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成功与失败 [Privatization:Successes and Failures]

私有化:成功与失败 [Privatization:Successes and Failur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热拉尔·罗兰(Gérard Roland) 编,张宏胜,于淼,孙琪 等 译,卢昌崇 校
图书标签:
  • 私有化
  • 经济改革
  • 市场化
  • 国有企业
  • 政府政策
  • 案例研究
  • 成功案例
  • 失败案例
  • 公共服务
  • 经济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34949
版次:1
商品编码:1084569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Privatization:Successes and Failur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6
字数:2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任何一个讨论主题都不会像私有化这样能激发各方的热情。
在世界很多地方,私有化过程被滥用。一小部分人为了牟取私利而对原国有资产巧取豪夺,成了百万甚至亿万富翁。据估算,俄罗斯约有1.5 万亿美元的资产被侵吞。
傻瓜式的经济理论暗示,私有制企业比国有企业更有效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曾对这个逻辑谬在何处作过解释:大型现代企业都不是由所有者来管理的,即面临委托-代理问题,这与政府激励受托经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们所面临的委托-代理问题并无二致。
有些私有化获得了成功,有一些却铩羽而归,令人沮丧。而在公有制中,也是有的企业好得出奇,有的一团糟。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私有化能否获得成功?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获得成功?我们怎样做才能提高私有化成功的概率?

内容简介

私有化,换言之,国有企业向私有制企业转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是最激进、最有争议的经济政策之一。私有化浪潮是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国家启动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其后,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中、东欧等转轨国家也把它作为整改经济的灵丹妙药,卷入了这个浪潮中。
私有化政策激起了纷纷扬扬的争论。批评者认为,私有化在很多国家产生了倒退性的再分配效应,并且为国有资产竞购者创造出大量的租。私有化成功的案例不是没有,但更通常的情形是,绩效更差,令倡导者大跌眼镜,有些地方还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动乱。
《私有化:成功与失败》作者都是私有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书中涉猎内容广泛:既有私有化问题的综合概览,也不乏洲际私有化个案的全貌介绍,分析手法精湛,利弊权衡周到。《私有化:成功与失败》适合于学术界,适合于决策者,适合于探悉私有化争论各流派的读者,也适合于那些志在投身私有化过程、探索私有化方式、提升私有化成功概率并寻求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仁。

作者简介

  热拉尔·罗兰(Gerard Rolan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经济学教授,是转轨国家研究领域的首席研究员,英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他不仅对私有化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转轨国家的政治经济、企业重组、财政改革和转轨国家的宏观经济方面,其观点也被广为引证。2002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头衔。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私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与私有化
传统的工业组织
信息视角的合约与激励理论
不完全合约与所有权

第二章 西欧的私有化:典型事例、结果和未决的问题
私有化的趋势
西欧的国有企业部门
私有化的决定因素
私有化运动的成果

第三章 中东欧和独联体的私有化
政策、制度和私有化
私有化的决定因素、程度和效应

第四章 非洲私有化:历史与未来
非洲私有化:迄今为止的记载
后私有化的表现
将要做什么?

第五章 拉丁美洲的私有化:美好、丑陋、不公
国家为什么要私有化?私有化是如何开始的?
总结
私有化政策如何有效达到目标?
那么,与私有化相关的丑陋事实是什么?

第六章 南亚私有化
制度背景
经济改革和私有化政策
私有化进程
私有化的政治经济
私有化的效率影响
私有化和竞争
南亚其他国家的私有化

第七章 与日深化的私有化争论:主要观点回顾
私有化:概念基础
以往的争论
私有化与政府改革
译后记
鸣谢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私有化浪潮是20世纪末的一件经济大事。它发端于英国,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倡导的;其后,俄罗斯和其他转轨国家也竞相效仿。对局外人来说,这场变革一定会有大量的经济调研作铺垫,是学术界多年争论出来的自然结果。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主流经济理论并没有触及私有化问题,甚至连企业所有权问题都未曾涉猎。即便时至今日,情势依然如故,难怪非经济学家对此惊愕不已。紧随其后的研究虽汗牛充栋,然而,当代经济理论在所有权方面仍然远远地落在现实的后面。
和私有化这个论题相关的经济理论主要由以下流派构成。令人震惊的是,经济理论的核心,尤其是一般均衡理论,竞丝毫没有谈到所有权问题。尽管如此,对于那些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而言,在竞争环境中,如果市场没有失灵,就没有充分的理由来反对私有制。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政府应当对自然垄断(即规模经济较大的行业)加以干预。但公有制的效益与监管私有企业的成本又很难区分。合约理论问世后,私有制和政府监管之间的对比研究才获得了更深入的发展。
……

