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字义通释:厦门大学南强丛书》也是沿着雲徒师《敦煌變文字义通释》的體例,以整个敦煌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些词语和俗字讹字等作了梳理、考證。为图既注意收集敦煌文献本身的材料,同时又盡可能选一些同时代的其它文献语料为佐證,有的稍作歷时考源。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释言语,这些词语有是民间口语词,或字面普通,但语义晦澀;二是释俗字、讹字,盡可能终结一些带规律的现象;三是释文化词语,徒佛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等不同参照系统,来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这些都是平日阅读敦煌文献随手记下的札记,取名《敦煌文献字义通释》,也是斗(月詹)附先师的骥尾,自惟读书不多,学识浅陋,见解愚庸,舆先师相比,差距可谓十万八千里,难可企及。这也是每每懈怠之际驱策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雲徒师常以学问乃天下之公器教诲弟子,《敦煌文献字义通释:厦门大学南强丛书》中或对先哲时贤的成说存疑商榷,目的是想共同探讨,以求其是,非敢以一得之见自矜。
我是一个偏好从文本细读入手来理解历史氛围的研究者,以往每当解读敦煌变文或俗讲文本时,总觉得隔着一层“现代”的滤镜去看待古人的生活和信仰。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致力于还原语言的“现场感”。它解释的很多字义,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字典式定义,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宗教热情的。它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在贫苦生活中挣扎的敦煌居民,他们是如何用这些词语来表达对来世的期盼、对现世苦难的抱怨,以及他们对佛教教义朴素的理解。书中的例证选取极其考究,往往不是那些被反复引用的大段经典,而是那些散落在信札、账簿、乃至残破壁画题记中的“边角料”,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共同构筑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图景。这种对“底层语言”的关注和精细梳理,让学术研究不再高悬于庙堂之上,而是真正扎根于历史的泥土之中,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真正触碰到了千年前的脉搏。
评分这部《敦煌文献字义通释》的问世,简直是为我这个常年与古籍、尤其是敦煌出土文献打交道的学者提供了一把开启宝库的钥匙。我之前在梳理某些特定时期佛教义理的演变时,经常被那些看似寻常却在特定语境下含义微妙的词汇所困扰。市面上已有的工具书或多偏重于宏观的语言史梳理,或仅停留在字面意义的解释上,远不能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然而,这本书的编纂者显然深谙敦煌文献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他们不仅仅是罗列字词,更像是为每一个词语搭建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展示了它在不同写卷、不同文本中是如何呼吸、如何与其他概念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带有浓厚民间色彩、受中古汉语诸多方言影响的特殊用词,这本书的处理手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不回避歧义和多义性,而是将其视为研究对象加以剖析,让读者得以窥见语言在历史长河中鲜活的生命力。这种扎实的考据和细致的辨析,对于任何想在敦煌学领域做出深入探索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我还有些忐忑,毕竟“通释”二字的分量太重了,很容易流于空泛。我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它会不会变成一本大而无当的词汇堆砌。然而,翻阅几页之后,我的担忧便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并非简单地按笔画或音韵排序,而是似乎遵循着一套内在的语义关联和文本脉络来组织词条。更让我惊喜的是,对于那些在其他文献中已定型的词汇,它总能精准地指出敦煌语境下的“变调”或“引申义”,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中原文化向西域辐射、融合的历史过程。举个例子,书中对某一特定佛经术语的解释,不仅引用了数个敦煌本子作为佐证,还巧妙地结合了同时期西域其他语言(如粟特语、吐火罗语)的对应词汇进行旁证,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使得解释的厚度和可信度大大增加。阅读它,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向导,穿梭在浩瀚的敦煌文书迷宫中,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方向感。
评分阅读学术著作,有时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因为它往往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专业背景才能领会其精髓。然而,这部《敦煌文献字义通释》在保持高度学术水准的同时,其语言组织却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清晰与优雅。它的行文流畅,逻辑推导严密,即使是我那刚开始接触敦煌学研究的研究生,也能在不感到压力太大的情况下,将它作为主要的参考读物来使用。书中对一些复杂词组的解析,采用了分层递进的方式,先给出最基础的释义,然后逐步深入到其宗教内涵或社会功能,最后辅以可靠的文献出处,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我常常发现,在查阅完书中关于某个词语的条目后,我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困惑,还顺带理解了与其相关的若干概念,这是一种知识体系的连贯性构建,而非孤立信息的简单罗列。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潜移默化地提升读者文献解读能力的“活教材”。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对于敦煌文献的很多基础性概念的理解,都建立在一些相对陈旧的学术成果之上,虽然能应付日常的阅读,但在面对前沿的交叉研究时,总感觉缺乏“锐度”。这本书的出现,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通释”理念,并不仅仅是词汇的广度,更在于其对语义学、语用学原理的深刻运用。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在特定的语境下,这个词“是如何起作用的”。比如,对于一些表示程度或状态的副词,书中通过对比不同抄写者的习惯,展示了语体风格对词义的细微漂移,这对于进行文本风格学分析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宗教特有词汇时的审慎态度,它没有试图用现代哲学概念去“套用”古老的信仰结构,而是坚持从敦煌文本本身的逻辑出发进行阐释,这种严谨性,是真正优秀工具书的标志。
评分可惜的是:书送来的时候,封面上很多京东发票印上去的痕迹,这是一点瑕疵
评分好书
评分小书一本,颇见治学功底,真是价廉物美。
评分王锳先生是大家,其这本《诗词曲语辞例释》内容很充实
评分好像是作者第一本著作,有可供借鉴之处
评分对字词感兴趣,买来学习
评分好像是作者第一本著作,有可供借鉴之处
评分好像是作者第一本著作,有可供借鉴之处
评分书印刷精美、墨香扑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