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食品、化妆品检验卷):食品检验规程(下) [The Standards o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食品、化妆品检验卷):食品检验规程(下) [The Standards o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出入境检验检疫
  • 食品检验
  • 化妆品检验
  • 检验规程
  • 行业标准
  • 食品安全
  • 质量控制
  • 标准汇编
  • 技术规范
  • 检验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66683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4797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Standards o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3
字数:110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食品、化妆品检验卷):食品检验规程(下)》收集了截至2011年7月1日批准发布的食品、化妆品检验方面的行业标准1030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食品、化妆品检验卷):食品检验规程(下)》主要内容包括: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标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食品、化妆品检验卷):食品检验规程(下)》可供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技术部门、出口企业的技术人员,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机构、检测机构的相关人员使用。

目录

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标准
SN/T1371-2010 进出口阿斯巴甜检验规程
SN/T2360.1-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部分:通则
SN/T2360.2-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部分:酸度调节剂
SN/T2360.3-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3部分:抗结剂
SN/T2360.4-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4部分:消泡剂
SN/T2360.5-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5部分:抗氧化剂
SN/T2360.6-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6部分:漂白剂
SN/T2360.7-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7部分:膨松剂
SN/T2360.8-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8部分: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SN/T2360.9-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9部分:着色剂
SN/T2360.10-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0部分:护色剂
SN/T2360.11-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1部分:乳化剂
SN/T2360.12-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2部分:酶制剂
SN/T2360.13-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3部分:增味剂
SN/T2360.14-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4部分:面粉处理剂
SN/T2360.15-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5部分:被膜剂
SN/T2360.16-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6部分:水分保持剂
SN/T2360.17-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7部分:营养强化剂
SN/T2360.18-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8部分:防腐剂
SN/T2360.19-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19部分:稳定和凝固剂
SN/T2360.20-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0部分:甜味剂
SN/T2360.21-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1部分:增稠剂
SN/T2360.22-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2部分:香料香精
SN/T2360.23-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3部分:复合食品添加剂
SN/T2360.24-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4部分:待定用途食品添加剂
SN/T2360.25-2009 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规程 第25部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精彩书摘

  6.5.2 鉴别试验
  根据相应的食品添加剂标准,选择适当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别试验。
  6.5.3 含量测定
  根据相应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对标称成分与含量进行符合性检验。
  6.5.4 纯度检验
  6.5.4.1 根据相应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对食品添加剂中的副产物等进行成分和含量检测。
  6.5.4.2 根据需要选择进行干燥失重、灼烧残渣、不溶物、残存溶剂等进行检测。
  6.5.4.3 根据相应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产品特点和需要,选择进行重金属、铅、铬、镉、铜、镉、汞、锌和砷等元素的检验。可采用GB/T5009.74、GB/T5009.75和GB/T5009.76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铅和砷测定方法。
  6.5.5 微生物检验
  6.5.5.1 按照相应食品添加剂标准规定的微生物技术指标进行检验。
  6.5.5.2 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
  6.5.5.3 常见微生物检验指标包括卫生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6.5.6 毒物检验
  根据产品特点和需要选择进行有毒项目的检验。
  6.5.7 毒理检验
  6.5.7.1 根据需要进行毒理试验的情况包括:
  a)目前尚没有质量标准的产品;
  b)首次进入我国的新品种;
  c)不能提供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构成成分或毒理学资料的;
  d)需要了解其毒性的其他情况。
  6.5.7.2 采用GB15193.1和相关的食品毒理学方法进行检验。
  6.5.7.3 选择的实验以能综合反映其毒性和诱变性的周期短的项目为主。
  7 结果评价
  7.1 合格
  7.1.1 符合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有关规定的进口产品。
  7.1.2 符合输入国(地区)规定和标准要求和相关合同协议的出口产品。
  7.2 不合格
  7.2.1 现场查验发现货证不符。
  7.2.2 标识不合格或已超过保存期限。
  7.2.3 容器、包装密封不良、破损、渗漏严重及受到污染,直接判定不合格。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感官、微生物及理化检验。
  7.2.4 感官检查发现产品的色、香、味、形态、组织、杂质等存在异常情况的,直接判定不合格。必要时,可进一步进行微生物及理化检验。
  7.2.5 涉及安全卫生指标不合格的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7.2.6 涉及非安全卫生指标不符合合同要求的,允许扩大比例复检,以最终的复检结果作为判定依据。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取样进行检验。产品重新检验的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则整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

