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淑娣 编
图书标签:
  • 知识产权
  • 337调查
  • 行政保护
  • 中美比较
  • 捷康公司
  • 贸易救济
  • 法律制度
  • 知识产权保护
  • 国际贸易
  • 行政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12454
商品编码:110295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可供国际经济行政法、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领域学习者、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对中国企业涉及美国337行政调查有重大启示。

内容简介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以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调查与裁决程序案为样本,展开分析并具体描述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的基本特点及二者之间的比较,从中解读国际贸易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与拓展方略及公关与宣传策略,从中解释政府角色准确定位、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等问题。

作者简介

朱淑娣,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学博士、耶鲁大学国际福克斯学者。国家985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法学项目研究员。参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点项目“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独立主持耶鲁-复旦国际福克斯基金项目“WTO体制下的国际贸易行政法”等。曾参与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制定与修改的咨询、论证。曾为微软公司等机构出具知识产权行政法律等方面的法律意见书。兼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国内核心与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论著:《中国经济行政法治与国际化》《欧盟经济行政法》《运行中的国际经济行政法》《国际经济行政法》《WTO体制下的国际贸易救济审查制度研究》《WTO与国际贸易行政诉讼》《法律交融中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等。

目录

序一
Preface 1
序二
Preface 2
前言(国际经济行政法视野下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Preamble(Legal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Law)
引例:捷康在美337行政裁决完胜案透视
Cited Case:Perspective on JK Sucralose Inc.’s Resounding Victory in the Ca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of Section 337 i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与行政法
Chapter 1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第一节 法律交融中的知识产权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政法保护的学理阐释
第三节 个论——基于《IP2报告》的知识产权行政立法
第二章 国际知识产权体制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Chapter 2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第一节 TRIPs协议与国际知识产权体制
第二节 知识产权国际体制的新成果——《反假冒贸易协定》
第三节 知识产权国际体制的发展对国内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体制视野下的中美知识产权制度与行政法保护
第三章 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
Chapter 3 Administrativ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
第一节 制度概述
第二节 立法框架
第三节 保护机制
第四节 保护主体
第五节 保护内容及措施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行政裁决制度
(Chapter 4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System of Infringement Disputes o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
第一节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宏观背景
第二节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理论界定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制度分析
第四节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制度完善
第五章 美国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概述
Chapter 5 Summary of Administrativ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一节 制度概述
第二节 主要立法
第三节 管理体系
第四节 保护主体
第六章 保护知识产权的美国337行政裁决制度
Chapter 6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System of Section 337 in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一节 337行政裁决制度的对象与特点
第二节 337行政裁决制度的启动与应对
第三节 337行政裁决制度中的发现、听证与裁决
第四节 337行政裁决制度中的裁决的执行
第五节 从捷康案看337行政裁决制度的运用
第七章 美国知识产权司法审查制度
Chapter 7 Judicial Review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第一节 美国知识产权司法审查概述
第二节 美国知识产权司法审查机制
第三节 美国知识产权司法审查的系统论分析
第八章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之比较
Chapter 8 Comparison of Administrative Legal Protection Syste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第一节 保护目标
第二节 本土层面的保护制度
第三节 跨国层面的保护制度
第四节 个论——中美版权登记行政制度比较
第九章 从企业家角度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行政法律应对策略
Chapter 9 Administrative Legal Tactics for Responding to Sino-U.S.Disputes ov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
第一节 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第二节 美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借鉴
第三节 企业应对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策略
第十章 从传播学角度看捷康媒体公关的社会效果
Chapter 10 Social Effects of JK Sucralose Inc.’s Media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第一节 捷康与媒体共舞:环境认知效果
第二节 捷康舞剑意在知识产权: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第三节 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附录
Appendix
附录1: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关于三氯蔗糖、含有三氯蔗糖的甜味
以及相关中间化合物争议的初步裁定
(第337-TA-604号)
附录2:中国知识产权侵权救济“双轨制”的正当性——行政与司法比较的视角
主要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后记
