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启宏 著
图书标签:
  • 李煜
  • 五代十国
  • 南唐
  • 词人
  • 历史人物
  • 传记
  • 中国历史
  • 文化名人
  • 文学
  • 宋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12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616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煜,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唐末代国君,史称李后主,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他创作的许多词句流传至今。而其中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似乎阐述了李煜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却不喜关心朝政和国家大事,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李煜本人的这种价值取向及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人生的悲剧。
本书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认真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编年为经,以史实为纬,辅以文学手法,把笔力集中在李煜人性纠结处的真性情上。全书架构大气,史实清晰,人物性格凸显,故事好看。

作者简介

  郭启宏,男,1940年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编剧兼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导师,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话剧“中国文人三部曲”《李白》《天之骄子》《知己》,昆曲《南唐遗事》《司马相如》,合集《郭启宏文集》(戏剧编),长篇小说《白玉霜之死》《潮人》等,还出版有文论集、诗集、散文集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自序

上卷
第一章/赵宋经略中国
第二章/江南旨在偏安
第三章/蜀妃之死
第四章/一个步步为营,一个节节败
第五章/兵发江南
第六章/覆巢

下卷
第七章/臣虏诗囚
第八章/烛影斧声
第九章/日夕只以泪洗面
第十章/七月初七

附录一/李煜年表
附录二/李煜诗词考辨举隅
附录三/重要史料摘抄
附录四/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上卷
  第一章 赵宋经略中国
  一、立雪
  这个冬天,很冷。多少年后,事主赵匡胤、赵普、赵光义回忆起来,年份颇有参差,或曰建隆二年(961),或曰建隆三年(962),或曰乾德元年(963),记忆难免有误,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雪天,真冷!
  雪下了整整一天,还在下,纷纷扬扬,飘飘忽忽,断断续续。汴梁大内的偏殿里,赵匡胤锦帽貂裘,略无寒意,面前的条案上横陈着一幅地图,他的目光停在地图的某一点上。
  内室悄悄走出一个宫女,掌着大红蜡烛,烛影摇,裙裾动,他瞟了一眼,自家掌过红烛……
