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套装上下册)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昌仪 编
图书标签:
  • 神话学
  • 中国神话
  • 文论
  • 学术
  • 文化
  • 历史
  • 民俗
  • 文学
  • 中国文化
  • 百年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13725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51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神话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10
套装数量:2
字数:1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套装上下册)》是对一百年来神话学历史的回顾,展示了中国神话学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套装上下册)》共选录了1903—2000年间99位中国学者撰写并在国内外发表的中国神话学研究文论115篇。其中有部分文章,除原发外,很少结集,在国内很难寻到。更有少部分文论,在中国大陆从未与读者见面。《“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套装上下册)》适合文史哲爱好者、高校文科师生、作家、编导、文化创意工作者阅读,也给文学和神话学专业研究者提供了经典的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马昌仪(1936-)广州人,女,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灵魂信仰》(1998)、《鼠咬天开》(1998)、《古本山海经图说》(2001)、《全像山海经图比较》(2003),编译《李福清神话故事论集》(1988),选编校注《茅盾全集》(中外神话研究)第28卷(1993),选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1994)等。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册
1903年
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
1905
上古神话
1908年
破恶声论
1910年
育斯
1 913年
童话略论
1917年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序说)
1922年
洪水(附:洪水考)
1923年
神话与传说
神话与传说
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禹是南方民族的神话人物
1924年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1925年
关于神话的通信——致傅筑夫、梁绳祎
神话史、宗教史及其他
论传说有史实为之素地与二重证据法
1927年
神话的价值
1928年
神话之研究的比较
论中国南北方文化中的神话分子——故事诗的起来
《九歌》与河神祭典关系
1929年
中国神话研究ABC
中国古代神话之研究
1932年
《山海经》及其神话
汤祷篇
1933年
与W.爱伯哈特博士谈中国神话
天地开辟与盘古传说的探源
1934年
论神话
二郎神的演变
1935年
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
以法术和宗教的眼光看古代世界
1936年
商代的神话与巫术
论中国的神话
马伯乐《书经中的神话》序
1937年
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
1938年
中国上古史导论·综论
苗族中祖先来历的传说
中国西南民族神话的研究
1939年
重庆沙坪坝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
女娲与共工
盘古考
1940年
苗瑶之起源神话
槃瓠传说与瑶畲的图腾制度
1941年
《古史辨》第七册童书业序
生苗的人祖神话
云南土民的神话
1942年
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四个阶段
古蜀的洪水神话与中原的洪水神话
……
下册

精彩书摘

  一班神话学家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已经注意到《神异经》、《述异记》一类的书籍,再往古代追寻,便珍视《山海经》了。这类载记,《汉书·艺文志》以来,总是认为“小说家者流”,其流变至于《唐三奘取经诗话》、《封神演义》、《聊斋》,总是依据一部分史迹或民间的传说,绚染成各种神奇鬼怪不可想象的故事,大抵以褒善抑恶、规过劝善为主,多少涵有宗教家的意味。至于我们民族所宗仰的宇宙万有之神物,在二十四史的《封禅书》、《郊祀志》里面反而语焉不详。因此,有人怀疑我们民族受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不大重视神话,也就缺乏极生动的宗教故事的叙述。
  元世祖未造蒙古文以前,像《元朝秘史》所传孛端察儿之后累世的事迹,从哪儿传出来的?唐高祖源出李嵩,世人多疑之者;即隋文帝源出杨震说,我们拿《隋书》所传杨震至杨忠的世次,核以后汉至隋初的年代就能相信那不是冒荫世家吗?推而广之:拓跋氏自称出于黄帝之子昌意;汉高祖的始祖,当时学者或谓出于刘累;经、史相传,必积德累仁然后始能贵为天子的原则,我们也能无条件信而不疑吗?史学发达以后的帝王龙兴,还免不了冒荫古圣先贤为始祖,或硬是制造一些“龙交”、“日射”的成孕图神话以自高其身价,何论三代以上呵!
  细读二十四史,在那群四裔民族的起点,都充满神话意味,假使给我们机会完全摘录出来,再加以分析研究,可以成为神话大观。而且,这些神话,都能反映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他们熏染华化以前的原始生活的形态来;较之《神异经》、《述异记》一流的怪诞小说,徒摭拾印度故事以惊世骇俗更其真切有味!拿《史记》说,《秦本纪》明言:“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所纪之事,据《始皇本纪》后面所附《秦纪》看,始自襄公而已。而《秦本纪》追叙襄公以前的事迹,至于颛顼之孙女侑,中间又穿插“孟戏、仲衍鸟身人首”一类怪物,这类怪物,太史公根据何书?我们今已无从探究。曾读严如煜《苗疆风俗考》,中有云:“湘西苗语,呼黄牛日大跃,呼水牛日大业。”大业之名,竞与女侑之子大业语音相同,令人不能不疑及牵牛织女神话。假定,《史记》所谓大业,释为牵牛;那么,“颛顼之孙女侑织”,显然是“天孙”织女星;女惰生大业,该是牵牛织女恋爱故事的变相。其他仲衍、费仲、造父一类驾车故事,也不过显示秦在襄公以前,完全为游牧民族,所以特别崇祀马神。《赵世家》所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周缪王赐造父以赵城”的故事,我认为完全出于赢姓以马为民族图腾的神话。即“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以及赵筒子“梦之帝所,甚乐”几段故事,我认为都出于晋国《瞽史之纪》或《训语》、《启筮》一类的稗乘,当然谈不到信史。
  ……

