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罗纳德·H.科斯 著,陈昕 编,罗君丽,茹玉骢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经济学家
  • 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流派
  • 古典经济学
  • 凯恩斯主义
  • 货币主义
  • 发展经济学
  • 经济学方法论
  • 经济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32239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308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一书,是由罗纳德·H.科斯在多个年段与多种场合的演讲稿、随笔和对多位杰出经济学家的传记性评论汇集而成的一部著作,但该书还是有一个重要主题,全书凝聚了这位伟大经济学家对古典以来主流经济学的演化、性质、方法、边界和政府管制等重大问题的看法,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一书,是由罗纳德·H.科斯在多个年段与多种场合的演讲稿、随笔和对多位杰出经济学家的传记性评论汇集而成的一部著作,但该书还是有一个重要主题,全书凝聚了这位伟大经济学家对古典以来主流经济学的演化、性质、方法、边界和政府管制等重大问题的看法,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罗纳德·H.科斯(RonaId H.Coase),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论著包括:《企业的性质》(1937)、《边际成本争论》(1946)、《英国广播:垄断的研究》(1950)、《社会成本问题》(1960)、《经济学的灯塔》(1974)、《马歇尔方法论》(1975),其中经典作品《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已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两块基石。 罗纳德·H.科斯(RonaId H.Coase),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论著包括:《企业的性质》(1937)、《边际成本争论》(1946)、《英国广播:垄断的研究》(1950)、《社会成本问题》(1960)、《经济学的灯塔》(1974)、《马歇尔方法论》(1975),其中经典作品《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已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两块基石。