Postscript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 第一部分:绪论与研究背景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中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特别是针对行政执法层面的差异与共性。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知识产权(IP)已成为驱动创新的核心要素和国际贸易摩擦的焦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便是与国际知识产权环境的碰撞与磨合。美国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行者和高地,其行政执法程序,尤其是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主导的“301调查”和“337调查”最具代表性,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研究以捷康公司主动参与美国“337调查”这一具体案例为切入点,旨在系统梳理和比较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上的构造、运行机制、法律基础、程序设计及其对企业应对策略的影响。我们聚焦于制度背后的逻辑差异,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法律条文的对比。 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区别于司法诉讼,通常具有更快的审理速度、更侧重于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考量等特点。在中国,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主体多元,涵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海关、知识产权局等多个机构,侧重于侵权认定、市场禁入和行政处罚。而在美国,ITC 337调查则以其独特的“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的威慑力,构成了对外国竞争者最直接、最严厉的贸易壁垒之一。 本书的研究目标不仅在于描述现状,更在于提炼规律,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知识产权博弈中提供具有实操价值的洞察与防御策略。通过对捷康公司案例的细致解构,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在高度程序化的国际行政执法环境中,企业如何从被动应诉转变为主动构建防御体系。 第二部分:中国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的结构与运行 本章详述了中国现行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的框架。我们首先界定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法律渊源,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其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2.1 行政执法主体与管辖范围的划分: 详细阐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针对专利侵权认定)、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商标异议、撤销复审程序)以及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针对商业秘密、假冒伪劣等)在知识产权行政救济中的职责分工。特别分析了近年来各地知识产权局在快速维权中的角色强化。 2.2 行政程序的特性与救济路径: 重点探讨了中国行政程序相较于司法诉讼的优势,如审理周期短、维权成本相对较低。对比分析了商标无效宣告程序和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启动条件、证据规则与审查标准。此外,本部分还涵盖了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边境管控方面的作用。 2.3 制度的挑战与改革方向: 基于实践经验,探讨了当前中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地域保护倾向、执法标准不统一、行政裁量权过大等挑战。同时,结合最新的法律修订方向,预判未来行政执法在统一裁量权和提升专业性方面的改革趋势。 第三部分:美国337调查行政程序及其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本章聚焦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337调查”(依据《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该程序被视为美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中的“重器”,其行政调查性质与贸易救济工具的混合特性,使其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中最具威胁性的环节之一。 3.1 337调查的法律基础与启动机制: 全面解析337调查的立法目的——防止“不公平进口行为”(Unfair Acts in Importation),强调其不仅限于专利、商标侵权,还包括商业秘密盗窃等。详细描述了原告(发起调查方)提交初步申请的要件,以及ITC在立案初期的快速筛选机制。 3.2 调查的程序特性与证据规则: 337调查的核心在于其高度的行政效率和特殊的证据处理方式。本部分详细分析了: 期限限制(Time Limits): ITC对调查期限的严格要求(通常在15-18个月内做出最终裁决),对被告的举证压力极大。 公共利益与公众福利考量(Public Interest and Public Welfare): 解释了这些因素在救济措施裁定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被用作抗辩的工具。 域外效力与管辖权: 分析了ITC如何通过“影响测试”确立对海外被告的管辖权,即使被告在美国没有实体存在。 3.3 救济措施的极端性:排除令与禁止进口: 深入剖析了ITC的法定救济措施——普遍排除令(General Exclusion Order, GEO)和有限排除令(Limited Exclusion Order, LEO)。这些禁令直接切断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通道,对全球供应链具有毁灭性打击。 第四部分:案例研究——捷康公司的主动参与与应对策略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通过对捷康公司主动参与美国337行政程序的全过程进行解剖,提炼其应对策略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4.1 案情背景与公司决策: 详细还原了捷康公司如何识别潜在的337调查风险,并基于自身供应链和市场布局,决策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参与(或称“先发制人”的防御策略,或在被列为被告后,采取积极抗辩策略)。分析了促成这一决策的关键因素,例如专利组合的强弱、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以及对竞争对手诉讼意图的预判。 4.2 行政程序中的关键对抗点: 可专利性/有效性抗辩: 捷康公司如何利用ITC的程序快速通道挑战原告专利的有效性,重点在于对现有技术(Prior Art)的搜集与提交。 侵权比对与特征分析: 在排除令调查中,如何精确比对产品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并对抗告方基于进口量预估的侵权规模。 “公共利益”与“公众福利”的运用: 分析捷康公司如何协同下游客户,论证禁止其产品进口将对美国消费者和特定产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以期避免或减轻排除令的范围。 4.3 从行政程序到其他救济途径的联动: 捷康公司的经验表明,337调查往往是整体知识产权战局的一部分。本节探讨了公司如何同步在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TAB)发起无效程序,利用PTAB的快速复审程序(IPR)来削弱ITC中专利的效力,形成“多战场协同作战”的防御体系。 第五部分:中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的比较分析与融合趋势 本章将前述的制度描述与案例分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清晰的对比框架,并展望未来。 5.1 对比维度:效率、专业性与救济强度: 效率与时限: 对比中美行政程序在审理速度上的设计哲学。美国的337程序以“快”著称,但代价是证据准备的压缩;中国的行政复议程序则更强调审理的完备性。 救济手段的贸易导向性: 强调美国337救济手段的贸易限制属性,而中国行政救济手段更多集中于国内市场秩序的维护。 法律体系的融合与冲突: 分析中国企业在应对美国程序时,其在国内建立的专利布局和证据体系如何与美国体系产生冲突与兼容之处。 5.2 跨国企业的战略构建: 总结捷康公司案例所揭示的,对于希望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必须构建一套“双轨制”的知识产权防御体系:既要立足国内高效的行政执法平台,更要精通美国等主要市场高烈度、高风险的行政程序规则。 5.3 制度互鉴与未来展望: 探讨中国在反制国外不公平贸易行为和加强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如何借鉴美国行政程序中的某些高效机制,同时保持中国行政执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结论: 本书最终得出结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已超越传统法律范畴,成为国际贸易和地缘竞争的重要工具。中国企业亟需从单纯的“被保护者”视角,转变为能够熟练运用和对抗国际行政法律程序的“战略参与者”。捷康公司的经验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路线图,指导企业在全球化竞争的复杂环境中,构建起坚固的知识产权屏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这个部分。我一直对不同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差异很感兴趣,而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其制度的比较研究无疑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书中提到“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337调查以其高效和严厉著称,通常涉及进口环节的知识产权侵权,对于企业来说,能够主动参与并应对这样的程序,其背后一定有着复杂的策略和深厚的法律功底。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捷康公司是如何在这种极具挑战性的法律环境中进行自我辩护,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上的具体操作差异,例如在证据收集、调查程序、救济措施等方面,两国制度是否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又或者只是程序上的细微差别。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从宏观层面,分析这种比较研究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以及如何借鉴美国337调查的经验教训,来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案例,来展现宏观的法律制度在微观层面的运作,这对于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有帮助。

