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论(修订版)

正义论(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何怀宏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伦理学
  • 正义
  • 自由主义
  • 罗尔斯
  • 社会契约论
  • 道德哲学
  • 政治思想
  • 西方哲学
  • 当代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79543
商品编码:10641800378
出版时间:2009-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 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译 定  价:5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页  数:53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0479543 译者前言
修订版序言
初版序言
理论
公平的正义
1.正义的作用
2.正义的主题
3.正义论的主要观念
4.原初状态和证明
5.古典的功利主义
6.一些有关的对照
7.直觉主义
8.优先问题
9.对道德理论的评论
第二章正义的原则
10.制度与形式的正义
11.正义的两个原则
12.对第二原则的解释
13.民主的平等和差别原则
14.机会的公平平等和纯粹程序的正义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功利主义在现代政治和道德哲学中占地位。其他理论,如直觉主义,没有提供能与之抗衡的正义观和道德观。《正义论》主张以一种更抽象的社会契约论来替代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社会基本结构是正义的主题;人们在达成其它协议之前,首先要就社会制度的原则达成协议。然而这种缔约不是一种实际的历史行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状态中的选择的结果,它是互相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契约目标是选择一种指导社会基本结构设计的根本道德原则即正义原则。对所选择的原则的直接检验是看按它们安排的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人们的直觉判断;另一个检验是看它们是否符合人们的目的。由此产生了本书的三个部分:理论、制度、目的。 (美)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 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 译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2002),美国当代有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康奈尔大学(1953-1962),哈佛大学(1962-2002)任教。罗尔斯自50年代起便潜心于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正义论》(1971)是他集其论文之精粹并经过重新思考而形成的一部完整而一贯的理论著作。罗尔斯还出版了其它专著:《政治自由主义》(1993),《万民法》(1999),《道德哲学史讲演》(2000)。《正义论》已被誉为二战后政治哲学、伦理学领等
《正义论(修订版)》图书简介 一部挑战与重塑我们对公平、平等与社会结构的深刻思考之作 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邃的思想、严谨的论证和对现代政治哲学的颠覆性影响,成为当代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此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修订版”,不仅是对原著精华的忠实呈现,更在细微处打磨,使之在逻辑的清晰度、观点的阐释以及概念的表述上更臻完善,为我们理解并构建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本书并非一部空洞的理想主义宣言,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精巧而富有说服力的哲学论证之上,旨在为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设计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道德基础。罗尔斯的核心目标在于探寻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的理论,这套理论试图在自由与平等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价值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点,从而为构建一个良序社会(well-ordered society)提供可能。 “无知之幕”下的理性选择:探寻正义的基石 罗尔斯理论的起点,是他著名的“原初状态”(original position)设想。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时间、无地点的契约场景,参与者们被置于“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之后。在这层幕布的遮蔽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天赋才能、个人价值观、宗教信仰,甚至是自己的性别和种族。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自己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将要参与制定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这种“无知”的设计,并非偶然,而是罗尔斯论证的精妙之处。他认为,正是因为剥离了影响个人利益和偏见的各种偶然因素,处于原初状态的人们才能进行纯粹理性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预设自己会成为富人还是穷人,是聪明还是愚笨,是健康还是疾病缠身。因此,为了确保自己在新社会中不至于陷入最不利的境地,理性的选择者将不得不采纳一种能够最大化最不利者的利益的原则,这就是他所提出的“差别原则”(difference principle)。 两大正义原则:自由的优先性与机会的公平 在“无知之幕”的指引下,罗尔斯推导出了两个核心的正义原则,构成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基石。 第一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The Liberty Principle) 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最为根本的原则,其核心在于: 每个人都应拥有与他人相类似的自由体系相容的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体系。 这意味着,在任何一个公正的社会中,公民的政治自由(如投票权、被选举权)、言论与集会自由、良心与思想自由、人身自由(免受压迫)以及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等基本自由,都应当是平等的。这些自由是个人实现其道德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基础。罗尔斯强调,这些基本自由的优先性不容侵犯,即使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更大利益,也不能随意剥夺或削减。因为一旦基本自由受到侵蚀,个人就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根基,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平等与公正。 第二原则:社会与经济不平等问题(The Second Principle) 当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存在时,它们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机会的公平平等(The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b)差别原则(The Difference Principle) 这里的“机会的公平平等”意味着,不仅仅要消除法律上的不平等,更要主动去弥补那些由于出身、家庭背景、社会阶层等偶然因素所带来的不平等,确保所有人都拥有同等的追求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机会。例如,优质的教育资源应当向所有人开放,不能因为贫困或社会地位而丧失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而“差别原则”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最具争议也最具创新的部分。它规定: 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应安排得使它们适合于对最不利者(the least advantaged)最有利(to the greatest benefit of the least advantaged)。 这并不意味着要实现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承认一定程度的不平等可能是合理且必要的,但前提是这些不平等必须能够为社会中最贫困、最脆弱的群体带来最显著的利益。换言之,那些拥有更多财富或特权的人,他们的优势必须能够转化为对社会整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有利的条件。例如,通过对高收入征收累进税,并将税收用于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从而提升最不利者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关于“最不利者”的界定: 理解差别原则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最不利者”。罗尔斯认为,最不利者是指那些在基本社会基本品(primary goods)的获取方面处于最差位置的人。