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毛边纸描红系列:颜真卿《多宝塔碑》(上)

经典碑帖毛边纸描红系列:颜真卿《多宝塔碑》(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邵萍,李莉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 碑帖
  • 临摹
  • 毛边纸
  • 描红
  • 楷书
  • 书法练习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521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72991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的故事。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翰墨传承:历代名家真迹精品集赏 一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一种实用性的书写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表达,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人的风骨。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无数杰出的书法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留下了宝贵的墨迹丹青,成为后人学习和景仰的圭臬。 本书《翰墨传承:历代名家真迹精品集赏》,旨在精选自先秦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极高的书法真迹、碑刻拓本及重要法帖中的精妙片段。我们力求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书法艺术画卷,让读者得以近距离领略不同时代风貌与书家心性。 本书的选材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涵盖了秦汉篆隶的古朴雄强,魏晋风度的飘逸洒脱,更有唐楷的法度森严,宋人尚意的自由奔放,元明清的书法流变,直至近现代书风的革新与探索。每一件精选作品,都经过精心考量,不仅要求其历史文献价值,更注重其纯粹的书法艺术感染力。 二 卷帙之始:篆隶的浑厚与开端 书法的源头,是篆书与隶书。它们是汉字的最初形态,带着原始的生命力和古老的韵味。本卷首先呈现的是先秦时期的钟鼎文与石鼓文,这些文字刻凿于青铜器和石头之上,笔画圆转古拙,气势磅礴,体现了早期文字的庄严与神秘。 紧随其后的是汉代的碑刻艺术,特别是汉隶的鼎盛时期。我们选取了多方著名碑刻的精拓本,如《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等。隶书的“蚕头燕尾”之态,方折的笔法结构,展现出一种内敛而又开张的独特美感。通过对这些碑刻的细致摹写与高清呈现,读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隶书由篆书向楷书过渡的微妙变化,体会汉代人严谨的秩序感与质朴的审美情趣。 三 魏晋风骨:行草的自由与神韵 若论书法艺术的浪漫与自由,非魏晋莫属。这一时期,文人精神的觉醒,使得书写不再拘泥于僵硬的法度,而更注重表达书家个人的情性与学养。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魏晋风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绕不开的高峰。我们精选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以传世最佳摹本为蓝本)的局部精要,解析其“遒美”的内涵。同时,我们也收录了钟繇、陆机等早期行书的范例,展现出从隶意中挣脱,向楷行过渡的探索历程。 而在草书领域,张芝的“今草”与后来的怀素、张旭的狂草,构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表达。本卷收录了部分“颠张醉素”的章草与今草作品,用以展示草书在笔势连贯、气韵生动上的极致追求,揭示其如何将音乐的节奏感融入笔墨之中。 四 唐楷法度:楷书的巅峰与规范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尤其在楷书方面,达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为后世树立了无可撼动的典范。唐代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力遒劲,章法整饬,是学习书法技法的最佳起点。 本部分将集中展示唐代楷书的“楷模”。欧阳询的险劲瘦硬、虞世南的温润含蓄、褚遂良的秀逸飘洒,以及颜真卿所开创的雄浑博大之风,皆有涉猎。我们并非简单罗列,而是力求在对比中展现不同书家的个性化语言。例如,对比欧体的“方劲”与颜体的“丰腴”,能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法度背后的审美取向。 我们亦收录了唐代“小楷”的精品,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的局部精讲,体会其如何将方正的结构中蕴含无穷的变化,展现出“危而不坠,欹而不侧”的艺术张力。 五 宋元流变:尚意与复古的对话 进入宋代,书法审美的主流转向“尚意”,强调书写者意趣的表达,这与唐代的尚法有所区别。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各自开辟了新的天地。 苏轼的丰腴圆润,黄庭坚的长枪大戟、欹侧多姿,米芾的“刷字”之妙,都体现了文人书写的内在自由。本卷详细展示了米芾《蜀素帖》等代表作的细节处理,分析其用笔的迅疾与墨色的变化,如何实现“尽精微,致广大”。 元代书法则呈现出“复古”与“创新”并行的态势。赵孟頫力图恢复晋唐古法,其笔法精到,骨肉丰匀,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选取了赵书的典范之作,解析其如何将楷书与行书完美融合,达到“有晋人之态,而无晋人之意”的境界。同时,也兼顾了对“吴门书派”等地方性书风的梳理。 六 明清转型与近现代探索 明清两代的书法,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多元化的探索。明代早期,以台阁体为官方审美,但民间仍有“吴门书派”的兴盛。晚明时期,董其昌的“淡雅”书风,强调笔墨的韵味和书卷气,成为士大夫阶层推崇的典范。 清代则出现了“碑学”的崛起,尤其在乾嘉时期,碑刻研究的热度超过帖学,这促使许多书家开始从金石碑刻中汲取力量,改变了以往以“二王”为圭臬的传统。本书精选了邓石如、赵之谦等碑学大家的代表性作品,分析他们如何将篆隶笔法融入楷行,开创出雄强朴厚的崭新面貌。 最后,本书触及近现代的变局。从晚清的康有为、沈曾植,到民国时期的于右任、吴昌硕,直至当代书坛的多元发展,展现了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语境下的传承与突破。 结语 《翰墨传承:历代名家真迹精品集赏》并非一本技法教程,而是一部艺术鉴赏的宝库。它旨在通过精选的范本,引导读者进入书法艺术的宏大殿堂,感受历史的回响,体悟书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境界。每一页,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中华文脉不息的深切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注释系统做得极为详尽和专业。许多初看起来似乎是题外话的补充说明,实际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知识点补充,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稳固的知识网络。我曾尝试去查阅其中一些被引用的原始文献,发现作者在转述和概括时,对原意的把握是相当精准的,没有任何夸大或曲解的成分。书中对于某一特定时期文化思潮的分析,打破了以往教科书的刻板印象,引入了许多新鲜的、具有颠覆性的研究成果,让人耳目一新。例如,作者对XX运动的重新定位,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基于中学历史课本形成的认知,促使我重新审视那个时期的复杂性。这本书的编校质量也值得称赞,几乎没有发现印刷或文字上的低级错误,这对于一本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引文的书籍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保证。