  赵匡胤黄袍加身已经几年了,在朝,在野,谀辞,微辞,多了去,宋代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必理会人言,他的目标是经略中国。他审视着地图,域中原有十国,前蜀灭于后唐,后唐灭于后晋,后晋灭于契丹,吴为南唐“禅代”,闽与楚相继被南唐吞并,眼下北方剩下北汉和契丹,却如芒刺在背,南方则为五国割据,南唐、西蜀、吴越、荆南和南汉,都不肯臣服。他盯着那条长蛇一般的大江,盯着大江以南广袤的疆土,一个僭窃之国曾经趁着中原多事,北土乱离,雄踞一方,传承三代,其地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据长淮,极盛之时凡三十余州,数千里沃野尽为所有,这个最广大最富庶的僭窃之国,它的名字叫唐,世俗叫南唐。
  窗外风雪稍缓。他步出偏殿,庭中积雪厚可盈尺,放眼望去,楼阁台榭,如披素缎,长松修竹,如卧玉龙,朦胧了阡陌,混沌了沟壑,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在月光的映照下,一片晶莹,满天碎影,端的是琉璃世界!赵匡胤独自走着,走着,走出御苑,走出宫门,自宣德楼南行,御街在望,未雪前街两旁桃、李、梨、杏,共处相间,这时候,看那雾凇雪挂,竟如琼枝玉树般爽心悦目!他无意回头,新雪上留下一串脚印,他猛然一阵欣喜,多像新开拓的疆土,一步一步踏将出来!他近来尤其喜欢微服私访,他认定私访能听到真话,让他识得民情,获取真知。一双脚不由自主地踏上熟悉的市街。这可忙坏了宫中的侍卫,他们只好不近不远地跟着,两只眼睛警惕着四方,一张脸任凭朔风肆虐。
  御街一侧,拐个弯儿进坊巷,一个大宅门赫然在目,宰相赵普的府第。
  赵普长赵匡胤五岁,赵匡胤每以兄长事之。他们的相识相惜既属偶然,又复缘分。大约七八年前,岁在周世宗显德年间(954—960),唐中主李璟命名将皇甫晖提兵十万扼滁州,赵匡胤时为周世宗殿前都点检,率周师数千与皇甫晖遇于清流关狭路,周师大败。皇甫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准备翌日再战。赵匡胤兵聚清流关下,正担心唐军再至,一时胸无良策,忽然想起村中一学究,便去问计。这村学究微微一笑,果然说出一条奇计来。原来关下有一小路,无人行亦无人知,小路在山后,隔西涧水,直抵城下。村学究说:“唐军以为我师既败,断断不敢走险蹑其后路;看他解甲息戈,是胜而后骄,放心睡大觉了。果真如此,则我有备而彼无防,可以得志,此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也!”村学究有点“之乎者也”,赵匡胤从其计,当即誓师,夜行,浮西涧,夺关隘。皇甫晖仓皇披甲接战,战辄败,急收兵,且战且行,欲入滁州,而滁州刺史王绍颜已经弃城逃遁,皇甫晖无所归,只好断桥自守。赵匡胤挥师涉水,逾城而入,若神兵天降,一场恶战,皇甫晖终于被擒。史籍《宝训》评说,赵匡胤“擒皇甫晖于滁州,是受命之端也”。读者诸君,村学究谓谁?赵普也。
  赵普从此入了都点检幕府,赵匡胤加归德节度使,赵普也由幕僚升为掌书记。嗣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篡周建宋,是归德掌书记赵普和供奉官都知赵光义所策动;再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军柄在手,也是采用枢密使赵普的计谋。赵匡胤将赵普视作“国之干城”,自有来由。此刻,赵皇帝来到位居同平章事(宰相)的赵普府门前,他叩门数度,无人应声,大概大风雪淹没了敲门声,他又大力叩门……
