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7)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工程标准
  • 标准参考书
  • 法规文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4951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334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3
字数:1074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X×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修订-67”,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31项。

目录

GB/T 13807.3—2008 腰状杆螺柱连接副螺母、受力套管
GB/T 13813—2008 煤矿用金属材料摩擦火花安全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GB/T 13814 2008 镍及镍合金焊条
GB/T 13815—2008 铝基钎料
GB/T 13823.19—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地球重力法校准
GB/T 13823.20—2008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加速度计谐振测试 通用方法
GB/T 13825—2008 金属覆盖层 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 单位面积质量称量法
GB/T 13826—2008 湿式(非金属类)摩擦材料
GB/T 13834—2008 纤维用亚麻雨露干茎
GB 13851—2008 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GB/T 13854—2008 射流管电液伺服阀
GB/T 13869—2008 用电安全导则
GB/T 13870.1—2008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 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 13871.3—2008 密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 第3部分:贮存、搬运和安 装
GB/T 13883—2008 饲料中硒的测定
GB 13887—2008 冷冲压安全规程
GB/T 13890—2008 天然石材术语
GB/T 13891—2008 建筑饰面材料镜向光泽度测定方法
GB/T 13893—2008 色漆和清漆 耐湿性的测定 连续冷凝法
GB/T 13910—2008 石英砂(粉)厂、滑石粉厂防尘技术规程
GB/T 13911—2008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标识方法
GB/T 13913—2008 金属覆盖层 化学镀镍一磷合金镀层 规范和试验方法
GB/T 13924—200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检验细则
GB/T 13927—2008 工业阀门 压力试验
GB/T 13933—2008 小型贯流式通风机
GB/T 13957—2008 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技术条件
GB/T 13958—2008 无直流励磁绕组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 13960.1—2008 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13960.2—2008 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二部分:圆锯的专用要求
GB 13960.5—2008 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二部分:台式砂轮机的专用要求
GB 13961—2008 灯具用电源导轨系统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7):一部全面的技术规范集成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7)》是一部集成了2008年最新修订和发布的国家标准的重要工具书。它不仅是科研、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以及市场监管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更是确保我国产品和服务符合特定技术要求、实现互联互通和公平贸易的基础性文献。本汇编的出版,旨在系统梳理和呈现国家标准体系在特定时间节点上的最新成果,为用户提供权威、准确的技术基准。 本汇编的内容广泛,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关键领域。尽管我们无法在此逐一列举每一项标准的内容,但可以从其结构和涵盖的范围,勾勒出其内容的广博性与专业性。 结构与内容覆盖范围概述 该汇编通常按照国家标准体系的分类标准进行组织,以便于查阅和理解。2008年的修订批次意味着其收录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技术规范方面的前沿进展以及对国际标准的接轨情况。 一、 基础通用标准: 汇编中必定包含大量的基础性、通用性的标准,它们是所有行业规范的基石。这可能涉及: 标准化工作基础: 关于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信息分类与代码等方面的标准。例如,对新出现的专业术语的规范定义,确保跨行业交流的无歧义性。 质量管理体系: 尽管核心的ISO 9000系列标准可能在其他出版物中系统阐述,但与国家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特定行业的质量保证要求,会包含在内。 环境管理与安全生产: 涉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南和评估标准。2008年前后,中国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因此,相关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尤为关键。 二、 机械、材料与工程领域: 作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机械和材料标准占据了汇编的相当比重。这些标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耐用性和互换性。 金属材料标准: 钢铁、有色金属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检验方法等标准。例如,特定牌号钢材的性能指标、腐蚀性能测试方法等。 机械零部件与传动: 轴承、齿轮、紧固件、液压和气动元件的精度等级、尺寸系列和性能要求。这些标准的更新直接影响到设备制造的精度和效率。 机械产品安全标准: 针对特定设备(如起重机械、机床、压力容器等)的安全操作规范、防护装置要求及故障诊断标准,是保障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三、 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IT)的飞速发展,2008年的汇编必然包含了与信息时代紧密相关的规范。 电子元器件与设备: 对电容器、电阻器、印刷电路板(PCB)的可靠性测试方法、环境适应性试验标准。 通信网络与接口: 涉及有线和无线通信协议的兼容性标准,确保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信息安全标准: 基础的数据加密算法要求、系统安全等级划分标准等,反映了国家对信息资产保护的重视。 四、 建筑、土木工程与交通运输标准: 这些标准直接关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人民的出行安全。 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针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工程的承载力、耐久性、抗震设计参数的最新修订。 材料与成品标准: 砖、水泥、钢筋、防水材料等建筑用基础材料的性能指标和检验规程。 交通运输标准: 道路设计规范(如路面结构、标志标线标准)、轨道交通设备技术要求,以及汽车零部件的性能与安全标准。例如,对特定车灯、安全带的强制性要求。 五、 能源、环境与化工标准: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能源和化工领域的标准也进行了重要的更新。 能源计量与效率: 电力计量设备(电能表)的准确度要求、能效等级的划分标准,推动节能降耗。 化学品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包装、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SDS)的编制要求,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流通与使用。 水质与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饮用水的水质监测方法及排放限值的更新,是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 六、 消费品、医药与服务业标准: 汇编亦关注民生和市场规范,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 针对特定食品类别(如乳制品、肉制品、油脂)的污染物限量、添加剂使用规范以及检测方法。2008年后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重点,汇编中应体现该时期的重要规范。 纺织品与日化产品: 涉及服装的甲醛含量、色牢度、纤维含量标识等标准,以及化妆品中禁用组分和限量要求。 医疗器械标准: 基础医疗设备(如血压计、体温计)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以及无菌和生物相容性测试规范。 总结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7)》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时效性与系统性。它不是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深入探讨,而是一个特定时间点上国家技术规范的全面快照。对于需要依据国家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工程验收、合规性审计或进行技术研发的人员而言,该汇编是确保其工作成果符合国家强制性或推荐性技术要求的核心工具,是实现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和高效化的重要保障。通过查阅此汇编,用户能够全面掌握2008年国家在各个技术领域设定的基准线。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设计院工作的工程师,我发现这本书的“可读性”并非指文学上的流畅,而是指其信息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部门、标准编号冗长晦涩的条款,需要极高的注意力才能避免误读。然而,这本汇编在版式设计上做了大量优化,比如使用了不同的字体粗细来区分标题、正文和注释,用清晰的边框来隔离不相关的附录信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极大地减轻了长时间高强度阅读带来的认知负荷。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法规的堆砌,更是一份经过精心优化的信息传递载体,它懂得如何与专业用户进行高效的“对话”,确保我们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最核心的技术要求。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纸张手感厚实,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技术参数,也能一目了然。装订得非常结实,可以想象在图书馆频繁翻阅或者在工作台面上长时间摊开使用,也不会轻易散架。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索引部分的排版布局,逻辑性极强,查找特定标准时效率极高,这对于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整体设计风格虽然偏向于严肃的工具书,但其严谨的排版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感和信赖度,让人在阅读时就能感受到这份汇编所承载的知识分子的专业素养。即便是作为陈列品放在书架上,它厚重的分量和规范的封面设计,也足以彰显其作为国家级标准的地位,是值得收藏和长期信赖的实体参考资料。

