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太極故裏·正宗拳法
傳承百年·國術絕學
步如梅花落地
身似老樹虯枝
拳打驚雷破月
意隨雲捲雲舒
武式太極拳第五代正宗傳人、當代太極大師翟維傳親傳
五十餘年深厚修為,嫡傳正宗太極拳法
內容簡介
武式太極精髓要訣呈現,太極修為進益專業教程
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太極拳名傢
中華武術精武百傑
翟維傳大師悉心示教
作者簡介
翟維傳,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國國傢太極拳名傢,當代武式太極拳代錶人物,中國武術七段、精武百傑,現任河南大學客座教授、河北省武術文化産業促進會副會長、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邯鄲市武術協會榮譽主席、邯鄲市太極拳委員會副主任、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會長、永年縣政協委員、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主席、永年縣武式太極武校名譽校長、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等職,同時兼任國內外多傢武術組織顧問名譽會長。
翟世宗,武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國傢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太極拳教練,國傢二級裁判員,永年縣政協委員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萬變不離其宗的武式太極拳12+2P
一、獨樹一幟的武式太極拳源流(武式太極拳初級教程》P8-9+《武式太極拳述真》P2-4)3P
二、文雅精巧的武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述真》P4-6)3P
三、武式太極的養生之道《武式太極拳初級教程》+網絡2P
四、濃縮精髓的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1P
五、持之以恒,方能爐火純青《武式太極拳初級教程》P33-34)3P
第二章武式太極拳手型、步型和身法18+2P40張圖
一、太極手(《武式太極拳初級教程》P14-18)3P
圖片路徑:\A圖庫新加捲(d)武式太極武式太極之身法篇太極手太極手
1.掌型、拳型(老師書《武式太極拳老架》P8-12)
(1)荷葉掌
(1)荷葉掌
(2)推掌
(3)捋掌
(4)撩掌
(5)切掌
(6)劈掌
(7)托掌
(8)按掌
(9)捶
2.開閤、意氣、變化
3.鬆緊、配閤
二、太極腰4P
1.帶四肢
2.狀帶脈
3.主蓄發
4.主轉換
5.沉丹田
6.調命門
7.收尾閭
8.閤腰胯
9.鬆腰
10.沉腰
11.拔腰
三、太極腿3.5P
1.陰陽虛實變化
2.步法(老師書《武式太極拳老架》P12-17)
(1)虛步
(2)實步
(3)弓步
(4)跟步
(5)踐步
(6)跌步
(7)獨立步
四、太極腳3P
1.五行之根(老師書《武式太極拳術》P248)
2.足跟為軸、外擺、內扣
3.勁源、不丁不八
五、眼神的收放(老師書《武式太極拳樁功》P46)0.5P
六、十三條身法(老師書《武式太極拳術》P6-7)4P
1.含胸
2.拔背
3.鬆肩
4.沉肘
5.提頂
6.吊襠
7.裹襠
8.護肫
9.騰挪
10.閃戰
11.氣沉丹田
12.尾閭正中
13.虛實分明
第四章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拳法詳解72+2P
\A圖庫新加捲(d)武式太極武式太極37式100EOS5D武式太極37式分步圖
第一段
第一式起勢
第二式左右懶紮衣
第三式單鞭
第四式提手上勢
第五式白鵝亮翅
第六式左右摟膝拗步
第七式上步搬攔捶
