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果說憲法是國傢政治生活中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那麼,公司法堪稱公司經濟生活中的根本大法,是投資興業的總章程。完善的公司法治是增強民族經濟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衡量一國資本市場現代化和法治化的試金石,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基礎。《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公司法學(第2版)》從介紹公司法的基礎理論人手,結閤作者多年公司法研究的學術成果及其參與2005年《公司法》修改的立法經驗,對公司從設立到終止的公司生命周期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製度、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關係進行瞭深入剖析和詮釋。《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公司法學(第2版)》以《公司法》的製度設計為主綫,兼及其他國傢和地區的公司法,並關注到《公司法》頒布和實施以來的新生法律問題。第二版修訂將2008年後齣颱的主要立法文件和司法解釋以及新興法律問題囊括其中。全書結構閤理,邏輯清晰,主題鮮明,學術性與實務性並重,是法學院係和財經院係學生學習公司法的教科書。
作者簡介
劉俊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民商法博士。兼任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維也納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深圳證券交易所博士後工作站導師、全國總工會法律顧問委員會委員、澳大利亞濛納什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國傢法官學院兼職教授、《中國資本市場法治評論》主編、《資本市場法治網》主編等。1989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法律係,獲法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獲經濟法碩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獲民商法博士學位。同年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曆任所長助理、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商法經濟法室副主任、社會法室主任等職。1996年至1997年,赴挪威奧斯陸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8年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從事訪問研究。2000年至2001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和堪薩斯大學做訪問學者。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作為密西根大學格勞秀斯學者和休斯學者從事訪問研究。多次赴美國、荷蘭、德國、奧地利、芬蘭、新西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國講學或齣席國際學術研討會。作為核心谘詢專傢或起草工作組成員,參加瞭《公司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閤夥企業法》、《政府采購法》和《企業國有資産法》等商事法律的研究、起草和修改工作。主要代錶作有《現代公司法》、《現代證券法》、《公司法的製度創新:立法爭點與解釋難點》、《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與《公司的社會責任》等,在中外學術刊物發錶中英文學術論文200餘篇。1999年被北京市法學會授予“優秀中青年法學傢”稱號。《電子商務中的信任機製研究》(英文)在美國商法學會2001年年會上榮獲拉爾夫·邦奇奬。2003年被《財經時報》評選為全國“2003年度十大意見領袖”。2005年《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一書在第一屆“中國青年法律學術奬”評選中獲一等奬。2006年被中國法學會評選為第五屆“全國十大傑齣青年法學傢”。2006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公司法基礎
第一節 何謂公司
第二節 公司的分類
第三節 公司法的概念、特點和調整對象
第四節 公司法的作用
第五節 公司法的淵源
第六節 中國公司法曆史
第二章 公司設立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公司設立要件
第三節 公司設立程序
第四節 公司發起人
第五節 設立中公司
第六節 公司設立無效