评分

对于长期关注某一领域研究的人来说,最期待的莫过于看到一本能够整合现有分散研究成果,并提出全新综合性框架的著作。这本大部头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的简单汇编,更像是一位资深研究者在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后,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对整个领域进行的一次结构性重构。书中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展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断地在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联想和对照,这种跨界的思维激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这本书的厚重感,并非源于灌水或故作深奥,而是源于其内容的密度和逻辑的严谨性,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更深远的意义。它无疑将成为该领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绕过的参考基石。

评分

这本厚重的精装书一入手,我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庄严的气息所吸引。装帧设计考究,封面用料厚实,烫金的书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典美。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出色,那种略带米黄色的纹理,不仅手感温润,更让人联想到古籍特有的韵味。我尤其欣赏作者(或编者)在引言部分对该主题的宏观梳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实,而是将整个艺术流派的兴衰与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感受到了文字背后蕴含的巨大力量与文人的抱负。书中对细节的考证也做到了极致,旁注中引用的史料来源清晰可靠,即便是对书法史稍有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到新的见解。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人在翻阅之间,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当代读者与古代精神世界的桥梁,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学家的客观性与散文家的抒情性。在描绘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时,作者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洪流裹挟万物向前。然而,在转入对某个小人物或某个被忽略的文化现象的探讨时,笔锋又变得极其细腻和富有同情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话题时的中立与克制,他不会急于给出武断的结论,而是提供足够的证据和分析角度,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辨。这种“带着思考去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体验中最令人享受的部分。书中的语言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即便是描述一些纯粹的理论概念,也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在保持学术水准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大众化传播的典范之作,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和启发。

评分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精妙的排版布局。每一页的设计都体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功能性,疏密得当,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舒适,不会产生压迫感。作者在论述某一特定概念时,往往会引用多位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交叉印证,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令人信服。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它详细剖析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微妙影响,论证过程层层递进,逻辑链条严密得如同瑞士钟表一般精准。书中穿插的那些手绘的插图和图表,虽然数量不多,但都精准地服务于正文的阐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理论的门槛。对于我这种需要扎实理论基础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清晰、富有条理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层层剥开,展现出其内核的美感。读完后,我感觉对整个领域的认知框架被彻底重塑了一遍,那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

!!!!!!!!!!!!!!!!

评分

买来练字用的,质量很好

评分

这家还可以。

评分

很棒的字帖,颜体圆润,孩子练字就是练心性

评分

Ok

评分

很满意,慢慢练习,争取练得一手好字吧!

评分

感觉买少了,在配套一部行书的更好

评分

经典碑帖毛边纸描红系列:颜真卿《多宝塔碑》(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