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塑料机械标准汇编

橡胶塑料机械标准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华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 编
图书标签:
  • 橡胶
  • 塑料
  • 机械
  • 标准
  • 汇编
  • 工业
  • 工程
  • 技术
  • 设备
  • 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39699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1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2
字数:102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适应我国橡胶塑料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全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同时为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推进橡胶塑料机械标准的贯彻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编辑出版了《橡胶塑料机械标准汇编》。本汇编按橡胶塑料通用机械、橡胶机械和塑料机械进行编排,收集了截止到2005年10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7个,其中国家标准7个,行业标准90个。
本汇编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代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其属性以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标准正文“引用标准”中标准的属性请读者注意查对)。

目录

一、橡胶塑料通用机械
GB/T 9707-2000 密闭式炼胶机、炼塑机
GB/T 12783-2000 橡胶塑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B/T 12874-1991 橡胶塑料加压式捏炼机
GB/T 13577-1992 开放式炼胶机炼塑造机
GB/T 13578-1992 橡胶塑料压延机
HG/T 2148-1991 密闭式炼胶机炼塑料机检测方法
HG/T 2149-2004 开放式炼胶机炼塑料机检测方法
HG/T 2150-1991 橡胶塑料压延机检测方法
HG/T 2400-1992 冷硬铸铁辊筒产品质量分等及检查细则
HG/T 3108-1998 冷硬铸铁辊筒
HG/T 3118-1998 冷硬铁辊筒检验方法
HG/T 3120-1998 橡胶塑料机械外观通用技术条件
HG/T 3128-2001 橡胶塑料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二、橡胶专用机械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GB/T 13579-1991 轮胎定型硫化机
HG/T 2037-1991 卧式胶浆搅拌机
HG/T 2038-1991 立式胶浆搅拌机
HG 2039-1991 平带鼓式硫化机
HG/T 2108-1991 橡胶机械噪声声压级的测定
HG/T 2109-1991 斜交轮胎成型机
HG/T 2110-1991 翻胎硫化机
HG/T 2111-1991 电动式力的胎硫化机
HG/T 2112-1991 液压式力车胎硫化机
HG/T 2113-1991 卧式硫化罐检测方法
HG/T 2146-1991 胶囊硫化机
HG/T 2147-1991 橡胶压型压延机
HG 2176-1992 力车轮胎模具
HG 2265-1992 卧式硫化罐
HG/T 2270-1992 内胎接头机
HG/T 2391-1992 帘布筒贴合机
HG/T 2394-1992 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系列
HG/T 2396-1992 橡胶压延机产品质量分等极检查细则
HG/T 2397-1992 开放式炼胶机产品重量分等级检查细则
……
三、塑料专用机械

