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事实上,科学知识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利用自己的语言对自然进行的理解和描述。人们相信它们是真的,是因为人们认为自然的确存在某种秩序或者规律,而且这种秩序或者规律能够为人们所认识、理解,并且是能够加以表达的。这些信念或者信仰说到底都是圭观的,都是人的意识投射到自然上的,是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仅决定着科学知识的形式和内容,也决定着人们获取自然知识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方法论),甚至还决定着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价值判断: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知识才是好的知识,才是确定的和可靠的知识?从很大的意义上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科学,并且,随着世界观的重大转变,科学也会发生重要的变化。由于不同的文明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同一文明中的世界观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所以科学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文化性。可以说,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可以有不同的科学。
作者简介
石云里,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国际科技史学会古代与中世纪天文学委员会执行委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学与世界遗产工作组成员,德国图宾根大学中国与韩国研究所客座教授,英国Annals of Science、德国East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等专业期刊编委。已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纲·天文卷》等著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导言:科学及其在西方的历史
1 人、神与天地——自然知识的起源
1.1 原始思维
1.2 尼罗河的赠礼
1.3 两河之间
1.4 爱琴海域
2 本原与真知——希腊自然哲学的开端
2.1 希腊城邦中的知识转变
2.2 寻找本原
2.3 万物皆数
2.4 元素、种子与原子
2.5 变化与知识
3 理念与逻辑——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
3.1 哲学的转向
3.2 两个世界
3.3 几何性的宇宙
3.4 逻辑路线
3.5 宇宙阶梯
3.6 生物链条
3.7 第一推动者
4 几何与自然——希腊的数理科学传统
4.1 迈进希腊化
4.2 《几何原本》
4.3 力学之父
4.4 测量宇宙
4.5 数学天文学
5 身体与灵魂——希腊的医学与生理学
5.1 从神话到理性
5.2 解剖学的发展
5.3 盖伦医学
6 实用与信仰之间——罗马统治下的科学
6.1 罗马人的知识取向
6.2 知识汇编
6.3 爱智与信仰
7 沙漠绿洲——阿拉伯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7.1 穆斯林的知识中兴
7.2 印度数字与代数学
7.3 天文学革新
7.4 重量科学
7.5 光学之父
7.6 炼金大师
7.7 医学圣经
8 雅典的回归——欧洲的学术复兴
8.1 穿越“黑暗”
8.2 翻译运动
8.3 大学与经院哲学
8.4 光学、数学与实验
8.5 牛津算家与冲力论者
9 人是一个奇迹——文艺复兴
9.1 从天堂到尘世
9.2 人文主义与科学复兴
9.3 魔法与自然主义
9.4 艺术与科学
9.5 文艺复兴人——达芬奇
10 为了“和谐”的革命——新宇宙的构建
10.1 日心说的诞生
10.2 宗教上的麻烦
10.3 第谷的调和
10.4 开普勒的“新天文学”
11 上帝的另一部书——科学与宗教的分立
11.1 望远镜引发的争端
11.2 反击“鸽子联盟”
11.3 《对话》与审判
11.4 近代科学家与上帝
12 讯问自然——从经验知识到实验哲学
12.1 炼金家的反叛
12.2 探索人体
12.3 技艺与哲学
12.4 “新工具”
13 宇宙的语言——自然的数学化
13.1 数学挑战哲学
13.2 自然的数学语义
13.3 数学化的哲学与世界
13.4 数学需要实验
