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符号学专家Ю.С.斯捷潘诺夫在语言哲学方面的一部重要作品,全书以符号的基础划分为主线,在词汇意义的层面展开论述,实现了符号学与语言哲学的对接,展示了不同于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一种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全书讨论了符号学、语义学、结构学、语用学、唯名论与唯实论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内容简介
Ю.С.斯捷潘诺夫所著的《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是一部厚重的语言哲学巨著。《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语言之三维空间’)”论述了“语义范式”(“名称哲学”)、“句法范式”(“谓词哲学”)和“语用范式”(“自我中心词哲学”)等问题;第二部分“系统与文本(‘新唯实论’)”论述了“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认识手段”、“系统与文本之间的语篇”和“唯实论与唯名论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不仅在语言哲学理论的历史卷宗中使传统语言学研究的线索得以延伸,同时还展现了这位俄罗斯学者渊博的学识和极具新意的研究视角。
作者简介
Ю.С.斯捷潘诺,罗斯科学院院士,语言学家,语言哲学专家,符号学和文化学研究专家。
目录
第一部分 语义学 句法学 语用学——“语言之三维空间” 序言 第一章 语义范式(语言语义方式所表达的“名称哲学”) 0.普遍特点 1.名称和命名的概念 2.古希腊的“名称哲学”: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语言问题:希思帕·斯和奥卡姆 4.经院哲学和新时期哲学之交的“名称哲学”:尼古拉斯·库萨 5.洛谢夫的《名称哲学》 6.名称诗学:象征主义 6.0 导语:诗歌、诗学,名称的符号学 6.1 作为艺术对象的“本质”:象征 6.2 现象名称和本质名称 6.3 韵律 6.4 “应和一感应” 6.5 内涵世界 第二章 17世纪语言中的哲学问题(跨范式时期) 0.普遍特点 1.笛卡尔和莱布尼茨 2.斯宾诺莎 3.“两种语言”的范式和波尔·罗亚尔学说 第三章 18至19世纪上半期语言中的哲学问题(跨范式时期) 0.普遍特点 1.启蒙学派语言哲学中的“两种语言”范式 2.康德和黑格尔的一些逻辑一哲学思想 第四章 句法范式(语言句法方式所表达的“谓词哲学”) 0.普遍特点 1.谓词概念 2.古希腊斯多葛派学说中的“谓词哲学要素 3.1920至1940年罗素的语言观 4.从卡尔纳普的“两种语言”范式到语言学结构主义 5.“谓词诗学”或“句法诗学” 5.0 引言——形式诗学与内容诗学 5.1 “无个性之人”的诗学: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易卜生 5.2 俄国未来主义诗学和赫列勃尼科夫的诗学 第五章 现象学下语言中的哲学问题(跨范式时期) 0.普遍特点 1.胡塞尔现象学中一些与语言有关的概念 2.梅洛-庞蒂和1950至1960年间的法国符号学 3.英伽登的现象学诗学 第六章 语用范式(语言语用方式所表述的“自我中心词哲学”) 0.普遍特点 0.1 论术语“语用学”及术语“指示学”对其的替换 1.“甘我中心词”概念 2.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和卡尔纳普论著中的新概念 3.20世纪80年代模态逻辑和内涵逻辑概念中的语言图式 4.自我中心词诗学 4.0导语 4.1 20世纪罗·穆齐尔“无个性之人”的诗学 4.2 俄国意象派——“自我中心词小诗” 4.3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旁观者诗学” 4.4 普鲁斯特的自我中心诗学 4.5 布莱希特戏剧中的自我中心美学要素一 第七章 语言认识阶段(范式)的普遍语言图式:三种模式 O.导语 1.语言-1(只具有语义) 2.语言-2(具有语义和句法) 3.语言-3(具有语义、句法和语用) 第二部分 系统与文本——“新唯实论” 序言 第一章 从“观察”(自然语言)上升到“逻辑—哲学认识”(例证)的手段 0.例证引论“ 1.例1.言语链中的时间从“克威埃斯考斯基模型”到波斯特机 2.例2.从卡尔纳普的“状态描写”到辛提卡的“分布准则形式”——康德、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的一些类似研究的对比 3.例3.“神是爱”,“爱是神”。同一关系及语言哲学分析的两种方法:历史—哲学法与逻辑法 4.例4.“原因”概念以及对语言进行语言一哲学分析的两种方法——逻辑方法及次逻辑方法(符号学) 5.例5.“施里曼找到了特洛伊。”——弗雷格语义三角的“旋转” 6.例6.“我当着彼得的面对伊万说,不应该因为他考试不及格而责备自己。”——间接语境中的复杂指称 规则1.主体具有代词se的形式 规则2.在复杂指称的情况下更愿意使用被动形式 规则3.在指称不定人称主体时更愿意使用被动形式 第二章 系统从系统到“系统之外”的唯实论——亚里士多德第一语言哲学 0.引论 1.亚里士多德谓词的第一分类(基本分类法)——范畴语义的非对比层 2.亚里士多德思想中有关“短篇文本”结构的理论元素 3.亚里士多德观点中关于建立“长篇文本”的理论元素 第三章 文本从文本到“文本中的提取”的唯名论——亚里士多德第二语言哲学 O.引论 1.表达层面:长语音成分;语音概念取决于言语音节的自然划分 2.内容层面:长语义要素依赖于语句切分的主体及谓词概念 3.康德的范畴——作为根据语句—判断的“长成分”建立范畴的例证 4.奥卡姆——新时代唯名论的第一位代表 5.基于康德唯名论的系统中的词的概念与意义 6.唯名论富有成果的思想 第四章 系统与文本之间的语篇 0.引论 1.系统与文本之间的语篇:语篇——“世界”(任何世界)的语言表达 2.“语篇内”的逻辑问题:“状态描写”、“刚性”和“柔性”能指等等 3.系统与文本之间的“事实”表达 第五章 系统与文本之间的新唯实论——第三语言哲学 1.语言哲学不存在边界,但语言哲学的语言存在边界 2.“主体之死——主体万岁!” 3.来自新唯实论并非遥远的从前 4.新唯实论的预感 5.现代俄罗斯的新唯实论(《三个来源及三个组成部分》) 第六章 相互作用的唯实论与唯名论——语言哲学与道德(关于道德规定的形式) 0.序言 1.圣经世界中道德规定的逻辑—语言形式 2.康德的“范畴命令” 3.莱布尼茨的“道德必然性”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语言哲学的语言与方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