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京论招商局

刘广京论招商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广京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近代史
  • 招商局
  • 刘广京
  • 清史
  • 经济史
  • 商业史
  • 档案
  • 史料
  • 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390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7267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刘广京论招商局》是刘广京先生有关招商局论文的结集,对于了解和认识招商局乃至近代中国经济之人、事、物均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刘广京先生曾任教美、中数所著名高等学府,一生致力晚清经世、传教和自强运动、中国正统和异端思想、明清商人团体、李鸿章、曾国藩、郑观应、经元善等人的变法思想等课题,而最为世人所瞩目的是他在剑桥中国近代史、中外航运史及招商局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刘广京(1921—2006),中国近代航运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也是研究清代经世思想、中国正统和异端学说的专家。早年在西南联大攻读,后在哈佛大学完成历史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任教中国近代史,并获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代表作有《英美航运势力在华的竞争》,主编《剑侨中国晚清史》《李鸿章评传》等近代史力著。一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建树良多,创立了一个以史实为基础的学风。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论中外轮船业的竞争
在中国办航运公司(1861~1862)
论招商局
从轮船招商局早期历史看官督商办的两个形态
中英轮船航运竞争(1872~1885)
论人物
儒家务实的爱国者:李鸿章事业的形成阶段(1823~1866)
李鸿章在直隶:一个新政策的呈现(1870~1875)
唐廷枢之买办时代
华商企业家唐廷枢(1832~1892)
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
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信贷机构:1883年徐润破产的背景和牵连
郑观应《易言》——光绪初年之变法思想
论招商局与近代化
商人与经世
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附录
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之思考——再访刘广京先生

前言/序言


书名:《穿越时空的涟漪:明清之际江南士人的商业图景与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明清易代之际(约17世纪中叶)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以一种宏观又微观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士绅阶层与新兴商业势力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及其如何共同塑造了晚期帝制中国商业生态的独特面貌。全书摒弃传统上将士大夫与商人严格对立的二元论,力求展现一个更加流动、更具适应性的社会图景。 第一部分:士绅的“隐性”商业参与——土地、人脉与资本的流转 本部分首先探讨了传统士绅阶层(包括退隐官员、乡绅及科举失意的文人)在商业活动中的隐秘角色。江南的土地兼并问题在明末尤为突出,士绅不仅是主要的土地所有者,更是资本的重要集散地。我们通过对地方志、族谱和私家档案的细致梳理,揭示了士绅如何通过放贷、合伙投资、甚至直接委派亲信参与漕运、盐业及新兴手工业的经营。 重点案例分析之一,是关于“隐田”的考察。许多显赫的士族家族通过复杂的法律和人情网络,将大量土地和商业资本隐匿于佃农或同乡的门面之下,以规避税负或维持其“清贵”的社会形象。这种“士商不分家”的现象,并非个案,而是当时社会结构性矛盾的一种体现。我们论证了,士绅阶层的“不事生产”更多是一种话语策略,而非实际的经济行为。他们通过掌握的文化资本(如儒家经典阐释权、地方公共事务管理权),为他们的商业行为提供了合法性的外衣。 第二部分:新兴商业群体的崛起与地域分工 明清之际,区域性的商业网络进一步成熟,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势力达到了顶峰。然而,本书的关注点更侧重于江南本地的商业生态,特别是围绕苏杭地区发达的丝绸、棉布和出版业的内部结构。我们分析了手工业作坊主、行会组织(公所)以及城市中的“脚店老板”等新兴商业精英的社会地位变迁。 他们虽然在传统士人眼中地位低下,但在经济实力上已足以影响地方的物价和税收。通过对商业契约和账簿的研究,本书描绘了他们如何利用宗族网络和地域关系,建立起高效的生产协作和市场垄断。例如,在松江府的棉布生产链中,掌握技术和资本的“包头”与依附于传统士绅的放贷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竞争又依赖的微妙平衡。本书特别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出版业的繁荣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是商业竞争的结果。书坊主们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题材和装帧,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成熟的商业策略。 第三部分:商业伦理、道德重塑与社会冲突 商业的扩张必然带来传统儒家伦理的冲击。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士绅阶层如何调和其“重义轻利”的传统道德观与日益增长的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我们将考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对商业的批判与反思,并对比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商业活动的态度。 有趣的现象是,许多批判“唯利是图”的士大夫,其家族的财富往往与商业活动深度绑定。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反映了在剧烈社会动荡中,传统价值体系的瓦解与重建过程。我们分析了地方社会中,因商业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例,揭示了商业行为如何渗透并挑战了传统的乡绅治理结构。例如,当商人试图通过购买科举功名或捐纳来提升社会地位时,与本土士绅之间产生的摩擦与冲突,是理解清初社会张力的重要窗口。 第四部分:气候变迁、人口压力与商业环境的重构 本书引入了气候史和社会人口学的视角,论证了17世纪的小冰期气候波动与江南地区的人口压力,是如何共同推动了商业模式的转型。环境的恶化导致粮食歉收,迫使更多农民放弃农业,进入手工业生产部门,为商业扩张提供了廉价且充裕的劳动力。 这种底层人口的流动性增强,改变了传统的依附关系。商人阶层能够更灵活地组织生产和贸易,减少了对地方权力的过度依赖。我们通过对稻作农业向经济作物(如棉花、桑树)转型的研究,展示了商业逻辑如何自下而上地重塑了地方经济的地理格局。商业的繁荣并非单纯的“开明”结果,而是社会、环境多重压力下,一种适应性的“求生策略”的体现。 结语:变局中的弹性与持续的张力 《穿越时空的涟漪》最终强调,明清之际的江南商业图景,是一个充满活力、矛盾交织的复杂系统。士绅与商人的界限日益模糊,新的经济精英正在涌现,但旧的权力结构并未完全消亡。这种持续的张力,既是社会变革的动力源,也构成了晚期帝国在面对近代化挑战时所具备的独特经济弹性。本书旨在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如何管理和参与商业活动,提供一个细致入微、去浪漫化的历史切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刘广京论招商局》给我一种学术研究的质感,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是一本可能探讨招商局经营哲学和管理理念的专著。我猜测,刘广京先生在这本书中,并非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被提及,而是作为一位思想的提出者和实践者,来阐述他对招商局发展规律的深刻见解。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剖析招商局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它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国家战略角色。或许,书中会详细阐述招商局是如何从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刘广京先生的视角,解读招商局在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重大历史节点上的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招商局在投融资、股权运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一本好的“论”著,应该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指导读者理解招商局的商业模式,甚至可以为其他类似机构的管理提供借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深度,让我对招商局有一个更具理论高度的认识。

