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法学经典:罗马法与现代

中国近代法学经典:罗马法与现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右昌 著
图书标签:
  • 法学
  • 罗马法
  • 中国近代法学
  • 法律史
  • 民法
  • 法理学
  • 法律思想
  • 近代史
  • 经典文献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39875
版次:1
商品编码:104627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字数:305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罗马法与现代:中国近代法学经典》所用参考书,详见绪论第44—46页。其主要之参书,英文为:Sherman.Roman Law in the Modern World;Hunter,Roman Law;Willisand Olivers,Roman Law;Morey,Outlines of Roman Law。德文为:Dern-burg,Pandekten。日文为:末松谦澄所译优帝《钦定罗马法提要》、盖尤斯《罗马法解说》、乌尔比安《罗马法范三种》。及法学博士户水宽人春木一郎两氏之《罗马法》。
   二、《罗马法与现代:中国近代法学经典》引用我国民法条文,称一次草案者,指旧民律草案(都1569条)而言。称第二次草案者,指拙著初版《民律要义》所附之新民案(都1514条)而言。称新民法者,指民国18年(1929年)5月23日公布同年10月10日施行之民法《总则》;民国18年11月22日公布民国19年5月5日施行之民法《债编》;民国18年11月30日公布民国19年(1930年)5月5日施行之民法《物权》而言。
   三、《罗马法与现代:中国近代法学经典》于1915年印第一版、1918年印第二版之后,虽经苦心研究,终觉不惬于心。嗣发见某校讲义,将拙著改头换面,直称为某人编纂,中间引用之拉丁名词,错误不可名状。其侵害个人版权者犹小,而贻误青年学子者甚大!不得已重理旧稿,删订损益,并将重要之点,列诸眉批,以供学子自修之用,是为此次改订三版之缘起。
   四、《罗马法与现代:中国近代法学经典》虽旧著重印,然订正增补之处极多。并仿Sherman,Roman Law in the Modern World体例,从罗马法以观察现代,故名日:《罗马法与现代》。
   五、著书通例;分编、章、节、款、项、目。分类太细,阅者每苦不便。兹只分编分章分节,于每章或每节之中,重要之点,则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地支十二以为标志,并表示与时进化之意。凡用子丑寅卯等标题者,均于目录中揭示之。子丑等下则用一、第二等数字。一、第二等下,则用一、二等数字。一、二等数字以下,则用1、2等阿拉伯数字或I、Ⅱ等罗马数字以区别之。
   六、《罗马法与现代:中国近代法学经典》课余校对,精力每感不及,钱豕知所不免,兹就已发见者,刊误于《罗马法与现代:中国近代法学经典》之后,海内君子,幸赐教育;并乞原谅。

作者简介

黄右昌,著名法学家、诗人。历任湖南法政学校教授、校长及省议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湖南大学教授、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罗马法与现代》、《海法与空法》、《法律之革命》、《民法要义》等。以研究罗马法著称于世,有“黄罗马”之称,是我国研究罗马法的第一人,时至今日,我国学者对于罗马法的研究仍然少有出其右者。
丁玫,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教授,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出版专著《罗马法契约责任》、译著《债.契约之债》第一卷、《债·契约之债》第二卷、《意大利民法典》、《契约之债与准契约之债》,发表《从优士丁尼法典看罗马法契约责任》、((大陆法系合同责任领域的“共同法”——罗马法))、((罗马法迟延制度》、《意大利民法典翻译中的术语移植》、((罗马法合同赔偿制度》、《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从罗马法到现代法》、《债合同的成立原则及其罗马法渊源》等论文多篇;曾获意大利政府“意中文化交流杰出贡献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意大利骑士勋章等多项国际国内奖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罗马法上之民族主义
第二章 罗马法上之民权主义
第三章 罗马法上之民生主义
第四章 罗马法是先知先觉者
第五章 德意志、法兰西、英吉利为罗马法之后知后觉者
第六章 罗马法之四个时期
第七章 中古以后研究罗马法的五大学派
第八章 研究罗马法要知道它的宗教、历史和政治及其帝国主义的失败
第九章 罗马法律及其解释并法律学的意义
第十章 罗马法律的分类
本论
第一编 人法
第一章 自然人
第二章 法人
第三章 奴隶
第四章 农奴
第五章 家父及家子
第六章 婚姻
第七章 夫妇财产关系
第八章 婚姻解除
第九章 亲属
第十章 监护
第二编 物法
第一部 物权法
第一章 物
第二章 自物权
第三章 他物权
第四章 占有
第二部 继承法
第一章 继承总论
第二章 继承人之种类
第三章 法定继承
第四章 遗嘱继承
第五章 遗赠
第六章 信托
第七章 死因赠与
第三部 债权法
第一章 法律行为
第二章 债务关系
第三章 契约
第四章 准契约
第五章 私犯
第六章 准私犯
第七章 过失
第八章 连带债务及全部债务
第九章 保证
……

