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

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足疗
  • 经络
  • 足浴
  • 中医
  • 养生
  • 保健
  • 按摩
  • 穴位
  • 图解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ISBN:9787504853714
商品编码:1067475175
出版时间:2011-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 张静 等 主编 定  价:16 出 版 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页  数:11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4853714 Part1 你的足底有黄金——足疗,轻松知健康
Part2 基础篇——足部反射区、特效经穴
Part3 入门篇I——足疗,从这里开始
Part4 入门篇II——足浴很简单
Part5 对症篇I——足疗、足浴帮你走出亚健康
Part6 对症篇II——足疗、足浴防治常见病
Part7 对症篇III——足疗、足浴看人对症
Part 8 保健篇——护好足,百病不求人
附录 

内容简介

暂无     中医经络学的强大支撑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依靠经络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帮助气血运行、抗御外邪、保卫身体。
    其中,*重要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中,有六条经脉分布到足部,这六条经脉又与手三阳经、三阴经相连属,共同维持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奇经八脉中的四脉也都起始或终止于足部。双脚分布有60多个穴位与内外环境相通。因此,通过对脚的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强身健体、袪除病邪的目的。
    ……
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 序言 足,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承载着我们生命的重量,行走于人生的旅途。它不仅是身体的支撑,更是连接大地,感受自然的枢纽。足部汇聚了人体的十二条经络,六十六个穴位,每一处都与身体的脏腑、器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往今来,中医理论便强调“百病皆由气血生,气血循经而运行”,而足部作为气血运行的重要节点,其健康状况直接反映并影响着全身的生理功能。 本书《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的医学认知,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足部保健方法。我们深知,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亚健康状况日益普遍,许多慢性疾病的苗头在不知不觉中滋生。而足疗与足浴,作为一种温和、安全、易于实践的自然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调理身体,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提升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对症”与“全图解”的结合。我们摒弃了笼统的按摩手法,而是深入研究了各个脏腑、器官与足部特定反射区的对应关系,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足部经络按摩和足浴方案。无论您是因长期伏案工作而导致的颈肩腰背酸痛,还是因思虑过度而引起的失眠多梦,亦或是因饮食不当造成的消化不良,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本书力求“全图解”,我们深信“一图胜万言”。书中包含了大量高清、精细的穴位、反射区以及按摩手法示意图,清晰直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手法,都力求精确,避免了文字描述可能带来的理解偏差。我们希望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真正的足疗精髓,将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本书内容涵盖了足部经络的基础知识,常见病症的足疗对策,以及不同体质、不同季节的足浴方法。我们不仅讲解了按摩手法,更融入了中药足浴的智慧,介绍多种天然草本的功效与配伍,让您在享受足浴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中药的神奇力量。 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寻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您,提供一份珍贵的指南。愿您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书中的内容,不仅能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更能培养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意识,让足部成为您通往健康、活力与长寿的坚实桥梁。 