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高洪,笔名童大,别署饮月斋主、吕砚斋主等。湖南衡阳人,1959年4月生于江西南昌,2003年6月病逝。生前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目录
凡例
中国历代印风总序
试论隋唐宋(辽夏金)时期印章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图版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辽
西夏
金
东夏
隋唐宋(辽夏金)印学年表
最近阅读了一些关于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和地方权力分散的研究,有一本书的分析角度特别犀利,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具体的战役胜负,而是聚焦于“权力的地方化”这一核心议题。作者着重探讨了节度使制度的异化过程,即中央政府如何一步步将军事、行政乃至财政大权拱手让渡给地方大员,并且这种让渡是具有内在逻辑的,并非单纯的衰弱。书中对“租庸调制”在地方上的具体执行细节的考察非常深入,展示了中央财政收入的枯竭是如何反作用于中央集权的。更有趣的是,作者对比了不同藩镇在文化和经济上的独立性,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事实上的“小朝廷”。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沉稳而有力,通过对制度文件、地方碑刻等一手资料的精妙运用,构建了一个关于帝国权力如何“流失”的完整图景。读完之后,你会意识到,唐朝的衰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权力层层渗透、稀释的漫长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非常发人深省。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一部关于辽、夏、金三个并存政权兴衰史的著作中,那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宏大,横跨了中原王朝的视角盲区。以往我们看宋朝,总觉得周遭都是“蛮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细致地描绘了契丹族如何从草原游牧转向定居农耕,他们建立的官制如何吸收汉法又保持自身特色,这种文化与政治的“混血”过程,简直是活生生的案例。特别是书中对辽代“南北面官”制度的剖析,那种巧妙的民族区隔与权力共享机制,看得人惊叹不已。再说到西夏,书中对党项文字的考据和宗教政策的分析,也展现了其作为一个独立文明体的复杂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强迫你跳出“中原正统”的狭隘视野,去理解在那个多民族交融、冲突并存的时代,不同政权在生存压力下发展出的多样化治理模式,阅读体验极其震撼,像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地理大扫盲。
评分我刚读完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简直感觉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陈先生的史学功底深厚得令人咋舌,他对于隋唐之际的政治、社会、文化变迁,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逻辑严密到让人拍案叫绝。尤其是他对关陇集团、关东士族这种核心权力结构的阐述,绝非简单的历史叙事,而是基于对制度、血缘、文化背景的深刻洞察。比如他分析隋朝的创立者如何巧妙地利用了北周的遗产,又如何在新旧交替中确立统治基础,那种对历史惯性和突破点的精准把握,体现了真正的大家风范。这本书读起来虽然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因为它引用的史料繁复,论证过程缜密,但一旦跟上他的思路,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面貌,背后有着如此复杂且精妙的运作机制。对于任何对中国古代政治史,特别是中古时期历史结构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绕不开的经典之作,它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让你在面对后续的唐代历史时,拥有了更具穿透力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找了一本关于宋代经济史的专著,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物价、赋税记录罗列,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将宋代的商业革命——比如交子、坊市制度的瓦解——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紧密地联系起来。作者特别擅长捕捉那些“微观的涌动”,比如汴京市民的消费习惯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中央的财政政策。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南方手工业作坊的组织形式,如何具备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迹象,但又被当时的政治环境所制约。这种将宏观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行为结合起来的写法,让历史变得“可触摸”了。我尤其欣赏它对白银和铜钱比价波动背后的社会心理分析,读完后你会明白,宋代的繁荣并非偶然,而是复杂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想了解中古社会经济动力的读者,这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宋代文官制度演变的书,那本厚厚的,名字有点拗口的,讲的是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兴衰与权力制衡。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理学”或“文化繁荣”的赞美上,而是深入到了宋朝的官僚体系是如何在皇帝集权和士大夫参政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作者对“通判”、“签书”、“中书门下”等机构职能的细致梳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冗官”现象的讨论,表面上看是效率低下,但作者却揭示了这种看似低效的制度,其实是宋代统治者为了防止权臣专权,刻意制造的一种“制衡噪音”。读完之后,我对宋朝那种“重文抑武”背后的深层政治考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文字不算华丽,但其论述的严谨性和对细节的关注,让宋史研究不再是空泛的文化评论,而是严谨的制度史考察,非常适合想要了解宋代政治肌理的深度读者。
评分看了很久,终于等到了,非常非常好啊
评分1984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醉心于书法篆刻,潜心于印章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其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及全国性书法篆刻展览,论文多次入选国际及全国性书法篆刻理论研讨会,其中《赵之谦篆刻风格的形成及其缘由探析》获全国第四届书学理论研讨会二等奖、《印章历史与文化》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篆刻作品获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艺术评展优秀奖。1995年担任全国第一届篆刻理论研讨会特邀评委。
评分活动购入相对比较划算
评分喜欢篆刻的,值得收藏,入手一套。灵!
评分活动购入相对比较划算
评分很棒的一本书. 十分喜欢
评分质量不错,这套马上就要收齐了。
评分印学重要成果。印刷好,使用方便。
评分"[SM]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最后在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送货相当快,包装仔细!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