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質量控製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印刷清晰度非常高,尤其是那些復雜的電氣符號和邏輯圖錶,辨識度很好,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細節的專業人員來說是極大的福音。但是,如果從知識的“易用性”和“可檢索性”來評價,它的結構化程度有待提高。比如,如果能增加一個基於“故障類型”或“設備類型”的快速索引,而不是僅僅按照標準編號進行組織,無疑會大大縮短查找時間。目前,我花在定位特定故障保護定值範圍的時間,可能比直接查閱原廠設備說明書的時間還要長。這本書的潛力巨大,如果未來能結閤電子化手段,增加內部鏈接和檢索功能,並輔以工程實例的注解,它將從一本優秀的“標準參考書”蛻變為不可或缺的“智能決策輔助係統”。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係統性地梳理一下繼電保護的理論基礎和最新發展趨勢,特彆是對那些在高校教材中被一筆帶過的、但實際工程中至關重要的概念進行深入解讀。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但實際閱讀體驗下來,感覺它更像是一本麵嚮資深專傢的“工具箱”,裏麵堆滿瞭各種技術指標、公式和引用序號,但缺少串聯這些知識點的清晰脈絡。例如,關於暫態過程的分析,我希望看到更生動、更直觀的圖示來解釋電流互感器飽和、電壓互感器次暫態響應等現象對保護動作時限的影響,而不是單純羅列公式參數的取值範圍。對於一個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完整知識體係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和呈現方式略顯晦澀,更適閤那些已經對基礎理論非常熟悉,隻需查閱特定標準細節的“老兵”。
評分作為一名電力設計院的初級工程師,我希望能通過這樣一本權威的匯編來快速掌握行業內的技術基準綫。這本書在標準層麵的覆蓋麵無疑是全麵的,各種國標、行標的引用顆粒度都很細緻,對於進行初步方案設計時,確保設計符閤規範要求是極大的便利。然而,當我試圖將這些標準轉化為具體的設備選型和係統構架時,就感到有些吃力瞭。比如,在選擇微機保護裝置的通信規約時,書中隻是羅列瞭支持的幾種規約及其基本特性,卻缺少對不同規約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缺點對比分析,更沒有對最新的IEC 61850標準在實際工程中的部署難點和優化建議的深度剖析。設計工作的核心在於權衡利弊和優化資源配置,而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靜態的參考係,對於動態的、不斷進化的工程實踐中的權衡藝術,它提供的指導性價值相對有限,顯得有些“高冷”和理論化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確實很考究,封麵設計大氣,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製作的工具書。我主要關注的是電力係統運行維護這一塊,所以對繼電保護和自動控製的實際應用案例特彆感興趣。遺憾的是,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標準的匯編和條文的羅列,對於現場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復雜故障排查、新型設備參數的調整優化,以及不同電壓等級係統間協調配閤的深入探討,著墨不多。比如,當一個大型故障發生時,不同保護裝置之間的動作邏輯如何進行二次校驗和鎖定,書中更多的是引用規範,而非提供一套可供參考的決策流程圖。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老舊設備升級改造”或“新能源並網”背景下的保護策略調整的實戰經驗分享,這些纔是真正能提升一綫工程師解決問題能力的乾貨。總體來說,它更像是一本精確的“法律條文集”,而非一本實用的“操作手冊”,對於需要快速上手解決疑難雜癥的工程師來說,可能還需要輔以其他更具實踐性的資料。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嚴謹性和權威性,毋庸置疑。在麵對一些曆史遺留的保護定值復核工作時,追溯到最初的標準依據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但讓我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它在“智能電網”和“主動配電網”這兩個前沿領域的相關內容略顯單薄。當前,配電自動化和故障定位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很多新型的分布式電源接入帶來的非傳統故障模式,對現有保護邏輯提齣瞭挑戰。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收錄更多關於“自愈式供電係統”中智能開關的配閤邏輯,或者針對柔性直流輸電係統中的特殊保護要求。如果它能與時俱進,加入對這些新興技術標準和推薦方案的收錄,那麼它的實用價值將得到指數級的提升,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對傳統大電網運行標準的匯編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