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体系结构非常严谨,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理解现行规范(GB50854-2013)的立法精神和条文逻辑非常有帮助。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它在“对照”这一点上略显保守。当前的建筑市场,尤其是高端装饰领域,很多新的材料和工艺的更新速度远超定额标准的修编速度。我翻阅时发现,对于近年来大量涌现的环保型涂料、新型复合板材或者智能家居集成布线等项目,书中提供的定额和清单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滞后或模糊。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作者团队对于“未来趋势”的预判和应对策略,比如如何根据现行定额的原则,合理地对尚未纳入定额范围的新技术进行估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既有标准的梳理上。这对于保持报价的竞争力和前瞻性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新入行的造价员,我原本指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一样,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将规范条文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报价方案。然而,书中的内容更多是“是什么”的罗列和对比,而非“怎么做”的详尽步骤指导。例如,在提到装饰装修中的特殊工艺处理时,比如复杂的异形吊顶或者进口材料的损耗计算,书里只是引用了定额编号和清单编码,但缺乏对这些特殊项背后的工艺逻辑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分析。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针对这些差异点,作者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比如如何通过市场询价来修正定额取费基础,或者在缺少定额子目时,如何科学地组建综合单价。现在的感觉是,它更像一本参考手册,查阅性很强,但如果想用它来独立编制一个复杂的竣工结算,还是需要结合大量的其他资料和实战经验来“脑补”缺失的环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确实很专业,纸张质量也挺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肯定扎实。不过,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更深入的、关于现场实际操作中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进行复杂的墙体拆改或者隐蔽工程验收时,计价标准和定额的匹配度常常会遇到灰色地带,这本书更多地侧重于规范条文的对照,对于这种“软性”的、需要经验判断的环节着墨不多。我本来期望它能像一本武功秘籍一样,把那些行业里心照不宣的“窍门”也讲透彻,比如如何平衡业主需求、设计变更和预算控制之间的矛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格和数字的精确比对上。毕竟,工程量清单和定额是基础工具,但真正决定项目盈亏的,往往是那些不在定额范围内的、需要灵活处理的细节和谈判技巧。期待未来修订版能增加一些关于BIM技术在工程量精确计算中的应用探讨,那会更具前瞻性。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书对于规范条文的引述和解读非常细致,几乎可以作为官方解读的补充读物。但作为一本面向工程实践的书籍,它在“实例详解”这方面的力度还需要加强。所谓的“实例”似乎更侧重于对某一特定条文的解释性说明,而不是一个完整、多工种、跨专业的项目实战案例的深度剖析。例如,一个完整的写字楼内部精装修项目,涉及土建、水电、暖通、智能化等多个专业,这些专业的定额与清单的衔接点和易错点非常多。我期待能看到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从合同签订初期的预估报价,到中期变更签证的控制,再到最后的竣工结算,全程展示清单和定额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现在的案例深度,对于理解复杂的项目全周期控制来说,还是显得有些“蜻蜓点水”。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是够的,它清晰地界定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和传统定额计价在思维模式上的本质区别。然而,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定额体系的资深人士来说,这本书的“对照”部分虽然详尽,但对于如何平稳过渡和心态调整的指导却很欠缺。比如,在处理材料费的取费基准时,清单强调市场价,定额强调预算价,这种思维上的冲突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引发团队内部的争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在新旧体系切换过程中,管理团队预期、化解内部矛盾的“管理学”内容,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数字比对。毕竟,工程造价工作不仅是技术的活儿,更是沟通和说服的工作,书中在这方面的探讨明显不足,导致这本书更偏向于纯技术人员而非项目经理或部门主管使用。
评分这个还可以,真心别用了,以前一直买京东的书,很信任,现在一点信任都没了
评分还可以
评分这个还可以,真心别用了,以前一直买京东的书,很信任,现在一点信任都没了
评分可以,不错
评分一本很好的书,好好学习学习
评分这个还可以,真心别用了,以前一直买京东的书,很信任,现在一点信任都没了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非常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