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4(汉英对照)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 4]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4(汉英对照)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 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培基 注
图书标签:
  • 现代散文
  • 中国现代文学
  • 英译本
  • 汉英对照
  • 散文选
  • 文学
  • 语言学习
  • 文化
  • 中国文学
  • 英语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24282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84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
外文名称:Selected Modern Chinese Essays 4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1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积极响应“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号召,着力向海外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外教社近期推出了“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丛书采撷高层次、高品位、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使海内外读者通过研读和赏析,零距离感触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担纲丛书翻译的大多是学界泰斗。这些字字珠玑、处处生花的译文不仅可以使海外读者毫无障碍地感悟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作为外语翻译的典范,使有志于汉外翻译研究的读者从中受益。
   丛书的面世是外教社打造文化精品工程上的一次尝试和创新。外教社还将逐步推出法译本、德译本和其他译本,使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共享这道丰盛的中国文化大餐。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4(汉英对照)》是前三集的延续。前三集畅销十几万册。第四集精选19位作家的散文40篇,各篇均附作者与作品的简介以及有关译文的详细注释。

作者简介

张培基,1921年生,福州市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同年任英文《上海自由西报》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英文《中国年鉴》(1944—1945年度)副总编。翌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局(IPS)任英语翻译,约两载半,随后赴美国印地安纳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49年肄业回国。历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编译、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英语教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兼该校出版社总编辑。中国译协第一、三届理事,现任《英语世界》杂志顾问。
主要译作有:柔石著《为奴隶的母亲》、曹禺著《明朗的天》、杨植霖著《王若飞在狱中》、王士菁著《鲁迅传》、廖静文著《徐悲鸿一生》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共三册)是他自编自译的新书。主要论著有:《习语汉泽英研究》、《英语声色词与翻译》、《英汉翻译教程》(主编)等。

目录

夏丐尊
白马湖之冬
张恨水
八十一岁结婚
我写小说的道路
冰心
从重庆到箱根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再寄小读者
一只木屐
庐隐
中学时代生活的回忆
梁实秋
骆驼
养成好习惯
略谈英文文法
黄药眠
杂感集(节录)
施蛰存
美国的男女
寓言三则
邵洵美
我的书斋生活(节录)
萧乾
说起香港
从《老黑奴》说起
斯诺精神
忆滇缅路
倘若我是一个日本人
季羡林
我和北大图书馆
就像人每天必须吃饭一样
在德国——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上海菜市场
容忍
论包装
刘白羽
白蝴蝶之恋
黄秋耘
丁香花下
林海音
冬阳·童年·骆驼队
吴冠中
太阳.
毁画