  赵普早已入了梦乡!说来有个缘故。相府上下都知道,相爷向来晚睡早起,只因皇帝时常夜访,或日间政事未能决断,或骤生疑虑无处参详,以此相爷退朝还府,不到临寝,不敢脱冠易服。今晚大风雪,老天爷筛寒洒白,漫说天子,便是芝麻官,谁肯犯风冲雪?就连升斗细民,日日风里雨里,此刻也会猫在家里,紧闭门窗,围着火炉,再来点小菜小酒。赵普料定圣上今晚不会来了,便放心换了便服,招呼门客围炉小酌,略享清福。这位相爷酒量不大,三杯落肚,睡意袭来,矇矇眬眬,也便去了黑甜乡。
  “相爷!相爷!”老家丁赵祥慌张的呼叫声惊醒了赵普,“圣驾到门外了!”
  事出意外,赵普急急披衣,倒履冲出房门,只见圣上立于风雪之中,浑身素白,披风雪,载月色,恍若天神下凡。赵普一时说不出话来,猛然跪地,嘴头喃喃着:“陛下恕罪……”
  赵匡胤上前扶起赵普:“哎,该怪朕突如其来,卿何罪之有?快,快进屋,冷死个人了!”
  待进屋坐定,赵普更服正冠,再拜:“臣有罪,臣衣冠不整。”
  “匆忙之间,不必拘礼。”赵匡胤笑着说。
  赵普却正色作答:“陛下说过,创业垂统,当以礼示天下。”
  赵匡胤自然记得自己说过的话,这话其实肇始于礼部尚书窦仪,这里有个典实。前些年,窦仪还是翰林学士,赵皇帝召他草制文稿,窦仪事毕持稿来献,至苑门,只见皇帝扯开头巾光着脚,大大咧咧坐着,便站立门前,不肯入内。赵匡胤是个聪明人,初一愣,复醒悟,赶紧为之冠带,正襟危坐,而后召入。于是,窦仪说道:“陛下创业垂统,宜以礼示天下。”皇帝起身,改容称谢。自此,皇帝面对臣下,未尝不冠带。他以身垂范,于无言中昭告天下,只有暴君,才会不持仪节,不矜细行,将粗鄙作潇洒,视臣民为无物,此种行径,明君不为。
  赵匡胤一笑:“则平兄!”
  赵普急忙跪下:“不敢!不敢!”
  赵匡胤“哎”的一声:“又来了!又来了!今晚破除陈规旧例,就地铺垫子,烤肉煮酒如何?哦,朕约好光义……”
  话音未落地,庭前已喧呼:“开封尹赵大人到!”
  眨眼间,赵光义已到跟前:“皇兄!丞相!我来晚了!”
  相府家人早已设茵燃炉,招呼入座,林氏夫人亲为斟酒……
  “嫂子辛苦了……”
  林氏一听,酒壶差点掉地,她扑通跪下:“陛下不能,不能……”
  “听则平兄说过,当年通清流关那条小路还是你找到的?”
  “陛下忘了,还是她带的路。”赵普话锋一转,不聊家常,“陛下约皇弟雪夜亲临寒舍,必有大事。”
  “嗯,睡不着呀!”
  “睡不着?”赵光义未明就里。
  “是睡不着,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
  赵普心里明白八九成了,他还是希望赵光义先说话,他看着开封尹。
  赵光义没什么顾虑:“皇兄,齐国平天下,正当其时呀!”
  赵匡胤点点头。
  “南征北伐,不知陛下成算所向?”赵普试探着问。
  赵匡胤站起身来:“取太原!”
  赵普沉吟半晌,脑袋瓜有如田螺壳,早转过九九八十一道弯儿,他倒地叩拜:“陛下百龙之智,机变如神,微臣鲁钝,不得知。”
  “太原?北汉?”赵光义反顾丞相。
  “则平兄,当今四围之敌,数北汉最为强悍,孤意先难而后易,先北而后南,一旦拿下太原,南边那些小朝廷,金陵、成都、番禺什么的,全都不在话下!你说呢?”
  赵普觉得不能再装聋作哑了,便细谨地建言:“陛下,容愚臣填补一二,未知可否垂听?”
  赵匡胤熟知丞相的秉性,便微笑着点头。
  “陛下,北汉横亘在契丹与大宋之间,乃缓冲之地,一旦灭了北汉,契丹与我眼睑相对,边患我朝独当,恐无宁日!”
  赵光义点点头。
  “你的意思?”
  “莫若暂留太原一些时日,等到削平南边诸国,再来收拾不迟……”
  语未终,赵匡胤哈哈大笑:“则平兄,孤意正是这样!”
  “前面的话是试探?”赵光义亦狡黠一笑。
  赵皇帝只顾张罗:“来来来,上酒!上肉!噢,有劳林嫂了!”
  气氛顿时活跃,炉火更旺,寒意尽消,大碗酒,大块肉,大快朵颐。
  赵普不嗜酒,只略略沾唇,他近前轻声一问:“先打哪一国?”
  好像煮饺子,一锅滚开的水,饺子翻腾着,忽然加了一瓢凉水,饺子沉了下去,等待着二回开锅。
  开封尹再追问:“南唐还是西蜀?”
  ……

