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5版)

结构力学(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范文 编
图书标签:
  • 结构力学
  • 力学
  • 结构工程
  • 第五版
  • 教材
  • 高等教育
  • 工程力学
  • 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
  • 清华大学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66941
版次:5
商品编码:1040140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结构力学(第5版)》是在《结构力学》(第四版)和建筑力学第三分册《结构力学》(第三版)的基础上精心修订而成,全书主要内容由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结构分析其他问题和专题等4篇共12章组成。
  《结构力学(第5版)》涵盖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非力学类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通过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大纲中的全部内容,既包括了必须修读的结构力学经典部分,又补充了可供选用的相关专题。
  在积累多年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力求突出自身特色,除强调结构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论述、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综合归纳和思考讨论外,对所牵涉到的工程应用背景、结构定性分析和学生创新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讨。本书注意保持内容选材适当、叙述深入浅出,注重联系实际的传统优势,努力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结构力学(第5版)》作为高等学校土建、水利类等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本书符号表说明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结构力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结构计算简图
§1-3 结构分类
§1-4 荷栽分类
第二章 体系几何组成分析
§2-1 几何组成分析目的
§2-2 运动自由度概念
§2-3 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則
§2-4 几何组成分析示例
§2-5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2-6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1篇 静定结构
第三章 静定结构内力分析
§3-1 静定梁
§3-2 静定刚架
§3-3 三铰拱
§3-4 静定桁架和静定组合结构
§3-5 静定结构基本性质和受力特点
§3-6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四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位移计算
§4-1 结构位移概念
§4-2 刚体体系虚功原理及其应用
§4-3 变形体体系虚功原理和位移计算一般公式
§4-4 荷栽作用下位移计算
§4-5 图形相乘法
§4-6 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位移计算
§4-7 互等定理
§4-8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综合作业
综合作业部分答案
第2篇 超静定结构
第五章 力法
§5-1 超静定结构概述和力法基本概念
§5-2 超静定次数和力法典型方程
§5-3 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
§5-4 计算对称结构
§5-5 力法计算其他超静定结构
§5-6 支座位移和温度改变时力法计算
§5-7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杆端內力
§5-8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六章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6-1 位移法基本概念
§6-2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确定
§6-3 位移法计算超静定刚架
§6-4 位移法典型方程
§6-5 力矩分配法基本概念
§6-6 多结点力矩分配
§6-7 超静定结构受力性质和变形特点
§6-8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综合训练题
综合训练题部分答案
第3篇 结构分析其他问题
第七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7-1 影响线基本概念
§7-2 静力法作静定梁影响线
§7-3 静力法作静定桁架影响线
§7-4 机动法作粱影响线
§7-5 影响线应用
§7-6 简支梁内力包络图
§7-7 连续梁內力包络图