第三章 公司章程
第一節 公司章程概述
第二節 公司章程的個性化設計
第三節 公司經營範圍製度
第四節 公司規章與股東協議
第四章 資本與股份
第一節 公司資本與資本三原則
第二節 最低注冊資本製度
第三節 股東分期繳納齣資製度
第四節 股東的齣資方式
第五節 瑕疵齣資股東的民事責任
第六節 抽逃齣資股東的民事責任
第七節 股份與股票的概念
第八節 股份發行
第九節 新股發行
第五章 股東權
第一節 股東權概述
第二節 股東權、物權與債權的比較
第三節 股權平等原則
第四節 嚮弱勢股東適度傾斜的原則
第五節 股東有限責任原則
第六節 股東誠信原則
第七節 股東資格的確認
第八節 股東的賬簿查閱權
第九節 股東的分紅權
第十節 股東的退股權
第十一節 股東代錶訴訟提起權
第六章 股權轉讓
第一節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閤同的效力
第二節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變動的效力
第三節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嚮非股東轉讓股權的特殊限製規則
第四節 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轉讓特殊規則
第五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上市
第六節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轉讓
第七節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法律限製
第八節 非法證券活動的整治
第七章 公司治理
第一節 公司治理概述
第二節 股東會製度
第三節 董事會製度
第四節 董事長製度
第五節 總經理製度
第六節 監事會製度
第七節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約束與激勵
第八節 獨立董事製度
第九節 瑕疵公司決議的司法救濟機製
第八章 公司債權人的保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揭開公司麵紗製度
第三節 公司擔保
第四節 一人公司債權人的特殊保護
第五節 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務活動中的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第九章 並購重組
第一節 並購重組概述
第二節 公司閤並
第三節 公司分立
第四節 控製權收購
第五節 資産收購
第六節 外資並購製度
第七節 上市公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製度
第十章 公司社會責任
第一節 公司社會責任概述
第二節 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理論根據
第三節 公司社會責任運動的實踐
第四節 建設服務型政府,推動公司社會責任運動
第五節 強化公司社會責任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十一章 公司債券
第一節 公司債券概述
第二節 公司債券的發行
第三節 公司債券的流轉
第四節 公司債券持有人的利益保護機製
第十二章 公司財務會計製度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公司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三節 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要素和會計計量屬性
第四節 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的編製和提供
第五節 公司財務會計報告審計
第六節 公司淨利潤的分配
第七節 公司內部控製製度
第十三章 特殊類型公司
第一節 一人公司
第二節 有限閤夥
第三節 外商投資公司
第四節 國有獨資公司
第五節 企業國有資産法對國有企業的法律規製
第十四章 公司終止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公司解散事由
第三節 公司僵局及其救濟
第四節 清算中公司的獨特法律地位
第五節 清算組及其組成人員的法律地位
第六節 公司清算程序
第七節 法院強製清算程序
第八節 公司終止
第九節 清算義務人的義務與責任
精彩書摘
美國早在20世紀初就徹底確立瞭股東有限責任原則。①美國《模範商事公司法》第6.22條第1項規定:“除支付被授權發行的股份的對價、或認股協議載明的對價外,購買公司股份的當事人不就該股份對公司或債權人承擔債務清償責任”;第2項接著規定:“除非公司章程另有規定,股東個人對公司的行為或債務概不負責;但他可能因其自己的行為或活動而承擔個人責任”。《德國股份法》第1條第1項開宗明義規定,“公司為具有獨立法人性的公司;債權人僅以公司財産作為公司債務之擔保。”
三、股東有限責任原則的社會功能
(1)股東有限責任原則有利於限製公司股東的投資風險,鼓勵大眾的投資熱情。限製股東投資風險最為有效的手段在於確立股東有限責任原則。股東有限責任原則一方麵將股東在特定公司的投資風險鎖定在股東可事先預料的金額之內,避免公司的經營失敗殃及股東其餘財産;另一方麵使得股東藉助多元化投資組閤策略控製投資風險。
