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有权力,也为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最高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国最高法院如何看待民意?民意“一边倒”的案子,会不会影响大法官们的判断?他们如何处理与国会、白宫的关系?喜欢什么样的庭辩风格,对律师有何建议?内部会议由谁说了算?判决书由谁起草?他们用不用Google检索资料,上不上Twitter发言,会不会在iPad或Kindle上阅读案卷?为丰富大家的理解,书后还附上了对最高法院现任书记官、前法官助理、前首席政府律师、出庭律师、资深记者和历史学家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向读者全面展示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渊源、职能定位和传统文化,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法治与公正的守护神”。
布莱恩·拉姆,C-SPAN电视台创立者、首席执行官和资深出镜主持人。
苏珊·斯温,C-SPAN电视台联席总裁和出镜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图书中担任主编。
马克·法卡斯,C-SPAN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制片人。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2010)等,译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2012)、《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2009)。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1978年,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批评美国和西方社会过分重视法律。索尔仁尼琴被公认为是追求自由、不畏强权的标志性人物,但他认为法律是一种冷酷的东西,是一种威胁。肯尼迪大法官当时42岁,这些话带给他强烈的震撼,他意识到地球上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法治之外,而原因只有两个,“要么不愿,要么不能”。法律的基石是人类生活的经验,“人们没法恪守你不了解的东西,更不会去捍卫你不知道的事情”。
这大概就是一向谨言慎行的最高法院法官们面对电视镜头的原因。宪法不是过时和古老的条文,也不靠神秘感维系,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例,人们参与,辩论,明白和知晓它的意义与目的,才能把它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当下中国,也是如此。
——柴静
非同寻常的是,大法官们首次敞开心扉,谈论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轶闻趣事。
——《今日美国》
即使是长期研究最高法院的人,也能从本书中发现不少惊喜。有趣的是,它汇集了包括离任者在内的所有大法官们接受同一家电视台采访的记录。
——《华盛顿邮报》
书中大量情节都是首度披露……大法官们过去从没有在公开采访中透露过如此丰富的幕后细节和有趣八卦。
——《国家法律杂志》
译者导言: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序 言
约翰·罗伯茨:我们并非政府的一个政治分支
安东宁·斯卡利亚:我只喜欢大功告成的感觉
安东尼·肯尼迪: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克拉伦斯·托马斯:我更喜欢聆听和安静地思考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全力以赴,办好下一个案子
斯蒂芬·布雷耶:这里没有党派纷争与拉帮结派
塞缪尔·阿利托我: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气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这里肯定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轻松
艾琳娜·卡根:穿上法袍,你就不再是平时的你
约翰·保罗·斯蒂文斯:我只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桑德拉·戴·奥康纳:对法官的批评之声让我忧心忡忡
戴维·苏特:这使得每个人都有了真正的参与感
附录一:他们了解最高法院
琼·比斯丘皮克:最大的挑战是向公众解释判决内容
德鲁·戴斯三世:这不是我的辩论,是大法官们的辩论
莱尔·丹尼斯顿:我对最高法院报道的前景比较悲观
莫琳·马奥尼:那些胜诉的案子,是我本来就该打赢的案子
詹姆斯·奥哈马:走进最高法院历史深处
威廉·苏特:法庭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附录二:如何了解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网络资讯
历任大法官年表
C-SPAN近期关于公众对最高法院认识的民意调查
申请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数及最高法院实际审理案件数(1980年-2010年)
大法官说
我们的政体之所以举世无双,在于它受法治约束,拥有一部必须由法律人和法官解释的成文宪法。所以,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与国会大厦、白宫内有些许不同。你会意识到这些事对我们的政体运行来说,有多么重要。
——约翰·罗伯茨首席大法官
在民主制度下,最高法院的职能,就是公正、忠实地解释宪法、法律的含义,使之符合立宪者或国会立法者的意图。最高法院的职能就这么简单,除此之外,别无其它。我并不认为我们是社会变革的引领者,我们也不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我们的工作只是为前人的立法提供解释。
——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
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口。超过一半的人们在法治领域之外生活。他们所在的地方,将法律视为障碍,而不是进步的工具,把法律看成威胁,而不是希望。在他们眼里,法律是一种需要绕行的东西,而不是需要接受的东西。他们不理解法律。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
当我审理案件时,我的重心会更多地放在普通公民身上,而不是那些评论我们的人。我关注的重点不是那些写法律论文或者教宪法的人,而是在葛底斯堡来找我的人、在“家得宝”碰上的人、那些刚从前线回来的人,以及孩子们的老师。
——克拉伦斯·托马斯大法官
公众最终看到的,是列明裁判理由的判决意见。法官必须遵从,而且与立法者相区别的一项行为准则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某个当事人应该获胜,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判决,都要有充分的依据。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大法官
我们有三亿国民,就可能有九亿种观点,在许多问题上,人们都不可能达成一致。尽管大家有大量分歧,但他们都会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纠纷。我们在电视上,会看到有些国家战乱不休,他们没有法治传统,只能靠枪炮解决问题。
——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
“最高法院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答案非常精炼:解释与适用美国宪法和法律。美国人民相信我们能够公正、客观地解释与适用法律。这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塞缪尔·阿利托大法官
你坐在哪里,按什么顺序坐,如何投票,所有这些传统,所有这些做法,都在提醒我们制度的重要性,而不是个人的重要性。我热爱传统,因为它们评价着我们的历史,也让我们有历史留给后人。也是它让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走过了两百多年。你知道任何形式的政府能像我们这样平稳地存续这么久,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大法官
最高法院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即使人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有时甚至强烈反对,并对一些重大、疑难议题坚持己见,但大家都明白,每个人只是要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都在很努力地工作,也都很热爱法律和这个国家。
——艾琳娜·卡根大法官
