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Only Yesterday]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Only Yesterda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 著,孟洁冰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日本经济
  • 泡沫经济
  • 金融危机
  • 社会变迁
  • 九十年代
  • 历史
  • 文化
  • 回忆录
  • 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157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794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Only Yesterda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9
字数: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到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的美国历史,被公认为一部经典著作,书中分为巨大的红色恐怖、美国复苏、道德教养的革命、哈定总统与丑闻、柯立芝繁荣、喧嚣岁月、知识分子的反抗、酒与阿尔·卡彭等内容。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禁酒令,阿尔·卡彭,哈定总统丑闻,道德教养的革命,黑色星期二,这些只是美国狂热喧嚣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物和事件中的点滴。《仅仅是昨天》(作者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初版于1931年,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到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的美国历史,被公认为一部经典著作。往日繁华,尽收眼底,但泡沫的破灭,让萧条肆虐,正如书名《仅仅是昨天》表达的那样,令人?息不已。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这段历史,是从大繁荣到大萧条,从高峰到谷底,从乐观到悲观,从狂热到恐慌的历史,对当今中国经济避免同样的波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Frederick Lewis Allen,1890-1954美国著名历史学家,1912年毕业于啥佛大学,在哈佛大学曾从事短暂的教职工作,1914年担任《大西洋月刊》编辑,1916年担任《世纪》志主编,1923年入职《哈泼》杂志,1941年担任该杂志主编。他最知名的作品是《仅仅是昨天》。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序曲:1919年5月/1
第二章 恢复常态/11
第三章 巨大的红色恐怖/33
第四章 美国复苏/56
第五章 道德教养的革命/65
第六章 哈定总统与丑闻/89
第七章 柯立芝繁荣/115
第八章 喧嚣岁月/136
第九章 知识分子的反抗/167
第十章 酒与阿尔·卡彭/183
第十一章 佛罗里达,甜蜜的家/201
第十二章 大牛市!/216
第十三章 大崩盘!/239
第十四章 后记:1930年至1931年/253
附录:材料来源与致谢/266

精彩书摘

周一的损失非常严重: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下跌17.5美元,通用电气公司股价下跌47.5美元,联合化学漂染公司股价下跌36美元,西屋电器公司股价下跌34.5美元,后面还有一长串令人沮丧的名单。从星期六下午和晚上到星期天,经纪人都在忙着记录交易,检查客户的账目,寄出保证金催缴单,由此引发了新一轮被迫抛售的狂潮。惠特尼在周四大量买进,稳定了龙头股的价格,但是股价随后打破支撑位,显而易见的是,银行家的资金采取了战略性撤退。实际上,经纪人手里持有的股票已经“千疮百孔”,换句话说,许多股票只有卖单,根本没有买家出价接盘。即使采取了明智的举措,仍然无济于事。6位知名银行家也很难阻挡全美各地清盘的热潮。他们只能对股市略加引导,暂时到处巡视一番。
荒谬可笑的是,股票纸带机再次滞后于市场行情,经纪人办公室和银行大楼整夜灯火通明,电报公司发出了数千份保证金催缴单,要求追加抵押来支撑银行贷款。银行家、经纪人、办事员、信差已经筋疲力尽;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一直面对铺天盖地的巨大交易量,强打精神跟上股市交易的速度。现在看来,他们也撑不了多久。然而最可怕的情形就在眼前,第二天灾难从天而降,那是10月29日星期二。
周二上午10点,纽约证交所大厅里的开盘钟声刚刚敲响,就出现了暴风骤雨般的抛售狂潮。不论价格如何,人们纷纷向市场抛售数额巨大的股票。股票纸带机忙个不停,显示的交易量高达5000股、10000股,股价却低得吓人。抛售股票的不仅有数不胜数的小交易员,还有大交易商,这些新经济时代的领军人物几周前还有百万美元的财富。股票专家被急于抛售股票的经纪人团团围住,此时根本没有人打算买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大牛市期间,怀特缝纫机公司的普通股股价曾经高达48美元;到了10月28日星期一,该公司股价收于11.125美元。有传言说,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交所有个聪明机灵的信差,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下单以1美元的价格买进一批股票,因为暂时没有人出价,他竟然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买进了这批股票!