精彩书摘

本论
第一编 人法
第一章 自然人
现代各国法律,所用泊耳梭拿(Persona)文字,指权利主体而言;即得享有权利之人,大都指自然人而言也。德日泊耳坐恩(Person);法日泊耳诵恩(Persone);英日泊耳逊恩(Person)。
泊耳梭拿(Persona)文字,约有二义:一日卡布替(Caput)即人格之意;罗马人常日:父死则卡布替转移于子,即转移人格于子也。一曰贺姆(Ho-mo)即世俗之所谓人,故奴隶亦泊耳梭拿也。

前言/序言

  近三十年来,中国法学繁荣发展,硕果累累。然学术理论的发展必以前人的积累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中国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引入和学理探讨,便是今日法学繁荣的前提条件之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但在近代以前,与西方传统迥然有别。罗马私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源头,其规则来源于各部落和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平衡,并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因此,民法即私法极为发达,公法殊少规范。而近代公法的发展,也以保障私权利的实现为目标,强调私法优位。中国的法律传统却与罗马法截然相反,制定法几乎均为公法规范,而没有民事制定法,在公私法的制定上,与罗马法刚好形成正相对立的两极。其价值取向以统治为目的,公平正义只有在不危及统治时才会予以考虑。而在法律渊源上,也只有君主立法,法自君出,与普通民众无关,崇君权而抑民权,这也就是几千年的中国只有“王法”而无“民法”的原因所在。传统律学只局限于对“刑律”条文的解释,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士大夫,也只能在如何减轻酷刑上下工夫。因此,法律文化的历史虽然久远,却不能创造出具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与合作精神的社会规则。
  近代西风东渐,乃中国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太阳从西方升起,真理之光透过弥漫的硝烟,照临东方这片古老的灰暗土地,与此同时,自由之风徐徐吹来。中国迎来了一个有可能自由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立法和法学繁荣发展的时代。
  中国近代法制始于20世纪初满清末期的变法修律,至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完成六法全书的编纂,一个西方式的近代化的法律体系基本确立。与此同时,对立法的解释和学理的探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大批著名法学家撰写了学术水平很高的法学著作,从而奠定了中国的近现代法学理论基础。但这一法律近代化进程在20世纪50年代戛然而止,中国全面倒向苏联,废除旧法统和六法全书。