目录(节选) 第一章:足部奥秘与经络之源 1.1 足部,人体的缩影 足部解剖学概述 足部骨骼、肌肉与神经分布 足部反射区图解 1.2 经络系统与足部联系 十二正经与足部走向 奇经八脉与足部关系 足部重要穴位详解(太冲、涌泉、隐白、三阴交等) 1.3 足部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皆会于足”的医学阐释 足部疲劳、疼痛的信号解读 第二章:对症足疗——常见病症的福音 2.1 消化系统问题(胃痛、腹胀、便秘、腹泻) 相关足部反射区与穴位(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针对性按摩手法与力度指导 推荐足浴药方(砂仁、白术、山楂等) 2.2 呼吸系统问题(感冒、咳嗽、鼻塞、哮喘) 相关足部反射区与穴位(肺俞、定喘、风池等) 实用按摩技巧与足浴组合 中药足浴配伍(紫苏叶、生姜、连翘等) 2.3 神经系统问题(失眠、头痛、眩晕、焦虑) 调节神经的足部反射区与穴位(神门、三阴交、太溪等) 深度放松的按摩手法 安神助眠的足浴药方(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等) 2.4 循环系统问题(高血压、低血压、心悸、手脚冰凉) 改善循环的足部穴位(太冲、曲池、血海等) 温通经络的按摩手法 活血化瘀的足浴成分(红花、川芎、当归等) 2.5 泌尿生殖系统问题(尿频、尿急、月经不调、痛经) 调理生殖的足部反射区与穴位(子宫、卵巢、肾俞等) 温和调经的按摩手法 益肾调经的足浴药方(杜仲、益母草、艾叶等) 2.6 运动系统问题(颈肩腰背痛、关节炎、足部疲劳) 缓解疼痛的足部穴位(腰腿痛点、肩周炎点、关节痛点等) 舒筋活络的按摩技巧 强筋健骨的足浴配伍(独活、羌活、伸筋草等) 2.7 皮肤问题(湿疹、脚气、冻疮) 改善皮肤的足部反射区与穴位(皮肤点、曲池、外关等) 清洁止痒的按摩手法 清热解毒的足浴药方(苦参、蛇床子、百部等) 第三章:养生足浴——四季皆宜的智慧 3.1 足浴的原理与益处 温水足浴对身体的好处 中药足浴的升华 3.2 春季养肝健脾足浴 推荐药材:枸杞、菊花、白芍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益气 3.3 夏季清热解暑足浴 推荐药材:薄荷、绿豆皮、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湿 3.4 秋季润肺养肺足浴 推荐药材:百合、沙参、麦冬 功效:润肺止咳,滋阴生津 3.5 冬季温补强身足浴 推荐药材:生姜、艾叶、肉桂 功效:温肾助阳,散寒暖体 3.6 通用养生足浴方 益气活血、舒筋活络的经典配方 第四章:足疗足浴的实践指南 4.1 足疗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工具(足浴盆、毛巾等) 准备按摩油或药材 保持良好的心态 4.2 足部按摩的基本手法 推、揉、按、摩、捏、点、拿等手法详解 力度与节奏的把握 循序渐进,由轻到重 4.3 足浴操作的注意事项 水温的控制(38-43°C为宜) 足浴时间(15-30分钟) 足浴禁忌人群(高烧、足部有伤口、严重静脉曲张等) 4.4 足疗与足浴的结合应用 按摩与足浴的顺序安排 不同病症的组合建议 4.5 足部自我保健的日常养成 每日适度活动足部 注意足部保暖与清洁 选择舒适的鞋袜 第五章:足部保健的误区与解答 5.1 关于足疗的常见疑问解答 5.2 关于足浴的常见疑问解答 5.3 足部健康的其他辅助方法 附录: 常见中药材的药性简介 足部穴位速查表 正文(节选,以篇幅限制,仅列出部分章节内容,旨在展现风格和详细度) 第二章:对症足疗——常见病症的福音 2.1 消化系统问题:胃痛、腹胀、便秘、腹泻 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其功能失调往往会引发一系列不适。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肠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的生命活动。足部与消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定反射区和穴位的刺激,能够有效地调理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带来的困扰。 相关足部反射区与穴位: 胃反射区: 位于足底前掌中心偏右区域,大致对应胃部的位置。此区域的触碰和按压,能够直接刺激胃壁,促进胃液分泌,缓解胃部胀痛。 十二指肠反射区: 位于胃反射区下方,靠近足弓内侧。与胃反射区一同刺激,可以帮助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等问题。 小肠反射区: 位于足底中央的较大区域,主要负责吸收和传递。此区域的按摩有助于改善小肠蠕动,缓解腹胀和便秘。 大肠反射区: 位于小肠反射区周围,从右脚跟向上延伸至左脚背。此区域的按压与推揉,能有效促进大肠蠕动,缓解便秘,调节排便规律。 足三里穴(ST36):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膝盖骨外侧凹陷处)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寸。这是调理脾胃的要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胀、通经活络的功效。 中脘穴(CV12,对应点在足部): 虽然中脘穴位于腹部,但在足部也有相应的反射点,通常位于足底前掌区域。刺激此点有助于缓解胃脘胀满,呃逆反酸。 天枢穴(ST25,对应点在足部): 位于腹部肚脐旁两寸,在足部对应点位于足背外侧,靠近第二、三趾根部。此穴位能健脾理气,调畅肠道,对便秘和腹泻均有疗效。 针对性按摩手法与力度指导: 1. 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 用拇指指腹从上往下,以每秒约1-2次的速度,进行往复式揉按。力度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每处揉按30-60秒。 2. 足底小肠反射区: 用双手掌心,以画圈的方式,从内向外,由下往上,缓慢而有节奏地按摩。力度均匀,能够感到肌肉放松。 3. 足底大肠反射区: 从右侧大肠反射区开始(对应升结肠),用拇指指腹沿大肠走向,向上推揉至肝区(对应横结肠),再向下推揉至脾区(对应降结肠)。之后,在肛门反射区(足跟后下方)进行按揉。整个过程要顺畅,方向明确。 4. 足三里穴: 用拇指的指腹,垂直于皮肤,进行深层按揉。力度稍大,以感到酸胀并有向深部传导感为佳。每穴位按揉1-2分钟,可以适当配合轻柔的弹拨。 5. 中脘穴(对应足部): 找到足底前掌中央偏内侧的区域,用拇指指腹点按,并稍作旋转揉动,每次1分钟。 6. 天枢穴(对应足部):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足背外侧的区域,约1分钟,感到酸胀为度。 力度建议: 按摩时,请根据自身感受调整力度。初期可以轻柔一些,待身体逐渐适应后再适当加大力度。目标是达到“循按时穴位处有微酸、微胀、微痛感,松开后则感通畅,局部有温热感”。 