评分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这个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信息:这是一本聚焦于实际案例,并进行跨国法律制度比较的研究。我个人对知识产权领域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特别是当涉及到中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互动时。我预感这本书会以捷康公司在美国337调查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核心,深入剖析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程序、策略运用以及结果。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能够详细介绍337调查的具体流程,包括案件的提起、证据的收集与提交、听证会的召开、以及最终的禁令或排除令等救济措施。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将如何将这些在美国的实践,与中国的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法律条文对照,更希望是能够触及到两国制度在理念、执法力度、司法介入程度、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深层次的差异。比如,中国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中,是否存在类似337调查的高效性和强制力?又或者,中国在保护本土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方面,还有哪些改进的空间?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为中国的企业和法律从业者提供一个鲜活的案例,来理解和审视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评分

看到《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实操性”和“前瞻性”。知识产权保护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制度差异,对跨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我设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围绕着捷康公司这样一个具体的企业如何主动应对美国337调查展开。这不仅是法律层面的博弈,更是商业策略的较量。我会非常好奇,捷康公司在明知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为何选择“主动参加”,这其中必然有其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作者很可能会详细解读337调查的启动机制、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各方参与者的角色以及最终的裁决结果。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将这些实践经验与中国的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深入的比较。例如,中国在处理类似案件时,行政机关的角色是什么?企业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与美国337调查相比,中国制度在效率、公正性、以及对创新激励方面存在哪些异同?了解这些,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在本土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武器,规避风险,维护自身权益,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这个书名,让我感到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实践应用的价值感。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在涉及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时,往往充满了复杂的博弈和深层的制度考量。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作者将以捷康公司参与美国337调查的这一具体事件为切入点,犹如解剖学般地细致剖析这一过程。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337调查的启动条件、调查的流程、证据的认定标准、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最终的裁决机制。更令人期待的是,作者将如何把这个案例与中国的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进行对比。对比不仅仅是罗列条文上的差异,而是要深入到制度背后的理念、执法逻辑、以及对企业实际影响的层面。例如,中国在处理类似知识产权纠纷时,其行政和司法程序的联动性如何?在救济措施上,与美国337调查是否存在显著的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我希望能看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方向。这本书或许能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侵权时,提供一个清晰的行动指南和风险预警。

评分

当我看到《中美知识产权行政法律保护制度比较:捷康公司主动参加美国337行政程序案》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知识产权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保护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国知识产权纠纷更是屡见不鲜,而美国337调查因其特殊的性质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法律程序。这本书选取了一个具体的公司案例,这让我觉得它会非常落地,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捷康公司为何会卷入337调查,以及它在整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应对策略。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作者能够透过这个案例,深刻揭示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制度上的异同。例如,在触发337调查的门槛、调查的启动程序、证据规则、行政裁决的效力以及最终的救济措施等方面,两国制度可能存在哪些关键的区别。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我国企业在面对国际知识产权争端时,能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法律策略至关重要。这本书或许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实操经验和理论指导,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有效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评分

参考价值不大。。。。。。。

评分

参考价值不大。。。。。。。

评分

参考价值不大。。。。。。。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参考价值不大。。。。。。。

评分

参考价值不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