§7-8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八章 矩阵位移法
§8-1 矩阵位移法概念和单元刚度矩阵
§8-2 结构刚度矩阵
§8-3 单元刚度矩阵坐标变换
§8-4 非结点荷栽处理
§8-5 先处理直接刚度法
§8-6 刚架计算示例
§8-7 几个应用问题
§8-8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九章 计算简图选取和结构简化分析
§9-1 弹性支承和主次內力
§9-2 空间结构分解为平面结构
§9-3 板壳结构简化为交叉体系
§9-4 结构分解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9-5 忽略次要变形
§9-6 小结与讨论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4篇 专 题
第十章 结构动力分析
§10-1 结构动力分析基本概念
§10-2 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10-3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10-4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柔度法)
§10-5 两个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刚度法)
§10-6 简谐荷载下两个自由度体系受迫振动
§10-7 振型分解法
§10-8 频率近似计算
§10-9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十一章 结构稳定分析
§11-1 结构稳定分析基本概念
§11-2 有限自由度体系稳定计算
§11-3 无限自由度体系临界荷载(静力法)
§11-4 无限自由度体系临界荷载(能量法)
§11-5 刚架稳定计算
§11-6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第十二章 结构塑性分析
§12-1 结构塑性分析基本概念
§12-2 极限平衡法求梁极限荷载
§12-3 比例加栽时极限荷载判定
§12-4 小结与讨论
思考题
习题
习题部分答案
附录A 平面刚架分析程序
附录B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主编简介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结构力学(第5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侧重于该书不包含的领域或主题,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避免任何技术痕迹。 --- 图书简介:《结构力学(第5版)》的理论边界与视野延伸 核心说明: 本书系对经典《结构力学(第5版)》内容进行严格界定与区分的参考性概述。本介绍旨在清晰划定该权威教材所覆盖知识体系的外部边界,重点阐述其未涉及、未深入探究或位于其理论框架之外的重要工程科学领域。 一、关于材料与本构关系(超越传统线性弹性假设的领域) 《结构力学(第5版)》的理论基石通常建立在线性弹性、均质、各向同性的材料假设之上,主要聚焦于应力-应变关系的线性关系,即胡克定律(Hooke's Law)在宏观层面的应用。因此,本简介明确指出其不包含以下深入或扩展的主题: 1. 非线性材料本构模型: 本书未详述或未作为核心内容处理塑性力学、粘弹性(Creep and Relaxation)或粘塑性行为。这意味着对屈服准则(如Von Mises、Tresca)在复杂加载路径下的演化、硬化规律的细致描述,以及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在时间域内的精确数学建模,通常不在其范畴之内。 2. 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 涉及材料内部微观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最终断裂的理论,例如线性断裂韧性(KIC)、弹塑性断裂(CTOD、J积分)等现代结构安全评估的核心工具,均属于《结构力学(第5版)》的延伸领域,故不在此书中被充分阐述。 3. 冲击与动态响应的本构研究: 针对材料在极高应变率下的本构响应(如爆炸冲击或高速撞击),需要特殊的本构方程和实验数据,这些内容超出了该教材的静态或准静态分析范畴。 二、关于几何非线性与极限分析(超越小变形理论的范畴) 经典的结构力学分析通常依赖于“小变形假设”,即位移和转角远小于结构尺寸,从而允许应变张量线性化,挠度项在微分方程中被忽略。因此,本书未涵盖以下几何非线性问题: 1. 大变形理论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的修正: 针对挠度与截面长度相当的柔性结构,需要引入高阶项(如 $frac{d^2w}{dx^2} approx frac{1}{2}(frac{dw}{dx})^2$ 的影响),这在高级稳定性理论中才会详述。 2. 几何刚度与屈曲分析的深入: 虽然《结构力学(第5版)》可能提及欧拉屈曲荷载,但其不会深入探讨后屈曲行为、鞍点失稳、或涉及高阶几何非线性(如变截面或复杂曲面结构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平衡路径分析)。 3. 接触力学问题: 两个或多个结构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边界条件——例如,摩擦接触、接触刚度变化——其分析涉及非光滑接触域的迭代求解,这明显超出了基于刚度矩阵的传统线性分析范围。 三、关于动力学与瞬态响应(时间域分析的缺失) 《结构力学(第5版)》的核心目标是解析静力平衡问题。因此,它不涉及以下基于时间变量的分析: 1. 