前言/序言


百年回响,神话之思:中国神话学理论探索的深邃画卷 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历经百年沧桑与积淀的学科,承载着民族深厚的精神基因与文化记忆。它不仅是关于古老神灵、英雄传说与创世神话的单纯记录,更是现代人审视自身文明源头、理解人类普遍心理、探究文化演进规律的一面镜子。本书,正是对中国神话学百年探索历程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思想深度、最具开创性价值的学术论著的一次集结,它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中国神话学理论构建与发展演变的壮丽图景,邀您一同走进这场跨越世纪的思想对话。 编纂缘起:时代的回响与学科的足迹 自二十世纪初,随着现代学术思潮的涌入,中国学者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的神话材料。从最初的搜集整理,到后来的理论辨析与体系构建,中国神话学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繁荣的曲折而辉煌的历程。一批批杰出的学者,如闻一多、顾颉刚、常书鸿、袁珂、童书业、李学勤等等,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情怀,为中国神话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不断拓展其研究的边界。 本书的编纂,旨在梳理和呈现这些百年间中国神话学研究的精华片段。我们希望通过精选那些在方法论上具有创新意义、在理论探讨上触及核心议题、在学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献,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而立体的中国神话学思想谱系。这不仅仅是对前人学术成果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民族文化自觉与学术自觉的深刻记录。我们力求打破时空的界限,将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思想火花汇聚一堂,展现中国神话学研究的多元性、复杂性与内在的逻辑发展。 上册:理论的基石与方法的嬗变 上册主要收录了中国神话学早期至中期最具奠基性意义的理论探讨和方法论革新。这些文献,如同学科的基石,为后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并开创了诸多重要的研究路径。 神话的定义与本质探究: 本部分集中了学者们对“神话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早期思考。从西方神话学理论(如弗雷泽的“魔术-宗教-科学”发展观)的引入与消化,到本土文化语境下的独特性挖掘,学者们尝试用不同角度来界定神话的内涵,探讨其与宗教、传说、民间故事的关系,以及神话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这部分的文献,展现了中国学者如何在全球学术对话中,为中国神话寻找恰当的定位。 神话的起源与演变: 关于神话如何产生,又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一直是神话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本部分收录的论著,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关于神话起源的各种假说,如“原始宗教说”、“自然发生说”、“社会组织说”等。同时,也会关注到神话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受到社会结构、政治变迁、文化交流的影响而发生形态和内容上的变化。这部分的研究,尤其体现了将神话置于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的宏观视野。 神话的搜集、整理与考证方法: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如何科学有效地搜集和整理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传说中的神话材料,是摆在学者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本部分将呈现关于文献考据、田野调查、版本比较等一系列实用研究方法的论述。这些方法,不仅要求学者具备扎实的古文献功底,更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批判性思维,以区分史实与虚构,辨别真伪,还原神话的原始面貌。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历史”理论,以及由此衍生的神话研究方法,在此部分会有深刻的体现。 神话与古代文化观念的关联: 神话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宇宙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社会组织形态。本部分收录的文献,将重点关注神话如何折射出古代的宗教信仰、祭祀仪式、政治制度、社会等级、性别观念等。例如,对天地开辟神话的研究,能够揭示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想象;对英雄神话的分析,则能反映出古代社会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推崇。 下册:理论的深化与视域的拓展 下册将继续深入中国神话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呈现更多具有创新性、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并展现学科如何从多元化的视角切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比较神话学与跨文化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开始意识到,孤立地研究中国神话是不够的。本部分将收录一些尝试将中国神话与其他文化(如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等)进行比较的研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人类普遍的神话母题、叙事模式,以及不同文化在面对相似问题时可能产生的不同解答。