前言/序言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丛书:精密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编著者: 工业技术文献研究组 ISBN: 978-7-111-52876-4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丛书”中的一本重要参考资料,聚焦于现代精密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优化、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以及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全书深入探讨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检验的全流程技术细节,旨在为机械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质量管理人员以及高级技工提供一套系统化、实战化的技术指导手册。 本书不涉及任何关于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加工设备、标准或工艺流程。其核心内容完全围绕金属材料(如高强度钢、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铝合金、硬质合金等)在精密加工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第一部分:精密加工的理论基础与材料科学(第1章至第3章) 第1章 现代精密加工的边界与挑战: 本章首先界定了“精密加工”的范畴,重点阐述了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精度要求下的工件误差来源分析。详细对比了传统切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超精密磨削)在几何精度、表面完整性(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上的差异。本章不涉及任何涉及注塑、挤出、模压等高分子材料成型设备的标准或操作规程。 第2章 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机理与热行为: 针对航空航天、高端模具制造中常见的镍基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本章系统分析了其在高速切削过程中的金属切削机理、积屑瘤形成、刀具磨损模式。重点讨论了切削液(冷却液)的成分选择、流体力学特性及其对加工区热影响的控制模型。材料选择的讨论仅限于金属的晶相结构、硬度、延展性等机械性能指标,完全排除对聚合物基材(如PC、PEEK、PA66)的结构、添加剂或老化特性的讨论。 第3章 表面完整性量化评估: 详细介绍了评价精密零件表面质量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用于残余应力分析、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表面形貌的定量描述。本章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优化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形状来控制表面损伤层厚度和晶格畸变,与涉及聚合物材料的流变学特性或注塑流动模拟无关。 第二部分:先进制造工艺与设备优化(第4章至第8章) 第4章 超精密磨削与研磨技术: 深入讲解了金刚石砂轮、立方氮化硼(CBN)砂轮的制造工艺、修整技术(金刚笔、电解修整)。重点分析了磨削比、砂轮转速、进给量与工件表面粗糙度(Ra, Rz)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在光学元件和精密轴承套圈加工中的应用。内容集中于陶瓷和硬质合金的磨削,不涉及塑料型材的拉伸或吹塑成型工艺。 第5章 电加工技术(EDM/ECM)的工艺窗口控制: 全面阐述了电火花加工(EDM)中脉冲参数(开路时间、关断时间、电流强度)对加工效率和电极损耗的影响模型。对于电化学加工(ECM),则侧重于电解液的导电性、流速控制与表面剥离速率的耦合分析。这些讨论均针对金属去除过程,与涉及模具型腔的注塑流动分析或脱模力计算无关。 第6章 高速铣削(HSM)的动力学补偿: 阐述了五轴及以上联动数控机床在高速切削过程中的热膨胀、主轴回转误差、刀具补偿的实时修正算法。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模拟切削力变化对机床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以确保微小特征的高精度实现。 第7章 先进刀具材料与涂层技术: 探讨了硬质合金刀具的烧结工艺、PVD/CVD涂层(TiAlN, AlCrN)的沉积参数及其对刀具寿命、切削性能的提升。对刀具几何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完全脱离了对模具钢材或塑料制品设计中涉及的浇口、流道、排气结构等标准。 第8章 增材制造(AM)在精密零件制造中的应用: 重点分析了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和电子束熔化(EBM)技术在制造复杂金属结构件(如涡轮叶片、定制化夹具)中的优势。讨论了粉末特性(粒径分布、球化度)、激光功率密度、扫描策略如何影响最终零件的致密度、各向异性和机械性能。 第三部分:质量保证与计量标准(第9章至第10章) 第9章 制造过程的在线监测与反馈控制: 介绍了基于声发射(AE)信号、振动监测、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刀具磨损和加工过程稳定性进行的实时诊断。重点构建了过程参数(如主轴振动RMS值)与零件尺寸波动之间的控制图(SPC)。 第10章 几何量计量与公差配合: 详细解读了ISO 1101 (几何尺寸和公差标准) 在精密机械装配中的应用,包括形位公差的检测方法(三坐标测量机CMM、激光跟踪仪)。重点分析了配合公差(如H7/g6、H7/p6)在保证机械运动精度和可靠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改进加工工艺来满足严苛的公差要求。本章的计量标准全部围绕金属零部件的几何尺寸和表面特性,未涉及任何涉及塑料件的尺寸公差或注塑件的收缩率计算。 --- 本书特点 1. 技术深度与广度兼备: 覆盖了从材料到机床、从工艺参数到质量控制的完整链条,尤其对难加工金属的切削动力学分析深入。 2. 强调实战应用: 书中包含大量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如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加工、高端医疗器械部件的超精密研磨案例。 3. 聚焦先进制造: 大篇幅介绍超精密加工、电加工及增材制造技术在金属零件制造中的最新进展和标准实践。 目标读者: 机械制造工程、材料科学、精密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工程师及技术管理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似乎是围绕着设备的功能模块展开的,从原料输送、计量、塑化、注射/挤出,再到冷却和脱模,路径清晰,脉络分明。我原本希望看到的是针对特定“难点”材料的加工对策,比如对高填充、高粘度树脂的特殊处理方案,或者在精密模具制造中,如何通过优化机械动作实现微米级的精度控制。这些更偏向于工艺集成和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内容,才是我最迫切需要的。然而,汇编中大部分篇幅似乎被用来详细描述每一台设备的机械结构参数,比如电机功率、加热圈的布置方式,以及液压系统的压力调节范围。这些数据虽然是基础,但很容易通过设备说明书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应该是那些难以通过标准化流程来概括的“经验之谈”或者“最佳实践”,这些在书中几乎找不到影子,让人不禁怀疑,编纂者是否更侧重于对现有成熟技术的简单汇总,而对行业内正在探索的瓶颈问题缺乏关注。

