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宠物:图说蝾螈和蛙的饲养

天下宠物:图说蝾螈和蛙的饲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路杨,周佳俊 著
图书标签:
  • 蝾螈
  • 两栖动物
  • 宠物
  • 饲养
  • 图鉴
  • 科普
  • 宠物护理
  • 新手指南
  • 动物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196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4894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天下宠物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6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天下宠物:图说蝾螈和蛙的饲养》图文并茂、分类细致地介绍了63种现在国内较为常见、流行的蝾螈和蛙的生活习性和饲养要点。

详细介绍了蝾螈和蛙人工饲养所需的典型生境、饲养环境、日常管理、休眠、繁殖、疾病治疗、饲料等各方面基础知识。

《天下宠物:图说蝾螈和蛙的饲养》是一本集蝾螈和蛙的欣赏和知识介绍为一体的书籍。

作者简介

张路杨,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却 “意外”地对两栖爬行动物有着浓厚兴趣。高中时起开始饲养两栖爬行动物,同时开始了长期的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生存状况调查。2006年完成两栖动物子二代人工个体的繁殖,2008年繁育出第一代白化白条锦蛇人工个体。2012年起开始负责第二次全国野生脊椎动物普查中“北京蛙类”的专项调查工作。目前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的普查与生境保护工作,致力于保护脆弱的两栖爬行动物生境。

目录

一、认识两栖英
(一)脊椎动物的“从水中到陆地”
(二)蚓螈类、蝾螈类和蛙类
(三)两栖类的生态类型
1.温带及高海拔型
2.亚热带型
3.热带型

二、两栖类的饲养
(一)如何判定两栖动物的饲养类型
1.蝾螈类的饲养环境
2.蛙类的饲养环境
(二)全水栖蝾螈或鲵的饲养
1.典型的生境
2.建立合适的饲养环境
3.食物的饲喂和温度、水的日常管理
(三)水陆两栖蝾螈或鲵的饲养
1.典型的生境
2.建立合适的饲养环境
3.食物的饲喂和温度、水的日常管理
4.休眠期的管理
(四)全水栖蛙类的饲养
1.典型的生境
2.建立合适的饲养环境
3.食物的饲喂和温度、水的日常管理
4.休眠期的管理
(五)陆栖蛙类的饲养
1.典型的生境
2.建立合适的饲养环境
3.食物的饲喂和温度、水的日常管理
4.休眠期的管理
(六)高度依赖饲养环境的蛙类的饲养
1.典型的生境
2.建立合适的饲养环境
3.食物的饲喂和温度、水、湿度的日常管理
(七)繁殖与蝌蚪的管理
(八)两栖类的疾病预防和治疗
1.健康的评估
2.两栖类疾病的三种类型与预防
3.疾病与治疗
(九)饲料的种类与饲喂
1.鱼虫/血虫
2.小鱼
3.蟋蟀/蝗虫
4.蚯蚓
5.蟑螂
6.果蝇/跳虫/鼠妇
7.乳鼠
8.人工饲料
(十)从新手到专业饲养者
1.获得支持
2.知识的学习
3.积极参考而不盲目崇拜和恶意评论
4.能力所及
5.认真做好饲养记录和评估

三、蝾螈和蛙的饲养和鉴赏
1.版纳鱼螈
2.山溪鲵
3.东北小鲵
4.施氏巴鲵
5.极北鲵
6.虎纹钝口螈
7.美西钝口螈
8.长趾钝口螈
9.帝王星斑螈
10.老挝螈
11.细痣疣螈
12.海南疣螈
13.红瘰疣螈
14.绿红东美螈
15.东方蝾螈
16.蓝尾蝾螈
17.黑斑肥螈
18.无斑肥螈
19.云雾瘰螈
20.中国瘰螈
21.斑纹蝾螈
22.火蝾螈
23.东方铃蟾
24.峨眉髭蟾
25.长吻山角蟾
26.非洲爪蟾
27.负子蟾
28.施特黑昧蟾
29.中华蟾蜍
30.花背蟾蜍
31.黑眶棱眶蟾
32.海蟾蜍
33.金背蟾蜍
34.角花蟾
35.丽红眼蛙
36.牛奶盔头雨蛙
37.华西雨蛙
38.东北雨蛙
39.索瓦叶泡蛙
40.绿雨滨蛙
41.犬吠雨蛙
42.红吸盘小树蛙
43.锯腿小树蛙
44.斑腿泛树蛙
45.侧条跳树蛙
46.大树蛙
47.越南棱皮树蛙
48.芦苇蛙
49.花斑褶肛蛙
50.滑疣鳞蟾
51.中国林蛙
52.黑斑蛙
53.泽蛙
54.牛蛙
55.非洲牛箱头蛙
56.散疣短头蛙
57.岸暴蛙
58.花狭口蛙
59.北方狭口蛙
60.花细狭口蛙
61.花姬蛙
62.迷彩箭毒蛙
63.染色箭毒蛙