目录

主编的话
中文版序
推荐序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编 经济学
1 生产的制度结构
2 经济学家应该如何选择
3 经济学和相邻学科
4 经济学家和公共政策
5 商品市场和思想市场
6 国富论
7 亚当·斯密论人性
第二编 经济学家
8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父母
9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家族和先人
10 马歇尔继任者庇古的任命
11 马歇尔论方法
12 阿诺德·普兰特
13 邓肯·布莱克
14 乔治·J.施蒂格勒
15 20世纪3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个人观点
译后记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时间尽头的信件》的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经济学或经济学家: --- 图书简介:《时间尽头的信件》 作者: 伊莲娜·维斯珀 (Elara Vesper) 类型: 历史悬疑 / 家族秘史 / 密码学 字数: 约 550 页 出版社: 琉璃穹顶出版社 --- 引言:尘封的秘密与跨越世纪的对话 《时间尽头的信件》是一部结构精巧、情感深邃的历史悬疑小说。它以一封突如其来的、署名为“K”的匿名信件为开端,将读者卷入一个横跨近一个世纪的家族谜团。这不是一个关于财富或权力争夺的故事,而是一场关于记忆、身份认同以及被时间磨损真相的追寻之旅。 故事的主角,年轻的档案修复师索菲亚·里德(Sophia Reed),在整理一座被遗忘的维多利亚时代豪宅——“暮光庄园”——的私人图书馆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被精心隐藏在书脊夹层中的铅盒。铅盒内没有珠宝,只有一叠泛黄的信件,以及一张描绘着奇异星象图的羊皮纸。 信件的日期横跨 1898 年至 1943 年,收件人始终是同一个人,但寄件人信息模糊不清。这些信件的语言优雅而晦涩,充满了象征主义的隐喻和看似无关的日常叙述,但索菲亚很快意识到,这些信件并非寻常的情书或家书,它们似乎在以一种加密的方式,记录着一个重大的、被刻意掩盖的家族历史事件。 第一部分:暮光的回响(1898 – 1918) 故事的叙事在索菲亚的现代调查与信件中的历史场景之间进行切换。早期的信件揭示了“暮光庄园”的主人,艾德蒙·凡尔纳(Edmund Verne)——一位热衷于古天文学和失落文明研究的绅士——与一位身份神秘的女性之间的秘密往来。 信件的语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逐渐变得紧张。艾德蒙似乎卷入了一项关于“时间标记”的研究,这似乎与他收集的古老机械装置有关。读者会跟随信件的线索,体验到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光鲜外表下的压抑与恐惧。信件中多次提到“北极的沉默”和“第四道光”,这些模糊的提示是解开后续谜团的关键。 索菲亚在修复这些信件时,发现信件的纸张纤维与庄园地下室一个被封锁的密室中发现的古老天文观测记录有着相同的来源。她开始怀疑,这些信件可能不是简单的通信,而是一份精心编排的“时间胶囊”,用以向未来的某个人传递警告或证据。 第二部分:迷雾中的身份(1919 – 1935) 随着故事的深入,信件的笔迹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位新的寄件人——自称为“卡西欧佩亚”(Cassiopeia)——登场。卡西欧佩亚的信件充满了对“背叛”的恐惧和对“守护者”角色的挣扎。她详细描述了一个秘密社团的运作方式,这个社团致力于保护一种被认为具有强大“共振效应”的古代技术或知识。 这个阶段的悬念集中在身份的错位上。索菲亚通过查阅旧报纸和家族族谱,发现艾德蒙·凡尔纳在 1925 年突然宣布“隐居”,并在记录上英年早逝。然而,信件却持续存在。索菲亚必须解开:写信的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何要伪造死亡?“卡西欧佩亚”又是谁的化名? 索菲亚的调查将她带到了爱丁堡和布拉格的古老图书馆,那里保存着关于“声学几何学”的冷门手稿。她发现,信件中那些看似随机的诗句和引文,实际上是基于一套复杂的替换密码体系,而解密所需的密钥,就隐藏在庄园内那些被遗忘的乐器和雕塑之中。 第三部分:最终的同步(1936 – 1943 及现代) 二战爆发,信件的语气变得愈发紧迫。卡西欧佩亚在信中描述了他们必须采取的最后行动——将某种“核心记录”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提到一个代号为“钟摆”的人物。这些信件不再是关于过去,而是关于如何阻止一项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同步事件”。 在现代,索菲亚的同行,一位专注于古老机械的工程师利亚姆,开始协助她分析信件中提到的机械图纸。他们发现,凡尔纳家族真正隐藏的不是财富,而是对一种声波频率的掌握,这种频率据说能够轻微地影响人类的记忆储存和信息编码。 高潮部分,索菲亚终于破译了那张羊皮纸星象图的真正含义。它并非指向天体,而是一张精确的庄园内部蓝图,标记了核心记录的最终埋藏点——一个被设计成能抵御一切现代探测手段的地下保险库。 核心主题与文学价值 《时间尽头的信件》探讨了以下深刻主题: 1. 记忆的脆弱性与重构: 信件作为一种物理载体,如何承载和扭曲真相?当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碎片化叙述来重建历史时,我们真正了解的是什么? 2. 隐藏的继承者: 谁有权决定历史的叙事权?凡尔纳家族的后代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共谋者? 3. 时间与编码: 书中细致描绘了密码学和符号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那些看似无意义的符号往往是通往最深层秘密的钥匙。 这部小说以其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对历史细节的考究,以及对人与时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场智力与情感的双重盛宴。当索菲亚打开保险库的那一刻,她发现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秘密,更是对她自身存在意义的重新定义。这封写给“时间尽头”的信,最终抵达了最需要它的人手中。 ---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我最大的感受是,经济学并非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模型,而是一门关于人类行为、社会互动和价值选择的学问。作者以一种极其人性化的方式,解读了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他没有回避经济学中的争议和不足,反而将这些视为学科发展的动力。书中对那些“非主流”但却富有洞见的经济学家的介绍,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挑战了主流范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经济问题的维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济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论述,它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具体的消费决策、就业选择、甚至家庭规划联系起来,让我深刻体会到经济学并非只属于经济学家,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这种写作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的易懂,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初读《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其深刻的哲学思辨。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和理论的梳理,而是将经济学置于更广阔的人类文明和社会结构中去审视。他探讨了经济学的伦理维度,质疑了纯粹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并深入分析了市场失灵背后的人性弱点和社会偏见。书中对于“繁荣”与“公平”之间张力的探讨,尤其发人深省。作者以一种近乎文学的笔触,描绘了经济增长的背后可能隐藏的社会代价,以及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忽视人性的尊严和社会的整体福祉。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所追求的经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什么?仅仅是GDP的增长,还是更广泛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的幸福感?书中对于经济学家群体本身的反思,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将他们塑造成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同样会面临诱惑、偏见和决策失误,这种坦诚的剖析,反而让我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坦白说,《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今社会的经济运行。它不再是关于“什么”经济理论,而是关于“为什么”会有这些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经济现实。作者的笔调相当沉稳,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的探讨所吸引。他并非简单地批评经济学家们的“不接地气”,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政治压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的。这让我理解了,经济学家的观点并非总是普适的真理,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的思考结果,需要我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书中对一些“被遗忘”的经济学思想的挖掘,也让我耳目一新,原来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经济现象,在过去曾有过如此激烈的争议和不同的解读。

评分

不得不说,《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在叙事方式上独树一帜。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经济学理论与个人经历、社会事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阅读体验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失故事的趣味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经济危机和重大经济变革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经济学家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时是预言者,有时是救火队员,有时甚至是被裹挟的棋子。作者以一种客观而又不乏人文关怀的视角,展现了经济学在应对现实挑战时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家们争论的呈现,我看到了经济学理论的“碰撞”与“火花”,这比任何教科书上的枯燥讲解都要生动和有启发性。这种写法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

这本《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结果完全不是!作者的文笔流畅,叙事性极强,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他与经济学打交道的几十年光景。书里没有那种堆砌数据的晦涩论证,更多的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展现了经济学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孕育、发展和演变的。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摇摇欲坠”的经济理论的审视,他并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诞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以及后来被修正或取代的原因。这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非一套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适应时代变迁的动态过程。书中对于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比如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人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凭借独特的洞见,挑战旧有观念,引领新的思潮。这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理论的介绍,更是一部经济思想史的活教材,让我对经济学这个学科有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怎么说呢,书不错,但是有些皱褶的地方,包装不是很好

评分

好好好 很好 特别好

评分

我很喜欢买书 可惜很少看

评分

金典好书,值得收藏和阅读!

评分

大师的作品,值得仔细品读

评分

收到!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

商品可以,快递人员服务态度好。

评分

刚看完,很不错的书,是正版

评分

而且书包装的很好,书内容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