评分

从内容检索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索引做得比较粗糙,如果要查找某个特定部件的标准代号或者某一特定测试方法,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不同章节间来回翻阅,效率低下。我更倾向于那种能提供交叉引用或者附录中包含标准全文摘要的工具书。我本想利用这本书来对比不同时期颁布的关于环保和能耗的机械指标变化,以便评估现有生产线的升级潜力。例如,对比老一代直流驱动设备与新型伺服驱动设备在单位产品能耗上的具体差距,并量化节能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但书中对能耗和环境影响的讨论,大多是泛泛而谈的倡导,缺乏量化的、可供计算的基准数据。这使得这本书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或进行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其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它似乎更专注于描述“是什么”,而不是量化“有多好”或者“能节省多少”。

评分

这本《橡胶塑料机械标准汇编》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深蓝色的底色加上白色的宋体字,一看就是专业工具书的风格,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我本来是冲着它名字里那个“标准”二字来的,想着里面能罗列出各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我们这种做设备维护和采购的人来说,能有个统一的参考依据,避免在选型和验收时产生歧义。然而,当我翻开目录,才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对特定类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规范的描述,而非那些严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标准条文。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的集合体,对一些新型的注塑机、挤出生产线的工作原理介绍得比较详尽,配有大量的流程图和部件剖视图,这对于新入行的技术人员来说或许是福音,能快速建立起对设备的宏观认知。但对于资深工程师而言,书中对那些通用标准(比如材料的耐温等级、安全防护距离的最小要求等)的引用显得有些零散,不够系统化,查阅起来反而不如直接去查阅最新的国标数据库来得高效。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机械应用指南”,而不是硬核的“标准文献集”。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纸张的厚度和油墨的饱和度都非常到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这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泛滥的时代,能看到一本如此用心的实体书,实属难得。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探讨橡胶和塑料加工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机制,比如模具设计中的流道平衡性对制品均匀度的影响,或者不同螺杆几何形状在特定高分子材料混炼过程中的剪切速率差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模型,而不是停留在原理的表面阐述。遗憾的是,书中对这些前沿的、需要深厚理论支撑的内容着墨不多,更多的是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常见故障的代码查询和对应的简单处理建议。这些信息固然实用,但对于追求工艺优化的我们来说,总觉得隔了一层,像是停留在“怎么修好它”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怎么让它做得更好”的层次。它更像是一本维修工的工具箱,里面工具齐全,但缺少能解决核心难题的“手术刀”。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平铺直叙,缺乏学术论证的严谨性,也缺少行业内前辈对技术演进的深刻洞察。读起来,感觉像是将不同厂商的说明书按照设备类型简单拼凑在一起,缺乏一个统一的编辑声音来提炼和升华这些信息。我真正期待的是关于“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在橡胶塑料机械中的集成应用分析,比如机器视觉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案例、远程诊断系统的架构设计,或者数据采集标准如何与MES系统对接。这些是当前行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但该汇编似乎对这些新兴技术保持了距离,内容基调停留在对传统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描述上。对于希望指导未来技术路线图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信息略显滞后,更像是一份对过去十年机械主流形态的备份,而非面向未来五年的战略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