再说包装(节录)
鸵鸟·孔雀·老鹰
何为
照片上的童年
困水记
回忆一个历史镜头
散书偶感
高莽
妈妈的手
哲中
过戈壁
王蒙
宰牛
肖凤
鸟巢

精彩书摘

倘若我是一个日本人
萧乾
倘若我是个日本人,一到这战争纪念日,我会难过,羞愧,在亚洲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倒不是由于五十年前打败了,而是五十年后对自家为千千万万的人们所带来的祸害,采取抵赖、死不认帐的态度。在亚洲人面前(或是心目中),是个赖帐的。明明六十多年前是自家的关东军制造事端抢了邻人的东北大片土地,五十多年前又从卢沟桥掀起东亚大战。太阳旗所到之处,烧杀掠夺,生灵涂炭。接着,又把战火推向东南亚以至大洋洲。皇军闯到哪儿,祸水就冲到哪儿。遍地留下了万人坑。可如今,连“侵略”两个字都不承认,说是“进入”!还把造成的地狱硬说成是“乐土”。
凡事都怕一比。当年欧洲那些纳粹哥儿们所造成的祸害也不小啊!光死在那些集中营的焚尸炉、毒气室,人体实验上的,就足有几百万。可是人家打败了仗,好汉做事好汉当。首先从上层就低头认罪,绝不抵赖。该作揖的作揖,该下跪的就下跪。欠下的帐,一五一十,分文不赖。如今,在国际社会中,人家又挺起腰板,成为可以信赖、受到尊重的一员了。多年来曾经首先受害的法国一直愉快地谈着法德友谊。可我当个日本人,只由于一提那场战争,上头就刁钻古怪,闪烁其辞,死不认帐。而且大官儿们还去给当年干尽坏事的头儿们的阴魂烧香磕头,等于感谢他们杀得好,杀得痛快、漂亮。不但对世界、对亚洲人耍赖,在教科书里,对儿孙们也撒谎、抵赖。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坎,当个日本人,我忧心忡忡,而且抬不起头来。
然而我不是个日本人。
……
探索现代中国的思想脉络:一部跨越时代的文学瑰宝 《新文学的黎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中的散文精选》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精选的现代中国散文集,聚焦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即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思想激荡与社会转型。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名家名篇,而是力图构建一条清晰的文化史脉络,展现散文这一文体如何成为观察和介入中国社会巨变的敏锐媒介。全书收录的篇章,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深刻的哲学反思和鲜明的时代烙印,共同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精神图景。 第一部分:启蒙的呼唤与个体的觉醒 (1915 - 1927) 这一部分的作品,是“五四”精神的集中体现。彼时,旧的文化结构正在崩塌,新的价值观念如洪水般涌入。选篇着重展现知识分子群体在面对西方思潮冲击时,那种既兴奋又焦虑的复杂心境。 反传统与人性探讨: 收入了早期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们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道德说教,而是将笔锋转向个体的欲望、情感的自由以及对僵化礼教的彻底反叛。这些散文常常以犀利的杂文形式出现,言辞激烈,充满了对旧秩序的批判和对“真、美、善”的朴素追求。例如,对“娜拉出走”后女性命运的追问,以及对“少年中国”未来图景的憧dian。 社会观察与民生关怀: 这一时期的散文,也开始深入到乡村和城市底层,关注麻木的民众和他们压抑的生活。作品不再是纯粹的文人抒情,而是带有强烈的社会调查色彩,试图通过细腻的描摹,唤醒士绅阶层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责任感。选篇中可以看到,对于“乡土中国”的初步反思,为后来的乡土文学奠定了基调。 语言的革命与实验: 这一部分的文体风格最为多元和大胆。既有模仿西方散文的自由奔放,也有对古典汉语进行改造后的凝练与力度。作家们在字斟句酌中摸索如何用平实的白话,承载宏大叙事和复杂的情感层次。 第二部分:思潮的碰撞与知识分子的抉择 (1928 - 1937) 随着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左右翼思想的对立加剧,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内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革命与艺术之间的艰难权衡。 都市的喧嚣与疏离: 上海、北平等大都市成为重要的文学景观。选篇捕捉了现代都市生活带来的享乐主义、物质诱惑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空虚。作家们以冷静甚至略带颓废的笔触,记录了咖啡馆里的争论、舞厅里的迷惘,以及现代人普遍的“城市病”。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文化断裂感。 论战的艺术与思想的锋芒: 杂文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它们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而是上升为一种高度精炼的政治哲学表达。选篇精选了数篇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的论述性散文,它们穿透时局迷雾,直指社会矛盾的核心。阅读这些文字,如同参与了一场场思想的短兵相接,展现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当。 自然与哲思的回归: 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下,一部分作家转向对田园生活、山水景物和个体生命的深层挖掘,寻求一种内在的安顿。这些散文往往以优美的笔调,融合了道家或佛家的禅意,探讨生命的短暂、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对外部喧嚣的一种精神抵抗。 第三部分:战火中的书写与民族精神的凝聚 (1937 - 1945) 抗日战争的爆发,将所有个人命运都卷入了民族存亡的洪流。散文的力量,在此刻被提升到史诗的高度。 散文的纪实性力量: 这一部分侧重展现散文作为“现场记录”的独特价值。作家们深入战火纷飞的前线、后方艰难的迁徙道路,以最直接、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下战争的残酷、民众的坚韧以及民族情感的凝聚。这些作品往往缺乏雕琢,却因其真实性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那段历史最生动的注脚。 “家国一体”的情怀: 选篇深入剖析了在民族危亡之际,知识分子如何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到对国家的深沉热爱之中。无论是对故乡沦陷的哀悼,还是对远征军人的赞颂,都洋溢着一种沉郁而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文化精英的责任与担当。 流亡中的文化坚守: 在西南联大等地的艰难环境下,文学活动并未停歇。选篇中收录了一些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写就的作品,它们不仅记录了物质上的匮乏,更展现了精神家园的顽强构建——在简陋的教室和防空洞中,对教育、对真理的坚守,构成了那一代知识分子不朽的灵魂印记。 结语 本选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窗口,去理解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如何在剧烈的动荡中完成了思想上的“成人礼”。这些散文,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成就,更是中国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知识分子个体良知与时代责任交织的宝贵文献。通过对这些经典篇章的重读,读者可以清晰地追溯出影响当代中国文化心理的诸多源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采用了一种淡雅的米白色作为底色,搭配着一套设计感十足的传统书法字体,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文化底蕴。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像有些廉价的译本,翻起来哗啦作响。更让我惊喜的是,字体排版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汉英对照的布局清晰合理,左边是原文,右边是译文,中间留有足够的页边距,方便读者做笔记和批注。这种细节的处理,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是下了大功夫的。作为一个经常阅读中英对照书籍的人来说,清晰易读的排版是至关重要的,这本让我阅读起来感到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订也很结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页脱落的问题。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的外在品质完全匹配了其内在的文学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阅读享受。对我个人而言,它是一个绝佳的语言学习工具,尤其是针对中高级的英语学习者。它不像教材那样刻板,而是将地道的、富有表现力的书面英语融入到优美的文学语境中。通过学习这些散文的表达方式,我能接触到比日常交流和新闻报道中更为丰富和精妙的词汇与句式结构。同时,对照原文阅读,对于提升中文的鉴赏能力也有显著帮助,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语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的差异和侧重点。这种“双向学习”的模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积极的互动性,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小的智力挑战和文化输入,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语言库和文化视野。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选集所挑选的文章风格。它呈现出的现代散文面貌非常多元化,既有那种带着浓郁时代烙印、充满思辨色彩的重量级篇章,也有描绘日常生活细腻情感、笔触温润的抒情小品。阅读这些文章,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脉络和情感波动。有些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时代的症结;而另一些则像一汪清泉,洗涤着读者的心灵。这种多样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和探索欲,让人在不经意间被不同的叙事声音和思考深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部社会变迁的无声记录片,通过散文这种最灵活的文体,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而深刻的人性侧面。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逻辑性非常强,编者在“现代”这个范畴内的把握非常到位。它似乎遵循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从更早期的先驱者,过渡到中坚力量,再到中后期风格的成熟与探索。这种编排方式,让初次接触中国现代散文的读者,能够很系统地建立起对该文学流派的整体认知框架。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随机翻阅几篇独立的文章,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系统地考察一片风景。编者很可能在选篇时就考虑到了不同地域、不同思潮的代表性,确保了选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希望快速建立对特定时期文学群像理解的读者而言,这样的精心策划是极其宝贵的,它避免了碎片化的阅读体验,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立体的视角。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对翻译的质量尤为关注。坦白说,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这种注重“神韵”和“语感”的文体,难度极大。我粗略对比了几篇我比较熟悉的篇目,这本选集的译文质量着实令人印象深刻。译者显然对原文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习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没有进行生硬的、逐字逐句的直译,而是力求在英语中重现中文散文特有的那种韵味和节奏感。有些中文里精妙的意象和双关语,在译文中也找到了巧妙的对应,读起来丝毫没有“翻译腔”,反而有一种流畅的自然感。这表明译者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极高的双语敏感度,成功架起了东西方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让不懂中文的读者也能体会到原文的精髓。