基本社会基本品包括:权利和自由,行动和选择的自由,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社会的基础。这些人可能是那些拥有最低收入、最差职业、最差教育背景,或最易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的群体。 良序社会与制度化:将正义原则付诸实践 罗尔斯并非满足于纯粹的理论构想,他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制度。他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的程序: 1. 原初状态下的原则制定: 在“无知之幕”下选择正义原则。 2. 宪法制定: 在已知的“无知之幕”部分解除的情况下,制定能够保障基本自由并实现机会公平的宪法。 3. 立法: 在宪法的框架下,制定具体的法律,以实现差别原则,规范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 4. 司法与行政: 法官和行政人员在日常的实践中,遵循宪法和法律,公正地处理具体事务。 这个过程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公正的社会,必须依赖于一套公正的制度来维持和运作。 对自由主义的深刻反思与拓展 《正义论》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提出的具体原则,更在于它为自由主义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在罗尔斯之前,自由主义常常侧重于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但可能忽视了社会结构和制度对个体机会和命运的影响。罗尔斯则明确地将“公平”置于“自由”之上,强调了社会合作的道德基础,以及构建一个能够惠及所有成员的社会的重要性。 他挑战了功利主义“最大化总体幸福”的原则,认为即使少数人的牺牲能够换来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安排在道德上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功利主义可能忽视了个体的权利和尊严,将其视为实现整体利益的工具。罗尔斯则坚持,每个个体都拥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即使在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也不能牺牲个体的基本自由和正义。 修订版的新增与修正: 此次修订版,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罗尔斯在 subsequent 论文中对《正义论》观点的修正、补充和澄清。他回应了来自不同学派的批评,对“原初状态”、“无知之幕”的设定进行了更为精细化的阐释,并对“最不利者”的界定以及差别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例如,在修订版中,罗尔斯对“关于社会基本品的理解”部分进行了增补,更加清晰地阐述了哪些是个人在社会合作中应该获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以及哪些是社会在分配和保障方面的“责任”。同时,他还就“稳定性”(stability)的问题,即一个公正的社会体系如何能够自我维持,与公民的道德情感和归属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正义论(修订版)》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的著作。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框架,帮助我们审视当下社会的种种不公,挑战那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无论你是政治哲学的爱好者、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还是关心社会公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一次深刻的心智启迪,激发你对更美好、更公正社会的无限想象与不懈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哲学书,更是一份对人类同舟共济、共享繁荣的庄严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巧,逻辑链条紧密得令人称奇。每一章似乎都是对前一章论点的巩固和深化,使得整个论证体系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结构,每一个齿轮都在精确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作者对罗尔斯早期理论的自我修正和发展,展现了一种难得的研究者的诚实和勇气。它没有固步自封于既有的框架内,而是不断地自我批判、自我完善。这种动态的理论构建过程,比那些一成不变的教条要迷人得多。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停下来,在脑海中复盘作者是如何从一个看似简单的直觉前提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关于自由优先性的强有力论证的。这不仅是哲学上的胜利,也是一种卓越的写作技巧的体现,它让复杂的思辨过程变得清晰可循,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新读者,也能找到理解的路径,而不是被晦涩的术语所困扰。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多是源自于它对“社会合作的收益分配”这个议题的处理。作者非常巧妙地将社会视为一个互惠合作的体系,强调了那些仅仅因为生在特定家庭或拥有某种不易得的才能而获得巨大优势的人,其额外收益并非完全是他们个人的“应得”。这种对合作剩余的界定和归属的探讨,极大地挑战了那种纯粹的个人主义的成功观。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社会中对于财富和地位的崇拜,在多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种不自觉的、对合作网络忽视的基础之上。这本书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审视自己对于“我凭什么拥有”这个问题的潜在偏见。它不是简单地谴责富有者,而是要求所有社会成员,无论贫富,都必须承认自己是复杂社会网络中的一环,从而承担相应的责任。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不在于它给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乌托邦蓝图——实际上,它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复杂性——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以用来评估任何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恒久不变的道德标尺。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作者对“政治自由主义”的论述,它试图调和不同群体间根深蒂固的、基于不同“完好生活观”的冲突。在多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在一个拥有不同信仰和价值观的社会中达成合理的政治共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论证一个排他的、稳定的“正义原则”,为不同群体划定了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政治合作底线。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哲学书,更像是现代民主社会如何维持其道德合法性的基石性文献,每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启示。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颇具学院派的严谨性,初读时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它不像那些流行读物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要求读者沉浸其中,与作者进行一场马拉松式的智力对话。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然天赋彩票”的比喻,这个比喻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人们对自身出身和能力的差异性,抽象化为一个纯粹的运气问题,从而为社会保障和再分配的必要性找到了坚实的道德基础。这种将形而上学的思考转化为现实政策辩护的能力,是这本书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机会均等”这个词的理解被彻底重塑了。它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政治口号,而是一个需要通过复杂制度设计才能勉强触及的目标,这让我对社会改革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探讨社会结构和个人权利的边界时,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完全消化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无知之幕”的设定,它提供了一种极富启发性的思维工具,迫使我们跳出自身的利益考量,去构想一个真正公平的社会契约。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制度安排产生了全新的审视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份行动指南,指引我们如何去批判性地看待现存的分配正义问题。书中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尤为有力,那种基于最大化整体幸福感的逻辑,在面对少数群体的根本权利受损时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整体阅读体验是挑战性的,但绝对是思想上的一次盛宴,让人欲罢不能地想要将书中的理念付诸实践,去观察和影响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