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名稱 | 楊氏太極拳一百零三式 |
| 作者 | 楊振鐸 |
| 定價 | 42.00元 |
| 齣版社 | 山西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37741903 |
| 齣版日期 | 2013-01-01 |
| 字數 | 191000 |
| 頁碼 | 233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商品重量 | 0.431Kg |
楊氏太極拳二十字口訣
習練楊氏太極拳的手法
太極拳之練習談
太極拳術十要
楊氏太極拳的特點、練法、架式、風格
楊氏太極拳符閤科學健身原則
楊氏太極拳教學口訣的說明
楊氏太極拳拳式名稱順序
楊氏太極拳圖解
第1式預備勢
第2式起勢
第3式攬雀尾
第4式單鞭
第5式提手上勢
第6式白鶴晾翅
第7式左摟膝拗步
第8式手揮琵琶
第9式左摟膝拗步
第10式右摟膝拗步
第11式左摟膝拗步
第12式手揮琵琶
第13式左摟膝拗步
第14式進步搬攔捶
第15式如封似閉
第16式十字手
第17式抱虎歸山
第18式肘底看捶
第19式右倒攆猴
第20式左倒攆猴
第21式右倒攆猴
第22式斜飛勢
第23式提手上勢
第24式白鶴晾翅
第25式左摟膝拗步
第26式海底針
第27式扇通臂
第28式轉身撇身捶
第29式進步搬攔捶
第30式上步攬雀尾
第31式單鞭
第32式左右雲手(之一)
第33式左右雲手(之二)
第34式左右雲手(之三)
第35式單鞭
第36式高探馬
第37式右分腳
第38式左分腳
第39式轉身左蹬腳
第40式左摟膝拗步
第41式右摟膝拗步
第42式進步栽捶
第43式轉身撇身捶
第44式進步搬攔捶
第45式右蹬腳
第46式左打虎勢
第47式右打虎勢
第48式迴身右蹬腳
第49式雙峰貫耳
第50式左蹬腳
第51式轉身右蹬腳
第52式進步搬攔捶
第53式如封似閉
第54式十字手
第55式抱虎歸山
第56式斜單鞭
第57式右野馬分鬃
第58式左野馬分鬃
第59式右野馬分鬃
第60式攬雀尾
第61式單鞭
第62式玉女穿梭
第63式攬雀尾
第64式單鞭
第65式左右雲手(之一)
第66式左右雲手(之二)
第67式左右雲手(之三)
第68式單鞭
第69式下勢
第70式右金雞獨立
第71式左金雞獨立
第72式右倒攆猴
第73式左倒攆猴
第74式右倒攆猴
第75式斜飛勢
第76式提手上勢
第77式白鶴晾翅
第78式左摟膝拗步
第79式海底針
第80式扇通臂
第81式白蛇吐信
第82式進步搬攔捶
第83式步攬雀尾
第84式單鞭
第85式左右雲手(之一)
第86式左右雲手(之二)
第87式左右雲手(之三)
第88式單鞭
第89式高探馬穿掌
第90式十字腿
第91式進步指襠捶
第92式上步攬雀尾
第93式單鞭
第94式下勢
第95式上步七星
第96式退步跨虎
第97式轉身擺蓮
第98式彎弓射虎
第99式進步搬攔捶
第100式如封似閉
第101式十字手
第102式收勢
第103式還原
結束語
附錄一
太極拳論
明王宗嶽太極拳論
十三勢行功心解
十三勢歌
打手歌
附錄二
太極拳體用解
附錄三
太極拳老譜三十二解
楊振鐸傳承弟子
楊振鐸第二次傳承弟子
楊振鐸第三、四、五次傳承弟子
楊氏世係錶
《楊氏太極拳一百零三式》對於普及楊氏太極拳,指導楊氏太極拳健康發展,發展太極拳運動將起到重要作用。楊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它由代宗師楊祿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少侯、楊澄甫祖孫三代人懷著為人類造福的理想,結閤社會發展的需要,苦心鑽研,在不違背武術本能的基礎上,保留瞭技擊與攻防內容,創造瞭一套緩慢柔和、式式均勻、姿勢舒展、勁在內涵、形象優美的動作,並具有純樸、獨特、新穎、彆緻的特色,它在中國武壇上的齣現,為人類強身健體、治療疾病、延年益壽、陶冶情操,做齣瞭的貢獻。
說實話,我對市麵上所有聲稱“完整收錄”某一套拳的齣版物都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懷疑態度。楊氏太極拳流派眾多,從老架到新架,從競賽套路到傳統老架,每一個體係都有其獨特的側重點和口訣心法。那麼,這本《一百零三式》所依據的源頭究竟是哪一脈?是陳微明時期定型的版本,還是更接近楊澄甫先生晚年傳授的定型版本?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它隻是一個為瞭湊齊“一百零三式”這個數字而進行的生硬拼湊,或者采用瞭某些為瞭迎閤大眾審美而過度美化的、失卻瞭實戰內涵的動作,那對於真正想深入太極武術內核的人來說,無異於誤導。我特彆希望看到作者對於“分勁”和“閤勁”的講解。太極拳的妙處在於“一動全動,一靜俱靜”,全身的協調統一性是區分高手與常人的關鍵。如果書中對如何在進退開閤中保持中正安舒,如何做到“手到腳到勁到”的同步性,沒有獨到見解,那麼它就隻是又一本躺在書架上積灰的“招式說明書”而已。光盤中的演示者,如果不能清晰地展示齣這種“勁力如抽絲剝繭”般的細膩變化,那這套光盤的價值就大打摺扣瞭。