评分

现代散文的年纪还很轻,她只是现代诗和现代小说的一个幺妹,但是一心一意要学两个姐姐。事实上,在现代小说之中,那散文就是现代散文,司马中原的作品便是一个例子。专写现代散文的作者还很少,成就自然还不够,可是在两位姐姐的诱导之下,她会逐渐成熟起来的。

评分

说是五四时期的现代散文译选,也还有一些当代散文。

评分

好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好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好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好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帮同学买的 给京东小哥全5分

评分

很适合翻译爱好者或是从事翻译工作者的一套书。

评分

好,还没有看。质量还行。

评分

经典,没什么好说的,直接给五分,学翻译的必备

评分

不错

评分

业系列教材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第2版)》第一版于2004年出版,曾获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书根据口译的特点,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问题与困难而编写,目的在于提高学习者及时、独立地进行即席翻译的能力。本次修订在保持第一版教材兼顾国情教育、提高语言技能与口译技巧特色的基础上,不仅兼顾,更适合口译教学需要,便于学习者选择模仿。Unit 1 Tourism in China 1.Reading Materials 1.China-A Tourist Attraction 2.Beijing Today and Yesterday 3.The Gteat Wall 4.The Temple of Heaven 2.Words and Expressions 3.Language Notes 1.“世界第八奇观” 2.“解放”怎么译? 3.表示地理位置时用的介词in.to和of 4.一些中国特有的词组,用语的翻译 5.地名的译法 6.口译时中国计量单位的换算 7.Beijing还是Peking? 8.倍数表达法 9.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1)road.street.avenue.boulevard.1ane.alley.thoroughfare.expressway.freeway (2)construction.building.structure (3)site.scene.10cale (4)pillar.column 4.Guide to Oral Interpreting 1.口译课的目的 2.口译课的特点 3.记忆力是口译工作者应注意培养的基本功 Unit 2 Sports 1. Reading Materials 1.Sports in China:A General Review 2.Mass Participation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P旧gram 3.Traditional Spots (1)Wushu (2)Qigong 4.Beijing Olympic Games 5.Sports Industry 2.Words and Expressions 3.Language Notes 1.record一词的搭配法 2.“得冠军”,“得奖牌”的表达法 3.体育运动中的“实力”、“强项”怎么译? 4.“黑马”为什么是“dark”horse? 5.“体育”用来修饰其他名词时,英语可用spots或sporing表达 6.“运动员”的表达法 7.“排名第……”怎么说? 8.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1)physique.constitution (2)practice.exercise (3)facility.equipment 4.Guide to Oral Interpreting 口译的类型和标准 Unit 3 Education 1.Reading Materials 1.Education in China--A General Introduction 2.Major Types of Education in China (1)Basic Education (2)Vocational Education (3)Higher Education (4)(3)Special Education (4)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5)Education Equity 4.The New Zhejiang University 2.Words and Expressions 3.Language Notes 1.education一词的搭配法 2.school一词的搭配法 3.“举办”、“主办”怎么译? 4.“培养(人才)”怎么译? 5.program一词的意思 6.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1)law.rule.Unit 17 Policies Towar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Unit 18 Culture 相关网址 参考书目下次还来京东购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