推荐足浴药方(砂仁、白术、山楂等): 对于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问题,使用中药足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一个基础的调理配方: 主要药材: 砂仁(10克)、白术(15克)、山楂(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 功效: 砂仁行气和胃,温中止泻;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药材放入纱布袋中,或直接煎煮。 2. 将药材放入足浴盆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约10-15分钟,使其有效成分充分释出。 3. 待水温降至约40-43°C时(不烫手为宜),将双脚浸泡其中,同时可以配合轻轻按摩足部。 4. 足浴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直至身体微微出汗。 5. 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对中药过敏者慎用。 若有其他疾病,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足浴时,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2 呼吸系统问题:感冒、咳嗽、鼻塞、哮喘 呼吸系统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感冒、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问题,而哮喘等慢性疾病则需要长期的调理。足部与肺、气管、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器官有着密切的反射联系,通过针对性的足部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呼吸道的不适,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相关足部反射区与穴位: 肺反射区: 位于双脚脚掌大拇指根部下方,两侧均有分布。此区域的按摩有助于宣肺止咳。 气管、支气管反射区: 位于双脚大拇指内侧的边缘,呈一斜线向下延伸。按摩此区域有助于舒张气管,缓解咳嗽。 鼻腔反射区: 位于双脚大拇指的指腹正面。按摩此区域可以缓解鼻塞,改善鼻腔通畅。 喉咙反射区: 位于双脚大拇指的指尖。按摩此区域有助于缓解咽喉肿痛。 定喘穴(对应点在足部): 位于足部外侧,小趾根部下方,靠近足背。此穴位对于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有显著效果。 风池穴(对应点在足部): 位于足部后跟外侧,靠近跟骨下方。此穴位能疏散风邪,缓解感冒初期的头痛鼻塞。 实用按摩技巧与足浴组合: 1. 肺反射区: 用拇指指腹,以画小圈的方式,从上往下,缓慢按摩。力度均匀,可以配合轻揉。 2. 气管、支气管反射区: 用拇指的侧缘,沿着脚拇指内侧边缘,从上往下,轻柔地刮擦或按揉。 3. 鼻腔反射区: 用拇指指腹,在脚拇指的指腹上,以打圈的方式,轻柔地按摩。可以适当用力,感到微微酸胀。 4. 喉咙反射区: 用拇指指尖,在脚拇指的指尖处,进行点按或轻揉。 5. 定喘穴(对应足部):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并配合轻揉,每次1分钟。 6. 风池穴(对应足部): 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按,并配合轻揉,每次1分钟。 组合建议: 感冒初期: 配合按摩鼻腔反射区、喉咙反射区、风池穴,可选择具有辛温解表功效的足浴方。 咳嗽、支气管炎: 重点按摩肺反射区、气管支气管反射区,配合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足浴方。 哮喘发作期: 紧急情况下,立即到医院就诊。在缓解期,可坚持按摩定喘穴、肺反射区,配合具有平喘定咳功效的足浴方。 中药足浴配伍(紫苏叶、生姜、连翘等):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中药足浴能够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止咳化痰。 基础配方(适用于感冒初起,风寒感冒): 药材: 紫苏叶(15克)、生姜(3-5片)、葱白(1-2段)。 功效: 紫苏叶辛温,发汗解表;生姜辛温,散寒暖胃;葱白辛温,通阳散寒。 使用方法: 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过滤取药液,待水温适宜后足浴。 止咳化痰配方(适用于咳嗽有痰,支气管炎): 药材: 杏仁(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 功效: 杏仁止咳平喘,降气;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桔梗开宣肺气,化痰利咽;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使用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煮药足浴。 清热解毒配方(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药材: 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 功效: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使用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煮药足浴。 使用提示: 足浴水温不宜过高,以38-43°C为佳,以免烫伤。 泡脚过程中,可以适当活动脚趾,搓揉脚掌,以增强血液循环。 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请注意:以上为根据您提供的书名“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而构思的图书简介和目录节选,旨在展示其可能的风格和内容深度。实际书籍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用户评价