14 世界是架时钟——机械论的盛行
14.1 原子与“原因”
14.2 广延、运动和宇宙
14.3 人是机器
14.4 空气是弹簧
14.5 元素之死
15 宫廷与学会——自然知识的新家
15.1 资助者与受托人
15.2 私人社团
15.3 “所罗门宫”与皇家学会
15.4 科学院与国王的光荣
16 苹果与月亮——牛顿的综合
16.1 真理最好的朋友
16.2 解密引力
16.3 《原理》大意
16.4 流数术
16.5 光的“探询”
17 科学与启蒙——牛顿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17.1 关于力的论战
17.2 “万有引力”的证明
17.3 分析力学
17.4 不可称量流体
17.5 “光的世纪”
18 重建元素——近代化学体系的创建
18.1 从微粒到燃素
18.2 “新空气”
18.3 有计划的革命
18.4 原子论的复活
18.5 原子量与周期律
18.6 统一的王国
19 秩序与演进——自然史的新发展
19.1 星云与宇宙
19.2 地神对海王
19.3 生物的谱系
19.4 物种的演进
19.5 地球的革命与均变
20 “乱七八糟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建立
20.1 不务正业者的正业
20.2 “秘密中的秘密”
20.3 “恶狗”与“斗犬”
20.4 科学问题
21 场、波与能量——经典物理学的突飞猛进
21.1 从青蛙电到电磁场
21.2 光与电磁波
21.3 能量的科学
22 物质与生命——生物学的深入发展
22.1 细胞联邦
22.2 微生物与达尔文小池
22.3 个体发育
22.4 人与机器狗
23 重构时空——相对论的建立
23.1 捕捉以太
23.2 物理学中的新太阳
23.3 狭义相对论
23.4 广义相对论
24 粒子与波——量子力学的建立
24.1 荒唐的量子
24.2 开启原子
24.3 原子与光谱
24.4 矩阵力学
24.5 波动力学
25 寻找终极——粒子物理与宇宙学
25.1 新炼金术
25.2 解剖原子核
25.3 基本粒子
25.4 宇宙大爆炸
25.5 无尽的挑战
26 生命密码——现代生物学
26.1 发现孟德尔
26.2 两个学派的争论
26.3 果蝇——“上帝的赠礼”
26.4 DNA的“黑暗时代”
26.5 非常“3+1”
26.6 划时代的里程碑
26.7 步入基因时代
后记
精彩书摘
2 本原与真知——希腊自然哲学的开端
2.1 希腊城邦中的知识转变
公元前6世纪,一缕理性之光开始在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城邦中闪耀。一群“另类”的思想家在这里涌现,他们第一次将自然(希腊人称之为Physis)与超自然区别开来,相信自然中存在某种秩序,尝试以自然(而不是超自然)来理解自然,力图通过经验和推理来了解自然的本原、结构以及运动与变化。大约300年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给了这些人一个名字,叫做“自然哲学家”(Physikoi)。这些人并不一定都是无神论者,希腊社会也没有因为他们的出现而变成不相信神的社会。但是,他们的工作开创了人类思想史上一种新的认识自然的方法,并由此建立了一种新的知识传统。除了探讨自然本身,他们还就人类认识自然、把握真知的可能性以及正确途径进行了探讨,从而也就事实上成为科学认识论的开山鼻祖。
为什么人类的知识史在这个时间和地点会出现这样巨大的转变,这是一个历史之谜,其促成原因也难以被一穷尽。除了由希腊人的跨文化贸易和海外殖民而带来的文化融合,以及由奴隶劳动所造就的有闲阶级的存在之外,希腊社会中的以下特点也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导致这一转变的大背景。
高等院校通识课系列教材:科学简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
孩子还没有读,希望多多学习
评分
☆☆☆☆☆
还行吧,可以用
评分
☆☆☆☆☆
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
☆☆☆☆☆
送货很快,书也很好,价格也不贵
评分
☆☆☆☆☆
非常好的东西很好很好。
评分
☆☆☆☆☆
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帮助很大
评分
☆☆☆☆☆
书的质量很好 编排合适
评分
☆☆☆☆☆