这部分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神话的理解,也为理解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神话的象征意义与原型分析: 本部分将聚焦于运用象征主义、荣格心理学原型理论等分析神话的内在意蕴。神话中的各种形象、情节、母题,并非简单的故事,而是承载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们触及人类潜意识深处的普遍经验。例如,对龙、凤凰等神话动物的研究,以及对英雄的诞生、试炼、归来等神话模式的分析,都将揭示出隐藏在神话叙事背后的普遍心理结构与文化象征。 神话在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 神话作为一种古老的叙事传统,其影响早已渗透到文学、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并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本部分将探讨神话如何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如何体现在绘画、雕塑、戏曲等艺术形式中,以及神话元素如何在民间信仰、节日习俗中得以传承和演变。这部分的文献,强调了神话的生命力及其在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中的重要作用。 神话研究的新视野与前沿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神话学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部分将收录一些体现神话学研究新趋势的论著,例如,将神话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探讨数字时代下神话的传播与变异,以及神话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功能等。这些前沿性的探索,预示着中国神话学未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阅读的价值: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本书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献,都凝聚着学者们的心血与智慧,它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珍贵史料,更是引发深刻思考的精神食粮。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阅读一篇篇论著,更是与一代代中国神话学研究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理解中国文明的深层基因: 神话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是理解一个民族文化特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钥匙。通过本书,您可以深入洞察中国古代先民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构建社会、如何表达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核。 掌握前沿的学术研究方法: 本书收录的文献,集中展现了中国神话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探索与创新。无论您是历史学、民俗学、文学、哲学还是人类学的研究者,都能从中汲取治学灵感,学习借鉴有效的研究路径和分析工具。 感受思想激荡的学术氛围: 本书所呈现的,是一场中国神话学界百年来的思想激荡。不同观点、不同学派在此交锋、碰撞,共同推动着学科的进步。阅读这些文献,您将亲身感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的思想氛围和不懈的学术追求。 激发对人类普遍精神的探究: 尽管研究对象是中国的神话,但本书的许多论述都触及了人类普遍的精神世界。通过对中国神话的深入理解,您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类在面对生、死、爱、恨、自然、宇宙等永恒主题时的共同体验与想象。 结语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学百年文论选(套装上下册)》是一次对中国神话学思想史的深度回溯,一次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虔诚致敬。它不仅是学术研究者的必备案头书,更是所有热爱中国文化、关注人类精神世界读者的理想读物。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段充满发现与启迪的思想之旅,感受百年神话学研究激荡的浪潮,聆听那些穿越时空、回响不绝的神话之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很少会为一本书的“配料”如此着迷,但这套文库的注释系统简直是神来之笔。对于那些不熟悉古代文献的读者来说,那些密集的引文和解释简直是救命稻草。很多神话的核心信息都隐藏在一些极其偏僻的典籍中,如果不是这些资深学者们细致入微地标注出处,并用现代语言进行简要解释,我可能根本无法理解那些引文的深层含义。这套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它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没有做过度简化,又通过注释给予了普通读者深入理解的桥梁。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地域性神话的整理,比如川西和闽南地区流传的独特神祇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在主流的“大叙事”中被忽略,但在这里却得到了细致的考证和呈现,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神话的广袤和多样性,远非《山海经》所能完全概括。