第八式如封似閉
第二段
第九式抱虎歸山
第十式左右野馬分鬃
第十一式左右玉女穿梭
第十二式開閤式
第十四式高探馬
第十五式對心掌
第十六式手揮琵琶式
第十七式按式
第十三式雲手
第十八式青龍齣水
第三段
第十九式左右更雞獨立
第二十式左右封肘式
第二十一式21左右撈月式
第二十二式22下勢
第二十三式23上步七星
第二十四式24退步跨虎
第二十五式25伏虎式
第二十六式26翻身懶紮衣
第二十七式27倒攆猴
第二十八式28挒手靠打
第四段
第二十九式掤式
第三十式擠式
第三十一式捋式
第三十二式按式
第三十三式彎弓射虎
第三十四式進步懶紮衣勢
第三十五式雙峰貫耳
第三十六式退步雙抱捶
第三十七式收勢
連環圖12P
附錄:解武式太極拳法12P
一、內外閤一,武式太極拳的內功、勁法(《武式太極拳術》P109-111)
二、鬆,武式太極拳重要的基礎功法《太極拳》
三、太極拳“五行、虛實”詳解《太極拳》
四、太極拳的發放要訣
精彩書摘
二、太極腰4P
腰是太極拳修煉的本體,主要包括修煉帶脈、命門、丹田、腰眼,這些都在於腰的變化。腰胯相通,在身法要求上又有“鬆腰鬆胯”之說,腰胯上與兩膊相係,下與兩腿相連,是貫穿上身與下肢的中間樞紐,是身體動作的中軸,胯隨腰轉,以腰胯帶動全身,在完成接勁、引化、轉化、蓄發中都是腰胯起著主導的作用,所以要特彆注意將腰胯與全身的活動有機地、協調地聯係與配閤。
在腰的要求上,要做到時常保持腰的靈活性,這樣有利於兩個腰眼的互變及兩胯的勁窩存在,就不緻於産生雙重。雙重是腰的一大弊病,腰的填實、僵硬最易被人所製。
1.帶四肢
在太極拳法中,一貫地強調錶演的美觀和肢體帶去腰的轉動這是不正確的,應該要以腰帶動四肢的轉換,使拳法得到整體的錶現。另外,在太極拳的習練上,必須注重腰腿的變化、腰力的調整。所以太極拳論說“腰為一身之主宰”。
2.狀帶脈
狀帶脈是說通過腰的變化以及各部位的配閤,練好帶脈,從而使勁力足夠,內勁充實,精神煥發,達到身強力壯的目的。帶脈起於季脈肋下方,橫繞腰腹周圍,前平臍,後平十四椎。帶脈的“帶”字,含有腰帶的意思,因其橫行於腰腹之間,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
3.主蓄發
主蓄發就是指通過腰的調整、轉換,在腰的帶動下結閤四肢,完成的蓄發的功法。蓄發就是太極拳的功能之一,能蓄勁纔能發力,蓄不到勁則發不上力。它是利用腰的變化,如鬆沉,命門後撐,然後蓄勁。
4.主轉換
主轉換是指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腰,也就是一身的總虛實在腰,要靠腰部轉動的靈活、敏捷和鬆沉以分清虛實。此處虛實分清,則全身的虛實得以分清;此處虛實不清,則全身虛實皆不清。身法的虛實變換在腰,步法的虛實變換也在腰,手法的虛實變換還是在腰。轉換在腰首先就要鬆腰、塌腰和虛腰。腰能鬆能塌能虛則能活,活而能轉,轉而則靈。
5.沉丹田
丹田位置在肚臍眼以下1.3至1.5厘米,是氣源中心,也叫氣海。氣沉丹田是習練太極拳的精要所在。吸氣時,膈肌嚮下運動,肺體盡量嚮下膨脹,兩肋微微外開而肋骨則不要上提,下邊再提肛縮腎,將腹內髒器托住;呼氣時膈肌上升,兩脅則嚮內嚮下閤,腹內髒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氣沿任脈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腎相交以補命門之火的形勢。胸、背、肩和腰胯始終放鬆,腹部則沉甸甸甚為充實。此法能使下盤穩固。
6.調命門
命門穴位於兩腎之間,屬督脈,有生命之門、先天之根本的含義。“命門”調節上行與大椎、肩、肘、腕貫穿,對拉拔長,相係相吸;下行與胯、膝、足跟貫穿,對拉拔長,相係相吸,周身身法處處聯係起來,方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完整協調境界。調命門具體操作上,用意把“命門”後撐,先取得前足蹬迴的反作用力,與後足蹬力成為力偶,故“命門”嚮後撐實,即前足從地麵反作用力而來。後坐時則反之,“命門”往後拉,是從後足前弓取得地麵反作用力與前足反作用力成為力偶而來,後足蹬力主動催迫前足的反作用力而成為力偶,嚮前退後都成為左鏇右轉的力偶,立身中正不偏,四麵轉換,八方支撐,無不順遂。
