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魏书生教育作品集-班主任工作漫谈
定价:32.80元
作者:魏书生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447379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30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yin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以班主任工作为主题,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
括班主任的自身定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效学习方法,班级管理的人性化、自主化、个性化、特色化等,从指导思想到管理措施,再到工作细节,完美展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力量。
本书情感厚重,风格平实,内容丰富,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让人身临其境,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深刻的思考闪烁着智慧光芒,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广大班主任、普通教师的必读书。
魏书生,特级教师。1978年到中学任教,1986年起先后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另外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43项社会兼职。但他始终不离教学线,坚持上语文课,1998年以前一直当班主任。任市教育局局长后,除兼上课外,还做着不挂名的班主任工作,是教书育人的模范。
30年来,魏书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作报告20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文章200多篇,主编、撰写、出版20多本书。
由于成绩卓著,魏书生先后获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殊荣,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
自 序
章 做什么样的班主任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多互助,少互斗
多学习,少批判
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专业阅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笑对人生
制怒,学生来帮忙
服装与发型
发展自己的长处
做园丁,当然收硕果
动力来自心的交流
——答同行来信
附:致魏书生老师的公开信
di二章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关注国外科技动态
外国同龄人怎样学
五年后的地球上
35年后的班会
站在月球上想到的
强者敢于承认不足
“记者招待会”
广阔天地与“小马蹄坑”
两个自我
痛而后快
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
尊人者,人尊之
立足长处,培养自信
放声高呼:我能成功
学会驾驶大脑这部汽车
青出于蓝——三代师生共期盼
di三章 班级管理人性化
条条大路通罗马
写日记——道德长跑
将近10岁的《班级日报》
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
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
治病救人周
控制“三闲”
学生座位自愿组合
班级要做到“八有”
一粒瓜子壳1000字说明书
播下关心的种子
开出了哭声的班会
di四章 日常管理自主化
选好常务班长
设立值周班长
设立值日班长
养鱼负责人——鱼长
养花负责人——花长
炉长
桌罩,专人负责检查
鼓励学生自荐
劳动不吃大锅饭
大扫除15分钟结束
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
两分半钟收好书费
班规班法
di五章 个案处理个性化
送别中教《送别》
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
孩子,请与我同行
犯错误,写说明书
犯错误,写心理病历
犯错误,唱歌
犯错误,做好事
选举“闲话能手”
说话接力本
糖衣片和顺耳忠言
信为心之声、心之桥
于反复之间求上进
有时也需要留下学生
教师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di六章 集体生活特色化
变“?”为“!”
每天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
跑进快乐天地
游戏课
课前唱响一支歌
轮流教唱歌
摸鱼
打雪仗
河面上的接力赛
新年联欢会
寻找春天的踪迹
春到双台河
开荒种地
研究自身生物钟
di七章 高效学习有方法
培养学生的效率感
高效学习日
推开犹豫,雷厉风行
45分钟写完2420字
用好“边角余料”
一分钟竞赛
无规则数字板——提高注意力
语文课——学生自己讲
考前“独往独来”好
忠实于自己——考试不作弊
di八章 写在教育边上——日记摘抄(228则)
战胜自我?chao越自我(26则)
胸怀?人际关系?思想方法(25则)
事业?奉献?务实?惜阴(39则)
教育改革?教育管理(26则)
知人?育人(48则)
开发大脑资源(5则)
教学民主(13则)
语文教学(31则)
培养自学能力(15则)
结束语
编辑的话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很多教育书籍动辄引用晦涩的心理学名词,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像是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把那些复杂的教育规律描绘得清晰明了。我特别喜欢它穿插的一些小故事,那些片段往往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比如,关于如何处理班级内部的“小团体”现象,作者没有采用简单的“打压”策略,而是巧妙地引导,将竞争的焦点转移到集体荣誉感和互助合作上。我记得当时读到那个关于“座位调整”的巧妙安排,简直拍案叫绝,那是一种看似无心却处处用心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能学来的,而是常年累月在教育实践中淬炼出来的“火候”。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的不是一个可以复制粘贴的模板,而是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让我学会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抽离出来,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的“烂摊子”。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教育直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值得称道,它不仅仅是经验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按部就班的教育心法修炼手册。我发现它在不同章节之间有着非常精妙的逻辑递进关系。从最初的“建立初步信任”到中期的“复杂冲突调解”,再到后期的“学生成人礼的引导”,作者的视野是不断拓宽的。尤其是关于如何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那几节内容,简直是家长会恐惧症患者的福音。作者没有将家长视为对立面,而是将其视为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沟通策略,比如如何用数据说话,如何设置沟通的“缓冲区”等等。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原本剑拔弩张的家校沟通变得更加高效和融洽。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与哲理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它既能提供你在明天早会上就能使用的即时策略,又能指导你思考未来五年内班级文化建设的长远蓝图。它是一本可以陪伴一位教师职业生涯始终,不断提供新感悟的宝藏之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朴素中带着深刻的色调,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浮华的畅销书,而是沉甸甸的教育智慧结晶。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翻阅到它的,当时我的工作正处于一个瓶颈期,面对着班级管理中的种种棘手问题,心里充满了困惑和焦虑。翻开第一页,那种熟悉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气息扑面而来,它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的语言跟你娓娓道来那些年他是如何在三尺讲台上摸爬滚打过来的。其中关于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内在动力那一段描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立刻联想到了我班上的小明,那个总是交白卷、眼神里写满抵触情绪的孩子。书里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详细描绘了教育者需要具备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那种“看见”学生真实需求的目光,比任何技巧都管用。读完这部分,我没有急着去应用什么“新方法”,而是静下来,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小明时的态度和方式。这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教育理念中的盲区和局限。那种被深刻触动的感受,远比读完一本工具书来得更有力量和持久性。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对这类“特级教师经验谈”的书籍是抱有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多少会有些脱离当下教育环境的实际,毕竟时代在变,学生的心思也在变。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展示了一种“不变”的教育内核,这种内核是跨越时代的,那就是对“人”的尊重与深刻理解。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民主与权威的平衡”那几章。作者并非一味强调“亲和力”,而是非常坦诚地剖析了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压抑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建立起有效的师生边界。我曾经在执行某项班规时遇到阻力,感觉自己像是在唱独角戏,所有的要求都变成了“形式主义”。读到作者处理类似情境的案例时,我才意识到,问题出在我试图用“说服”来代替“确立规则”的步骤上。书中那种基于深厚德行建立起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教会我,真正的管理不是靠高压或一味迎合,而是源于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自然辐射。这种深度思考,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工作手册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格修养的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幽默,读起来让人心情非常舒畅。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严肃刻板,反而充满了人情味。作者在谈及教育的艰辛和挫败感时,那种共情能力非常强,让人觉得“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在经历这些”。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对于“教师自我关怀”的探讨。在长期高负荷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把所有精力都倾注给了学生和家长,最后把自己耗尽。书中没有回避这一点,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提醒我们,一个枯竭的老师,不可能培育出充满活力的学生。作者分享了一些自己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的方法,这些“幕后花絮”比那些光鲜亮丽的教学成就更让我感到亲切和真实。它让我明白,优秀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人。这种由内而外的滋养,让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位置,每当感到职业倦怠时,我都会重新翻阅其中的几页,从中汲取力量,重新充满斗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