评分

《刘广京论招商局》这个书名,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它似乎揭示了招商局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而这个面向,可能与一位名叫刘广京的人物密切相关。我设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深入探讨招商局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作品。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描绘招商局是如何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先行者。我期待作者能够还原招商局成立初期的艰难岁月,以及它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壮大。我也想了解,在招商局发展的过程中,刘广京先生是如何凭借其智慧和魄力,应对各种挑战,把握时代机遇,为招商局的发展注入活力的。这本书或许会涉及招商局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物流贸易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项目,以及这些项目如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招商局形象,让我理解它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

读到《刘广京论招商局》这个书名,我脑海中涌现出的是一种关于战略与远见的思考。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招商局的历史叙事,更可能是一部探讨招商局如何通过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著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刘广京先生是如何分析宏观经济趋势,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并以此制定出符合招商局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我希望书中能够披露招商局在重大投资决策、产业整合、以及国际化拓展等方面的战略思想。也许,这本书会深入分析招商局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刘广京先生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化解危机,抓住机遇,带领招商局走向新的辉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深刻洞察,让我理解招商局为何能够持续发展,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企业集团。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提供一种思考企业战略的全新视角。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书名《刘广京论招商局》就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非招商局的内部人士,对于刘广京这个名字也相对陌生,但这恰恰激起了我探究的欲望。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关于招商局发展历程的深度剖析,而刘广京先生则是这场历史进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或许,本书会聚焦于他如何在特定时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论述,对招商局的战略方向、经营模式、甚至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看到他对招商局宏观经济环境的洞察,他对国家政策导向的解读,以及他对招商局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这种“论”字,让我联想到其中可能包含了深刻的理论探讨,而非简单的事件罗列。我想象着作者会引用大量的数据、案例,来支撑刘广京先生的观点,甚至可能会对比当时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从而展现招商局的创新与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让我理解招商局作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成长之路,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与远见,尤其是通过刘广京先生的“论述”,去理解招商局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把握机遇,实现自身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它似乎点名了两位主角——刘广京和招商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位刘广京究竟是谁?他在招商局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开创者,是改革者,还是默默的奉献者?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以传记的形式,细致地描绘刘广京先生的人生轨迹,从他的成长背景、教育经历,到他如何走进招商局,以及在招商局内部,他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招商局的发展。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详实的史料作为支撑,例如当时的文件、信件、内部会议记录等,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刘广京先生的个人特质,他的思想观念,他的决策逻辑,他的领导风格,以及他在这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一本好的传记,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应该触及人物的灵魂,展现其复杂而鲜活的内心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读完之后,对刘广京其人,以及他与招商局之间的故事,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