7.收尾閭
收尾閭是使尾閭與會陰有粘閤之意,粘而自然,不可用力提托。收尾閭能使髖盆微前閤,並能微鼓命門。收尾閭之後是在收中自然鬆垂,使尾閭無形垂綫直插兩腳跟連綫,也就是說,腰脊末端之尾閭與兩腳跟連綫共一“垂麵”。當一腳沾地時,此尾閭無形垂綫直插支撐腳腳跟。如此定位越精確越好,加之雙腿腳鬆虛閤一,百會虛懸,故能穩如磐石,支撐八麵。
8.閤腰胯
閤腰胯是指組成胯關節的各部分嚮命門穴至會陰穴之間聚閤,與腰和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做好閤腰胯能使意氣上下通達,身勢整體穩固,必然使根基穩固如泰山。
9.鬆腰
“鬆腰”首先應認識“鬆”字,鬆是習拳之綱,拳中很多要領無一不與“鬆”字有關,如
鬆靜、鬆沉、鬆柔都是以“鬆”字為前提,沒有鬆,就靜不瞭;沒有鬆,就沉不下;沒有鬆,就做不到柔。鬆腰也是一樣,要想做到鬆腰必須上身先放鬆,在鬆靜自然的狀態下,做好身法的含胸、拔背、鬆肩、沉肘、氣沉丹田等要求。能鬆腰可使上身靈活,意氣通過腰際運行到腳下,使下盤穩固。
……
前言/序言
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序言
武式太極拳是我國傳統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誕生於清朝道光年間,為一代宗師武禹襄所創,傳承至今已一百六十餘年瞭。其誕生地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現已被公認為太極之鄉、太極聖地。
武式太極拳緊循太極之理,架式小巧緊湊,講究虛實分明,精、氣、神三者閤一,樸實無華,被譽為“乾枝老梅”。其拳架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體態端莊、氣勢騰挪、開閤有緻、緊湊精巧,是養身、強身、修身的最佳拳術之一。
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在保持傳統武式太極拳108式精髓的基礎上,秉承古法、去繁融新,架式圓活緊湊,身體鬆柔閤度,既完整保留瞭武式太極拳拳法精要,又便於上手習練,是廣大太極愛好者學練武式太極拳的首選拳訣。整套拳術循太極養生之法,注重意氣配閤,講究心靜,以意念引導動作,全身放鬆,柔和而不用拙力,上下相隨,連貫均勻,對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消化係統等均有很好的防病治病效果,是釋放壓力、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養身健體的良方。
本書是由武式太極拳的第五代傳人——翟維傳先生垂範親授。翟先生是當代太極大師、中華武術百傑,拳法演示精到老辣,完美詮釋武式太極拳精深要訣,是廣大太極愛好者習練掌握武式太極精要37式動作之首選教材。
全書配以直觀的圖文解說,直觀易懂,讓習練者身與心在其中均得以有效鍛煉,是您養生健體的最佳伴侶。本書還配有翟維傳先生親自演練和講授的DVD光碟,讓太極拳的魅力得到全方位顯現,也更便於您修習和領悟武式太極拳之要領。
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附光盤) 探尋太極之奧,領悟身心之韻 這本《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附光盤)》並非一本包羅萬象的太極拳百科全書,它精準聚焦於武式太極拳的精華——那套被譽為“精煉而富有內涵”的37式套路。本書旨在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尤其是那些渴望深入理解並掌握武式太極拳精髓的習練者,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權威讀物。我們並非試圖窮盡太極拳的浩瀚體係,而是專注於提煉37式套路中的核心要素,讓習練者能夠以最有效、最直觀的方式,走近並精通這一拳種的獨特魅力。 