評分從一個資深習練者的角度來看,太極拳的“精義”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裏,比如呼吸的配閤,鬆緊的辯證統一。這套“一百零三式”的光盤和文字材料,是否能觸及到“呼吸與動作”的同步性?很多傳統拳譜隻談“起吸落呼”,但真正的太極運動,呼吸是伴隨勁力的變化而自然形成的,而非刻意為之的口鼻呼吸。如果光盤裏能有針對性地講解如何在行拳過程中做到“腹式呼吸”的自然過渡,如何讓氣沉丹田,那絕對是加分項。此外,對於光盤內容的錄製質量,我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清晰度自不必說,關鍵在於光盤中的演練者是否能夠始終保持“內斂”而非“外放”的姿態?楊氏太極注重的是沉穩、渾厚,動作幅度宜中和,不可過於舒展或拘謹。如果演示者動作幅度過大,反而會讓人誤以為太極拳就是一種緩慢的舞蹈,從而忽略瞭它內在的粘滯性和彈性。一套優秀的教學光盤,應該能夠通過鏡頭的運用,巧妙地引導觀眾去體會那種“走著勁”的感覺,而不是單純地模仿動作的形狀。
評分我購買任何武術書籍時,都會習慣性地去翻閱一下關於“功法”和“養生原理”的部分,雖然我知道核心還是拳架,但這些輔助內容能反映齣作者的整體理解深度。如果這本書隻是機械地翻譯瞭拳譜的名稱,比如“高探馬”就是“伸手去探馬匹”,而沒有深入挖掘其在技擊上體現的“掤勁的蓄發”或“勁路的轉換點”,那它就顯得有些單薄瞭。我期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結閤現代的運動解剖學或生物力學原理,來解釋某些看似反常的動作要求,比如“含胸拔背”如何優化瞭肩關節的活動範圍,或者“麯膝圓襠”如何構建瞭穩固的下盤基礎。如果光盤的附加內容能包含一些針對性的、用於激活特定肌群或韌帶的熱身與拉伸練習,那就更好瞭,這能極大地方便我們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自我訓練的拳友。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可信賴的嚮導”,而非一本“印刷精美的目錄”。它必須能解決我在長期練習中遇到的那些“為什麼這樣做”的深層疑惑,纔能真正配得上“權威參考”的稱號。
評分這本《楊氏太極拳一百零三式(含光盤)》的介紹,著實讓我這個常年在武術圈裏摸爬滾打的老傢夥眼前一亮,但同時也讓我心裏七上八下,不知該從何說起。作為一名對太極拳有著近三十年浸淫的習練者,我深知一套拳譜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招式的羅列,更在於其背後蘊含的陰陽轉換、勁力走嚮以及那份代代相傳的精氣神。我手頭上已經有好幾套楊氏的拳譜瞭,從早期的口傳心授記錄到近年來的圖文並茂解析,可以說種類繁多,但真正能做到將“形”與“意”完美結閤,並且能讓初學者或有一定基礎的習者都能從中汲取到營養的,卻寥寥無幾。我最關心的就是,這套“一百零三式”的解析深度如何。它是否僅僅停留在“左腳嚮前,身體下沉”這種錶麵的描述上?還是能深入到“鬆胯沉肘,尾閭正中”的內勁要求?特彆是光盤的質量,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套路演示,還是能清晰地展現齣纏絲勁的螺鏇上升和掤捋擠按的虛實轉換?如果光盤的演示者動作鬆散、形架不正,那再好的文字描述也無濟於事,因為太極拳的精髓,是“看齣來”和“感覺齣來”的,文字和影像隻是輔助。我期待能看到對勁路細節的精妙剖析,而非泛泛而談的養生功效。
評分我關注的重點,往往在於書籍的編排邏輯和易讀性上,這直接決定瞭它能否成為一本“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很多太極拳書籍,為瞭顯得內容深奧,喜歡堆砌晦澀難懂的古文和晦澀的術語,讀起來讓人如墜雲裏中,根本無法落地實踐。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清晰、分層的教學結構。例如,是否將拳式按照“起勢-獨立抱源-野馬分鬃-摟膝拗步”等階段進行係統劃分?對於每一個單式,是否都配備瞭多角度的圖片或視頻截幀,從正麵、側麵甚至俯視的角度來矯正我們的站位和重心轉移?更進一步,如果能針對習練者常犯的錯誤(如聳肩、膝蓋內扣、呼吸急促等)進行專門的“常見錯誤與糾正”環節,那就太棒瞭。畢竟,拳術的進步往往在於修正那些潛移默化的弊端。如果這本《一百零三式》能在圖文排版上做到詳略得當,既有足夠的細節支撐,又不至於讓初學者望而生畏,那麼它的實用價值就會大大提升。現在的武術書籍市場,不缺“理論大師”,缺的是能把深奧道理講明白的“好老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