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立后,相关学者对留存在宫中的大量文物进行清点、整理,并在稍后编辑出版了不少专业刊物,主要包括偏向介绍器皿、书画等艺术作品的《故宫周(旬)刊》、《故宫》、《故宫书画集》,以及专于文献档案的《掌故丛编》(后改名为《文献丛编》)、《史料旬刊》等两大类。这两类出品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向读者群推介故宫内的丰富藏品,而1932年首版的《故宫日历》就是其中之一。日历的正面印有年、月、日,同时又有英文加以对应。另外,还有节气、朔望、韵目等因素也出现在同一页上。节气、朔望容易理解,韵目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则有些陌生。韵目本来是指用于诗词创作时使用到的各个韵排列而成的目录,19世纪中后期“韵目代日”出现以后被用于记录日期。简单来说,就是1个韵目代表1个月中的1天,一共有31个字,代表31天,如“文”代表12日,抗战中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夜里的一场大火即被称为“文夕大火”,“卅”代表31日,“五卅运动”即得名于此。日历的反面印有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书、画、古籍、青铜器、瓷器、玉器等等,365张图画的排列与日历正面的节令相结合,阅览的人可以“见图如见节令、星期、日期”。除此以外,图画的颜色也是区别不同时节的一种方式,色彩赋予读者的区别感更为清晰。1935年一则经销商的广告上,文案做得十分夺目:“震铄世界惟故宫日历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当时《故宫日历》还有配“厚黑玻璃座盘”的“套餐”,定价2元7角。当时这本日历仅署“故宫博物院编”,没有具体编辑的姓名。关于旧版《故宫日历》的编者冯华,只有在故宫出版社资深编辑朱传荣的回忆文字中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故宫珍宝南迁在即,小小的《故宫日历》却年复一年为普通民众打开了古代艺术宝藏的一扇窗,也成为许多人醉心传统文化、走上求艺之路的开端。在一些老画家早年学画经历的回忆文字中可以发现,在当年信息相对闭塞、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可能就是一本《故宫日历》,为其启蒙,作其良伴。2010年,被遗忘经久的《故宫日历》“复活”了,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复刻版”问世。原汁原味的“复刻版”,黑白印刷,不仅仅是呼应渐起的怀旧风,也是致敬于走过85个年头的故宫博物院、致敬于老去的前辈故宫人。此后,《故宫日历》开始尝试推陈出新。故宫出版社在2011年版《故宫日历》的编纂中,生肖开始成为确定主题或隐或显的因由。在12个月首的篇章页里,放置一件直接描绘兔子的画作来呼应辛卯生肖。2012年,壬辰年的生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整座紫禁城,简直无处不龙。于是,龙年的《故宫日历》,“紫禁龙时空”成为主题,以龙为表现对象的陶瓷、青铜、书画、珐琅……12个类别,按照月份一一呈现农历癸巳年,《故宫日历》主题是“山水有清音”。因为明代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云:“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草木山川,在故宫藏品中的表现数不胜数。因此,以“山水有清音”为主题、取材山水画作、辅以文玩器用等陈设的方案浮出水面。“山水有清音”,就是要展现古人寄情山水的诗意生活,更是要唤醒城市喧嚣中的你我。山水有清音,山水觅知音。12个月分为3个单元:笔墨寻源、诗意栖居、仙境凡间;其下又以月为单位,既有对山水题材的追根溯源,也有云山墨戏、界画楼台之类的专题展现;而每个星期,也尽量各有侧重,并且在多数的周日,以与主题相关的文玩器用等藏品作为新一周开始的标志,尽可能从新的视角引发读者的兴趣――对传承有序的山水艺术、对绵延不绝的山水文化。藏品选取,确立了这样的原则:图像常见的名作,重点展示出细节,《千里江山图》甚至占尽整个10月;不甚知名但各有特色的藏品也不轻视,明代医生王履的写生佳作《华山图》册、清代篆刻高手黄易的纪游“影集”《嵩洛访碑图》册,都是个中翘楚。所选的藏品也不只山水,如《洛神赋图》中的边边角角、《夜宴图》里的围屏图障、远古的水波纹彩陶……不拘一格,尽收其中。如果细细翻读今年的《故宫日历》,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除标明公立和农历日期、二十四节气,还特意标出充满诗意的七十二候。这是古人根据寒暑变化与物候现象对时节的一种独特划分:五日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何时“东风解冻”,何时“草木萌动”,古人早已注解其中。就读北大期间选择小说组的研究,周作人是他的老师。两人关系密切,通信频繁。阅读1932年的《俞平伯年谱》,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两人书信沟通的记载,一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