一、武式太極拳:曆史淵源與獨特風格 在深入37式套路之前,我們有必要簡要迴顧武式太極拳的曆史脈絡。武式太極拳,以其獨特的“直勁”和“身法”,在眾多太極拳流派中獨樹一幟。它相傳由河南懷慶府(今河南焦作)人武禹襄所創,武禹襄集眾傢之長,博采陳、楊、趙堡等太極拳之精華,並結閤自身對武術和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理解,逐漸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拳法。武式太極拳尤為注重“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強調“身法中正”、“鬆靜自然”,其動作舒緩而富有彈性,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一種極具養生保健價值和實戰功效的內傢拳。 武式太極拳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獨特的勁力運用和身法要求。不同於一些強調“圓”的流派,武式太極拳更加注重“直”的運用,即在動作的轉換中,保持身體的相對正直,勁力沿著脊柱傳遞,形成一種“節節貫穿”的勁道。同時,它對“走內勁”的理解也極為深刻,強調將外部的形體動作與內在的意念、呼吸融為一體,做到“意在氣先,氣在形先”。這種內斂而含蓄的風格,使得武式太極拳在視覺上可能不如其他一些流派那樣張揚,但其內在的功法卻更為精深。 二、37式套路:武式太極拳的精華呈現 本書精選的37式套路,是武式太極拳中一段精煉而經典的組閤。它不僅涵蓋瞭武式太極拳的基本步法、身法、手法和勁力特點,更將這些要素巧妙地編排,形成一套完整而富有邏輯的練習體係。這37式並非隨意的招式堆砌,而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能夠係統性地鍛煉身體,培養內勁,提升技擊能力的精華。 1. 動作編排的精妙: 這37式套路,從起勢到收勢,每一個動作的銜接都力求自然流暢,毫不費力。它遵循著“進退顧盼定”的太極步法原則,每一個步法的轉換都與身體的重心移動、勁力的傳遞息息相關。同時,手法與身法的配閤也十分默契,無論是“攬雀尾”的捋、擠、按,還是“單鞭”的抽絲勁,都體現瞭武式太極拳“以柔剋剛”、“藉力打力”的技擊思想。 2. 核心勁力的體現: 在這37式套路中,我們著重強調瞭武式太極拳的核心勁力——“直勁”和“鬆活彈抖”的運用。每一個動作的發齣,都要求做到“鬆而不懈,緊而不僵”,勁力能夠順暢地通過周身,最終抵達梢節。例如,在“斜飛勢”中,要求身體保持正直,勁力沿手臂外鏇,形成一股“彈抖”之力;在“肘底捶”中,要求肘部下沉,勁力從脊柱傳遞至肘部,然後再至拳,形成一種“穿透”的力量。這些勁力的運用,需要習練者在領悟動作的同時,體會其中微妙的內勁變化。 3. 練拳即是練功: 37式套路的設計,不僅僅是為瞭完成一套套路,更是為瞭在每一個動作的練習中,達到“練拳即是練功”的目的。從呼吸的調整、意念的引導,到身體的鬆沉、精神的集中,每一個環節都與內在的養生和技擊功效息息相關。例如,在“進步搬攔捶”中,要求氣息深沉,腹式呼吸,同時意念跟隨動作,引導勁力由丹田發齣,通過身體的各個關節,最終形成一股剛柔並濟的攻擊力。 三、光盤指導:看得見的精髓 為瞭讓學習者能夠更直觀、更準確地掌握37式套路,本書特彆附贈一張高清光盤。光盤中,我們將由經驗豐富的武式太極拳名傢,進行全程的動作演示。這並非簡單的動作模仿,而是對每一個動作要領、勁力特點、呼吸配閤以及實戰應用技巧的細緻講解。 1. 權威演示,規範動作: 光盤中的演示者,不僅具備深厚的武式太極拳功底,更擅長將復雜的動作要領分解,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從起勢的鬆靜自然,到每一個轉摺的圓活,再到收勢的歸於寜靜,都力求動作的規範性與準確性,幫助習練者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型。 2. 要點解析,深入淺齣: 在演示過程中,我們將穿插關鍵的要領講解。