前言/序言


《生命的跃动:蝾螈与蛙的奇幻世界》 一、引言:探寻古老生命的回响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中,蝾螈与蛙,这对披着湿润皮肤的古老生灵,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悄然书写着生命的传奇。它们是两栖动物的杰出代表,承载着从水中到陆地的演化基因,是连接水生与陆生世界的生命桥梁。它们或色彩斑斓,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或形态各异,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它们似乎是神秘而遥远的,只存在于野外的湿地、溪流,抑或是科学家的实验室中。 本书《生命的跃动:蝾螈与蛙的奇幻世界》旨在打破这种隔阂,以一种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读者带入蝾螈与蛙那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我们将不仅仅停留在“图说”的表面,而是深入探究它们的生活习性、生态角色、繁殖奥秘,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本书将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敬畏的探索之旅,让每一个热爱生命、好奇自然的人,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启迪与共鸣。 二、蝾螈:地下的精灵,湿地的舞者 蝾螈,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几分古朴与神秘。它们通常拥有修长的身体,四肢短小,以及一条标志性的长尾。它们的皮肤湿润而光滑,正是这份湿润,使得它们能够呼吸,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 多样的形态与色彩: 从陆地上常见的火蝾螈,以其黑色的皮肤上点缀着耀眼的黄色或橙色斑纹,仿佛燃烧的火焰;到水中生活的蝾螈,如蝾螈科的种类,它们可能拥有纤细的羽状鳃,在水中优雅地摆动,宛如水中仙子。本书将为你呈现世界各地蝾螈的惊人多样性,从巨大的中国大鲵,被称为“活化石”,到小巧玲珑的森林蝾螈,它们的身姿与色彩,无不展现着大自然非凡的创造力。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种类蝾螈的体型特征、皮肤纹理、色彩变化及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 隐秘的生活习性: 许多蝾螈是典型的夜行动物,白天隐藏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如枯叶下、落石缝隙或腐木中。它们的觅食方式也各具特色,有的擅长伏击,有的则依靠灵敏的嗅觉搜寻猎物,如昆虫、蠕虫、小型无脊椎动物,甚至其他小型两栖动物。我们将揭示它们隐秘的日常生活,了解它们如何利用环境,如何与其他生物互动,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神奇的再生能力: 蝾螈最令人惊叹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强大的再生能力。从断裂的肢体到受损的器官,甚至脊髓,它们在受伤后都能惊人地再生,恢复原状。这种神奇的能力不仅是生命力顽强的体现,更是科学家们研究干细胞、再生医学的重要模型。我们将深入探讨蝾螈再生能力的生物学机制,以及这项研究对人类医学的潜在意义。 繁殖的奥秘: 蝾螈的繁殖过程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与生命的智慧。许多种类会进行复杂的求偶仪式,雄性通过舞蹈、释放信息素等方式吸引雌性。受精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体内受精,也有体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体的成长,更是生命延续的奇迹。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蝾螈的繁殖策略,从求偶到育幼,展现生命的延续之道。 三、蛙:声声鸣唱,跳跃的生命 蛙,另一个两栖家族的耀眼明星。它们以其标志性的跳跃能力、变化多端的叫声,以及有时令人惊艳的色彩而闻名。它们是湿地、森林、草原乃至城市绿地的常客。 从蝌蚪到成蛙的蜕变: 蛙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转变过程,从水生、用鳃呼吸的蝌蚪,逐渐发育出肺部,长出四肢,尾巴退化,最终成为能在陆地或半水中生活的成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奇迹的展现。本书将细致描绘蝌蚪的发育 stages,讲解其内部生理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这一过程的影响。 多样的生境与生存策略: 蛙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从热带雨林的潮湿环境到温带的沼泽,再到干旱地区的短暂湿地。不同的生境造就了蛙类多样的生存策略。有的蛙类善于伪装,融入周围环境,成为隐形的猎手或躲避捕食者的专家;有的蛙类则色彩鲜艳,以其毒性警告潜在的捕食者,这是一种“鲜艳即危险”的生存法则。我们将深入探索不同蛙类赖以生存的生境,以及它们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的各种奇妙策略。 声音的语言: 蛙鸣,是夏季夜晚最动听的交响乐之一。不同种类的蛙,其鸣叫声也各不相同,有的低沉浑厚,有的高亢清脆。这些叫声不仅仅是简单的声响,更是它们交流、求偶、宣示领地的重要工具。我们将剖析蛙鸣的“语言”,了解不同叫声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声音来维系种群。 繁殖的奇观: 蛙类的繁殖方式也充满了生命的多样性。大多数蛙类是体外受精,雌雄蛙在水中共同产卵并受精。有的种类会进行“抱对”,雄蛙紧紧抱住雌蛙,以确保受精的成功。还有的种类,如某些树蛙,会选择特殊的繁殖场所,甚至有“育儿袋”或将卵附着在身体上进行孵化。我们将描绘蛙类繁殖的各种场景,展现生命孕育的壮丽与温馨。 独特的行为模式: 蛙类还展现出许多引人入胜的行为模式。例如,某些蛙类具有守护卵或蝌蚪的习性,体现了原始的亲代抚育;而一些树蛙则利用发达的趾垫,在垂直的树叶或树干上行走自如。我们将探索这些独特的行为,理解它们背后的生存意义。 四、蝾螈与蛙的生态角色与科学价值 蝾螈与蛙不仅仅是自然界中迷人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是许多捕食者的重要食物来源,如蛇、鸟类、哺乳动物等。同时,它们也控制着昆虫、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维持着生态平衡。 环境健康的指示器: 由于它们对环境变化敏感,皮肤湿润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蝾螈和蛙类常常被视为环境健康的“指示剂”。它们种群数量的变化,或是健康状况的改变,往往预示着栖息地可能受到了污染或破坏。 科学研究的宝库: 如前所述,蝾螈的再生能力是生物学研究的焦点。而蛙类,尤其是其在繁殖、发育和行为方面的特性,也为遗传学、神经科学、行为学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五、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命遗产 然而,这些古老而美丽的生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入侵物种以及疾病的传播,都对蝾螈和蛙类的生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本书将呼吁读者关注蝾螈与蛙的生存困境,了解它们所面临的危机。我们将探讨现有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一些个人力所能及的行动建议,例如: 尊重自然,保护栖息地: 减少对自然湿地、森林等栖息地的干扰,不随意破坏它们的家园。 减少污染,关注水质: 避免向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关注生活用水的净化,为它们提供更洁净的生存环境。 传播知识,提高意识: 将蝾螈与蛙的美丽与重要性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并关心它们。 支持科研与保护组织: 关注并支持致力于蝾螈与蛙类研究与保护的科研机构和非营利组织。 六、结语:生命之跃,生生不息 《生命的跃动:蝾螈与蛙的奇幻世界》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此处省略,因为介绍本身不包含图片),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被低估的生命领域。我们相信,当您翻开这本书,您将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会被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惊人的适应能力和独特的美丽所打动。 蝾螈与蛙,它们是地球生命的见证者,是自然界精妙设计的缩影。理解它们,就是理解生命本身的多样性与韧性。希望这本书能激发您对自然更深的好奇心和更真挚的敬畏之心,让我们共同守护这颗星球上,这些跳跃的、湿润的、充满活力的生命遗产,让它们的歌声与身影,在未来继续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封面那张照片捕捉到了两栖动物身上那种特有的湿润光泽和灵动神韵,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个领域的深厚情感。内页的纸张质地也十分考究,摸上去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文字和图片的布局疏密有致,一点都不显得拥挤,即使是初次接触两栖动物饲养的新手,也能轻松找到重点。那些彩图的质量简直令人赞叹,色彩还原度极高,细节清晰可见,仿佛能透过照片感受到饲养箱内微小的环境变化。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细细端详那些精美的插图,它们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对文字描述的有力补充和印证,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的高标准,无疑为它的专业性增添了无可替代的魅力,让整个阅读体验从枯燥的指南书蜕变成了一种艺术鉴赏般的享受。

