腑病提纲
论阳明胃腑病成之渐
三承气汤方
论阳明胃腑下证之实据
慎重用下法之依据
太阳膀胱腑病
少阳胆经病
少阳经病提纲
论少阳皆虚证
论少阳实证(然实在胃腑,少阳经证仍虚)
中篇
中篇读法
荣卫病
论荣卫和合则不病,分离则病
荣病
桂枝汤用法
卫病
麻黄汤用法
太阴脾脏病
少阴肾脏病
少阴脏病
少阴病生死关系
少阴亡阳死证
少阴阳复不死证
论少阴里病不可汗
厥阴肝脏病
厥阴肝脏病之温法
治水之法
论厥阴脏病生死的关系
论厥阴阳亡死证
论厥阴死证系误于医药者
论厥阴阳复不死证
论厥阴脏病阳复病解证
阳明胃腑病
论阳明腑病之外证
论阳明胃腑病之来路
论阳明腑病初成之微下法
论阳明便硬,因津液被伤之虚证
论阳明便硬,先硬后溏之虚证
论阳明之败证
论阳明非常实证
论阳明蓄血之证
论阳明病之妇人热入血室证
荣卫与阳明胃腑经气同病治法
论阳明兼荣卫,须先汗以解表,然后可下之法
少阳胆经病
论小柴胡汤用法
论荣卫表病与少阳经合病之治法
论少阳与阳明合病之治法
论妇人经期,荣卫感伤风寒,须治少阳之经之法
下篇
下篇读法
荣卫坏病
论荣卫坏病之提纲
论荣卫坏入太阴脾脏
论荣卫坏入太阴脾脏湿热瘀阻之证
论荣卫坏入少阴肾脏
论荣卫坏入厥阴肝脏
论荣卫坏入阳明胃腑
论荣卫坏入阳明胃腑津液虚之证
结胸痞证
论结胸痞证之提纲
论结胸
论脏结,以证结胸
论痞证
太阴脾脏热病
论太阴脾脏湿郁木气,木郁生热证
论太阴脾脏热病之下证
少阴肾脏热病
论少阴肾脏阳复生热
论少阴阳复之吐证
论少阴下证
厥阴肝脏热病
论厥阴肝脏
论厥阴肝脏阳复生热伤血
论厥阴肝脏阳复之吐证
阳明胃腑寒病
论阳明胃腑阳退寒证
论阳明胃腑阳虚又兼上热证
论阳明胃腑虚而又兼少阳经之病
少阳胆经坏病
论少阳经坏病之提纲
论少阳胆经坏入太阴脾脏
论少阳胆经坏入阳明胃腑
论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
论荣卫与少阳经并病结胸
……
传经篇
疑难篇
类伤寒篇
彭子益读法总结
方剂索引
《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医理真传
卷一
乾坤大旨
坎卦诗
坎卦解
离卦诗
离卦解
气血两字作—卦解
君相二火解
真龙约言
三焦部位(说)
五运所化
五行本体受病、相传为病
(论)气血盛衰篇
辨认一切阳虚证法
辨认一切阴虚证法
外感说
内伤说
望色
闻声
问症
切脉
伤寒六经提纲病情
六经定法贯解
太阳经证解
阳明经证解
少阳经证解
太阴经证解
少阴经证解
厥阴经证解
卷二
阳虚证门问答
客疑篇
卷三
阴虚证门问答
卷四
杂问
切脉约言
三指说
拙见解
再解古脉说
五行说
认病捷要总诀
发热类
疟疾
鼓胀
积聚
痰饮
咳嗽
喘
呕吐
霍乱
呃逆
痢证
头痛
耳、目、口、鼻、唇、齿、喉
心痛
胸、腹、胁、背、腰、肘、胯、膝痛肿
二便病
辨认脉法
辨认诸症法
辨认疮法
辨认痘法
辨认目疾法
辨色法
辨舌法
辨口气
辨口流涎水
辨二便
辨皮毛肌肤
辨饮食
辨起居性情
钦安用药金针
寒邪外入图说
寒邪内生图说
医法圆通
卷一
用药弊端说
各症辨认阴阳用药法眼
心病不安俗云心跳、心慌
肺病咳嗽
肺痿肺痈
胃病不食
脾病呕吐泄泻
肝病筋挛
肾病腰痛
头痛
目病
耳病肿痛
鼻流清涕
鼻孔煽动
唇口红肿
齿牙肿痛
口臭附口苦、口酸、口辛、口甘、口淡、口糜
舌肿、舌痛、重舌、舌强、舌麻、舌木、舌缩
喉蛾
两手膀背痛
心痛
胃痛
脐痛
疝证
遗精
卷二
大便不利
小便不利
淋证
膝肿痛
脚气
喘证
汗证
健忘
惊悸
不卧
痢证
呃逆
反胃
癫狂
胀满
小儿抽掣俗作惊风
中风
中痰
中食
脱肛
痔疮
赤白浊
血证门吐血、鼻血、牙血、毛孔血、耳血、二便血
发斑
痿蹙
虚劳
厥证
谵语
女科门
经水先期而至或十七八九日,二十四五日者是也
经水后期而至或三十七八日,四五十日,及两三月者是也
经来淋漓不断
经水来多而色紫成块
经水来少而色淡
经水将行而腹痛
经水行后而腹痛
妇人经闭不行或四五十日,或两三月者是也
崩
带
求嗣约言
妊娠
妊娠产后诸疾约言
小儿诸疾约言
外科约言
……
卷三
卷四
伤寒恒论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在“悟”。郑钦安老先生的讲授,对于我这样希望能够真正理解中医治病原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对伤寒论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并且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辨证”过程的强调,那种层层剥茧、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医的治疗如此强调个体差异。不像某些简单的“对号入座”式的学习,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看”病,如何去“想”病,如何根据人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许多过去模糊不清的中医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是一本能够提升中医思维能力的心法秘籍。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其厚重感所吸引,但真正翻开阅读后,我才发现其内容更是“分量十足”。