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430 GB24100-24141)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430 GB24100-2414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國傢標準
  • 標準匯編
  • 2009年
  • GB24100-24141
  • 工業標準
  • 技術標準
  • 規範
  • 中國標準
  • 質量
  • 工程
  • 建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60044
版次:1
商品編碼:1056109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0-01
頁數:60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國傢標準匯編》是一部大型綜閤性國傢標準全集。自1983年起,按國傢標準順序號以精裝本、平裝本兩種裝幀形式陸續分冊匯編齣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我國建國以來標準化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成就,是各級標準化管理機構,工礦企事業單位,農林牧副漁係統,科研、設計、教學等部門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2009年我國製修訂國傢標準共3158項。本分冊為“2009年製定”捲第430分冊,收入國傢標準GB 24100~24141的最新版本。

目錄

GB/T 24100—2009 X、γ輻射屏蔽塗料
GB/T 24101—2009 染料産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測定
GB/T 24102—2009 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産品 檢驗規則
GB/T 24103—2009 染料中間體産品標誌、標簽、包裝、運輸、貯存通則
GB/T 24104—2009 岩土工程儀器型號命名方法
GB/T 24105—2009 岩土工程儀器基本環境試驗條件及方法
GB/T 24106—2009 岩土工程儀器術語及符號
GB/T 24107.1—2009 土工試驗儀器三軸儀第1部分:應變控製式三軸儀
GB/T 24108—2009 岩土工程儀器可靠性技術要求
GB/T 24109—2009 數控雕銑機
GB/T 24110—2009 進齣口筆類産品 筆帽和端蓋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
GB/T 24111—2009 工業機械電氣設備 電快速瞬變脈衝群抗擾度試驗規範
GB/T 24112—2009 工業機械電氣設備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規範
GB/T 24113.1—2009 機械電氣設備塑料機械計算機控製係統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GB/T 24114.1—2009 機械電氣設備刺綉機數字控製係統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GB/T 24115—2009 紡織品 乾洗後四氯乙烯殘留量的測定
GB/T 24116—2009 針織用筒子染色紗綫
GB/T 24117—2009 針織物疵點的描述術語
GB/T 24118—2009 紡織品綫跡型式分類和術語
GB/T 24119—2009 機織過濾布透水性的測定
GB/T 24120—2009 紡織品抗乙醇水溶液性能的測定
GB/T 24121—2009 紡織製品 斷針類殘留物的檢測方法
GB/T 24122—2009 耐電暈漆包綫用漆
GB/T 24123—2009 電容器用金屬化薄膜
GB/T 24124—2009 C850係列酚醛棉布層壓闆
GB/T 24125—2009 不銹鋼縴維與棉滌混紡本色紗綫
GB/T 24126—2009 橡膠和塑料軟管及軟管組閤件 采購者、組裝者、安裝者和操作者使用指南
GB/T 24127—2009 塑料抗藻性能試驗方法
GB/T 24128—2009 塑料防黴性能試驗方法
GB/T 24129—2009 膠鞋、運動鞋外底不留痕試驗方法
GB/T 24130一2009 柔性包裝膠乳取樣
GB/T 24131—2009 生橡膠揮發分含量的測定
GB/T 24132.1—2009 室內裝飾用塑料塗覆織物 第1部分:PVC塗覆針織物規範
GB/T 24132.2—2009 室內裝飾用塑料塗覆織物 第2部分:聚氯乙烯塗覆編織織物規範
GB/T 24132.3—2009 室內裝飾用塑料塗覆織物 第3部分:聚氨酯塗覆編織織物規範
GB/T 24133—2009 橡膠或塑料塗覆織物調節和試驗的標準環境
GB/T 24134—2009 橡膠和塑料軟管靜態條件下耐臭氧性能的評價
GB/T 24135—2009 橡膠或塑料塗覆織物加速老化試驗
GB/T 24136—2009 橡膠或塑料塗覆織物耐液體性能的測定
GB/T 24137—2009 木塑裝飾闆
GB/T 24138—2009 石油樹脂
GB/T 24139—2009 PVC塗覆織物 防水布規範
GB/T 24140一2009 內燃機空氣和真空係統用橡膠軟管和純膠管 規範
GB/T 24141.1—2009 內燃機燃油管路用橡膠軟管和純膠管規範 第1部分:柴油燃料
GB/T 24141.2—2009 內燃機燃油管路用橡膠軟管和純膠管 規範 第2部分:汽油燃料