前言/序言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是检验检疫系统技术执法的主要依据,自1992年起,检验检疫系统已发布的行业标准达3753项,现行有效的3181项。一直以来,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受到了系统内外相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和使用。为了便于检验检疫技术执法,更好地服务外贸,也便于生产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人员在工作中及时掌握、查找和使用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组织出版《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丛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是我国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化方面的一套大型丛书,按专业分类分别立卷。本套丛书收录了截至2011年7月1日前发布并有效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181项,其中有36项标准因各种原因仅收录了标准名称。本套丛书由中国标准出版社陆续出版,分卷情况如下:
  ——动物检疫卷;
  ——纺织检验卷;
  ——化工品、矿产品及金属材料卷;
  ——机电卷;
  ——鉴定卷;
  ——轻工检验卷;
  ——食品、化妆品检验卷;
  ——卫生检疫卷;
  ——危险品包装检验卷;
  ——植物检疫卷;
  ——管理卷。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食品、化妆品检验卷):食品检验规程(下)》图书内容详述 本书籍聚焦于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中,与食品检验密切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是《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系列丛书中“食品、化妆品检验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编撰旨在为从事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行业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权威、实用的标准操作指引。 本书的核心内容紧密围绕食品检验的“规程”展开,特别是针对检验操作流程、样品处理、检测方法验证、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由于其定位为“食品检验规程(下)”,其收录的标准和技术文件,通常是对基础理论或通用检验流程的深化、细化或针对特定复杂检验场景的补充。 一、 检验方法的深度应用与扩展 本书详细收录了一系列出入境食品检验的专业操作规程。这些规程不仅是对国家标准(GB标准)或国际标准(如ISO、CAC标准)的引述和本土化应用细则,更是检验检疫机构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南。 重点关注的领域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 复杂食品基质中的特定污染物检测规程: 例如,针对水产品、乳制品、肉制品等不同基质中,微量元素、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的采样、前处理及定量分析的标准操作流程(SOPs)。这些规程会详细说明不同检测仪器(如HPLC-MS/MS, GC-MS, ICP-MS)的日常维护、标准曲线的绘制要求、回收率的判定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食品添加剂及营养成分的精细化检验规程: 对于营养标签的核查和成分分析,本书会提供关于特定功能性添加剂(如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的分离纯化方法、波长选择、干扰物质的排除技术。例如,对于维生素类物质的测定,会涉及光敏性或热敏性物质在制样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的温度和避光条件。 3. 微生物检验的进阶规程: 基础微生物检验(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规程可能已在“上”册涵盖,而“下”册则可能侧重于特定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李斯特菌、弯曲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验证、确认试验步骤,以及检验限度(Limit Test)的执行细节。这包括对培养基的性能验证、不同培养时长的优化选择等。 二、 样品管理与实验室质量保证(QA/QC)的细则 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特殊性要求样品管理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必须达到极高的规范性。本书将详细阐述支撑检测结果可靠性的管理流程。 1. 样品接收与标识规程: 规定了从收样到入库的每一个环节必须遵守的流程,包括封样完好性的目视检查、异常样品(如包装破损、温度不符)的处理流程、以及电子台账与实物标签的对应核对步骤。 2. 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PT/ICL)规程: 这部分详细说明了实验室如何参与外部能力验证项目,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质控物质、如何解读能力验证报告、以及当偏离度超出可接受范围时应启动的CAPA(纠正和预防措施)流程。 3. 检测设备的安全操作与校准规程: 针对高精度分析仪器,本书会列出日常点检表、关键部件的更换周期、以及外部校准服务商资质的审查要求,确保检测硬件的稳定运行。 三、 风险导向的专项检验规程 鉴于当前全球贸易中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关注点不断变化,本书可能收录了针对新兴或高风险领域的专项检验技术规程: 1. 新污染物及特定靶向物的检测: 涉及新兴的食品污染物,如特定类型的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新兴兽药(如部分抗生素的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优化和限值判定依据。 2. 转基因(GMO)食品的定性与定量规程: 针对进出口GMO食品的合规性审查,本书会提供基于DNA提取技术、PCR/qPCR检测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在判定样品是否含有特定转基因成分时的操作阈值界定。 四、 结果判定、报告撰写与争议处理规范 检验规程的最终目的是得出有效结论。本书在收尾部分,会强化结果的解释和应用的规范性: 1. 结果判定标准汇编: 集中展示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和不同国家/地区标准的“合格/不合格”的判定逻辑矩阵。例如,当一种添加剂的残留量高于国内标准,但符合输入国标准时,检验机构应依据的检验检疫法规优先顺序。 2. 检验报告的结构与要素规范: 详细规定了官方检验报告(COA)的必备要素、关键信息的表述方式(例如,如何准确描述“未检出”的限值)、以及签字、盖章的授权层级。 3. 不合格(OOS)结果调查与复核规程: 当初次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启动的三级调查流程(实验室内部复核、仪器校准复查、重新取样验证),以及后续如何与出口商或进口商进行技术争议沟通的规范步骤。 总而言之,本书是检验检疫领域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的参考手册,它将“标准”从条文层面转化为了“可执行的操作指南”,是确保出入境食品检验工作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律效力的关键工具书。它着重于如何做(How-to),而非仅仅是应该做什么(What to do)。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全面性”和“时效性”的平衡,这在快速变化的检验检疫领域尤为难得。我特别欣赏它对“化妆品检验”和“食品检验”这两个板块的并置,这反映了现代检验检疫工作跨领域融合的趋势。在当前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各种新型食品添加剂和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一本能够系统梳理既有标准又兼顾前沿风险控制的书籍,简直是如获至宝。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部分,但我偷偷翻阅了化妆品相关的章节,发现其对功效宣称、禁用成分的把控也同样细致入微。这让我对整本汇编的专业深度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参考,更像是一部出入境监管知识的百科全书。

