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绘图全本玉匣记》为东晋道士许真君所著。许真君,又称许旌阳,名逊,字敬之,南昌人。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嗜神仙修炼之术。东晋宁康二年,许逊已一百三十六岁。八月望日,举家四十二口,同日从豫章西山拔宅升天,鸡犬随之。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石函记》、《玉匣记》等书。《绘图全本玉匣记》以清光绪刻本为底本,参校以现存世最早的明崇祯抄本及故宫所藏道光本、民国刊本等多种版本,相互校勘,查缺补漏,收入了见于各版本的所有内容,并请张登云先生精工绘制插图百余幅,故称《绘图全本玉匣记》。从清代至民国以来,《玉匣记》就是家家必备、不可或缺的宝典,是人们“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理论依据和人生指南。《玉匣记》集各类占卜术之大成,其内容包罗万象,择吉、风水、占梦、五行、命理、耕种、眼跳、耳鸣、符咒等妙术秘法应有尽有,甚至相猫纳犬等各种奇奇怪怪的相法,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资料,是研究中国民俗学的必备之书。
作者简介
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慕至道。真君幼而好学,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其喜好神仙修炼。晋太康元年,许逊举为孝廉,又辟旌阳令,治政廉俭,吏民悦服,时人感其德化,立生祠以供其像,因此后人称为许旌阳。后来见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遨游江湖,寻求至道。东晋宁康二年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升观为官,赐额为玉隆万寿宫。
郑同,易学学者、编辑,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著有《白话梅花易数》、《一本书读懂易经》、《梅花易数讲义》、《白话易经》等。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图书50余种,另点校《故宫藏本术数丛刊》、《四库全书术数初集》、《四库全书术数二集》、《四库全书术数三集》、《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等,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原序
原序二
绘图全本玉匣记卷
许真君《玉匣记》日期
法师选择记
三元五腊诸佛神圣圣诞日期
十殿阎君圣诞日期
雕塑神像吉日
神像开光吉日
准提十斋日
看男女值年星辰属命之图
九曜星君值男女命限图
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
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诀
占元旦
占元旦日云
猫眼定时辰歌
定寅时歌
定太阳出没歌
定太阴出没歌
定太阴出时歌
起九星歌诀
金符经
九星值日吉凶
逐月吉星总图
逐月凶星总图
绘图全本玉匣记卷
天德日
月德日
天德合
月德合
天喜日
天富日
天贵日
天成日
天赦日
月财日
地财日
五富日
禄库日
母仓日
大红砂日
往亡日
反支日
小红砂日
三砂日
重丧日
四正废日
天贼日
枯焦日
长短星
纳征定亲吉日
赤口日大小空亡日
四不祥日
十恶大败日
伏断日
上兀下兀日
上朔日
火星日
长短星
九土鬼日
灭没日
水痕日
人神所在日
先贤死葬日
彭祖百忌日
杨公忌日
月忌日
探病忌日
神号鬼哭日
六十花甲子纳音喜神方向
喜神方位之图
鹤神方位之图
元旦出行吉日
鹤神日游方
鹤神日月出游方向
腥仙选择
上官赴任天迁图
上官赴任吉日
临政亲民吉日
进表上疏吉日
袭爵受封吉日
应试赴举吉日
入学吉日
习学技艺吉日
冠笄吉日
冠带吉日
剃胎头吉日
小儿断乳吉日
穿耳吉日
女子缠足吉日
纳奴婢吉日
诸葛武侯选择逐年出行图
出行通用吉日
出行诀法
逐月出行吉凶日
出行十二时吉凶方向
《碧玉经》出行忌日
四离四绝日
四顺四逆日
天翻地覆时
出行紧急不暇择日当作纵横法
商贾兴贩吉日
行船吉日
行船忌日
许真君传授龙神会日
开张店肆吉日
立契交易吉日
入宅移居吉日
买田地房产吉日
出财放债吉日
纳财收债吉日
五谷入仓吉日
分家产吉日
大明吉日
起造吉日
盖屋吉日
动土开基吉日
动土吉日
……
绘图全本玉匣记卷三
绘图全本玉匣记卷四
精彩书摘
辛卯日诸神在地府。若人立愿,招魂代命,设荐先亡,用之平平。
壬辰、癸巳日诸神在天,系使元时勘会死生文簿。若人求福祭祀,反生疾病,损邻舍,伤师人,大凶。
甲午日诸神普降人间。若人求福,上章进表,补谢五土社官,许福表忏,注生真君,其日收福十倍,利益子孙,上吉大利。
乙未日诸神在天。若人作福,必得小吉。
丙申、丁酉、戊戌日诸神在天,侍玉帝殿前,造合生死文簿,注天上天下万民善恶,求福主大凶。
己亥日诸神在天,从玉皇差,降人间、地府。求福祭祀,上表章召魂,主人寿长,大吉。
庚子、辛丑日诸神在天。若人祭祀求福,主疾病,有灾,大凶。
壬寅、癸日诸神记会文簿。若人求福许愿,答谢天地,百事大吉。
甲辰日诸神在天官,求福大凶。
乙巳日诸神在人间、地府,求福祭祀了愿,收福十倍,大吉。
丙午日诸神在天,不在人间。若人求福大凶。
丁未日诸神在地府。若人求福了愿,上表拜章,大吉。
戊申日诸神在天,不在人间、地府,求福了愿者损家长,伤师人,大凶。
己酉日上界天赦。若人求福,进田蚕,大吉。
庚戌、辛亥日诸神在天上。作福河泊道使,小小祈福,半吉;如上章拜表,大凶,反受灾殃横祸也。