前言/序言


現代通信技術與網絡安全:理論基礎、前沿應用與實踐指南 作者: 跨學科研究小組(通信工程、信息安全、計算機科學) 齣版社: 科技創新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23年12月 ISBN: 978-7-5231-0987-6 ---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及信息安全領域的專業人士、研究人員和高級學生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知識框架。全書緊密圍繞現代通信係統的底層物理原理、中上層網絡協議棧的架構演進,以及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及其應對策略展開論述。內容覆蓋瞭從經典的有綫/無綫信道編碼技術到最新的5G/6G架構、從傳統網絡安全威脅到零信任模型構建的全過程,強調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緊密結閤。 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二十章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 --- 第一部分:現代通信係統的基礎理論與物理層(共4章) 本部分聚焦於信息傳輸的物理極限與實現手段,為理解上層復雜協議打下堅實的數學和工程基礎。 第1章:信息論基礎與信道容量分析 深入探討香農-哈特利定理的現代解讀,重點分析實際通信係統中的噪聲模型(如瑞利衰落、加性高斯白噪聲),並介紹高階調製技術(如QAM、PSK)在提升頻譜效率方麵的優劣勢分析。特彆增加瞭關於極化碼(Polar Codes)和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在下一代通信標準中應用前景的探討。 第2章:數字調製與解調技術 詳細闡述瞭綫性與非綫性調製方案的選擇標準,對比瞭正交頻分復用(OFDM)係統的結構和關鍵參數(如循環前綴設計、峰均功率比PAPR抑製技術)。針對多輸入多輸齣(MIMO)係統,係統性地介紹瞭空間復用(Spatial Multiplexing)和空分復用(Beamforming)的原理及其在提高係統容量中的作用。 第3章:信道編碼與糾錯機製 區彆於傳統綫性分組碼,本章重點解析瞭Turbo碼的迭代譯碼過程,並詳細介紹瞭LDPC碼的結構化構造方法和譯碼算法(如消息傳遞算法)。此外,引入瞭麵嚮未來高可靠低延遲通信(URLLC)的短碼字處理技術。 第4章:無綫信道傳播模型與仿真 構建瞭適用於城市、郊區和室內環境的精確信道衰落模型(如Okumura-Hata模型、3GPP標準模型)。本章側重於仿真方法的實踐,介紹瞭使用MATLAB/Simulink環境對復雜無綫環境進行建模和性能評估的步驟。 --- 第二部分:核心網絡架構與協議棧演進(共5章)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從電路交換到分組交換的演進曆程,重點分析瞭當前主流的移動通信網絡架構和核心網功能。 第5章:TCP/IP協議族深度解析 超越教科書的介紹,本章重點討論瞭TCP擁塞控製算法的最新發展,如BBR(Bottleneck Bandwidth and Round-trip propagation time)算法的機製及其對流媒體應用的影響。同時也分析瞭IPv6在過渡期麵臨的路由聚閤和地址管理難題。 第6章:軟件定義網絡(SDN)與網絡功能虛擬化(NFV) 詳細闡述瞭SDN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的分離原理,介紹OpenFlow協議的關鍵要素。對NFV的架構、虛擬化技術(如KVM、DPDK)的選擇,以及它們如何支持網絡服務的快速部署和彈性伸縮進行瞭深入的工程討論。 第7章:5G蜂窩網絡核心架構(5GC) 全麵解析瞭基於服務的架構(SBA),重點剖析瞭接入與移動性管理功能(AMF)、會話管理功能(SMF)和用戶麵功能(UPF)的角色與接口協議(如HTTP/2)。結閤3GPP R16/R17標準,討論瞭網絡切片(Network Slicing)的實現機製和資源隔離技術。 第8章:邊緣計算(MEC)的協同與部署 探討瞭MEC相對於中心雲的延遲優勢和本地化處理能力。本章重點分析瞭MEC環境下的任務卸載策略、跨層優化技術,以及如何保證邊緣側數據處理的安全性和一緻性。 第9章:光網絡與傳輸技術 關注骨乾網和城域網中的光縴傳輸技術。詳細介紹瞭相乾光通信係統的調製格式、色散補償技術(DCM)和非綫性效應的抑製。討論瞭波分復用(WDM)技術的容量擴展極限和光電混閤網絡的設計考量。 --- 第三部分:現代網絡安全理論與密碼學基礎(共4章) 本部分構建網絡安全防護的理論基石,從數學安全模型到實際密碼係統的應用。 第10章:現代密碼學原理與公鑰基礎設施(PKI) 深入分析瞭橢圓麯綫密碼學(ECC)相對於RSA在效率和密鑰長度上的優勢。詳述瞭數字證書的生命周期管理、證書頒發機構(CA)的信任鏈構建,以及CRL/OCSP的應用場景。 第11章:對稱加密算法與認證協議 詳盡對比瞭AES(及其多種模式如GCM、CTR)和未來後量子密碼學候選算法(如KYBER)的性能差異。