在我看来,大法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释自己在案件中的立场。这个机构的审判程序是完全公开、透明的,我们会以公开方式,向公众解释我们的判决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判。如果最高法院内部存在分歧意见,最好让那些持异议者发表意见,向大家说明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观点更有道理。
——约翰·保罗·斯蒂文斯大法官(已退休)
最高法院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尊重。我想,它也是最受人民尊重的政府机构之一。我们的立法机关包含两个不同的党派,政治立场也比较多元,留给人民的印象比较复杂。人们对待总统,也是有褒有贬。只有最高法院赢得了全体人民的尊重和赞赏,我希望我们能一直拥有这些。
——桑德拉·戴·奥康纳大法官(已退休)
每位法官的共同义务在于:对简单案件的存疑,对普遍公理的质疑,对既往先例的谦抑,以及不受现实环境约束,勇敢挑战权威原理的勇气。
——戴维·苏特大法官(已退休)
……
他的三位前任,在首席任上都没干多少年。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把最高法院看作一个重要的机构,精力也大都放在其他事务上。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的名声,更大程度上来自他与英国签署的条约。但是,约翰·马歇尔看到了首席大法官及最高法院职能的特殊性,也高度重视自己的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他在任期间,确立了最高法院审查国会立法的权威。因此,可以说,是他将最高法院提升到与其他两个政府分支并列的重要地位上来的。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访谈录”形式的好奇。比起枯燥的法律文献,我更倾向于通过人物的视角来理解事物。想象一下,能够直接听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痕迹的大法官们,用自己的声音讲述他们对“公正”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的问答记录,而是能深入挖掘每一位大法官的独特思想脉络。比如,他们是如何形成自己对宪法的解读观?在职业生涯中,是否有过让他们感到最棘手、最难忘的案件?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批评时,他们又是如何自我调适的?我相信,通过这些访谈,我们不仅能了解法律的运作,更能触及到司法精神的内核,理解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些人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肩负起守护公正的重任。这种从“人”出发的解读,远比单纯的法律条文分析更能打动我。
评分在我看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司法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是理解它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色。而最高法院,无疑是这一价值取向最集中、最深刻的体现。这本书的名字《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对于“守护”这个词的关注。它意味着有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在风雨飘摇中坚守原则的努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这些身处权力巅峰的个体,是如何理解自己的职责,又是如何将抽象的“公正”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案件中。我渴望看到,在那些光鲜履历的背后,是否存在着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对公平的执着,以及面对压力时的担当。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他们的声音,能够感受到一种对社会责任的深切认知,以及他们如何努力确保这个体系能够真正地为所有人提供庇护,不偏不倚,不畏强权。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对“公正”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呈现。最高法院的判决往往影响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民权到经济,从个人自由到国家安全。每一次重要的判决背后,都凝聚着数位大法官的智慧和立场。然而,这些判决的逻辑和思想过程,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往往是晦涩难懂的。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些看似冰冷的法律文本背后,大法官们是如何看待社会现实的?他们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法律的诠释?这本书若能将这些大法官的个人视角和思考方式呈现出来,哪怕是一些零散的片段,也会让我对整个司法体系的运作有更深刻的理解。我甚至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他们面对重大案件时的内心矛盾,以及他们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诉求,从而形成最终的共识或分歧。这种对决策过程背后人文关怀的探寻,是我阅读此类书籍的重要动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公正”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审视、被追求、被定义的动态概念。而美国最高法院,作为这个国家司法权力的顶端,无疑是这一概念最直接的实践场。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在庄严的法庭内外,扮演着“公正守护者”角色的个体。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面对那些极具争议、牵动社会神经的议题时,大法官们是如何进行思想碰撞的?他们是否会因为个人立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对同一部宪法条文产生截然不同的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呈现出这种思想的火花,甚至是激烈的辩论,让读者看到“公正”是如何在多元观点的交锋中,逐步显现其轮廓的。如果能从中读出一些关于妥协、关于原则、关于如何在复杂现实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智慧,那将是一次极其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沉静而严肃的气息,正如我对最高法院的印象一样。我一直对美国司法体系,特别是最高法院的运作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那里面隐藏着无数关于权力、正义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故事。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深入了解这个机构的内部运作,特别是大法官们是如何思考、如何做出判决的,是相当困难的。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政治评论和法律分析,但往往都过于宏观,缺乏人物的温度和决策的细节。我渴望能有一本书,能让我窥见那些身居高位的大法官们,褪去光环后,作为个体,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践行“公正”二字的。是否他们的每一次裁决都经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深思熟虑?在面对充满争议的社会议题时,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权衡又是怎样的?这本书的名字,"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恰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仿佛是一扇门,邀请我走进那个庄严的殿堂,去倾听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声音。我期待着能通过这些访谈,理解那些在法条之外,支撑起司法公正的更为人性化、更具实践性的考量。
评分值得推荐。。值得分享。。
评分总体价格很便宜,看了以后再说
评分老公收藏的书籍,好评吧。
评分律师必备书籍,当作工具书备查用。
评分帮同事买的。京东很多活动。日用图书都在京东买的,品质正价格优配送快。
评分很棒的购物体验,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好书,值得大家一起来看看
评分蛮好的
评分很好,很不错,值得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