评分

我作为一个对冷血动物怀有复杂情感的爱好者,这本书真正触动我的是它对饲养环境的细致入微的探讨。作者似乎完全站在饲养者的角度,将我们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微小困境都提前预判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关于水质的参数波动,书里没有用晦涩难懂的化学术语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的步骤,讲解了如何通过简单的日常监测来维持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那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出作者绝非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而是实战经验极其丰富的实践者。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微气候”营造的章节,它强调的不是单一的温湿度设定,而是如何模拟出自然界中光照周期、湿度梯度以及不同区域温差的微妙平衡,这对于保障蝾螈和蛙类长期的健康至关重要,也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福利的深度关怀,绝非仅仅是提供一个生存空间,而是真正为其创造一个能繁衍生息的家园。

评分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不同物种的饲养要点,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从基础的物种识别、历史背景的快速扫盲,到核心的饲养设备选型与搭建,再到后续的日常维护和潜在疾病的应对,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这种条理分明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当我遇到特定问题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应的章节,找到精确的指导,避免了在浩瀚的资料中迷失方向。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为它作为一本长期参考手册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显示了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深厚功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饲养指南”的刻板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养什么”和“怎么养”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这些小生命共存”的哲学探讨。作者在文字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种对自然界生命形态的敬畏和珍惜,感染了我。他没有将两栖动物仅仅视为可以观赏的宠物,而是强调了它们在生态链中的独特价值和脆弱性。这种深层次的理念渗透,让我在阅读完具体的饲养步骤后,内心也得到了升华,促使我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审慎、更加有同理心地去对待每一个生命个体。这种兼具实用性与人文关怀的文本特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宠物饲养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带着你一步步走进这个奇妙的饲养世界。它的语言流畅自然,即便是涉及到一些相对专业的术语,作者也会立即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加以解释,使得阅读过程中的“理解门槛”降到了最低。我发现自己可以很自然地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中,没有产生任何阅读上的阻滞感。这种叙事上的亲和力,使得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两栖类饲养,变得充满探索的乐趣和可以掌控的信心。它成功地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的照料流程中,让人在学习“如何做”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物流太慢,便宜了几块钱

评分

物流太慢,便宜了几块钱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物流太慢,便宜了几块钱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