例如,在示範“摟膝拗步”時,會重點講解“拗步”的形成,膝蓋與腳尖的朝嚮,以及身體重心的轉移;在示範“玉女穿梭”時,會強調身體的轉動與手法的配閤,以及“身法中正”的重要性。這些要點解析,將幫助習練者理解動作背後的原理,而非停留在錶麵的模仿。 3. 呼吸與意念的結閤: 除瞭動作本身,光盤還將重點呈現武式太極拳中至關重要的呼吸與意念的配閤。演示者會在動作演示中,通過語言提示和肢體語言,展示如何將氣息吐納與動作的開閤、勁力的發齣融為一體,以及如何運用意念引導周身氣血運行,達到“意、氣、形”的高度統一。 4. 實戰運用提示(點到為止): 對於37式套路中蘊含的技擊原理,光盤也會進行適度的提示。例如,在示範“搬攔捶”時,會簡單說明“攔”的防禦作用,“捶”的攻擊時機,以及勁力的運用方式。這些實戰提示,旨在讓習練者在日常的套路練習中,逐漸體會到武式太極拳的技擊性,為日後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四、學習方法與進階建議 本書不僅提供瞭37式套路的詳細圖解和光盤演示,更希望引導習練者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 1. 循序漸進,打好基礎: 建議習練者從“起勢”開始,認真體會其中的鬆靜之意,然後逐式學習,切勿急於求成。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形不離手,意不離心”,力求動作準確,勁力到位。 2. 勤加練習,溫故知新: 太極拳的學習,貴在堅持。建議習練者每天堅持練習,並且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對照光盤進行校正。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發現許多之前不曾注意到的細節,以及動作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含義。 3. 細心體會,體悟內勁: 除瞭外在的動作,更重要的是用心去體會身體內部的變化。感受身體的鬆沉,呼吸的順暢,以及勁力在身體中的流動。當你能夠體會到“周身一傢,內外相閤”時,便算是邁入瞭武式太極拳的門檻。 4. 結閤理論,深化理解: 在練習套路的同時,我們鼓勵讀者結閤本書中的理論講解,深入理解每一個動作的原理和功效。理解“引進落空”、“沾粘連隨”等太極核心概念,將有助於你更好地掌握37式套路的精髓。 5. 尋求指導,集思廣益: 如果條件允許,強烈建議尋找一位經驗豐富的武式太極拳老師進行指導。老師的“點撥”往往能夠讓你事半功倍,避免走彎路。同時,與其他習練者交流,分享心得,也能在集思廣益中獲得啓發。 五、本書的局限性與價值 需要明確的是,本書及光盤所呈現的37式套路,是武式太極拳的一個經典片段,它足以讓你領略武式太極拳的獨特魅力,並獲得顯著的養生和初步的技擊收益。然而,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並非一本書、一張光盤所能盡述。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以一種精準、聚焦的方式,為入門及有一定基礎的習練者,提供瞭一個紮實的學習平颱,讓你能夠在這個平颱上,進一步探索武式太極拳的奧秘。 本書並非要涵蓋所有武式太極拳的理論和技術,而是專注於37式套路這一核心載體。我們緻力於將最精煉、最有效的武式太極拳精要呈現齣來,讓你能夠通過這套精煉的套路,體會到武式太極拳“懂勁”、“功夫”的雛形。 結語 《武式太極拳精要37式(附光盤)》是一扇通往武式太極拳世界的窗口,它為你打開瞭一扇門,讓你能夠窺見其中的精妙。我們希望通過本書和光盤的結閤,能夠幫助你: 規範地掌握武式太極拳37式套路。 深刻理解武式太極拳的核心勁力與身法要領。 在練習中體會到太極拳的養生功效與初步的技擊原理。 為日後更深入地學習武式太極拳打下堅實的基礎。 願你在這條習練武式太極拳的道路上,體悟到身心的和諧,獲得健康與智慧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