罗马法:西方文明的基石与现代法律的源泉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罗马法自古罗马共和国的萌芽直至西罗马帝国衰亡的漫长发展历程,并系统梳理其在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的最终形态及其对后世欧洲大陆法系的深远影响。本书将侧重于对罗马私法(特别是物权、债权和亲属继承制度)的核心原则、关键概念(如“所有人得占有”、“契约的种类”、“善意与恶意”)的精细剖析,辅以对早期法学家(如西塞罗、盖尤斯、乌尔比安)思想脉络的考察。同时,本书也将触及罗马公法(特别是元首制下的法律变迁)的演变轨迹,展示罗马人如何将严格的习惯法逐步发展为一套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法律科学体系。 第一章:罗马法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从习惯到成文法 本章追溯了罗马法产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我们将审视早期的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的习惯法,探讨其神圣性与保守性对早期社会关系的约束。重点分析《十二铜表法》(Lex Duodecim Tabularum)的颁布意义——它不仅是罗马人成文法的开端,更标志着平民与贵族在法律解释权上的重要博弈。我们将详细解读《十二铜表法》中涉及的侵害、债务、继承等核心条文,分析其法律条文的古朴性与实用性。随后,我们将探讨共和国时期法律实践中的重要角色:保民官(Tribunes)和元老院(Senatus),以及法官(Praetor)在新法(Ius Honorarium)制定中发挥的能动作用,如何通过“诉讼格式”(Formulas)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需求,实现法律的能动发展。 第二章:古典时期的辉煌——法学家时代的法律艺术 本章聚焦于罗马法发展的黄金时代——元首制早期至三世纪的“古典时期”。这是罗马法发展出其理论深度和精湛艺术性的阶段。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一时期涌现的伟大法学家群体。不仅描述了他们各自的学术风格和主要贡献(例如,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作为早期体系化著作的重要性),更深入解析了他们如何通过“着作注释”(Commentary)、“回复”(Responsa)和“案例分析”来构建法律推理的范式。 私法的核心部分——合同法和物权法,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成熟。本章将详细剖析罗马法关于“所有权”(Dominium)的精细划分(如“公民权所有权”与“自然法所有权”),以及其对“占有”(Possessio)与“所有权”的严格区分,这对现代民法中的财产制度设计具有奠基意义。在债法方面,本书将细致梳理合同的类型学——从严格的“要式契约”(如 Stipulatio)到灵活的“非要式契约”(如 Pacta adiecta),揭示罗马人如何通过“债的产生原因”(如合同、准合同、侵权、准侵权)来建立现代合同法的基础框架。 第三章:公法领域的变迁与帝国法制的整合 与高度发达的私法相比,罗马公法在共和国末期和帝国时期经历了剧烈的政治重塑。本章将考察共和国时期共和体制下公法(如选举、审判、军事指挥权)的复杂结构,并分析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后,权力如何逐步集中于皇帝手中,公法规范如何围绕“皇帝的意志”进行重构。我们将分析“帝国敕令”(Constitutiones Principum)作为新的主要法律渊源的出现,以及它如何逐步边缘化传统的元老院立法和民选法律。 此外,本章也将探讨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带来的法律调整,特别是“万民法”(Ius Gentium)的概念发展。虽然“万民法”在早期常被浪漫化地视为普世理性,但本书将揭示其在实践中更侧重于调整罗马公民与非公民(Peregrini)之间的商业和财产关系,体现出法律适应帝国多元化治理的实用主义倾向。 第四章:查士丁尼的遗产——《民法大全》的编纂与影响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集中于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于六世纪的法律汇编工作——《民法大全》(Corpus Iuris Civilis)。我们将详细介绍这部巨著的构成(法典、学说汇编、学说汇编和新律),分析它在短期内完成的意义,即试图恢复和统一古典法的权威。 重点将放在《法学阶梯》(Institutiones)的结构,它清晰地展现了罗马法教育和基础逻辑。更重要的是,本章将探讨《学说汇编》(Digesta/Pandectae)的价值,它保存了大量古典法学家失传的智慧。通过分析查士丁尼的编纂过程(如对古典法学说和法律的删改与调和),读者将理解到,这部法典并非纯粹的古典复兴,而是带有早期中世纪特征的法律整合。本书将论述《民法大全》如何在中世纪西欧知识界重新被发现,成为欧洲大陆法系(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直接、深刻的理论和制度源头,确立了罗马法作为“活的传统”的永恒地位。 结论:罗马法对现代法律思维的持续贡献 本书将总结罗马法体系的内在逻辑优势——其严谨的术语界定、清晰的分类体系以及基于判例和学说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强调罗马法提供给后世的不仅是一套具体的规则,更是一种系统的、理性的、以个人权利和契约自由为核心的法律思维模式,是理解现代私法乃至国际公法体系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此书,如同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罗马法,这个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巨人,在作者的笔下重新苏醒,并与现代法律的脉搏紧密相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罗马法精髓的提炼,那些关于“正义”、“公平”的朴素追求,以及对“权利”、“义务”的清晰界定,都足以成为跨越时空的法律圭臬。作者的叙述方式十分生动,仿佛能听到古罗马法学家们在广场上慷慨陈词,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感。而当这些古老的思想与现代法学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时,便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我曾一度觉得法律是枯燥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法律背后那份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它让我明白,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自我完善的有机体。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法学视野,更让我对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洪流,置身于一个古老而辉煌的文明之中。罗马法,一个曾经支撑起庞大帝国体系的基石,其精妙的逻辑、严谨的条文,至今仍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巧妙地将这古老的智慧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法学理念融会贯通,让我看到了法律发展脉络中那条若隐若现的清晰线索。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惊叹于罗马法体系的完备性,那些关于契约、财产、继承的规定,其深刻的洞察力让人难以置信。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如何梳理这些古老原则如何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演变、继承,甚至被赋予新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一次对罗马法的探索,更是一场关于法律精神与普适性真理的追寻。那些晦涩的拉丁语词汇,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古罗马律师们慷慨激昂的辩论。这本书让我对“法”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人类社会理性与秩序的结晶。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回味书中的某个论述,那种对法律智慧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评分

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作品,它如同一座桥梁,将遥远的罗马法世界与我们身处的现代法律图景有机地连接起来。我一直对法律的起源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索欲。作者以扎实的学识和清晰的逻辑,为我们揭示了罗马法对于现代法律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罗马法具体制度的解析,例如那些关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规定,它们是如何被现代法律所吸收和发展的,都让我看得目不转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引导。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今天所学的许多法律条文,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智慧,又承载着怎样的社会变迁。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感受法律发展过程中那种薪火相传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让我对“法”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塑造未来的力量。

评分

一本厚重的著作,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与现代法律的脉络。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法律。我原本以为,现代法律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遥远的过去似乎关联不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将罗马法如同活水一般,注入到现代法律的肌理之中。我惊叹于书中对罗马法中那些经典原则的细致解读,比如“无过错责任”的萌芽,比如“契约自由”的早期体现,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法律发展中那条绵延不绝的传承之路。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然后回溯到书中,发现许多现代的解决方案,其思想的源头,竟然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影子。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在穿越古今,在法律的智慧长河中遨游。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法律思想史的精彩篇章,它让我对“法律”二字有了更宏大、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现代法律体系的另一扇大门,而这扇门背后,赫然是那个伟大的罗马。我一直对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现代法律条文有些零散,缺乏一种源头活水般的滋养。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许多熟悉的法律概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罗马。作者以一种极其审慎而又充满激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罗马法从起源、发展到成熟的全景图。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罗马法体系结构的分析,那种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论证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住核心要义。当我读到关于“人”的地位、关于“所有权”的界定,以及那些关于“诉讼”的程序时,我深深地被罗马人的智慧所折服。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建立起如此一套精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法律框架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历史,更是在剖析法律的基因,让我得以窥见现代法律的“前世今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法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