振动理论与模态分析: 结构在周期性或瞬态荷载下的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特征频率和振型(Eigenvalues and Eigenvectors)的确定,属于结构动力学范畴,是本教材理论体系的下一阶段内容。 2. 地震工程与反应谱分析: 针对地震波输入的结构响应预测,如反应谱法、时程分析(Time History Analysis),以及如何将结构离散化为多自由度系统进行动力学求解,均不在其范围内。 3. 瞬态热应力与耦合场分析: 结构在温度快速变化下的热传导过程与随之产生的应力耦合分析,需要使用偏微分方程的瞬态解法,这远远超出了该静力学教材的范畴。 四、关于高级分析方法与计算力学(求解范式的转变) 该教材通常倾向于解析解法(如虚功原理、力法、位移法)或基础的直接刚度法推导。因此,它不深入探讨以下现代计算方法: 1. 有限元方法(FEM)的底层理论: 尽管部分教材可能引入刚度矩阵的概念,但《结构力学(第5版)》不会详细介绍形函数(Shape Functions)的构建、高斯积分、单元集成、网格划分对结果的影响,以及求解器的内部机制(如迭代求解器、超并行计算)。 2. 非线性有限元求解技术: 涉及大变形、非线性材料或接触问题的数值求解策略,如牛顿-拉夫森法(Newton-Raphson)、弧长法(Arc-Length Methods)等迭代收敛技术,属于高级数值分析的范畴。 3. 优化与可靠性分析: 将结构设计目标(如最小重量)与约束条件(如强度、刚度)相结合的拓扑优化、尺寸优化,以及考虑不确定性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均不属于其核心内容。 五、关于特殊结构体系与前沿领域 最后,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和基础性定位,《结构力学(第5版)》通常不会详细论述以下专业化结构分析: 1. 薄壳理论与曲面结构分析: 深入的薄壳理论(如Kirchhoff-Love或Reissner-Mindlin假设)及其在曲面结构上的张量形式分析。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 预应力筋力的变化、阶段性分析、以及考虑混凝土开裂后的有效刚度计算。 3. 疲劳分析与寿命预测: 基于S-N曲线、应变寿命法(E-N)或线性累积损伤模型对结构长期服役安全的评估。 综上所述,《结构力学(第5版)》提供的是理解所有上述高级主题的坚实基础,但其自身的研究边界明确地停留在线弹性静力平衡分析这一核心领域,专注于位移法与力法的基本推导,为后续的专业深化学习奠定理论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结构力学(第5版)》时,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结构力学这个科目一直以来都给我一种“硬骨头”的感觉。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编排逻辑非常出色,从最基础的静力学概念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各种复杂的理论,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与前文紧密相连,而且都配有非常贴切的实际工程案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各种加载方式下结构响应的分析,作者不仅仅给出了计算方法,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体验,是很多其他教材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而不失风趣,在讲解专业术语的同时,也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思考题,引导读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然后尝试自己去解答,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在结构力学领域遇到的救星!作为一名苦苦挣扎于那些抽象概念的学生,我曾一度感到绝望。然而,翻开《结构力学(第5版)》,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应力、应变、变形等理论一一剖析。书中的插图清晰得令人惊叹,每一幅图都仿佛在用无声的语言解释着复杂的力学原理,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结构的受力过程。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的例题讲解深入浅出,步骤详尽,几乎把每一个思考过程都写了出来。我不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真正理解了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读完某个章节,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种“透视眼”,能够看到隐藏在建筑物内部的那些无形的力流。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着我一步步攀登结构力学的知识高峰。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定理,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甚至让我产生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强烈欲望。