前言/序言

在线试读

《私有化》内容相关

本书是斯蒂格里茨发起的“哥伦比亚政策自发对话体”私有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初刊于2008年。如今,它的中文版也将面世,我很高兴。本书以宽宏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末叶世界多数地区的私有化政策,展示了经济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责无旁贷的解释,也记录了私有化政策的结果。


《重塑国家:国家企业改革的全球图景》 前言 在二十世纪后期,一股席卷全球的经济浪潮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的角色和经济运行的格局。这场浪潮的核心便是国家企业的私有化,一项旨在将曾经由国家拥有和运营的企业转让给私人部门的宏大战略。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到新兴经济体的转型经济,私有化被视为提升效率、促进竞争、吸引投资以及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然而,这场普遍性的改革并非坦途,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利益、深刻的意识形态辩论,以及千差万别的实践结果。 本书《重塑国家:国家企业改革的全球图景》并非仅仅是梳理既有文献的综述,也不是对某个特定国家案例的简单叙述。它试图深入挖掘私有化浪潮的深层动因,解析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理论基础,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审视这场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实践。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私有化进程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提炼出影响其成败的关键因素,并为理解后私有化时代的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和现实的视角。 我们并非简单地将私有化视为一种“好”或“坏”的政策,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历史和社会经济背景中去考察。书中力图剥离那些被政治修辞和意识形态标签所掩盖的真实运作机制,揭示私有化过程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挑战、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及那些被低估的成功模式。从东欧转型经济的剧烈变革,到拉丁美洲的债务驱动型私有化,再到亚洲和非洲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探索,本书将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全球改革画卷。 本书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私有化的理论基石: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济理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走向私有化?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如何被用来论证国家企业效率低下的?本书将回顾和批判性地审视这些理论,包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改革的驱动力: 除了经济理论,政治因素、国际压力、财政困境等又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私有化进程?本书将探讨私有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不同利益集团(如国际金融机构、国内精英、工会等)在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多样化的实践模式: 私有化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从大规模的“休克疗法”式快速私有化,到渐进式的、有选择性的改革,再到国家仍然保留关键领域控制权的混合模式,各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径。本书将详细分析这些模式的特征、操作机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例如,我们将探讨“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俄罗斯私有化中的突出表现,以及“福利私有化”在某些拉美国家引发的社会问题。 关键行业的案例研究: 电信、能源、交通、银行等行业往往是国家企业的重镇。这些行业的私有化进程及其后果,对整个经济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书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剖析这些关键行业私有化所面临的特殊挑战,例如自然垄断问题、公共服务义务、国家安全考量等,以及这些挑战是如何被解决或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私有化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提升效率,但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本书将着重分析私有化如何影响就业、收入分配、贫富差距以及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我们将探讨那些成功实现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努力兼顾社会公平的模式,以及那些因忽视公平而引发社会动荡的案例。 监管与公司治理的演变: 私有化并非意味着政府的彻底退出。相反,有效的监管框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确保私有化企业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本书将考察在私有化过程中,各国在建立和完善监管机构、引入市场化公司治理理念方面所做的努力,并评估其成效。 非预期后果与长期影响: 许多私有化项目的效果,远非当初的倡导者所能预见。本书将深入探讨私有化带来的非预期后果,包括寻租行为、腐败问题、国家经济控制力的削弱,甚至是一些国家经济自主性的丧失。我们将审视私有化对国家发展轨迹的长期影响,以及那些在改革后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增长,反而陷入停滞或衰退的例子。 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在对全球私有化浪潮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之后,本书将提炼出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我们并非要简单地宣告私有化的“胜利”或“失败”,而是要理解,在何种条件下,私有化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又在何种条件下,它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本书将为我们反思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改革提供宝贵的启示,并探讨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应该如何重新定位。 《重塑国家:国家企业改革的全球图景》是一部面向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学者、学生以及所有关心国家经济发展与改革走向的读者的著作。它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二十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改革的复杂性,并为应对当今和未来的经济挑战提供深刻的洞察。本书相信,只有真正理解了过去的改革历程,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未来的经济版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简直是直击痛点,《私有化:成功与失败》。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期待,毕竟“私有化”这个词汇在经济学、政治学乃至社会学领域都引发了无数的争论和实践。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朴素,黑白为主,给人一种严肃、深入研究的感觉。我个人对那种浮于表面的宏观叙事不感兴趣,我更在意的是具体案例的剖析和数据支撑。我希望作者能跳出意识形态的窠臼,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来审视那些私有化浪潮中的得与失。想象一下,一个曾经的国有巨头是如何在市场洪流中挣扎求生,或者又如何蜕变成效率的典范,这些过程的细节才是最引人入胜的。我特别关注那些在转型过程中受损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往往被宏大的经济数据所掩盖,但却是理解“失败”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本书能提供扎实的田野调查和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间的比较分析,那它无疑就超越了一般的学术论著,成为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指南。那种深入肌理的洞察力,是判断一本书成败的重要标准。

