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对竹简《五行》篇已有成熟的研究,本讲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竹简《五行》篇作者和时代的考订,及对文本的逐章乃至逐字逐句的疏解;第二部分侧重于义理的阐发,从内在性、跨越性和政治解读入手,在竹简《五行》篇作者确定为子思的前提下,将《五行》篇与子思的思想放到先秦的思想史领域予以审视,并与《孟子》、《中庸》进行比较,认为《五行》篇的内在性还未达到《孟子》“性善”的观念,跨越性也还未达到《中庸》“天命”的观念,但《五行》篇对“德”的跨越性面向已经有了明确的肯定,从而为《中庸》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基础。作者并对《五行》篇中的圣智说在子思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做了开拓性的探讨。陈来,著名哲学史家,现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关于“经典通识讲稿”:近年来,以甘阳为代表的一批学人着力推动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尤重“研读中外经典文本”,旨在重新树立认真读书、自由思考的风气,以抵抗整个社会以至大学校园的浮躁之气和急功近利心态。“经典通识讲稿”秉此理念,特邀各学科著名学者,以深入讲解中外经典文本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对思想文化中根本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祖籍浙江温州,哲学博士。1976年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目录
讲稿
一 竹简《五行》篇文本疏解
二 竹简《五行》篇与子思思想研究
附录
一 竹简《五行》篇分经解论:《五行》篇章句简注
二 竹简《五行》篇为子思、孟子所作论
三 帛书《五行》篇说部与孟子思想探论
建议阅读书目
精彩书摘
一竹简《五行》篇 文本疏解
1.竹简《五行》篇 的文献来源、作者和主题
这篇 文献不是很长。马王堆帛书本没有发现题名,最早由庞朴先生起了“五行”篇 的名字,这在学术界内部有不同的讨论,最典型的就是四川大学的魏启鹏先生把这篇 起名为《德行》篇。1994年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出土了一批战国中期的竹简,其中有一篇 的内容可以在马王堆帛书“五行”篇 中找到,而且有题名,正好就是“五行”。这证明庞朴先生猜对了。古书题名每篇 不一定都在篇 首而多是在篇 尾,这篇 正好独特,开篇 就是“五行”两字,跟后面的话不连着,所以大家同意“五行”是这篇 的题名。
郭店楚墓考古报道认为,此墓下葬应该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差不多在孟子离世的时候。墓里的文献,按常理说不应该是刚写成的,而是已流传了相当一段时间,而且有一定的权威性,才被大家珍藏.墓主人活着时珍藏这些书。反复念诵,死后把生前喜爱的这些书随葬.如照此推论,按照当时的传播速度,这篇 文献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早,接近公元前400年。公元前470多年是孑乙子去世的年代,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主要是孔子的门人弟子的活跃时期,学术史上常常称之为“七十子及其门人”时代。诸子时代,《大学》是曾子和曾子的门人所作,《中庸》传统上讲是于思所作,于思是孔子的孙子。他们的活动时间都是在公元前470年到前400年之间,虽然一些生卒年我们不一定准确掌握,但这篇 文献的时间跟《大学》、《中庸》相近。
……
前言/序言
竹简《五行》篇讲稿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好看,正版。喜欢
评分
☆☆☆☆☆
好!很好的书.....
评分
☆☆☆☆☆
好看,正版。喜欢
评分
☆☆☆☆☆
还没看,应该很好吧
评分
☆☆☆☆☆
书好!快递好!愉快的网购!
评分
☆☆☆☆☆
《史记•五帝本纪》是我国传统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第一篇,记述了从黄帝至尧舜时期的远古历史。作者从中国文明起源的角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五帝本纪》进行了深度讲解,系统梳理了有关五帝时代及上古史研究的争论与探索,以启发读者对中华文明起源、上古史研究等问题的思考。20年前,作者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极大影响,由此引发的讨论至今不绝。故本书附录收入作者《走出疑古时代》及相关文章。“后记”中,作者推荐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阅读书目。解读埃斯库罗斯的剧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因盗火给人间而被宙斯钉缚在山顶,作者细细剖析了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悲剧:普罗米修斯究竟被认定犯有何种罪行;其行为如何违反了神界的天条,对人间又带来了何种积极影响和后患;此行为和前因后果对人类智识的发展、对启蒙话语和民主政治又有什么样的警示作用。通过分析,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在雅典时代此剧所塑造普罗米修斯形象,条分缕析了普罗米修斯的罪名如何与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的起源紧密相连。所见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评分
☆☆☆☆☆
评分
☆☆☆☆☆
印刷精美,学习中!
评分
☆☆☆☆☆
准备买几本《五行》简的研究著作。然后是清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