重點分析瞭Kerberos認證協議的工作流及其潛在的安全弱點,並探討瞭基於令牌的安全機製(如OAuth 2.0和JWT)。 第12章:哈希函數與信息完整性校驗 研究瞭安全哈希算法(SHA-3/Keccak)的設計思想和抗碰撞特性。本章專門討論瞭基於哈希的消息認證碼(HMAC)在數據完整性和真實性驗證中的關鍵作用,並涵蓋瞭時間戳服務(TSA)在證據固定中的應用。 第13章:安全信道與TLS/SSL協議的演進 全麵剖析瞭TLS 1.3協議的握手過程、密鑰交換機製(如DHE、ECDHE)和前嚮保密性(PFS)的實現。結閤實際抓包分析,揭示瞭SSL/TLS在不同應用層協議(如HTTP/3的QUIC)中的封裝細節。 --- 第四部分:網絡安全防禦與威脅情報(共4章) 本部分聚焦於網絡邊界、內部係統及新型威脅的檢測與防禦技術。 第14章:防火牆、入侵檢測與防禦係統(IDS/IPS) 區分瞭基於狀態(Stateful)和基於深度包檢測(DPI)的防火牆技術。詳細介紹瞭Signature-based和Anomaly-based IDS的工作原理,並探討瞭如何應對逃避檢測(Evasion Techniques)的攻擊流量。 第15章:零信任架構(ZTA)的構建與實踐 係統闡述瞭零信任的核心原則——“永不信任,始終驗證”。重點分析瞭持續性身份驗證(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微隔離技術(Micro-segmentation)在實現最小權限訪問中的工程部署方法。 第16章:惡意軟件分析與逆嚮工程基礎 介紹瞭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的基本工具集(如IDA Pro, Ghidra, Cuckoo Sandbox)。重點講解瞭如何識彆常見的加殼技術、API Hooking和沙箱逃逸技術,以增強對新型APT攻擊的理解。 第17章:DDoS攻擊防禦與流量清洗 分析瞭應用層DDoS攻擊(如Slowloris)與網絡層攻擊(如UDP反射放大)的機製。本章提供瞭流量監測、閾值設定和基於雲端清洗中心的DDoS緩解策略的實踐指南。 --- 第五部分:新興技術融閤與未來趨勢(共2章) 第18章:量子計算對現有密碼體係的衝擊與量子安全通信 分析瞭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對當前公鑰密碼體係的威脅。係統介紹瞭後量子密碼學(PQC)的標準化進展,並探討瞭量子密鑰分發(QKD)在物理層實現安全性的獨特優勢與工程限製。 第19章:區塊鏈技術在安全通信中的應用 討論瞭分布式賬本技術如何應用於去中心化身份管理(DID)和安全數據共享。重點分析瞭區塊鏈的共識機製(PoW, PoS)對通信網絡性能的影響,以及側鏈技術在提高交易吞吐量中的作用。 第20章:AI/ML在網絡優化與安全增強中的角色 探討瞭機器學習在網絡流量預測、資源調度(如無綫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在安全側,著重分析瞭深度學習模型在異常行為檢測和零日漏洞發現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麵臨的數據偏差問題。 --- 本書特色 深度與廣度兼顧: 理論推導嚴謹,並緊密結閤3GPP、IETF等主流標準組織的最新規範。 實踐導嚮: 每章末尾提供“工程案例分析”或“仿真實驗指導”,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 前沿視野: 覆蓋瞭5G/6G、MEC、PQC、ZTA等當前通信和安全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嚮。 本書適閤作為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碩士及博士研究生教材或參考書,同樣是網絡架構師、高級安全工程師和係統研發人員的必備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匯編真叫一個“硬核”!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被它那沉甸甸的分量給震撼瞭,簡直就是一本磚頭書。對於我們這種常年跟各種技術規範打交道的設計院工程師來說,這430冊的內容,涵蓋瞭從基礎材料到精密儀器的方方麵麵,簡直就是我們工作颱上的“聖經”。我記得上次為瞭搞一個新項目的材料認證,光是查閱相關的防火等級標準就快把我逼瘋瞭,零散的電子版文件到處找,效率低下得讓人想砸鍵盤。現在有瞭這套書,雖然查找起來依然需要耐心,但至少所有東西都井井有條地擺在那裏,權威性毋庸置疑。特彆是2009年製定的那些標準,很多都是後續修訂的基礎,瞭解其初始設定對於理解當前的行業趨勢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它這種物理形態帶來的踏實感,對著屏幕看久瞭眼睛疼,翻閱紙質文檔,那種油墨的觸感和紙張的摩擦聲,簡直是給枯燥的技術學習增添瞭一絲儀式感。不過,說實話,這套書的索引係統如果能再人性化一點,增加一些跨類彆的交叉引用,那就完美瞭,不然偶爾想找某個橫跨多個領域的標準時,還是得靠一點運氣和經驗。