评分

翻阅这本书时,我常常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私有化趋势与本土特殊性的矛盾的。私有化浪潮本质上是一种全球性的范式输出,但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法律环境和政治文化都是独特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私有化路径差异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在一些治理结构成熟的国家,私有化可能带来创新和竞争;但在治理薄弱的地区,它极有可能沦为寻租和财富快速集中的工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放弃“一刀切”的思维定势。我尤其关注它对于“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敏感议题的处理方式,作者似乎没有采取简单的谴责态度,而是试图去量化这种流失的成本,并探究其制度性根源。这种试图理解而非仅仅批判的姿态,使得这本书更具建设性,也更符合一个成熟读者对深度分析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系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展现了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的巨大投入。我是一个习惯于深挖脚注和参考文献的读者,如果一本探讨复杂经济现象的书籍在这些方面含糊其辞,那它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在这本书里,我看到大量的原始文件引用和跨国对比数据,这表明作者并非仅仅在“讲故事”,而是在构建一个严谨的证据链。特别是关于东欧转型经济体中“休克疗法”遗留问题的章节,那些关于产权界定模糊和寡头形成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我希望它能更深入地探讨私有化过程中信息披露的伦理问题——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中小投资者和普通民众的利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典型的学者派,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专业背景,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一本适合在咖啡馆里消磨时间的读物,而更像是一份需要认真研读的政策参考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安排得非常有匠心,它不像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主题切片”的方式,在不同维度上对私有化进行解剖。从微观的企业治理结构变化,到宏观的财政影响和就业波动,再到对社会阶层固化的远期效应,作者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框架。我发现,书中对于那些被认为是“成功案例”的企业,其成功的要素往往并非仅仅是股权结构的变化,而是一整套配套的监管改革和市场准入机制的同步推进。这提醒我们,私有化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工具的效能取决于操作它的环境和匠人的技艺。我读到关于“部分私有化”或“混合所有制”的章节时,感觉非常受启发,因为这似乎是当前很多国家正在探索的中间地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完一个结论,不如说是参与了一场关于现代经济治理模式的深刻辩论,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仍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我立刻被一种强烈的现实感所攫住。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将私有化进程中的那些“灰色地带”暴露在了阳光下。这不是那种歌颂市场万能论的乐观主义叙事,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事故报告”。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成功”的定义不再仅仅是财务报表的增益,而是扩展到了社会公平和长期可持续性。例如,书中对于基础设施私有化(如水务、电力)的分析,着重探讨了监管套利和垄断利润的固化问题,这与我过去阅读的大部分主流经济学著作的观点有着显著的出入。那种充满批判性的视角,让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效率”的传统理解。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失败”的案例中,决策者们当初的逻辑链条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歧途的。是信息不对称,还是政治干预?这种对过程的解构,远比对结果的简单盖棺定论来得有启发性。这本书的笔调冷静得近乎残酷,但正是这种克制,才让文字具有了穿透力。

评分

非常喜欢的作者,非常好的书

评分

质量不错,送货较快!

评分

对私有化感兴趣的人 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评分

私有化是个敏感词啊,可以管中窥豹一下

评分

东西很好哦

评分

总之,是值得推荐的

评分

不错的书。。。。。。。。。。。。

评分

2.书是许多文章的结集,不是传统意义的个人著作,但是内容编排非常合理、有序,不是那种为了赚钱就胡拼乱凑的东西;

评分

4.书有一定的深度,要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但也不是所有文章都很高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