壬子、癸丑日诸神在天宫。若人求福了愿,拜章上表,主杀人口、损田蚕,用此二日大凶。
甲寅、乙卯日诸神在人间、地府。若人求福,上章拜表,答谢天地,酬恩了愿,延生度厄,大吉。
丙辰、丁巳、戊午、己未日诸神俱在天。若求福祭祀,主人家招祸,损六畜。四日大凶。
庚申日是五福问道天下,一应诸神降黄道,朝玉帝。此日开天门,作福祭祀,修斋上表,福有十倍,大吉利。
辛酉日诸神从玉皇差,降人间地府。若人求福,反至大凶。
……
《绘图全本玉匣记》 《绘图全本玉匣记》,这是一部蕴含着古人生活智慧与审美情趣的珍贵典籍,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古代生活方方面面的窗口。本书并非仅仅罗列条目,而是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精美的插图,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活场景、精妙的技艺、以及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 雅致生活,器物之美: 本书的开篇,便引导我们走进一个充满雅致与精致的古代生活空间。从文人墨客案头的笔墨纸砚,到士大夫宅邸内的陈设摆件,本书都做了细致的描绘。 文房四宝的精妙: 研墨所需的砚台,其材质、形状、雕刻纹饰,无不体现着制作者的匠心与使用者的品味。毛笔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书写需求,有狼毫、羊毫、兼毫等,笔杆的材质也从竹、木到玉、象牙,各有其妙。纸张的制作过程,从原料的选取到晾晒成型,都有一套严谨的工序,保证了纸质的细腻与韧性。墨的研磨,更是考验耐心与技巧,上好的墨锭,即使研磨至极细,也能在纸上留下浓郁而富有层次的墨迹。本书不仅讲解了这些文房四宝的制作工艺,还介绍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特色,以及如何鉴赏其优劣,让读者领略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础——文房四宝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案头清赏,怡情养性: 除了书写工具,古代文人还将许多具有观赏性和文化内涵的物品置于案头,以期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本书详细介绍了包括古籍善本、名家字画、鼻烟壶、印章、香炉、盆景等在内的各类案头陈设。每一样物品,都不仅仅是摆设,更是承载着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味。例如,精心制作的鼻烟壶,其材质、彩绘、雕刻,可以展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而闻鼻烟本身,也是一种源于西方的,但在中国被赋予了独特东方韵味的雅事。香炉的种类,从鼎式、鬲式到兽形、山水形,配以不同的熏香,能够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氛围,有助于读书思考。本书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物质的精致来提升精神的品格。 居家器用,实用与美学的结合: 离开了书房,本书将视角转向了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餐具、茶具,到灯具、家具,再到服饰、首饰,无不体现出古人将实用性与美学性完美结合的智慧。例如,精美的瓷器,从景德镇的青花、粉彩,到龙泉的青瓷、汝窑的雨过天青,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艺术风格,本书不仅展示了这些器物的造型和纹饰,还讲述了它们的制作工艺和使用场景。再如,古人对灯具的讲究,从油灯、蜡烛台到更为复杂的宫灯、纱灯,不同的材质、造型和光影效果,为夜晚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情趣。本书对于家具的介绍,也涵盖了从床榻、桌椅到箱柜、屏风等各类,不仅展现了其结构上的精巧,也突出了其材质上的考究和雕刻上的艺术性,让我们看到古人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也从未忽视对空间美学的营造。 二、 节庆习俗,岁时流转: 中国素来有丰富的节庆习俗,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一年的时光,体验不同时节的独特风情。 新年伊始,祈福纳祥: 从腊月祭灶,到除夕守岁,再到春节的拜年、贴春联、放鞭炮,本书将春节的种种习俗娓娓道来。书中可能包含关于年画的绘制方法,不同地区年画所代表的寓意,以及如何根据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年画。对联的讲究,字句的斟酌,吉祥语的选择,都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拜年时的礼仪,则维系着亲情和友情,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传递着祝福与感恩。 春耕夏耘,农事活动: 随着季节的变换,本书也将视角投向了广袤的田野。从春天的播种、耕耘,到夏天的灌溉、除草,再到秋天的收割,以及冬天的休养生息,本书细致地描绘了古代农民的辛勤劳作。