評分

我所在的行業是建築材料測試與認證,我們日常接觸的國標數量也算不少,但像這樣將特定年份(2009年)製定的一整批標準集閤起來的匯編,市麵上非常罕見。我們通常拿到的是最新版本或者特定類彆的集閤。這套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的“時間切片”屬性。2009年,是國內很多環保和能效標準開始逐步收緊的關鍵時期,我特地翻閱瞭其中涉及環境影響評價和某些特定汙染物排放控製的捲宗。我發現,當時的製定者們已經預見到瞭未來對可持續性的要求,在某些約束條款上,留下瞭非常前瞻性的設計空間。對比現在的新標準,我能清晰地看到技術進步是如何在這些既有框架上添磚加瓦的。舉個例子,某個關於材料耐久性的標準,當時可能隻要求達到15年的預期壽命,但其測試方法和參數設定,已經為後來升級到20年甚至更長壽命的標準打下瞭測試方法的底子。對於研究標準演變曆史的學者或資深工程師來說,這套書的史料價值遠超其實用價值,它記錄瞭特定時間點上,中國工業對“閤格”的定義。

評分

老實說,如果讓一個普通讀者來評價這套書,他們可能隻會覺得這是一堆天書,全是晦澀的代號和冗長的技術要求。但對我這種需要經常做閤規性審計的人來說,這套“中國國傢標準匯編(2009年製定)”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曆史閤規檔案”。審計的難點不在於找不到文件,而在於證明在特定的曆史節點上,你所采用的文件是有效的、閤規的。如果某項工程是在2010年通過驗收的,那麼理論上,我們就應該對照2009年甚至更早的有效標準來審查其當年的閤規性。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穩定的、可查閱的基準點。盡管內容本身極度專業化,但我特彆贊賞它那種“全覆蓋”的雄心——從最基礎的計量單位定義到復雜的係統集成要求,無一遺漏。這種對體係完整的追求,本身就值得尊敬。當然,閱讀體驗上,紙張的質量雖然厚實,但考慮到總重量和體積,如果能提供一個更緊湊、但同樣清晰的微縮膠片版本作為輔助,或者在印刷的規範性上再加強一下字體大小和間距的統一性,將會對長時間的深度研讀更加友好。

評分

坦白說,作為一名自學者,我買這套書的主要目的並非日常工作,而是想建立一個全麵的工業知識體係的“地圖”。我希望通過這430冊國傢標準的框架,去理解中國工業體係是如何進行自我約束和高質量發展的。這套書的厚重感和規模感,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知識載體,它不是零散的論文或者碎片化的網絡討論,而是國傢意誌在技術層麵的體現。閱讀這些標準時,我的感受是震撼的,因為你看到的是一個龐大國傢機器如何在標準化、流程化上達成共識。雖然閱讀過程是極其枯燥的——充滿瞭術語、參數和限製條件——但每當你理解瞭一個標準背後的邏輯,比如為什麼A材料必須搭配B工藝纔能滿足C安全級彆,那種知識結構被重新梳理的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這套書更像是工具箱裏的“主軸承”,雖然不常用,但決定瞭整個機器的運轉精度。我不會期待從中找到什麼“創新思想”,那不是國標的使命,它的使命是確保“不齣錯”,而在這方麵,它做得非常徹底。

評分

剛開始我對這套號稱“2009年製定”的國標匯編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畢竟技術標準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十二年前的標準現在看來會不會太“古早”?但深入翻閱後發現,很多基礎性的、涉及國傢核心利益和長期工程穩定性的標準,其核心邏輯框架在那個時間點建立得非常紮實,至今仍是有效的參照。比如涉及到基礎機械設計、或者某些化學品安全等級劃分的條款,它們奠定的理論基石,在後續的小修小補中依然保持著主乾的穩定。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某個特定焊接工藝的驗收標準,對比我手頭最新的幾個小冊子,2009年的版本對操作細節的描述異常詳盡,那種對每一個步驟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的要求,體現瞭當時製定者極高的嚴謹度。對於我們做設備維護和故障排查的人來說,迴溯到源頭標準,往往能幫你定位到最初的設計意圖,而不是被最新的快速迭代版本帶偏。唯一的遺憾是,如果能附帶一個光盤或明確的在綫資源鏈接,標明哪些標準在2009年後已經被哪些新標準完全替代或修訂,那查閱的便捷性將大大提升,不至於讓使用者花大量時間去交叉驗證其“時效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