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第5函)《造化玄钥》
ISBN:9787510829154
定价:220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主编:谢路军 郑同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5函,《造化玄钥》
东海舟山庄圆校补
全二册,《造化玄钥》是明代民间命界手抄流传秘本,至清代因康熙帝名玄烨,为避其名讳,故以元代玄,故清代称《造化元钥》。是书为光绪年间余春台所刊刻的《穷通宝鉴栏江网》一书的祖本。民初徐乐吾先生反复研究《穷通宝鉴栏江网》一书,见其讹谬颇多,多有存疑。后徐氏于旧书肆中得《造化元钥》手抄本一种,互校二书,始成《造化元钥》一书。然书稿始终未能刊行于世。深圳万武伟先生于民间寻得《造化元钥》手抄古本六种,并参以行世各刊本而互参订正,并收录失传的《十干喜忌歌》于书末,加以标点,公开出版,为我子平学研究者又增一quanwei刊本。
我得说,这《造化玄钥 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 5函》的价值,绝对不仅仅停留在“猎奇”的层面。更深层次来说,它揭示了古代知识传播的非主流路径。在官方典籍之外,这些方术是如何在民间、在隐秘的圈子里流传和发展的?这套汇刊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外丹术”的部分,其记载的步骤和材料,与正统道藏中的记载有着微妙的区别,这可能代表了不同流派对同一理论的不同实践路径。整理者似乎刻意保持了这种差异性,没有进行过多的“纠偏”,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尊重。这样的处理方式,让读者可以自己去比较、去判断。每当读到一则看似荒诞不经的方术,我都会思考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古代物理观或化学认知。这本书的厚重感和专业性,使它超越了普通古籍的范畴,成为了一部研究中国文化“暗流”的标杆性著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探秘,让人心潮澎湃。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读者来说,能够接触到“四库未收”的文献,简直如同发现了一座沉睡的宝藏。这本《造化玄钥 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 5函》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所呈现出的古代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边缘性。我们都知道《四库全书》的编纂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许多被视为“奇技淫巧”的方术自然被排除在外。而这部汇刊,恰恰填补了这一巨大的空白。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民间占卜、药草秘法以及一些失传已久的“奇门遁甲”变体的记录。这些内容,尽管在今天看来可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它们是构成古代社会文化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的过程,就像在剥洋葱,一层层揭开历史的面纱。我不得不佩服整理者在搜集这些散佚资料时所付出的心血,这绝不是轻易能完成的任务,其中必然包含了无数次的奔波于各大图书馆和私人收藏家之间。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古代“道”与“术”的独特视角。
评分说实话,初次拿到这本《造化玄钥 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 5函》,我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怀疑的心态的。毕竟“增补”二字意味着其内容的复杂性和驳杂性。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整理者在处理这些性质迥异的方术文献时,展现出惊人的审慎态度。它并非简单地将所有“野史”或“秘籍”堆砌,而是通过精细的注释和校勘,将一些模糊不清的术语和难以辨认的古文字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比如书中收录的某类涉及天文星象推算的法诀,其运算逻辑在古代或许是自洽的,但现代人看来往往晦涩难懂。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用现代的学术语言,为我们架起了一座通往古代思维模式的桥梁。我尤其关注的是其对“函”的划分,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使得查找特定类别的方术变得相对容易。这对于非专业研究者来说,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能窥见古代“玄学”的全貌。整体而言,这套书的学术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点,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富挑战性,也极具启发性的。作为一部汇集了大量方术典籍的选本,其内容的跨度非常之大,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从炼丹养生到符咒请神,从奇门卜筮到堪舆风水,几乎无所不包。正因如此,要全面吸收其中的精髓,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代文献学基础和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忠实地保留了古籍原始的语感和表达方式,没有过度地“今注今译”,使得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古人思维的跳跃性和直觉性。当然,这也意味着初读者需要反复查阅工具书,才能理解某些晦涩的术语或引用的典故。但正是这种“需要努力才能理解”的过程,反而加强了阅读的粘性。它强迫你停下来,去思考古人是如何构建他们的宇宙观的。这本书与其说是读物,不如说是一套训练思维的工具,它教会你用一种不同于现代科学逻辑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上的“可能性”。
评分这部《造化玄钥 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 5函》的阅读体验,着实让人感受到了古籍整理的巨大工程与深邃的学术价值。光是“四库未收”这四个字,便足以勾起我对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典籍的无限遐想。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虽然是现代影印或整理本,但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仿佛能穿透纸张,直接与古代的方士、术士进行对话。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一些罕见方术的考证和梳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这些文本汇编起来,更是在学术的框架下,对这些散落在各处的孤本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类。例如,其中对某些道家符箓的描摹和解释,其细节之丰富、逻辑之严谨,远超我以往接触到的普通道藏版本。书中对某些特定术法的源流考据,也做得相当扎实,让人不得不佩服整理者的学识和耐心。这不只是一本供人闲暇翻阅的“奇书”,更是一部严肃的方术史料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巫术文化乃至早期的科学萌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每一次翻阅,都像是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考古发掘,总能发现新的细节和线索,那种学术上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