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关于农具的介绍,如犁、耙、镰刀等,以及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耕作方式。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特点,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顺应。 佳节庆典,民俗风貌: 除了春节,本书还将涵盖元宵节的灯会、清明节的扫墓祭祖、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一系列重要的传统节日。对每一个节日,都会详细介绍其起源传说、相关的风俗活动、饮食习惯,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例如,端午节的香囊和艾草,不仅有驱邪避疫的功效,更承载着古人对健康的祈愿。中秋节的月饼,其圆满的造型象征着家庭团聚,而赏月则寄托着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三、 技艺传承,匠心独运: 本书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其对古代精湛技艺的详细记录与展示。这些技艺,许多已经失传,或者正在面临失传的危机,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保存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建筑与雕塑的宏伟: 从宫殿庙宇的宏伟建筑,到园林亭台的精巧设计,本书可能涉及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以及装饰的工艺。例如,木雕、石雕、砖雕等技艺,在古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书会详细介绍这些雕刻的技法、纹样,以及它们在建筑中的应用。 纺织与印染的精美: 古代丝绸的织造技艺,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本书可能介绍不同种类的丝绸,如锦、缎、缂丝等的织造工艺,以及染色的方法。色彩的运用,纹样的设计,都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审美能力。 陶瓷工艺的传承: 中国的陶瓷艺术,享誉世界。本书可能深入探讨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陶瓷制作工艺,从选泥、拉坯、塑形,到施釉、烧窑,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对釉色的研究,对烧窑温度的控制,都决定了最终作品的品质。 其他生活技艺: 除了以上提到的,本书还可能涵盖了造纸、制墨、酿酒、烹饪、医药、甚至一些娱乐技艺,如围棋、象棋、戏曲等的介绍。这些技艺的记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包含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四、 绘图传神, visual 叙事: “绘图”二字,是本书最为直观的特色。本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配以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相辅相成,互为印证。 插图的艺术价值: 这些插图,往往由技艺高超的画师绘制,它们不仅在构图、色彩、线条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更重要的是,它们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古代的器物、场景、人物和活动,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例如,一本古代食谱的插图,可以清晰地展示食材的形态、烹饪的步骤,以及最终菜肴的摆盘。一件古代服饰的插图,则能让我们看到其完整的廓形、精美的纹样和佩饰。 图文结合的叙事方式: 图文并茂的叙事方式,使得本书在阅读体验上更加丰富和立体。读者可以通过插图,对古代的生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过文字的解读,深入了解其细节和背后的文化含义。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结语: 《绘图全本玉匣记》是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它以详实的文字和生动的插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智慧的古代中国。阅读本书,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传统生活美学的品味,一次与先人精神世界的对话。它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的界限,去感受那些曾经鲜活的生活气息,去领略那些流传至今的文化精髓,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保存并传承了那些宝贵的、曾经支撑起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依然能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