评分

说实话,最初看到这么厚重的一本书,内心是有些抗拒的,毕竟在移动办公日益普及的今天,谁不想轻装上阵呢?但实际使用下来,我发现自己对它的依赖程度远超预期。在没有网络信号的工地现场,或者在需要进行脱机审计和记录的时候,这本书就成了无可替代的“定海神针”。它强大的离线能力保障了工作的连续性。更深层次的感受是,它带来了一种踏实感,一种对官方权威信息的绝对信任。网络信息泥沙俱下,标准内容的真伪时常需要反复验证,而这本由国家权威机构汇编的实体书,其效力是毋庸置疑的。它代表了一种对既有规则的尊重和遵循,是每一个专业人士案头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评分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部汇编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为稳定的时间切片样本。对于研究中国标准制定历史演变、技术发展路径的学者而言,2008年这个时间点的汇集,是分析当时工业、建筑、质量管理等领域基准的重要依据。通过比对前后版本的差异,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国家在特定技术领域与国际接轨或自主创新的轨迹。我个人认为,这种系统性的汇编比零散的电子文档更能体现标准的完整体系结构和内在逻辑关联。每套标准的编写目的、适用范围、修订背景都被置于一个宏大的框架内,这对于进行深层次的、非应用性的理论分析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参照系,体现了极高的文献学价值。

评分

我是在一个紧张的项目期限内接触到这本汇编的,当时需要迅速核对一系列与新设备安装相关的规范要求,这套书的实用性立刻就体现出来了。它不像网络数据库那样时常需要登录或者忍受加载延迟,拿起实体书,直接翻到对应章节,那种即时的满足感和确定性是电子文档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同领域、不同批次修订的标准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使得横向对比和版本追溯变得异常便捷。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分包商对某个具体尺寸提出了质疑,我直接翻阅到相关章节,用醒目的图示和明确的文字解释,瞬间化解了分歧,为项目避免了数天的延误。这种“一锤定音”的效力,正是高质量工具书的价值所在,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尚方宝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