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人文科學與現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當代中國思想者的研究視域從來沒有離開過對中國社會的人文關注。
如今,中國社會進入瞭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
新時期呼喚新人文,也不斷催生著新人文。
人文科學與現代性是中國現代轉型期所進入的兩個深層論域。但無論學理概念或意義評價,漢語學術思想界迄今仍缺少切實的界定梳理。本書對人文科學與現代性的概念內涵和外延進行瞭界定。在此基礎上,特彆將這兩個概念關聯地構成相互闡釋的論域。人文科學的獨特職能隻有在現代性背景下纔能顯示;現代性的內涵與外延也隻有在人文科學的框架中纔能與社會科學的現代化概念區彆開來。本書選取這一關聯域中有代錶性的教育為主要內容,力求從學理源頭為今日正在實踐中的中國人文教育提供依據。本書作者是漢語學術界人文科學理論與現代性理論的代錶性研究者之一,構成本書章節的文本選自作者近年來發錶的産生過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它們首次被整閤進人文科學與現代性這一關聯域,從而將獲得新的閱讀視野。
尤西林,1947年生,經曆“文革”與插隊做工。1982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現任該校文學院教授,緻力於中國精神價值的現代重建。代錶作有《人文學科及其現代意義》(2006增訂再版)、《闡釋並守護世界意義的人:人文知識分子的起源與使命》(2006增訂再版、2008年颱灣繁體版)、《人文科學導論》(“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2002年高等教育齣版社,2008年颱灣繁體版)、《心體與時間:20世紀中國美學與現代性》(人民齣版社2009)。
序言
上編 人文科學
“人文學科”、“人文主義”、“人文科學
“人文”的科學性與現代性
“古今”先於“中西”
——中國傳統人文觀念的現代性闡釋
漢語人文科學觀念為何滯後百年
人文科學公理地位的建立
——李澤厚與中國馬剋思主義現代轉型
附:大英百科全書(15版)“人文學科”
《人文科學導論》颱灣繁體版序言(2008)
對人文學術行政化之批評
中編 現代性
“現代性”概念的外延
—— “現代”、“現代化”、“現代性”、“現代主義”、“後現代”
“現代性”的內涵
——現代性與時間
匆忙與耽溺
——現代性心態悖論
附:《心體與時間》序
藝術傳播的現代性機製及其限定
“現代性”觀念的人文性及其運用於藝術研究的若乾問題
現代性(modernity)與世俗性(secularity)
下編 教育的人文精神
古典人文教育
大學人文精神的信仰起源
附:與這個時代保持人文距離——答汕頭大學記者
何謂“學院”——答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會《立報》記者
素質教育的人文性
通識教育的人文性
經典文本導讀在現代大學人文學科教學中的地位
師範教育的人文性與專業—教育學雙重性
知識分子的人文性
文化含義的自我犧牲與作為知識分子原型的巫
附:《闡釋並守護世界意義的人》原版序
《闡釋並守護世界意義的人》颱灣繁體版序(2008)
《闡釋並守護世界意義的人》增訂版後記
人文精神團契與現代社會
附:孔門實乃教育團契:原始儒學團契傳統與法住人文活動
學術與文化自覺
序言
人文科學與現代性是中國現代轉型期所進入的兩個深層論域,但無論學理概念或評價意義,漢語學術思想界迄今仍存在著較大分歧。例如,漢語學術界主流至今不願采用“人文科學”一詞,而堅持“人文學科”乃至“人文學”而迴避“科學”一詞。再如,“現代性”在中西文獻中基本與“現代化”混淆使用,這便涉及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分。因此從學理上切實梳理這些分歧,已是亟迫工作。就評價角度而言,錶麵上,自從1994年大陸思想界討論“人文精神”以來,人文思潮的現實積極意義已成共識。但是,由於中國政治體製改革已成當務之急,此一形勢下,對現代化反思性的人文科學與現代性理論,卻可能被視為阻礙改革的“可疑”(一位著名思想界人士評語)思潮策源地。本書收入的漢語人文科學觀念為何遲滯百年進入中國的思想史研究,以及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文科學思維及其錶達式對獨斷論意識形態的實質性嬗變,這兩個研究對迴答上述疑問可能會有所幫助。此外,僵持於中西文化對立的模式、對中國傳統文化人文主義特質非曆史性的執著,對於此類思
潮,人文科學與現代性的關聯性研究,也有去魅意義。因此,本書主題在學院化概念理論背後,有著甚為迫切的現實問題意識。
人文科學與現代性這兩個概念關聯地構成相互闡釋的論域。人文科學的獨特職能隻有在現代性背景下纔能顯示;現代性的內涵與外延也隻有在人文科學框架中纔能與社會科學的現代化概念區彆開來。本書選取這一關聯域中代錶性的教育為主要內容,力求從學理源頭為今日正在實踐中的中國人文教育提供依據。人文科學與現代性關聯性研究對於教育的意義遠超齣狹義的人文主義教育流派。例如,人文知識分子作為人文科學與現代性結閤的社會哲學概念,根本不曾進入現代教育目標,而這一目標對於現代化轉型及其現代化目標來說,卻正是重要的條件。此外,已瀕於商業化的中國大學,無論就其曆史或現狀而言,都有必要接受大學現代性與人文性含義的啓濛教育。這同樣是中國社會實現現代化重要的條件。
上述內容構成本書篇章。文本選取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持續方嚮的研究成果。但本書又並非論文重印,不僅因為本書對原文本有重要修改(例如對於迄今仍然普遍混淆不清的“人文學科”與“人文科學”語義語用第一次重新界定),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不同時期發錶(或未發錶)的論文與講演,在人文科學與現代性這一關聯域中首次被明確整閤進一個深層而重大的背景,從而它們將獲得新的閱讀視野與角度。此外,作者榮幸獲邀以這些成果加入“新人文叢書”。叢書所構成的中國思想群體身影,將使個體工作的意義彼此映射而匯入一個曆史。因此,這些重新結集的文本已超齣瞭每一個作者最初的聲音。
人文科學與現代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