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奶业快速发展和奶牛饲养规模化水平的提高,根据各地区的特点,规划与建设更多更好的奶牛场,是当前奶牛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发展现代奶业具有重要作用。北京达尔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数名留学归国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借助欧美发达国家在奶牛场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的生产实际,几年来先后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南方地区,对数十家奶牛场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为避免奶牛场新建和改扩建的盲目性,降低风险,北京达尔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外成熟技术,对奶牛散栏饲养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编纂成此书。
《奶牛散栏饲养工艺及设计》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系统地论述了散栏饲养工艺奶牛场设计与建造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推广散栏饲养工艺,建设现代化奶牛场,具有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刘国民,男,188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教育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从事农业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199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1995年留学荷兰、英国攻读欧洲农业与食品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7年从事现代农业设施研究与推广工作,与荷兰、法国、英国、希腊、瑞典、芬兰、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众多农业设施设备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2001年创办了北京达尔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BEIJINGDIAMOND),针对农业工程类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咨询、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建设与服务理念,并带领团队成功地开发了十几种类型的现代奶牛舍、奶牛场设施设备。《中国银行徒村小额信贷项目报告》的主要撰稿人,曾发表过《在农业推广中如何使用农民的语言》等文章。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奶牛场的生产工艺
1.1 奶牛场的生产工艺流程
1.2 奶牛场的生产模式
1.2.1 全年均衡生产模式
1.2.2 按季节集中配种产犊生产模式
1.3 奶牛的饲养管理工艺
1.3.1 拴系饲养
1.3.2 散栏饲养
1.4 拴系饲养与散栏饲养的对比与各自的应用条件
1.4.1 拴系饲养工艺的优缺点
1.4.2 散栏饲养的优缺点
1.4.3 拴系饲养与散栏饲养的应用条件
1.5 奶牛的分群与牛群结构
第二章 奶牛场的选址
2.1 奶牛场选址的目标
2.2 奶牛场选址的基本要求
2.2.1 地势
2.2.2 地形
2.2.3 水源
2.2.4 土质
2.2.5 周边环境
2.3 场址选择时应考虑的重点
2.3.1 自然通风问题
2.3.2 环境问题
2.3.3 运输问题
2.3.4 建设成本问题
2.4 法律法规与政策方面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 散栏饲养工艺奶牛场的组成与布局
3.1 奶牛场的组成
3.2 奶牛场的功能分区
3.2.1 管理办公区
3.2.2 辅助生产区
3.2.3 奶牛生产区
3.2.4 粪污处理区
3.3 功能区的平面布局
3.3.1 功能区平面布局方案(1)
3.3.2 功能区平面布局方案(2)
3.4 场区平面布局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散栏饲养牛舍的设计与内部布局
4.1 牛舍饲养单元
4.2 采食区
4.3 饮水区
4.4 连接通道
4.5 牛行走的路面
4.5.1 凹槽地面
4.5.2 卧床床面
4.5.3 人员、奶牛的流动与机械作业
4.6 奶牛走廊
4.7 饲养单元的布局
4.8 散栏饲养牛舍的基本尺寸
4.9 建筑材质
4.10 照明
4.11 布线
4.12 等电位联结面
第五章 自由卧床的设计与建造
5.1 卧床尺寸
5.2 卧床隔栏
5.3 卧床床体
5.4 卧床垫层
5.5 自由卧床的管理和维护
第六章 牛舍的通风
6.1 通风的形式
6.2 非保温隔热或轻度保温隔热散栏饲养牛舍的通风
6.2.1 结构
6.3 可自动控温的保温隔热式散栏饲养牛舍的通风
6.3.1 结构
6.4 对热天的考虑
第七章 粪便和液体废弃物的处理
7.1 奶牛场粪污的危害
7.2 奶牛场粪污的种类与产量
7.3 奶牛场粪污的处理