评分

我必须说,《结构力学(第5版)》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工程学习的看法。我一直觉得结构力学是工程师最核心也是最难掌握的学科之一,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让我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总是能恰到好处地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比如介绍梁的弯曲时,会详细讲解桥梁、楼板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这让我感觉自己学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而不是纸上谈兵。书中的数学推导过程虽然严谨,但作者总能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了不必要的复杂化,让我能够专注于理解概念本身。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突出,易于查找,让我能够高效地进行复习和查阅。我常常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相关的原理和解决方法,它已经成为了我工作中的一本“宝典”。

评分

《结构力学(第5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揭示了最精妙的结构设计奥秘。我之前学习结构力学时,常常被各种抽象的符号和复杂的公式弄得晕头转向,感觉自己永远也抓不住问题的核心。但这本书不同,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论,而是从一些非常基础、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入手,比如一座简单的桥梁、一个房子的框架,然后逐步引出各种力学概念。书中大量运用图形和示意图,将抽象的力学行为可视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力是如何传递、结构是如何抵抗这些力的。而且,我发现这本书特别注重培养读者的工程直觉,不仅仅是教会你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计算,以及计算结果在实际工程中意味着什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程结构的理解提升了一个档次,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工程作品。

评分

对于一个在结构力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学习者来说,《结构力学(第5版)》简直是一股清流。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每一个抽象的力学概念都与现实世界中的工程结构紧密联系起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来源于真实工程项目,作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结构力学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例如,在讲解结构动力学时,书中会详细分析地震、风荷载等对建筑物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这让我对结构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表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精炼,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概念,也能在作者的引导下轻松理解。它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构建安全、可靠工程结构的智慧之书。

评分

内容全面,可以和龙驭球版相媲美。

评分

内容全面,可以和龙驭球版相媲美。

评分

在京东买书有一年了,买了许多书。京东的书是正版的好书。而且实惠。我这一年来学到了许的东西。思想有提升了。这是读书心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老的思想已经把教师的职责诠释得清清楚楚了。反过来,把我们自己放在这个定义上来看看,有多少人合格呢?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和考评机制,连课都不好好教的教师,肯定不在少数。是何原因?应该源于现今的教育制度,也源于教师自身。   古人说“天地君亲师”,特别突出了“师” 的地位和作用。自古教师与“天”“地”“君”“亲”是同一地位的,可享受任何特权的。对学生,教师可以有等同于父母的权利。而如今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后,结果怎样呢?学生是越来越自由了,对教师也越来越不尊敬了!以前,我们在老师面前唯恐做错事的心态,恐怕现在的学生心中再也没有了。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老师,还算什么“灵魂的工程师”?自己都不爱自己的职业了,还能用心教学吗?不用心教学,这不是教师本质的腐败吗?   年轻教师有晋升职称的压力,有了很多除了教学以外的硬性指标,缺一不可;职称晋升后的教师又想名利双收,又想占据优越的学校。于是,不知不觉离开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点,“心较比干多一窍”,千方百计地“补”习,“考”好成绩,“写”论文,“上”公开课,“指导”学生……   如果为了职称、为了名利真正来比教学水平,比综合素质,应该不算是什么腐败的事情。腐败的是,在学校里混的一小撮人,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道德品质、安全意识漠不关心,对教学、科研更是不屑一顾,职称、名利却样样想通过各种手段与别人“平起平坐”,甚至要“高人一筹”。更有甚者,自誉“与世无争”,视一切为粪土,除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只求度日、退休、安度晚年,同样置学生的学业、人格发展于不顾……回首一生竟想不出到底做了哪些真正有益、有意义的事!   还有,学校领导作为教师的一份子,同样存在着腐败,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教师们腐败。学校领导不能带领学校整体发展,而只照顾几个重点学科,就是一种腐败;一天忙不完的会议,不能引领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样也是腐败;除了帮助教师造假应付检查就是被动地承接上级部署,不能创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更是一种腐败……   于是,一向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教育圣地——校园变得越来越污浊了,连小学生在学校就要经受“廉政文化进校园”之类的社会考验,心得体会《廉文读书心得体会——让我们都昂首地活着吧》(http://www.unjs.com)。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退步?   人们给予教师太多的甚至是最崇高的美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确实是一项崇高的职业。过去,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为社会所尊崇,教师的“两袖清风”亦为民众所称道。   所以,是教师就要做一个甘于清贫、道德高尚的人,不想道德高尚、不甘于清贫就不要做教师。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既然为人,就要做一个活得有意义——有道德底线——活着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更要随时问自己:“你还活着吗?”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评分

整体来说书不错,适合初学者学习,讲的比较详细!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整体来说书不错,适合初学者学习,讲的比较详细!

评分

本来是买的那种,后来说第5版是最新的,买来把课后的习题做了感觉很棒,你值得拥有

评分

京东正版好书价格实惠

评分

本来是买的那种,后来说第5版是最新的,买来把课后的习题做了感觉很棒,你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