评分

这本厚重的精装书入手时,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生敬意。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毕竟“神话学”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冷峻的学院气息。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如同信手拈来的叙事方式给吸引住了。他们不是在罗列枯燥的考据,而是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将中国古代的那些零星散落的神话传说,串联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关于创世神话的那几篇文章,从女娲补天的碎片叙事中,挖掘出了早期社会对宇宙秩序的原始思考,那种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将生命起源赋予神圣色彩的冲动,在文字中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想象力之丰沛。特别是对一些地方志中记载的奇特怪物的描述,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记载,在专家们细致的梳理下,竟然隐约能看到早期民族迁徙和文化碰撞的痕迹,仿佛历史的迷雾被轻轻拨开了一角,露出了真实而古老的脉络。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令人赞叹,字体清晰,排版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涉及大量引文和注释的文集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

对于我这个长期混迹于文学创作领域的人来说,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一部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文本矿藏。以往我写奇幻故事,总觉得东方元素不够“厚重”,缺乏那种根植于土地深处的史诗感。但阅读了这套文论后,我才明白,那些看似粗糙的民间传说中,蕴含着比任何西方神祇系统都要复杂和迷人的世界观。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小神”和“异类”,比如那些掌管河流湖泊的精怪,或是特定职业的保护神。这些人物的象征意义和行为模式,为我的人物设定提供了全新的维度和张力。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史诗感”,不在于场面的宏大,而在于对人类基本生存困境的深刻投射,而这套书中对这些投射的解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有灵魂”的东方奇幻世界,有了全新的、更为坚实的基础。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一种“挑战极限”的心态来阅读这套书的,因为我对神话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层面,比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知道个大概意思就不错了。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神话”的认知。它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解构”故事背后的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我特别喜欢其中探讨“龙”的意象演变的那一篇,从早期的图腾崇拜,到后来被皇权所垄断,中间的过渡和论证过程严密得让人不寒而栗。作者们展现了惊人的跨学科功底,一会儿引用考古学的发现来佐证,一会儿又跳转到宗教学的理论来印证,行文如流水,逻辑却密不透风。读完这部分,我再看任何描绘龙的艺术作品时,都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它背后的文化密码,那种被知识武装起来的审视感,真是太有趣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阅读体验,而是一次深入精神原乡的考古发掘,让人对中华文明的深邃有了更具体的体感。

评分

这套文选的选篇眼光极其独到,几乎囊括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神话研究的精华所在,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把自己做成一本“孤芳自赏”的学术圈内部读物。它的编者显然深谙如何平衡专业性与可读性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其中有几篇早年间学者的研究,虽然语言风格略显陈旧,但其提出的某些核心观点至今仍是讨论的焦点,这些文章的入选,提供了历史的纵深感。更妙的是,后面几篇近年的论文则采用了更新的理论视角,比如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分析,使得那些陈旧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感,让整套书读起来像一场跨越百年的学术研讨会,不同学派的观点激烈碰撞,却又彼此成就。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们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然后在脑海中与自己原有的理解进行辩论,这种主动的思考过程,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

快递员服务态度很好,不管多重,都帮忙搬上楼,送货上门

评分

快递员服务态度很好,不管多重,都帮忙搬上楼,送货上门

评分

一般吧 这套书明显的印刷质量不一 肯定有盗版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一般吧 这套书明显的印刷质量不一 肯定有盗版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评分

厚厚的两本,丰富有趣,阅读收藏皆宜

评分

不错,新版旧版都有了

评分

已是六印了,作为一本纯学术书,能有这样的印数,本身就说明此书的价值,很了不起。在京东上关注很久,一直缺货。虽然薄,但内容很丰富,其观点和学术方法在三代历史研究中是很新颖的,这次购入了却了多年心愿,作为历史研究著作,或是历史读物,此书都值得一读。这次中华书局搞活动,再加200-100的券,很合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