7.3.1 粪污的收集
7.3.2 粪污的处理
7.3.3 粪污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
7.3.4 粪污的贮存
7.4 舍外场地的相关问题
7.5 安全问题
第八章 散栏饲养工艺奶牛场的其他设施
8.1 挤奶厅
8.2 产房
8.3 精饲料库
8.4 干草棚
8.5 青贮窖
8.6 饲料加工间
8.7 奶牛运动场
8.8 场区道路
8.9 公用工程
8.9.1 给排水工程
8.9.2 采暖工程
8.9.3 供电系统
第九章 奶牛场的绿化
9.1 奶牛场绿化的内容
9.2 奶牛场绿化所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章 结语
附录
附录1 散栏饲养牛舍的各种空间尺寸要求
附录2 散栏饲养牛舍设计图
附录3 与奶牛场建设有关的基础数据
附录4 与奶牛场建设有关的国家与行业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3.1拴系饲养
拴系饲养是比较传统的饲养管理工艺。其主要特点是牛定时上槽饲喂,上槽时每头牛均有一个槽位,用颈枷夹住,日粮的精料与粗料分开投放,其顺序是粗料一精料一粗料。牛吃饱后放入运动场自由活动或休息。成年母牛一般日上槽三次,同时进行挤奶。其他牛日上槽两次。采用此种饲养方式的牛群应通过运动场中的粗料补饲槽实现粗饲料自由采食的目的。
拴系饲养以牛舍为中心,用颈枷(或其他方式)将奶牛限制于固定的牛床上,集饲喂、休息、挤奶于同一牛床上进行。各乳牛舍的管理相互平行,管理承包方式实行大包干。即每人承包15~25头牛,这些奶牛的饲喂、挤奶、清粪全由一人负责。其优点是饲养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而缺点是费事、费时,难于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较低。这种生产工艺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人围牛转”。
1.3.2散栏饲养
散栏饲养是先进的现代奶牛饲养管理工艺,大有逐步取代传统拴系饲养工艺之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将牛的活动空间划分为采食区、运动区和休息区三个相互连接的区域。采食区主要是食槽、采食栏位和颈枷,休息区主要是自由卧床,运动区主要是舍内的采食区与休息区之间的活动空间和舍外的运动场。牛以群为单位,可在各自的三个区域内随意活动(采食、运动或休息)。饲喂以全混合日粮(将组成日粮的所有原料采用专用设备切短并均匀混合)的方式自由采食。挤奶则集中到挤奶厅中进行。
前言/序言
奶牛散栏饲养工艺及设计:精要概览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奶牛散栏饲养的各个层面,旨在为从业者、管理者和规划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理论框架和设计指导。我们摈弃了传统的围栏模式,拥抱更符合奶牛天性、提升福利、优化生产效率的散栏饲养理念。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实践,从宏观布局到细节考量,本书力求全面覆盖散栏饲养从规划、建设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一篇 散栏饲养的理念与优势 本篇为全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散栏饲养模式的起源、发展及其核心理念。我们将追溯传统围栏饲养的局限性,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现散栏饲养在提升奶牛福利、保障健康、促进生产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 福利至上: 深入解析“人道饲养”的内涵,强调散栏模式如何通过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模拟自然栖息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降低异常行为的发生率,从而全面提升奶牛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将探讨自由行走、选择休息区域、社交互动等对奶牛福利的重要意义。 健康保障: 论述散栏饲养在疾病防控方面的优势。充足的活动空间有助于奶牛保持良好的体况,降低肢蹄疾病的发病率。良好的空气流通和垫料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减少呼吸道疾病和乳房炎的发生。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和环境控制,构建一个健康的饲养环境。 生产潜能释放: 剖析散栏饲养如何激活奶牛的生理和行为潜能。自由的运动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奶牛在散栏环境中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进食、饮水、休息和反刍的时机与地点,这种自主性能够显著降低能量消耗,将更多能量用于产奶。 现代化牧场愿景: 描绘散栏饲养模式下现代化奶牛牧场的蓝图。它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我们将探讨散栏饲养如何契合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畜牧业,并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第二篇 散栏饲养的总体规划与选址 在明确散栏饲养的理念后,本篇将聚焦于项目的启动阶段,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审慎的选址工作。 