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国内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而编著的。面向21世纪大学本科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内页插图
目录
1. 导论
1.1 统计学的对象与方法
1.1.1 统计学的对象及理论基础
1.1.2 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1.2 统计学的职能和作用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3.1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3.2 统计标志和标志表现
1.3.3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习题
2.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2.1 统计数据的搜集
2.1.1 统计调查的概念及作用
2.1.2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2.1.3 统计调查的种类
2.1.4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2.1.5 统计调查方式
2.2 统计数据的整理
2.2.1 统计数据整理的意义及内容
2.2.2 统计分组
2.2.3 频数分配数列
2.2.4 统计表
2.3 综合指标
2.3.1 总量指标
2.3.2 相对指标
2.3.3 平均指标
2.3.4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习题
3. 变量数列的分布特征
3.1 变量数列集中趋势的测度
3.1.1 数值平均数
3.1.2 位置平均数
3.1.3 平均数之间的关系
3.2 标志变异指标
3.2.1 全距
3.2.2 平均差
3.2.3 方差与标准差
3.2.4 标志变异系数
3.2.5 标志变异指标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3.2.6 方差的数学性质
3.3 成数
3.3.1 成数的概念
3.3.2 是非标志的平均数
3.3.3 是非标志的方差和标准差
习题
4. 抽样估计
4.1 抽样估计的基本概念
4.1.1 抽样估计的意义和一般步骤
4.1.2 抽样估计的基本概念
4.1.3 抽样误差
4.2 抽样估计
4.2.1 点估计
4.2.2 区间估计
4.2.3 抽样数目的确定
4.3 抽样组织方式
4.3.1 分层抽样
4.3.2 等距抽样
4.3.3 整群抽样
习题
5. 时间数列指标分析
5.1 时间数列概述
5.1.1 时间数列的概念
5.1.2 时间数列的种类
5.1.3 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5.2 时间数列具体指标
5.2.1 发展水平与平均发展水平
5.2.2 增减量与平均增减量
5.2.3 发展速度与平均发展速度
5.2.4 增长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5.2.5 增长1%的绝对值
5.2.6 时间数列中特殊值计算速度指标的思考
习题
6. 时间数列影响因素分析
6.1 时间数列影响因素分析的基本问题
6.1.1 时间数列影响因素分析的步骤
6.1.2 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
6.1.3 时间数列因素分析的基本模型
6.2 长期趋势
6.2.1 移动平均法
6.2.2 最小平方法
6.3 季节变动
6.3.1 测定季节变动的基本思想
6.3.2 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
6.3.3 季节指数的应用
6.4 周期波动
习题
7. 统计指数
7.1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7.1.1 统计指数的概念
7.1.2 统计指数的作用
7.1.3 统计指数的分类
7.1.4 统计指数的性质
7.2 总指数的综合形式
7.2.1 总指数综合形式的特点
7.2.2 总指数的各种综合形式
7.2.3 总指数综合形式的应用
7.3 总指数的平均形式
7.3.1 总指数平均形式的特点
7.3.2 总指数的各种平均形式
7.3.3 总指数平均形式的应用
7.4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7.4.1 指数体系
7.4.2 因素分析
习题
8. 相关与回归分析
8.1 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
8.1.1 相关的概念
8.1.2 相关关系的分类
8.1.3 回归的概念和分类
8.1.4 相关与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8.2 相关分析
8.2.1 相关表和相关图
8.2.2 相关系数
8.2.3 等级相关
8.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8.3.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8.3.2 回归估计标准差
8.3.3 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估计标准差之间的联系
8.3.4 回归模型的检验——残差图法
8.3.5 回归估计的置信区间
8.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4.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8.4.2 多元线性回归估计标准差
8.4.3 多元线性回归的复相关系数
8.5 非线性回归分析
8.5.1 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主要类型
8.5.2 曲线相关的判定系数
8.5.3 曲线回归模型的检验
8.6 自相关与自回归
习题
附录
附录1随机分布数字表
附录2正态分布概率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通过对数量方面的研究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性的认识,这一过程要求运用相应的统计方法来完成。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统计研究所处阶段的不同,采用的方法各异,从总体上讲一般有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
整个统计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设计是对统计活动全过程作出全面安排和方案设计的阶段,它是科学、有效地开展统计活动的前提。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方案向各个调查单位收集资料的阶段,是整个统计活动的基础。统计整理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加工整理为综合资料的阶段,它是统计活动的初步成果。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最终成果的阶段。可见,统计调查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环节,是后两个阶段的质量保证。而统计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全面、正确,能否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又取决于统计调查阶段是否采用了科学的方法。
大量观察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但这一方法主要用于统计调查阶段。大量观察法是指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应从总体上考虑问题:在确定研究范围时,应有足够多的调查单位;在收集统计资料时,应着手个体、着眼总体;在分析问题时,应以对总体现象的认识为目标。大量观察法强调大量性,但大量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量性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分析问题的精确度。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分析要求越精确,所需总体单位就越多,这样才能从大量分析中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把握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②现象各单位间的变异程度或参差程度。在考察的总体单位数目一定的情况下,总体单位各变量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就越难发现其变化规律。要揭示现象的内在规律,就要求我们观察的总体所包含的个体单位越多越好。
分组法主要适用于统计整理阶段。分组法,就是将所要研究对象的数量按一定标志划分为不同类型或组,做到同类相聚、异类相分,以便进行汇总和对总体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各类型的数量状况、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等。
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推断法主要用于统计分析阶段。
前言/序言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为适应国内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而编著的。面向21世纪大学本科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当前,伴随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加快了加入WTO的步伐,中国经济正快速同国际经济接轨,中国高等教育为融入国际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为了同世界高等教育接轨,国内不少高校开始部分试用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的经济学类大学原版教材,也有不少国内高校开始研究与借鉴国外高校经济学类经典教材来更新和补充国内高校经济学类教材的内容。我们组织面向21世纪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也是当前国内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核心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中,我们注意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本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在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8门核心课程都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要求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通过这8门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掌握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为进入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我国国情。编著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培养能从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
统计学(第3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