评分

从排版和印刷质量来看,出版社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毕竟处理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汇编,如果图文模糊或者索引混乱,那简直是灾难。幸运的是,这本《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的纸张质量上乘,印刷字体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包含复杂化学结构或流程图的部分,也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这一点在需要快速查阅特定条文的时候尤其重要,眼睛不会疲劳,效率自然就高。而且,作为一本汇编,它对标准的引用和交叉参考做得非常巧妙,使得读者在阅读某一条规程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的总则或附录,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厚厚的书页里乱窜。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细节处理,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读者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权威和严谨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立刻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吸引了,这可不是那种随便翻翻的小册子,而是真真正正的“工具书”。我本来以为它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法规条文堆砌,但实际上,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目录结构严密得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跟国际贸易和食品安全打交道的人来说,手边有这样一本汇编,简直就是定心丸。特别是它针对“食品检验规程”这一块的细分,体现了编制者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虽然我这次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但仅仅是翻阅其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对操作规范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无疑是行业内专业人士必备的案头参考,它不仅仅是标准,更是风险控制的指南针。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我关注的重点是那些“操作规程”的具体细则,比如特定污染物残留的检测限值和取样方法。市面上很多标准书籍只是罗列了“是什么”,但这本书明显更进一步,它告诉你“怎么做”才是关键。我注意到其中对某些高风险食品类别的检验流程描述得极为详尽,每一步骤都有明确的SOP(标准操作程序)影子。这对于刚入行的新手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启蒙教材,可以避免很多因理解偏差导致的合规性问题。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手而言,它也是一个绝佳的自我校准工具,确保自己的工作流程没有因为行业标准的更新而滞后。这种将理论标准转化为可执行操作指南的能力,是这本书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让人感觉作者团队绝对是身经百战的行家。

评分

说实在话,这么厚一本专业书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它需要的不是快速浏览,而是沉下心来逐字逐句的研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典型的技术规范用语,逻辑严密,措辞精确,几乎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地方。这对于追求“零误差”的检验工作来说是优点,但对于希望从中汲取“管理哲学”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多花一番心思去体会标准背后的监管意图。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套必须遵从的“操作宪法”,而不是一本可以随意解读的“指导手册”。它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完全领会其深意,但一旦掌握,它提供的将是无可替代的行业基石,能让你在面对复杂的进出口货物时,心中有谱,行事有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