项目可行性分析: 强调在项目启动前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经济效益评估和风险分析。我们将提供评估方法,帮助读者判断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并明确投资回报周期。 牧场选址原则: 详细介绍选址的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地理环境: 考虑地势、土壤、排水、水源的可获得性与质量。 气候条件: 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如年平均气温、降雨量、风力等,及其对饲养设计的潜在影响。 交通运输: 评估靠近饲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地以及方便人员和车辆进出的交通便利性。 资源配套: 考察水、电、气等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成本,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条件。 环保要求: 了解当地的环保政策法规,确保牧场建设符合相关规定。 劳动力资源: 评估附近劳动力资源的可用性和成本。 牧场整体布局设计: 探讨牧场的功能分区,包括: 生产区: 奶牛饲养区(产奶牛区、育成牛区、泌乳牛区等)、挤奶厅、饲料储存与加工区、粪污处理区。 生活区: 办公区、员工宿舍、休息区。 辅助区: 机械维修区、兽医区、隔离区。 绿化与隔离带: 确保生产区与生活区、外部环境的有效隔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将通过图示和案例分析,展示不同规模牧场的典型布局模式,以及各功能区域之间的合理衔接。 第三篇 散栏牛舍的设计要素 本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围绕散栏牛舍的结构、空间、通风、采光、垫料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阐述。 牛舍结构与材料选择: 基础与地面: 强调耐磨、防滑、易清洁、排水良好的地面设计,以及不同区域(如活动区、休息区、通道)的地面要求。 墙体与屋顶: 探讨不同材料(如砖混、钢结构、组合板材)的保温、隔热、防潮性能,以及屋顶的坡度和排水设计。 柱网与跨度: 根据饲养规模和设备需求,确定合理的柱网布局,以最大化内部活动空间。 空间设计与流线规划: 单头牛占地面积: 提供不同生理阶段奶牛(如泌乳牛、干奶牛、育成牛)的推荐占地面积标准,并解释其依据。 活动区域: 设计宽敞的内部活动区域,保证奶牛自由行走、社交、打斗等自然行为的充分发挥。 休息区域: 规划舒适的休息区域,区分干草床、软垫床等不同类型,并考虑垫料的厚度、透气性与保暖性。 进食与饮水区域: 合理布局饲喂通道和饮水点,确保所有奶牛都能便捷地获取充足的饲料和饮水,避免竞争。 通道设计: 设计宽敞、平整、防滑的通道,方便奶牛行走,减少肢蹄损伤,同时也便于机械化操作和人员管理。 流线优化: 建立清晰、顺畅的奶牛活动流线,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拥挤和应激。 通风与采光系统: 自然通风: 重点讲解牛舍的侧墙开窗、屋脊通风、进排风口等自然通风设计,强调通风口的大小、位置和开启方式对空气流通的影响。 强制通风: 介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何辅以风扇、排风设备等强制通风系统,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采光设计: 强调利用自然光照,保证舍内有充足的照明,提升奶牛健康和产奶量。讨论采光窗的位置、面积以及遮阳设施。 温湿度调控: 夏季降温: 介绍喷雾降温、风扇降温、水帘降温等措施,以及其在散栏牛舍的应用。 冬季保温: 探讨保温材料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减少通风量(但不影响空气质量)来保持舍内温度。 湿度控制: 关注垫料的干燥和空气湿度的控制,预防霉菌滋生和呼吸道疾病。 垫料的选择与管理: 垫料种类: 详细介绍稻草、刨花、沙子、橡胶垫等不同垫料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区域的应用。 垫料厚度与更换频率: 给出不同垫料的标准厚度和更换频率,确保休息区的舒适与清洁。 垫料的干燥与卫生: 强调垫料的防潮、透气性和定期翻动、清扫的重要性。 第四篇 散栏饲养的关键设备配置 本篇聚焦于散栏饲养模式下所需的关键设备,从饲喂、饮水、挤奶到粪污处理,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 饲喂设备: 饲槽与料槽: 介绍固定式、移动式、自动刮板式等不同类型的饲槽,以及其设计要点,如长度、宽度、高度、斜度等,确保奶牛能够便捷、均匀地摄取饲料。 自动饲喂系统: 探讨自动饲喂器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及其在提高饲喂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的优势。 混合式饲料搅拌设备: 介绍大型饲料搅拌机的选型和使用,确保精粗饲料的充分混合,提高饲料利用率。 饮水设备: 饮水槽与饮水杯: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饮水器的结构、材质、安装位置和维护要点,强调保证饮水量的充足和水质的清洁。 