前言/序言



烟雨江南,一曲霓裳:宋词的巅峰与王朝的挽歌 《烟雨江南,一曲霓裳:宋词的巅峰与王朝的挽歌》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历史人物的传记,而是以一种宏大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宋代——一个文人政治和艺术审美品味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时代——的文化风貌。我们将深入探讨宋词这一文学体裁如何从晚唐五代的绮靡余韵中蜕变,最终成为中华文学史上最光芒万丈的星辰之一。全书以时间为轴,辅以专题剖析,展现了宋代词坛群星璀璨的盛况,从北宋开创期的婉约到中兴后的豪放,再到南宋末期的悲怆,系统梳理了词的艺术演进轨迹,揭示了词的审美趣味与时代精神之间的深刻关联。 第一部分:词的“雅化”与北宋气象 (约350字) 北宋初年,词的地位尚处于“小道”的尴尬境地,直至柳永的出现,才以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广布性,将词真正推向了市井与文人阶层的共同审美高地。本书将详细分析柳永如何以铺叙直白的叙事风格和深入市民生活的题材,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奠定了其“艳科”的基础。 然而,词的艺术性巅峰,在于苏轼对词体的彻底解放。我们不再将词视为单纯的“艳曲”,而是赋予其与诗同等的哲学思辨与人生体悟能力。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其核心并非仅仅在于题材的“大”,而在于其笔下对宇宙、对个体命运的旷达观照。本书将剖析苏轼如何将“以文为词”的尝试推向极致,如何将禅思、哲理融入格律之中而不显突兀,探讨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创作理念对后世词人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们亦会细致考察以欧阳修、晏殊为代表的,在婉约中融入儒雅清新的士大夫词风,展现北宋前期词坛的多元面貌与精致格调。 第二部分:风格的交融与南渡前的沉思 (约400字) 北宋末年的词坛,呈现出一种精致化、内敛化的趋势,这既是对前期豪放风格的一种调和,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隐忧。本书将重点关注以周邦彦为代表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在格律上的精妙锤炼,对词调的创新与规范,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他的词,如鬼斧神工的雕琢,将婉约之美推向了技巧的极致。我们将通过解析其“宫闱”、“宴会”题材中的细节描摹,来探讨这种高度精炼的艺术背后所蕴含的对逝去繁华的留恋与无可奈何。 此外,李清照在北宋后期的崛起,标志着女性视角在词坛的空前重要性。她的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口语化的表达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捕捉,打破了传统女性词作的窠臼。本书将对比分析她早年无忧无虑的闺阁之乐与中后期流离颠沛的家国之痛,揭示其艺术语言的自然天成,是如何与其人生际遇紧密耦合的。这一阶段的词,无论是周邦彦的格律工整,还是李清照的率真自然,都共同映衬出北宋末年,一个强大帝国由盛转衰前的文化脉搏的最后一次强劲跳动。 第三部分:南宋的悲歌与格调的再塑 (约450字) 靖康之变,将南宋政权推入了偏安一隅的境地。词作为最适宜抒发幽微、伤感情绪的文体,其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南宋词坛的核心命题,即是对“故国之思”的承载与对偏安现实的批判或麻痹。 辛弃疾的出现,是对苏轼豪放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本书将深入探讨辛弃疾的“事功情结”是如何塑造其词风的。他的词,充满了恢复失地的政治抱负与壮志难酬的愤懑,其用典之博、气势之雄,常有“以诗为词”之势。但其豪放背后,亦有婉转低回的“沉郁顿挫”,本书将尝试辨析其豪放词中对朝廷腐败的尖锐讽刺,以及对自身政治失意的深层剖析。 与之相对,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则将婉约推向了另一个极致——“以情入景,以景寓理”。他们致力于将词的意境提升到一种“清空”、“寂寥”的境界,通过对月夜、寒林、雨霁等意象的精妙运用,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却又饱含深情的高远之美。我们将分析他们如何巧妙地规避朝廷政治的敏感区,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极致打磨,来寄托无法言说的家国之痛。 第四部分:宋词的终结与余响 (约300字) 元代以降,词的生命力逐渐被杂剧和散曲所取代,但宋词所确立的审美典范,却长久地留存了下来。本书的最后部分,将总结宋代词坛的几大核心特征:一是格律的严格化与解放性的并存;二是文人精英对抒情载体的彻底改造,使其兼具诗的深度与歌的韵味;三是其艺术精神对后世文学的持久影响。 我们将对比分析宋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情”的表达方式,从北宋的雅致闲适,到南宋的悲壮沉郁,它完整地记录了一个伟大王朝的兴衰轨迹,以及士大夫阶层在乱世中精神世界的挣扎与升华。阅读宋词,便如同穿行于那烟雨迷蒙的江南,耳边是霓裳羽衣的余韵,眼中是山河破碎的苍凉,最终汇成一曲中华文化史上最深沉、最动人的挽歌。 本书特色: 宏观叙事与微观分析结合: 不仅梳理时代脉络,更选取代表性词作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 审美流派清晰界定: 明确区分婉约、豪放、格律派等不同风格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 文化语境重构: 强调宋词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宋代重文抑武的国策、市民文化的发展、以及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 语言力求典雅,避免生硬: 叙事风格旨在模仿古典文献的沉稳与韵味,展现对宋代文化深厚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寻幽探秘的旅程。李煜,这个名字,总带着一层朦胧而又充满魅力的色彩。他既是君王,也曾是弄臣,最终却成了亡国奴,可偏偏,他留下的词,却是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我很好奇,《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这本书,会从一个怎样的角度来解读他?是侧重于他在位时期的政治风云,还是聚焦于他流亡后的凄凉生活?亦或是,它会试图去剖析他艺术成就的根源,去探寻他词作中那些婉转情深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才情与磨难在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立体、多维度的李煜,而不仅仅是那个被标签化的“亡国之君”或是“词帝”。我希望它能展现他作为一个人的复杂性,他内心的挣扎,他的喜怒哀乐,他对于故国、对于过往的深深眷恋,以及他如何在绝望中,寻找一丝慰藉。这本书,能否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与他一同感受那份时代的洪流,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

