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

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锦褀,李晓春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象棋
  • 象棋谱
  • 五七炮
  • 对屏风马
  • 进7卒
  • 开局
  • 残局
  • 战术
  • 技巧
  • 对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190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5673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3
字数:3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五七炮不进兵。这一部分的布局特点是:后手方主要有炮2进2右炮巡河、炮2进4右炮封车、炮8进4左炮封车三种应法。其中,炮2进2升炮巡河是出现早期并在实战中使用率高的应着,意在借打车之威胁,扑出左马,构成一个防守中带有反击的弹性阵型。炮2进4右炮封车是兼顾两翼、柔中带刚的应法(它比炮8进4稳健,比炮2进2积极)。此种弈法早就在实战中出现过,但因效果不太理想而未能引起棋手们的重视。后经广东队深入研究,加以改进后,在1999年全国个人赛上由“岭南双雄”吕钦和许银川率先使用,从而使这一沉寂多年的老式应着又趋于流行。炮8进4左炮封车,禁控红方右翼子力,是力争主动的下法。这一尖锐的选择使双方的右翼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往往演变成各攻一翼、互相制约的复杂对攻局面。

作者简介

赵冬,安徽毫州人。中国象棋大师,国家级裁判员。现为安徽棋院主教练。2003年全国个人赛女子甲组第8名。
刘锦祺,辽宁锦州市人。中国象棋一级裁判员,《棋艺》杂志撰稿人,秋雨夜象棋网站管理员。先后出版《象棋十三冠军短局集》,《智者之战》(与赵冬合著),《群雄逐鹿》,《王者之战》等十一本著作。
李晓春,辽宁沈阳市人。中国象棋一级裁判员、一级棋士。曾5次获得辽宁省个人赛女子冠军'全国少年赛第5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五七炮不进兵
第一章 黑右炮巡河
第1局 洪智 和 刘殿中
第2局 胡荣华 胜 梁军
第3局 苗利明 和 葛维蒲
第4局 谢靖 胜 梁军
第5局 肖革联 负 谢靖
第6局 吕钦 胜 柳大华
第7局 吕钦 胜 柳大华
第8局 金波 负 苗利明
第9局 吕钦 负 阎文清
第10局 王斌 负 胡荣华
第11局 刘殿中 和 万春林
第12局 徐健秒 负 徐天红
第13局 李智屏 负 陶汉明
第14局 刘殿中 负 柳大华
第15局 刘殿中 负 赵国荣
第16局 许银川 和 陶汉明
第17局 徐天红 胜 吕钦
第18局 胡荣华 和 吕钦
第19局 赵国荣 负 吕钦
第20局 吕钦 负 刘殿中
第21局 胡荣华 负 吕钦
第22局 李来群 胜 赵国荣
第23局 刘殿中 胜 林宏敏
第24局 卜凤波 和 徐天红
第25局 李望祥 胜 童本平
第二章 红左直车对黑右直车右炮过河
第26局 李来群 和 胡荣华
第27局 王瑞祥 负 王斌
第28局 朱琮思 和 林宏敏
第29局 朱琮思 负 赵鑫鑫
第30局 黄海林 负 汪洋
第31局 李鸿嘉 负 吕钦
第32局 谢卓淼 和 汪洋
第33局 王斌 和 黄竹风
第34局 孙勇征 胜 黄竹风
第35局 程进超 负 蒋川
第36局 赵力 负 于幼华
第37局 葛维蒲 和 王斌
第38局 胡荣华 和 赵鑫鑫
第39局 王斌 胜 赵鑫鑫
第40局 谢卓淼 胜 谢业枧
第41局 李群 负 蒋川
第42局 聂铁文 和 柳大华
第43局 王斌 和 许银川
第44局 汪洋 负 蒋川
第45局 谢靖 和 吕钦
第46局 谢靖 胜 吕钦
第47局 徐天红 胜 柳大华
第48局 蒋川 和 吕钦
……
第二部分互进七兵(卒)