前言/序言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作者:[作者姓名] 一部洞察美国黄金时代末期社会变迁与经济巨变的史诗级著作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数字与图表的经济史,它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梦想与幻灭的社会编年史。本书以宏大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回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看似永无止境的“咆哮的二十年代”的巅峰,并紧随其后,深入剖析了使整个社会结构轰然倒塌的“大萧条”的漫长阴影。 本书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揭示“大繁荣”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从物质的极大富足迅速异化为结构性的脆弱。作者摒弃了将时代简单地标签化为“享乐”或“灾难”的惯常做法,而是通过深入挖掘日常生活、文化思潮和金融创新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立体而复杂的历史图景。 第一部分:黄金幻象——二十年代的社会重塑 “大繁荣”并非均匀地洒向美国的每一个角落。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关于技术进步如何重塑美国人生活方式的生动画面。汽车工业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改变了交通,更重塑了地理概念,催生了郊区化和全新的消费模式。福特流水线带来的生产力提升,使得耐用消费品——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首次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物质积累。 然而,这种繁荣的基础是建立在快速的信贷扩张之上的。作者详细考察了“分期付款”这种新兴金融工具如何将未来的财富提前兑现到今天。人们不再需要储蓄来获得电视或汽车,他们只需签订一份合同,便能立即加入消费大军。这创造了一种普遍的“即时满足”文化,但同时也为未来的债务危机埋下了伏笔。 社会文化层面,本书着墨于观念的剧烈冲突。禁酒令的推行带来了地下经济的兴盛与道德重塑的失败;女性的解放(“飞来波女郎”)挑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爵士乐和新艺术风格则成为对旧秩序的反叛宣言。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在这一切表面的喧嚣之下,是美国传统价值与现代工业化生活方式之间紧张的拉锯战。 第二部分:华尔街的迷局与隐藏的裂痕 本书对金融体系的剖析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作者详尽地追溯了二十年代后期,股市如何从一个投资场所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投机狂欢。 本书深入剖析了“保证金交易”(Buying on Margin)机制的致命吸引力与内在危险。人们只需投入少量的自有资金,便可以借入巨额资金购买股票,这使得市场被成倍的杠杆所驱动。作者通过追踪数个关键人物的投资日记和信件,生动地展示了这种“赌博心态”如何取代了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 更重要的是,作者揭示了监管的缺失。在那个“自由放任”的意识形态主导下,金融创新远超监管能力。银行体系的分散化与松散的信托制度,使得风险在不知不觉中累积,从华尔街蔓延至全国的储蓄机构。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金融帝国,其地基已经被掏空。 第三部分:崩塌与漫长的冬日 “黑色星期二”并非终点,而仅仅是序幕。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从华尔街的恐慌转移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体验上。作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股市崩溃如何迅速传染并摧毁了实体经济。 失业率的飙升、银行的倒闭潮(“挤兑”的连锁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农业危机,共同构成了“大萧条”的残酷现实。书中对“胡佛村”(Hoovervilles)的描绘,以及中西部“沙尘暴”(Dust Bowl)对农民的毁灭性打击,充满了人性的力量和历史的悲悯。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经济衰退,而是社会信心的彻底瓦解。 作者强调了政府初期反应的迟缓与误判,以及这种迟缓如何加剧了民众的绝望。本书深入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系统性失败时,如何进行自我组织、互助,以及在极端困境中对政治和社会体制产生的深刻怀疑。 结语:昨日的教训与今日的回响 《仅仅是昨天》的价值不在于复述灾难,而在于提供一双审视历史的透镜。作者并未简单地将“大繁荣”描绘成“愚蠢”的代名词,而是将其视为人类在物质进步与道德克制之间失衡的典型案例。 本书最终引导读者思考:当社会对增长的渴望超越了对风险的敬畏,当技术与金融工具的复杂性掩盖了基础经济的脆弱性时,一个看似坚固的时代将如何迅速瓦解?这本书是对所有试图在快速变革中寻求稳定的人们,一次深刻而及时的提醒。它以无可辩驳的细节证明,一个时代的结束,往往不是被突然的事件中断,而是被前一个时代积累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所预先决定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和逻辑结构,是我阅读体验中非常值得称道的部分。作者并没有采用流水账式的记述,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章节和段落,将复杂的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他擅长在宏观的经济背景下,穿插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故事,让读者既能把握整体的脉络,又能深入了解细节。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历史的叙述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我常常会惊讶于作者如何能够将如此多的信息组织得如此有条理,并且引人入胜。他对于史料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娓娓道来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它让我对历史学习的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历史也可以如此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读完这本《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但读起来却意外地流畅,作者的叙事功力可见一斑。我尤其喜欢他描绘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细节,那些在今天看来有些遥远,却又无比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比如,他笔下那些在经济泡沫破裂前,对于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人们,他们的乐观,他们的自信,以及那种仿佛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精神,读来让人不禁心生感慨。我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们穿着时髦的服装,驾着新款汽车,在光鲜亮丽的城市中穿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历史事件,他更是在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的“氛围”,那种集体的心态,那种社会思潮的涌动,这种尝试是非常成功的。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就身处其中,感受着那种繁荣带来的兴奋,以及潜藏在繁荣之下,不为人知的危机。书中对于社会结构、阶层差异的描写也相当到位,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脉络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在解读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发生了什么影响”。他对于导致大萧条的深层原因,比如金融市场的漏洞、政府的政策失误、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同时,他也探讨了大萧条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政治格局的改变、社会思潮的演变,以及人们价值观的重塑。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读者能够从更宏观、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那个历史时期。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它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让我意识到,理解过去,对于理解现在和未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评分