评分

初次翻开《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就被这个书名所吸引。“千秋词主”,多霸气的称号,却又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封面设计也颇为考究,水墨晕染的山水间,隐约可见一个孤寂的身影,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向我诉说着他的故事。我一直对这位南唐后主李煜心生好奇,他既是亡国之君,又是千古词宗,这种身份的巨大反差,总让人忍不住去探究其背后的故事。这本书是否能深入挖掘他作为帝王时的权谋与失意,又能否细腻描绘他作为词人时的悲欢离合?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堆砌,更希望能捕捉到他鲜活的情感,理解他为何能在国破家亡之后,还能写出那般凄美绝伦的词句,仿佛他所有的悲伤与无奈,都化作了笔下的千言万语,流传千古。那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句子,究竟是在怎样的心境下诞生的?这本书能否让我窥见他内心最深处的波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他的人生轨迹,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与陨落,又如何在跌宕起伏中,成就了他“词主”的地位。

评分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我想象着,翻开这本书,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煜?他的人生,无疑是戏剧性的。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阶下囚,这种巨大的落差,是如何影响他的心境,又是如何促使他创作出那些流传千古的词篇?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他在成为阶下囚之后的生活细节,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片段,或许正是他词作中最动人之处的灵感来源。他如何看待曾经的辉煌,如何面对眼前的屈辱,他是否还保留着帝王的气度,又如何在屈辱中寻找一丝尊严?而那些著名的词句,例如“别时容易见时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否能在书中找到更深的注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个被历史和文学双重塑造的人物,去感受他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这本书,能否让我对他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

当我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这个书名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画面。一位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帝王,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悲情印记。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够超越单纯的人物传记,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及一个天才艺术家在命运洪流中的沉浮。我希望它能细致地勾勒出他所处的南唐的社会风貌,那曾经的繁华,以及最终的衰败。同时,我也期待着,它能深入浅出地解读李煜的词作,不仅仅是罗列名篇,而是能够解析词句背后的情感,探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李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他是否也曾有过对于江山的眷恋,对于亲人的思念,对于生命的无奈?他如何在失去一切之后,依然能够用文字抒发胸臆,将个人的悲伤升华为普世的情感?这本书,能否让我真正理解,为何他会被称为“千秋词主”?

评分

“千秋词主”,多么引人遐想的称谓。李煜,一个集帝王与词人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千秋词主:李煜传》这本书,我满怀期待地想去了解他。我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描绘他从一个享受荣华富贵的君王,蜕变成一个命运多舛的亡国之君,最后又升华为一个被后世传颂的词宗。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细腻地展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转变。他是如何面对国破家亡的巨大打击,又是如何在失去一切之后,依然保持着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那些凄美动人的词句,是否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深刻的解读?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更能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爱恨情仇。这本书,能否让我透过历史的迷雾,真正地走进李煜的内心,去理解他为何能用文字,留下一份超越时代的情感?

评分

正版书!发货快!还有赠书!

评分

喜欢李煜!!!

评分

书的纸质和版面都挺不错的,但愿内容也同样如此。京东自有物流必须得赞一个。

评分

喜欢李煜!!!

评分

布面精装 值得收藏

评分

喜欢李煜!!!

评分

2015年12月10日万,利用京东200-80优惠券下了一单,订购图书6种,其中《聊斋》相关图书4种——上海文化潘知常《说<聊斋>》、上海三联周先慎《细说聊斋》、南京大学袁世硕《蒲松龄评传》、南开大学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作家出版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16开精装本2种——郭启宏《千秋词主 李煜传》、马泰泉《棠棣之殇 曹植传》。前四种约合50折上下,后两种参加99-30满减,约合33折左右,优惠程度不一,都还可以接受。

评分

2015年12月10日万,利用京东200-80优惠券下了一单,订购图书6种,其中《聊斋》相关图书4种——上海文化潘知常《说<聊斋>》、上海三联周先慎《细说聊斋》、南京大学袁世硕《蒲松龄评传》、南开大学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作家出版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16开精装本2种——郭启宏《千秋词主 李煜传》、马泰泉《棠棣之殇 曹植传》。前四种约合50折上下,后两种参加99-30满减,约合33折左右,优惠程度不一,都还可以接受。

评分

作家出版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系列,已收精装3种,印制精美,内容丰实,非常喜欢。本单决定乘着满减优惠再收2种,几经搭配,选中李煜和曹植。《千秋词主 李煜传》看中的是传主的千秋词作及跌宕经历,《棠棣之殇 曹植传》看中的则是作者游刃有余的叙述文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