前言/序言


棋道幽玄:五七炮对屏风马进七卒的博弈艺术 中国象棋,一项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战略的古老棋戏,其魅力不仅在于黑白棋子的交锋,更在于变化万千的残局之中蕴含的精妙攻防。在这片方寸棋盘之上,无数战术思想激烈碰撞,形成了璀璨的棋道文化。《中国象棋谱丛书》系列,正是致力于深入挖掘和整理这些宝贵的棋谱精华,为广大棋友提供一部部承载着经典智慧的象棋指南。 本书《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七卒》,将引领您走进这场象棋棋局中最具代表性、最富争议性的对决之一。五七炮与屏风马,两者皆为红黑双方阵营中的核心战术体系,它们的交锋,往往意味着一场充满计算、预判和心理较量的激烈搏杀。而“进七卒”的加入,则为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面,增添了更多的变数与杀机。 一、 五七炮:迅猛的攻势,锐利的矛 五七炮,顾名思义,是以炮置于五线,而另一个炮则常在七线蓄势待发,形成了典型的“两翼齐飞”之势。这种开局,旨在通过双炮的联动,快速向黑方阵地施加压力,寻求早期破局的机会。五七炮的精髓在于其迅猛的攻势和锐利的穿透力。它既可以作为远程打击的利器,也可以通过与车、马的配合,形成紧密的攻击网络。 在五七炮的体系中,炮的威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它能够隔山打牛,直接威胁黑方的要害,迫使黑方疲于应对。而棋手在运用五七炮时,往往需要具备高度的计算能力和果断的进攻意识。一旦抓住机会,五七炮能够迅速瓦解对手的防线,形成难以抵挡的攻势。然而,迅猛的攻势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过早地暴露攻击意图,可能会给对手留下反击的机会。因此,如何平衡进攻与防守,如何巧妙地调动子力,是运用五七炮的关键所在。 本书将从五七炮的基本走法、核心战略、经典战例以及常见的陷阱与对策等多个维度,对这一攻势凶猛的开局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将详细解读五七炮的各种变例,例如“骑河炮”、“栏河炮”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局面下的适用性。通过对大量实战棋谱的研究,您将能够深刻理解五七炮的精髓,掌握其进攻的节奏和力度,学会如何抓住战机,将对手置于不利的境地。 二、 屏风马:坚固的盾,灵活的防 与五七炮的张扬进攻不同,屏风马则以其稳健的防守和灵活的应变著称。屏风马通常指的是黑方以马守在“士”前,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以此来抵御红方的猛烈攻势。这种防御体系,以其严密的组织和不易被攻破的特点,成为无数象棋棋手钟爱的选择。 屏风马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防守能力。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己方的中路和底线,为己方棋手争取宝贵的思考时间和调动子力的机会。在屏风马的体系下,黑方往往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等待红方露出破绽,然后伺机反击。屏风马的精妙之处在于其“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特性。当对手进攻时,它能够形成密不透风的防线;而当对手露出破绽时,它又能迅速调动子力,形成反攻的态势。 本书将深入探讨屏风马的各种变例,如“单提马”、“双提马”、“玉门关”等,并分析它们在面对不同红方开局时的应对策略。我们将详细解读屏风马的防守要点,如何有效地利用兵、卒的掩护,如何协调马、炮、车、士、象之间的配合,以及如何在严密的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机会。通过学习屏风马的经典布局和防守技巧,您将能够提升自己的防守意识,学会如何构建坚固的防线,并找到在劣势中绝地反击的可能。 三、 进七卒:局面的催化剂,杀机的源泉 “进七卒”的出现,为五七炮对屏风马的对决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变数。在象棋中,兵卒的价值虽然相对较低,但它们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棋子。尤其是在残局阶段,卒的挺进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能够直接造成杀局。 当黑方选择“进七卒”时,意味着黑方在前线增加了额外的进攻或防御力量。这可能会对红方五七炮的开局节奏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为黑方自身创造了更多的战术可能。进七卒的棋手,往往需要具备更强的全局观和更精准的计算能力,因为每一个卒的移动都可能牵动整个棋局的走向。 本书将重点分析“进七卒”在五七炮对屏风马的对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探讨不同位置的卒的挺进所带来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卒的推进来牵制对手、创造空间或形成杀机。例如,一个前进的七卒,可能能够打开红方的侧翼,也可能成为黑方发动攻击的前奏。学会如何有效地运用卒的力量,是提升棋艺的重要一环。 四、 经典对局赏析:智谋与技艺的融汇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大量经典棋局的深度剖析。我们将精选历代名家在五七炮对屏风马进七卒这一体系下的代表性对局,从开局的选择,到中盘的搏杀,再到残局的收官,进行步步为营的讲解。 每一局棋谱的分析都将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棋子移动上,而是深入探究每一着棋背后的战略意图、战术计算以及棋手的心态变化。我们将揭示大师们如何利用五七炮的锐利攻势撕开屏风马的防线,又如何通过屏风马的坚固防守化解危机,以及如何巧妙运用进七卒来扭转乾坤。 通过对这些经典对局的学习,您将能够: 理解不同开局的优劣势: 深入了解五七炮和屏风马各自的优势与潜在的弱点,以及它们在面对“进七卒”时的不同反应。 掌握实用的战术技巧: 学习各种经典的战术组合,如“兑子”、“牵制”、“闪击”、“埋伏”等,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实战中。 提升计算和预判能力: 通过分析大师们的精妙计算,锻炼自己的棋感和预判能力,能够在复杂局面下做出更优的决策。 领略象棋的艺术之美: 感受棋盘上智慧的闪光,体验不同棋风的魅力,提升对象棋艺术的鉴赏能力。 五、 实战指导与练习: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理论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七卒》不仅提供理论分析,更注重实战指导。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涵盖从初级到高级的各个难度,帮助您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成果。 这些练习题将模拟真实的对局场景,让您在动脑筋的同时,也能动手走棋。我们将提供详细的解答思路和关键提示,帮助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此外,本书还将提供一些实用的训练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复盘分析,如何找到合适的陪练对手,以及如何利用现代象棋软件来辅助学习等。 结语 中国象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需要耐心、毅力和智慧。五七炮对屏风马进七卒,这一经典的对局组合,更是象棋智慧的集中体现。本书《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七卒》,正是您探索这段棋道幽玄的最佳向导。 无论您是初涉棋坛的新手,还是身经百战的棋坛老将,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启示。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书,走进这片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棋盘世界,感受五七炮的迅猛、屏风马的坚韧,以及进七卒带来的无限可能,共同领略中国象棋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实战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是抱着尝试一下“五七炮”体系的心态购入的,但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中炮体系的理解都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书中的许多布局思路已经成功地转化到了我的实战对局中,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非主流开局的应对上,这本书提供的“弹性应对策略”让我不再感到手足无措。我发现,很多以往困扰我的“不确定性局面”,在这本书的指导下,都有了清晰的思考框架。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利用“弃马”来打破僵局的几个经典范例,我已经成功地在网络对弈中应用了两次,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手显然对这种深度的战术组合准备不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学会几条“必胜招法”,而在于它教会了你如何“在复杂的、信息不对称的对弈中,构建自己的优势和节奏”。它更像是一本“战略指南”而非“战术手册”,帮助棋手建立起一套稳固的开局思维体系,这是任何一本普通的棋谱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文字表达上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谦逊和严谨。通篇阅读下来,几乎找不到任何夸大其词或武断的结论。他总是倾向于使用“根据当前布局形势判断,此为上选”、“理论上可行,但在实战中存在较高风险”之类的审慎表述。这种态度让读者对书中的内容保持了高度的信任感。尤其是他对“变着”的探讨,极其全面而客观。对于那些已经被主流棋界定性为“次优”的走法,作者并没有草草带过,而是投入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其“不佳的原因”以及“在特定意外情况下如何挽救”。这种对所有可能性负责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整个开局体系的尊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引用其他前辈棋谱或现代引擎分析时,总是会明确指出“此招源自某某大师在某某年间的对局”,这不仅是对前人的尊重,也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知识的传承链条。整体阅读体验,就像是跟随一位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老教授进行一对一的私教课程,让你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学到了如何以更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弈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封面采用了深邃的墨绿色,配以烫金的传统纹饰,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典雅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快餐读物。内页的纸张质感极其出色,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保护了读者的视力,更在触感上给予了极大的愉悦,仿佛捧着的不是一本棋谱,而是一件珍贵的古籍。排版方面,设计者显然下了大功夫,棋局的布局清晰明了,符号注释的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定位到关键着法。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变例分析,居然能用如此紧凑却不失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属不易。它不像有些现代棋谱那样追求极简的版式,反而保留了一种老派棋谱的厚重感和仪式感,让人在翻阅时不由得就放慢了速度,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中国象棋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光是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它就成了一件充满书卷气的装饰品,每次触碰都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绝非市面上那些批量生产、敷衍了事的同类产品可以比拟。