让我感到惊艳的是,《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掉时代的文化印记。书中对那个时期艺术、音乐、文学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魅力。从爵士乐的兴盛,到新的艺术流派的涌现,再到文学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些都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作者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历史叙事中,让读者在了解宏观经济变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活力和创新精神。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当时流行文化的解读,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影、歌曲,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让我意识到,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繁荣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特质。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仅仅是他们的经济生活,更是他们的精神世界。

评分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历史的知识,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反思。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描绘了在大萧条来临前后的社会众生相,那些普通人的挣扎、绝望,以及在困境中迸发出的惊人韧性。我被书中那些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有的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却依然选择坚强面对;有的人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尽力去帮助他人,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满了温度和情感。我常常会停下来,去思考,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我将如何选择?我是否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拥有那样的勇气和智慧?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情感和奋斗,始终是永恒的主题。这本书让我对“繁荣”和“萧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经济现象,更是社会心理的映射。

评分

《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好书,值得看!

评分

买给弟弟的礼物,弟弟很开心

评分

禁酒令,阿尔·卡彭,哈定总统丑闻,道德教养的革命,黑色星期二,这些只是美国狂热喧嚣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物和事件中的点滴。《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初版于1931年,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到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的美国历史,被公认为一部经典著作。往日繁华,尽收眼底,但泡沫的破灭,让萧条肆虐,正如书名《仅仅是昨天》表达的那样,令人叹息不已。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这段历史,是从大繁荣到大萧条,从巅峰到谷底,从乐观到悲观,从狂热到恐慌的历史,对当今中国经济避免同样的波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禁酒令,阿尔·卡彭,哈定总统丑闻,道德教养的革命,黑色星期二,这些只是美国狂热喧嚣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物和事件中的点滴。《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初版于1931年,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到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的美国历史,被公认为一部经典著作。往日繁华,尽收眼底,但泡沫的破灭,让萧条肆虐,正如书名《仅仅是昨天》表达的那样,令人叹息不已。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这段历史,是从大繁荣到大萧条,从巅峰到谷底,从乐观到悲观,从狂热到恐慌的历史,对当今中国经济避免同样的波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

不错。京东书挺全的,这个偏远的书也有

评分

还不错,,,京东的送货速度非常的快! 头天下的订单第二天就送到了,,,希望京东以后货到付款的品种能更多!

评分

经济周期就是如此,来回切换。

评分

禁酒令,阿尔·卡彭,哈定总统丑闻,道德教养的革命,黑色星期二,这些只是美国狂热喧嚣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物和事件中的点滴。《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初版于1931年,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到1929年的华尔街大崩盘的美国历史,被公认为一部经典著作。往日繁华,尽收眼底,但泡沫的破灭,让萧条肆虐,正如书名《仅仅是昨天》表达的那样,令人叹息不已。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这段历史,是从大繁荣到大萧条,从巅峰到谷底,从乐观到悲观,从狂热到恐慌的历史,对当今中国经济避免同样的波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