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精妙的“中医思维训练营”,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郑钦安先生的讲授,将复杂的辨证论治过程,变得清晰易懂,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掌握中医的分析方法。而书中收录的黄元御、彭子益两位古中医大家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他们的观点,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了中医治病的根本。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看到三位大师的身影,听他们娓娓道来,感受到他们对于医学的热忱和严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中医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加坚定的信心。
评分第一次接触到这套书,纯粹是机缘巧合,但没想到竟会一发不可收拾。书中对于中医理论的阐述,尤其是关于“火神派”的独特视角,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启发。黄元御先生的观点,那种注重人体阳气、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述,与我之前接触到的部分中医理论有着鲜明的对比,但却又充满了说服力。他将复杂的病理变化,用一种更为朴素、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而彭子益先生的论述,则又在另一个维度上拓展了我的视野,他对于“病机”的深入探讨,以及对于各种证候的精细区分,都展现了其深厚的功底。整本书像是三位不同风格的大家,在同一条治学道路上,用各自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中医图景。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伤寒论,并对中医各流派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今年读到的最令人惊艳的一部中医经典!作为一名长期对中医理论感到好奇,但又时常被其晦涩难懂的文字所困扰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它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让我对伤寒论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郑钦安老先生的讲授,那种深入浅出的功力,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将繁复的辨证论治过程分解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病证的剖析,不仅仅是罗列症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病机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及方药配伍的精妙之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望“伤寒”而生畏的门外汉,而是能更自信地去体会中医的智慧,去感受古人在面对疾病时的洞察力。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点燃了我继续深入探索中医世界的激情。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中医,尤其是学习经典的伤寒论,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将那些古老的文字转化为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的临床中。而这本《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古中医学派三杰论伤寒郑钦安黄元御彭子益+中医火神三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对于郑钦安先生讲授的收录,那种朴实而深刻的讲解,让我体会到了中医的精髓。而对于黄元御和彭子益两位大师关于伤寒论的论述,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医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伤寒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伤寒论的多个窗口。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和临床的经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从“知其然”迈向了“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