评分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遵循了一种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开篇部分并没有直接扑向最复杂的变例,而是先用“残局视角看开局”的方式,让读者对最终目标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新开局时的枯燥感,因为你知道你每走一步都是在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基础。随后,作者将复杂的“屏风马”体系拆解成了若干个独立的、可消化的小模块,比如“A型变着下的快速反击”、“B型布局下的持久战术”等,每个模块都有清晰的“目标”和“禁区”说明。最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每一个关键的岔路口,都会插入一段“心理博弈”的解读。他会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分析对弈双方在那个瞬间的心理压力和时间分配,比如“此时执红方,时间压力下很容易求稳,但正是这种心态给了黑方制造复杂局面的机会”。这种将技术分析与实战心理学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棋谱的可读性和代入感,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一部精彩的对弈记录和高手心得分享,而非冷冰冰的理论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我本以为这只是一本针对特定开局——“五七炮对屏风马”——的常规梳理,顶多提供一些主流走法和常见陷阱的解析。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到中局转折点时,才惊觉作者的棋理功底达到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层次。他不仅罗列了“招法”,更重要的是阐述了“招法背后的逻辑”,比如在特定兵型结构下,为什么选择弃子争夺时间比稳健防守更为有利;又比如在双方子力均衡时,如何通过子力调度制造出“局部优势”的微妙平衡。特别是关于“炮的牵制艺术”那一章,作者用几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棋例,揭示了中炮与士象关系的深层奥秘,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演示。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拿出棋盘复盘,甚至对着电脑的引擎反复验证作者的论断,而令人称奇的是,作者的判断往往比我预想的更具前瞻性,甚至能预见到引擎在几十步后的最终落脚点。这种穿透棋局表象直抵本质的分析能力,是真正的高手风范,让人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棋艺观被刷新了一遍,不再是死记硬背招法,而是开始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么走”。

评分

没有一个字的评注,确实需要有基础才看得懂

评分

适合没事慢慢研究的。

评分

还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

评分

还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中国象棋谱丛书: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

评分

该书出版社编排漏洞百出,错误甚多,希望编辑认真审查.

评分

包装很漂亮,书只看了一点点

评分

包装很漂亮,书只看了一点点

评分

纸张有点皱巴,不影响阅读,满意

评分

纸张有点皱巴,不影响阅读,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