评分

《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症”的实用性。我一直被“失眠多梦”的问题困扰,尝试过各种方法,效果都甚微。这本书在“失眠”的章节里,详细分析了失眠可能与哪些经络失调有关,并给出了相应的足浴药方和重点按摩的穴位。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安神助眠的足浴组合,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和失眠穴(书中有详细的定位图),在睡前进行。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坚持了不到一周,我就发现入睡比以前快了很多,而且夜里醒来的次数也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书中的“对症”设计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一大堆穴位,而是告诉你,当你出现某种不适时,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区域,采用什么样的手法。这种精准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售价。它帮助我找到了解决具体健康问题的“钥匙”,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养生之道。

评分

这本书的“图解”二字,绝非浪得虚名。在翻阅《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的过程中,我无数次惊叹于其图片的精细度和实用性。我是一个视觉型学习者,对于枯燥的文字描述总是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关于足部经络走向的图,每一个线条都清晰可见,颜色区分也恰到好处,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气血在足部运行的轨迹。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个“对症”的穴位,书中都提供了多角度的放大图,甚至标注了骨骼和肌肉的参照,让你在寻找穴位时不会感到迷茫。我之前尝试过一些足部按摩,但总是感觉按不到“点子上”,效果不佳。这本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教会我如何准确地找到那些关键的、能够有效缓解身体不适的穴位。例如,书里讲解如何缓解“肩周炎”时,不仅给出了足部的反射区图,还配有具体的足部穴位按摩手法图,从力度到方向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跟着做了一段时间,感觉肩部的活动度确实有所改善。这本“全图解”的形式,让原本可能复杂的中医知识变得触手可及,也极大地增加了学习和实践的乐趣。

评分

读完《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市面上很多养生书籍,要么理论晦涩难懂,要么方法过于复杂,普通人根本无从下手。但这本书不同,它用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将中医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的足部护理中。我之前总觉得足浴就是泡泡脚,没什么特别的,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脚会成为“第二心脏”,为什么足部有那么多的穴位和反射区与全身器官相连。书中的图解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穴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有手指按压的力度和方向的指导,让我感觉自己就像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一样。我特别尝试了书中针对“疲劳乏力”的足浴配方,用到了当归和红花,泡完后感觉全身都暖洋洋的,那种累积的疲惫感仿佛被驱散了。而且,书中的足浴配方也考虑到了食材的易得性,大多数都能在普通的药店或超市买到,非常方便。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么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将这些理论转化成了可以立刻实践的、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中医养生的好处。

评分

这本《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的出版,可以说是给很多深受慢性病困扰,又对传统中医养生有浓厚兴趣的朋友们带来了一线曙光。我一直以来都有颈椎不适的老毛病,尝试了各种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翻到了这本书,被其中详细的穴位图解和针对不同症状的足浴配方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穴位,更重要的是将经络学说与足部反射区相结合,通过足部按摩和温热疗法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书中的穴位讲解非常到位,每一个穴位都配有清晰的插图,甚至标注了取穴的准确部位,这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对症”的理念,不再是笼统的按摩,而是根据具体的身体不适,如失眠、消化不良、腰腿疼痛等,给出量身定制的足疗方案。我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结合了艾叶和生姜泡脚,再配合按摩几个关键穴位,坚持了一段时间后,颈椎的僵硬感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大大提升。这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关爱自己的身体。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实用的养生指南,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导我走上了一条更健康的道路。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编排,也让我觉得非常舒适和易于理解。《对症经络足疗·足浴全图解》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经络学说和足部反射区理论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每一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先讲解理论基础,再详细介绍针对不同症状的足浴配方和按摩手法,最后往往还会附带一些注意事项和养生小贴士。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不会感到 overwhelmed。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养生心得”的板块,里面分享了一些生活中的小习惯如何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如何通过足疗来预防和调理一些亚健康状态。这些内容既有科学依据,又充满生活智慧,读起来非常有趣。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编排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收获。它就像一本精心制作的养生百科全书,随时可以翻阅,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