水线与水泵: 讨论供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水管口径、水泵扬程、过滤设备等。 挤奶设备: 挤奶厅类型: 介绍并联式、转盘式、并列式等不同挤奶厅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牧场规模和管理需求进行选择。 挤奶机械: 讲解挤奶杯、脉动器、真空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 自动化与智能化挤奶系统: 探讨自动化挤奶机、自动清洗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在提升效率、保障乳品质量方面的作用。 粪污处理设备: 刮板清粪机: 介绍不同类型的刮板清粪机,以及其在通道和牛舍内部的清粪功能。 集粪槽与输送系统: 讨论粪便的收集、储存和输送方式。 固液分离设备: 介绍打浆机、螺旋压榨机等固液分离设备,为后续的沼气工程或有机肥生产奠定基础。 沼气工程与生物发酵设备: 探讨利用牛粪生产沼气、有机肥的工艺和设备。 第五篇 散栏饲养的日常管理与精细化操作 理论设计终将回归实践,本篇将聚焦于散栏饲养模式下的精细化日常管理,确保牧场高效、健康地运转。 饲料管理: 精饲料与粗饲料的配比: 强调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科学配制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饲喂频率与投喂方式: 讨论最佳的饲喂时间和投喂方式,以减少奶牛的等待时间和竞争。 饲料的储存与卫生: 强调饲料的防潮、防霉、防鼠、防虫,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饮水管理: 保证清洁与充足: 定期清洗饮水槽,监测水质,确保奶牛随时都能喝到干净的水。 冬季防冻: 采取措施防止冬季饮水设备结冰。 健康监测与疾病防控: 日常观察: 强调饲养员的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奶牛的异常行为、精神状态、食欲变化、粪便形态等。 体况评分(BCS): 介绍体况评分在评估奶牛健康和营养状况中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 详细阐述疫苗接种计划、驱虫计划、蹄部护理、乳房护理等。 早期诊断与治疗: 强调在疾病早期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损失。 环境卫生管理: 垫料管理: 持续关注垫料的干燥、清洁和厚度,定期翻动和补充。 舍内通风与清洁: 确保舍内空气流通,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 隔离与消毒: 对新引进的奶牛进行隔离观察,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并对牛舍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 繁殖管理: 发情监测: 介绍发情识别的方法,如行为观察、生理指标监测等。 配种技术: 强调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规范操作。 妊娠诊断与管理: 关注妊娠母牛的营养和护理。 人员培训与管理: 专业技能培训: 强调对饲养员、兽医、技术员等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岗位职责明确: 划分清晰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 激励与考核机制: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六篇 散栏饲养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本篇将从经济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散栏饲养模式的效益,并探讨其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分析: 投入产出比: 通过数据分析,展示散栏饲养在提升产奶量、乳品质、降低发病率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 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饲料利用率,减少医药费用,降低人工成本。 市场前景: 分析消费者对高福利、高质量乳制品的偏好,以及散栏饲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 强调散栏饲养在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贡献。 动物福利的社会价值: 探讨动物福利提升所带来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价值。 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 展望散栏饲养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 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实用的散栏饲养解决方案,帮助您打造一个高效率、高福利、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奶牛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