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著,王水译的《道德箴言录/典藏书架》不是一本道德训条的集合,但其中的许多箴言被人们广泛引用,成为民间流行的道德格言和警句。它以出色的思想影响了包括马思、尼采、纪德、爱因斯坦、司汤达、圣佩韦在内的许多世界名人。 (法)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La Rochefoucauld) 著;王水 译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法国思想家、有名的格言道德作家。1613年9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家世显赫的大贵族家庭。早年热衷干政治,先是反对红衣主教黎塞留,入狱并流入外省:后又卷入反对首相马扎兰及王权的政治密谋和武装斗争参加投石党之乱并几次负伤。晚年不问政治而出入于各种文艺沙龙,一生作品不多,仅有《回忆录》和《道德箴言录》两部作品传于世,但影响极为深远。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不得不提,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纸张的质感非常细腻,墨水的颜色在这样的纸面上显得尤为沉稳大气。装帧师显然对作者的文本精神有深刻的理解,选用的字体既有传统书籍的稳健,又不失现代阅读的清晰度。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放慢阅读速度,不仅仅是因为内容需要思考,也是因为捧着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有一种独特的“分量感”,无论是物理上的重量,还是思想上的厚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责任”时所采取的非对称视角——强调了对未来的责任,而非仅仅是对过去的义务。这种前瞻性的伦理观,在当下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迫使我跳出眼前的琐碎,去构想自己行为的长期影响。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走到窗边,让那些强烈的观念在我脑海中沉淀片刻,才能继续前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引人注目了,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标题,透露出一种古典又厚重的气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某种庄严感。我初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作者那种近乎苛刻的自我审视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所震撼。它不是那种说教式的道德指南,更像是一面映照心灵的镜子。书中对“义”与“利”的探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简直是振聋发聩。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剥开了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社会表象,直指人心最深处的幽暗与挣扎。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那些晦涩的哲学概念时,所采用的那些极具画面感的比喻,一下子就将抽象的理论拉到了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比如,书中描述“真诚”时,用到了“不着一缕的冬日阳光”这一意象,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却又觉得无比贴切。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必要的精神洗礼,对很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情,都产生了全新的、甚至有些尖锐的看法。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行文流畅却又字字珠玑,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妙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难度是相当高的,它毫不妥协地使用了许多古典修辞和思辨性的语言结构。对于习惯了快餐式信息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正因如此,它所带来的知识的“密度”才如此惊人。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畅销书那样,把一个简单的观点反复啰嗦地讲述,而是每一个段落都承载着多重含义,需要读者进行二次、甚至三次解码。我尝试着去做一些笔记,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任何提炼都可能丢失原有的韵味和深度。我更倾向于直接沉浸在作者构建的语言迷宫中。其中关于“谦卑”的章节,我读了整整一个下午,作者用一系列看似矛盾的论证,最终指向了一种基于深刻自我认知的、不动声色的强大。这种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吸收知识”,不如说是“进行一场思想上的高强度体能训练”。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大部头”,毕竟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严肃性。但出乎意料的是,它在结构上展现了惊人的灵活性。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调动读者的注意力,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巧妙。有时突然插入一段极具戏剧张力的历史轶事,用来佐证某个道德原则的古今同构;有时又会用一段近乎诗歌的散文,来描绘某种高尚情操的瞬间迸发。这种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愉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克制”的论述,它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压抑欲望,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更高级的、对生命能量的精妙引导。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我对许多困扰已久的个人选择问题,找到了新的参照系。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筛选答案的有效工具。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简单明了、可以套用公式的“心灵鸡汤”,那你可能会失望,因为这本书要求你投入思考,甚至需要你与作者进行一场艰难的内心辩论。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它在极度严肃的探讨中,偶尔闪现出的那种近乎孩童般的纯真与疑问。它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全知全能的导师形象,反而更像是一个同样在黑暗中摸索的同行者。这种不设防的真诚,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例如,书中有一段关于“判断他人”的犹豫,作者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种“试图理解却又无力触及”的挫败感,这让冰冷的哲学讨论瞬间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它没有给我提供一套无需思考的道德准则,而是教会了我如何更负责任地去“提问”。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并没有变得更简单——恰恰相反,它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微妙,但也因此,我获得了处理这种复杂性的全新勇气。这是一本需要伴随人一生去反复阅读、每次都会有新体会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