(2)股東有限責任原則有利於降低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監督公司經營管理者的成本。股東的投資風險程度與其參與公司治理、監督公司經營管理者的壓力成正比。投資風險程度越高,股東監督成本越高,股東進行多元化組閤投資的概率越小。股東有限責任原則有利於股東事先對自己的監督成本、監督效益進行比較核算,從而閤理分配自己的監督資源。
(3)股東有限責任原則有利於降低股東對其他股東的監督成本。在缺乏股東有限責任原則的情形下,每位股東要避免自己承擔與自己投資收益不成正比的巨額企業債務,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對其餘股東的個人財産進行持續性監督,以避免其餘股東為逃避企業債務而藏匿、損壞、轉移自己的財産。而股東有限責任原則之確立則可一筆勾銷股東的這項監督成本。
(4)股東有限責任原則有利於提高股權的流通性,推動現代證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在股東無限責任原則的作用下,股份的價值不僅取決於企業的資産價值,而且取決於眾股東的財産狀況。因此,同一企業的股份之間不具有同質性和可替代性,也無法形成統一的轉讓價格。而在股東有限責任原則的作用下,股份的價值僅取決於公司的資産價值,取決於公司資産創造的收益水平,而與眾股東的身份與財産狀況無涉。同一公司的股份之間具有同質性和可替代性,統一的轉讓價格較易形成。這無疑為現代股票市場的萌芽、發展與繁榮打下瞭堅實的法律基礎。可斷言,沒有股東有限責任原則,就沒有現代證券市場。
……
前言/序言
公司是市場經濟社會的主人翁,是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國傢富強、百姓富庶、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如果說憲法是國傢政治生活中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那麼,公司法則是公司經濟生活中的根本大法,是投資興業的總章程。實踐證明,完善的公司法治是增強民族經濟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衡量一國或者地區資本市場現代化和法治化的試金石,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律基礎。凡屬市場經濟大國,不管其為大陸法係,抑或英美法係,無不擁有引以自豪的公司法,無不擁有一大批職業化的公司法學者、公司法法官和公司法律師。因此,公司法學應當成為法學院係和財經院係學生的必修課程。
在多年從事公司法研究的過程中,早就想寫一本公司法教材,也有不少讀者和齣版社約我寫這樣一本教材。但由於近年忙於公司法修改的專題研究,遲遲未能如願。在我2006年撰寫《新公司法的製度創新:立法爭點與解釋難點》期間,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調入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從研究員崗位轉換到教授崗位後,既要繼續從事商法的學術研究工作,還要為意氣風發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們傳授商法知識。要傳授商法知識,教材似乎又必不可少。
此時,適逢北京大學齣版社法律編輯室謝海燕老師熱忱邀請我撰寫一本公司法教科書。恭敬不如從命。心中的負債感總算得以緩解。撰寫一本公司法精品教科書並非易事。本著弘揚主流價值觀、介紹與評論通說的教材撰寫規則,我為撰寫這本教科書前後投入瞭一年多的時間。本書以《公司法》的製度設計為主綫,兼及其他國傢和地區的公司法,強調瞭基本原理、基本製度、基本概念的論述,期望能對法學院係和財經院係的同學們研習公司法起到引路指南的作用。
在此,要對鼓勵與支持我撰寫此書的所有傢人和友人錶示感謝。我要感謝妻子徐海燕教授在繁忙工作之餘支持我的學術事業。我要感謝我的女兒每天帶給我的陽光心情。
由於我纔疏學淺,本書缺憾定所難免。尚祈讀者諸君有以教之,不勝感激之至。
《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與法律實踐》 作者: 王建華,李明德 齣版社: 法律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23年11月 ISBN: 978-7-5640-6001-0 --- 核心內容概述 本書《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與法律實踐》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緊密結閤現實業務場景的公司治理框架。本書立足於當代全球化和數字化背景下,公司麵臨的復雜治理挑戰,超越瞭傳統公司法中對股東和董事會責任的簡單羅列,重點探討瞭利益相關者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可持續發展(ESG)原則對公司決策的影響,以及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在公司運營和監管中引發的新問題。 本書結構清晰,共分為六大部分,二十餘個章節,內容涵蓋瞭從公司設立、組織架構設計、董監高責任、股東權利保護,到重組兼並、危機管理及全球化閤規等核心領域。 ---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的基礎理論與演進(約 300 字)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公司治理的理論基石,包括代理理論、剩餘索取權理論以及新興的利益相關者理論。我們深入剖析瞭不同法律體係(尤其是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治理理念上的差異,並著重分析瞭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對“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反思與修正。 重點章節包括: 治理的範式轉移: 從單純的股東中心主義嚮多重利益平衡的轉型研究。 董事會的角色重塑: 探討董事會如何從傳統的決策執行機構轉變為戰略引領者和風險管理者。 文化與治理: 分析企業文化對治理有效性的深遠影響,強調“軟性治理”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董事會與高管的結構、職能與責任(約 400 字) 這是本書最為核心的部分,詳細闡述瞭現代公司管理層的組織設計、權力邊界及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我們引入瞭大量的司法判例和國際最佳實踐案例,以說明理論在司法審查下的實際適用情況。 重點關注議題: 1. 董事會多元化與獨立性: 探討如何通過構建有效的多元化董事會來提升決策質量,以及獨立董事在防範關聯交易中的實際作用與局限性。 2. 盡職調查與注意義務的量化標準: 針對信息時代公司決策的復雜性,我們提齣瞭一個更具操作性的“閤理審慎”標準,特彆針對快速迭代的商業決策(如重大技術投入、並購決策)中的注意義務要求。 3. 高管薪酬與激勵機製的法律約束: 深入分析瞭“TARP”等國際案例中對高管過度激勵導緻風險行為的監管措施,並提齣瞭國內司法實踐中關於追償機製的構建建議。 4. 信息披露的邊界與義務: 不僅關注財務信息的披露,還詳述瞭非財務信息(如氣候變化風險、供應鏈閤規)的強製性披露要求及其法律後果。 --- 第三部分:股東權利保護與資本市場實踐(約 350 字) 本部分聚焦於中小股東的權益保障,以及在資本市場背景下,如何通過法律工具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同時避免“多數人暴政”。 關鍵探討點: 訴訟機製的效率分析: 詳細對比瞭直接訴訟、替代訴訟(派生訴訟)的啓動條件、舉證責任分配,並對集體訴訟在美國和歐盟的最新發展進行瞭比較研究。 關聯交易的公平性審查: 闡述瞭法院在審查關聯交易的“商業閤理性”時所依賴的關鍵證據鏈,並提供瞭董事會內部控製的實務建議。 僵局與解散危機: 針對股權結構分散或雙頭控製的僵局公司,提供瞭法律乾預的路徑分析,包括強製迴購、準迴購以及司法解散的適用條件。 特彆股東決議的法律效力: 針對少數股東利用“多數否決權”阻礙公司正常發展的行為,提供瞭法律救濟方案。 --- 第四部分:公司重組、並購與危機管理中的治理視角(約 250 字) 在市場整閤加劇的背景下,並購(M&A)過程中的治理問題日益突齣。本書從交易的各個階段審視瞭公司治理的風險點。 事前盡職調查的治理維度: 強調對目標公司治理缺陷、潛在訴訟風險及關鍵人纔依賴性的審查,而非僅僅關注財務報錶。 閤並中的少數股東保護: 詳細解析瞭“公平價格”的認定標準,特彆是在現金對價與換股方案中的估值差異。 破産重整中的權力平衡: 在公司麵臨財務睏境時,探討債權人、管理層與重整計劃執行人之間的權力博弈,以及如何通過治理機製確保重整計劃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 第五部分:可持續發展(ESG)與新興治理挑戰(約 200 字) 本部分緊跟國際前沿,探討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如何從非強製性倡議轉變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治理要求。 ESG治理的製度化: 分析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等前沿立法的結構,探討國內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引入ESG標準的操作性框架。 氣候風險與董事責任: 闡述董事會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的注意義務,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要求。 反腐敗與閤規文化的構建: 結閤最新的國際反腐敗執法趨勢,強調建立強健的內部控製係統和“零容忍”的閤規文化。 --- 結論與展望 《現代公司治理結構與法律實踐》不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本麵嚮實務操作的指南。本書力求通過對最新法律條文、司法解釋和全球治理實踐的整閤分析,幫助公司法從業者、企業高管及法學院師生構建起一個既符閤中國國情又具備國際視野的現代公司治理思維體係,以應對未來商業環境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