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時期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標
★當今佛門大德,皆普勸學佛之人,當讀《印光法師文鈔》,並依之修行
《印光法師文鈔》是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的書信、論、記、疏跋、法語以及雜著等文字的匯編。自1912年印光法師於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潛修,高鶴年居士將其四篇文稿刊登於《佛學叢報》後,龍天推齣,應世弘法。先有徐蔚如等民國大居士,後又有德森法師、羅鴻濤等,欲報印光法師法乳之恩,故集成增廣、續編、三編,計文鈔十捲,共一百餘萬字,是近代以來流通量較大、流通麵較廣的佛教著作之一。
大師之《文鈔》是末法時期眾生黑暗中的明燈,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標。今人學佛,如不依《文鈔》之教誨,實無入手之處,成就之時。故當今佛門大德,皆普勸學佛之人,當讀《印光法師文鈔》,並依之修行。
本書共分四冊,收錄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四捲、《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二捲、《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四捲以及《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一捲,以現今蘇州靈岩山寺流通之《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為底本進行點校、排版。
印光法師(1861年~1940年),即釋印光,法名聖量,字印光,自稱“常慚愧僧”,又因仰慕佛教淨土宗開山祖師——當年在廬山修行的慧遠大師,故又號“繼廬行者”。大師俗姓趙,名丹桂,字紹伊,號子任。陝西郃陽(今閤陽)孟莊鄉赤城東村人。大師振興佛教尤其是淨土宗,居功至偉,大師圓寂後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是對中國近代佛教影響深遠的人物之一。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約教論。今以教理約教,行果約機,謂依教理以起行,行滿方剋證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嚮。韆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嚮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齣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
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禪宗,若單提嚮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必欲棄俗諦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諦以明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瞭,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齣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齣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齣生死、證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韆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贊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榖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禪宗,偏贊淨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岩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禪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製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自茲厥後,佛法漸衰。加以國傢多故,則法輪幾乎停轉。雖有知識,各攻其業。以力不暇及,置此道於不問。有談及此事,聞者若將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緇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滅,使來哲得聞,實莫大之幸也。
……
這套文鈔的體量確實不小,四冊連貫閱讀下來,需要不少時間和毅力。我采用瞭“穿插閱讀”的方式,白天工作忙碌時,就隨機翻閱其中的譬喻故事或法語開示,晚上則靜下心來,針對性地研讀那些關於戒律和因果報應的章節。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其中關於“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的闡述。它沒有用恐怖的描述來嚇唬人,而是用大量生活中的事例,層層剖析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自然法則。這種清晰的因果觀,極大地穩定瞭我的心神,讓我意識到每一個念頭、每一樁小事,都有其深遠的影響。它教會我,真正的修行不是追求某種超自然的能力,而是腳踏實地地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對於那些在道德和行為上感到迷茫的人來說,這套書就像是一盞定海神針,提供瞭堅實的道德坐標。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接觸印光法師的文集,可能會覺得有些地方的語氣略顯嚴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當你真正深入閱讀下去,特彆是結閤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去理解時,纔會明白那份“嚴”其實是源於最深切的悲憫之心。他麵對的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修行誤區和懈怠之風,所以他的文字自然帶著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老實修行”和“斷除妄想”的論述,那段話簡直像一記重錘,把我心中那些虛浮的、求快的念頭都給敲碎瞭。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真”,沒有絲毫的矯飾和粉飾,直麵人性的弱點,然後給齣最直接的藥方。它強迫你停下來,審視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嚮外去尋求慰藉或證明。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對“真誠”二字有瞭更深刻的體會,那是對佛法,更是對自己。
評分坦白講,這套書的閱讀體驗,與讀現代人寫的佛學普及讀物是完全不同的。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也沒有迎閤當下流行的“心靈雞湯”式的錶達,它就是一種樸素的、充滿力量的文字流。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老法師對大眾的關懷”,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深切的期望,仿佛他真的在麵對麵地教導每一個讀者。我特彆喜歡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問答錄,那些信徒提齣的問題,很多也是我們現代人會遇到的睏惑,比如“怎樣纔能放下對兒女的牽掛”、“如何對待不信佛的傢人”等等。大師的迴答總是那麼有針對性,既慈悲又不失原則,讓人讀完之後,不僅知道“做什麼”,更明白瞭“為什麼這麼做”。這套文鈔,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份穿越時空的、充滿智慧和慈愛的精神遺産,值得反復翻閱,常讀常新。
評分拿到這套《印光法師文鈔全集》的時候,心裏就湧起一股莊嚴肅穆的感覺。其實我之前也零星讀過一些關於印光大師的開示錄,但總覺得不夠係統。這次終於能把全集抱迴傢,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個精神上的可靠港灣。第一冊翻開,映入眼簾的那些教導,比如關於發願、持戒的細緻講解,真的讓人豁然開朗。它不是那種空泛的說教,而是非常貼閤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尤其欣賞大師那種“不離日用,直指人心”的風格,他總是能把最深奧的佛理,用最樸實的語言講透徹,比如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摩擦,如何麵對生老病死。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慈悲的長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裏,穩住自己的腳步,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動搖。書中的文字,像清泉一樣洗滌心靈,讓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找到瞭一片難得的寜靜之地。讀完後,感覺看待世界的角度都變得更加柔和與寬容瞭。
評分這四冊書的裝幀和排版,簡直是為深度閱讀者量身定做的。紙張的質感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我這種需要細細品味文字的人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其中的幾篇關於淨土法門的論述裏。大師的文字邏輯性極強,層層遞進,從破除對淨土宗的誤解,到詳細闡述信、願、行這三大要訣,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紮實有力。特彆是他駁斥那些似是而非的修行觀點時,那種鞭闢入裏的分析,讓我忍不住拍案叫絕。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記錄瞭某位高僧的言論,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可操作的修行體係。它就像一本詳盡的地圖冊,清晰地標示齣從迷茫到覺悟的每一步路徑,讓你知道該往哪裏走,以及路上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岔路口。對於真正想在佛法上深耕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套不可或缺的案頭常備書。
評分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評分師兄推薦的,三百年來一人而已,大德
評分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評分不錯哦
評分挺好的,還沒看。
評分學習閱讀!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書很好,紙張也不錯
評分大師的話就是不一樣。受益匪淺
評分印光大師的,非常好,感恩。大傢都來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