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本企业再造王”三枝匡日本管理小说殿堂级作品!
畅销50余万册,中国大陆首度引进!
1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讲清变革全程9个环节,助你成功逆转濒死企业!
内容简介
销售业绩下滑、产品市场份额下降、组织机制趋于僵硬、内部改革启动困难,当这些状况同时出现在一家企业中时,只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才有可能逆转经营颓势,使企业实现新生。
《重返问题现场系列03: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为“重返问题现场”系列图书的最后一部,故事的主人公黑岩莞太受命于危难之时,放弃了经营成功的企业,转而开始了另外一场重建濒危企业的漫漫征程。书中以黑岩施行变革的过程为主要叙事线索,分析了企业经营不振的症结所在,并就变革的所有环节,包括前期变革准备、中期变革方案制定、后期变革方案推进等不同时期共9个步骤,需要做的工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在每段故事后面都附有经营笔记,对黑岩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等,结合自己曾经参与过的企业变革的经验,进行了说明。
对于所有面临经营困境需要发起一场变革的企业领导者来说,《重返问题现场系列03: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是最佳路线图。
作者简介
三枝匡,现任米思米集团(MISUMI Group)代表取缔役会长兼执行长,一桥大学经济系毕业,斯坦福大学MBA。 在日本,三枝匡被誉为“日本企业再造之王”,他从一桥大学经济系毕业之后,进入三井石油(MITSUI OIL)工作,之后跳槽到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成为第一位该公司在日本当地录用的员工。后来创业的想法使其从BCG离职,自费前往斯坦福大学取得MBA学位。1986年创业,设立三枝匡事务所提供企业顾问服务,多次成功辅导濒临倒闭的日本企业起死回生。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如何让企业起死回生?
第1章 改革将势在必行
一再下滑的销售业绩
一场没有任何作用的改革
年轻管理者的不满
藏在暗处的一张王牌
经营笔记1:缓慢的自然衰退的过程
第2章 企业内部存在哪些问题?
出席者众多的会议
管理者对具体问题总是有所顾忌
几乎没有谈到竞争对手
产品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很多新产品都缺乏市场竞争力
随意更改战略方针导致合作方的不信任
销售人员推脱责任
企业内部官僚作风盛行
隐藏在企业中的改革人才
企业缺少整体战略布局和共同理念
经营笔记2:改革的支持者与反对者
第3章 找到共同理念,作为改革切入口
埋没的人才
涵盖所有的问题
深刻的反省
500张卡片
找出共同理念的必要性
深夜的孤独
改革的理念1:事业的出发点
美国企业当年是如何复苏的?
顺畅的业务流程的效果
解决所有问题
臃肿的组织机构的缺陷
制订改革方案
改革的理念2:经营战略链
各部门存在的问题
改革的理念3:企业改革的原动力
危险的吊桥
经营笔记3:日本企业缺乏的“经营的创造性”
第4章 如何制订贯穿整体的改革方案?
组织的速度和效率
孤独感弥散
不是真的想要裁撤
如何让改革参与者思想上不受影响?
高层的支持和参与
让大家认识到这次改革是玩儿真的
魔鬼式教育的效果
被掩盖的真实亏损
中下层管理的松散和放任
裁撤还是改革?
企业拆分方案
不切实际的协同关系
取消现有的等级
集中针对某些领域进行改革
针对部分产品,重点打开市场
改革并不等于裁员
高层的共同看法
经营笔记4:改革方案的说服性
第5章 齐心协力,带着改革的热忱一往无前
默默接受人事调整的人
反对改革的顽固分子出现了吗?
乖僻和任性
全都是别人的责任和过失
提拔那些有志于改革、有斗志的人
人事垄断
思想认识上的连锁反应
原有的管理体系几近瘫痪
史无前例的糟糕业绩
经营笔记5:企业改革当中的9个步骤
第6章 执着地、一丝不苟地将改革推行下去
员工真正有了改革的觉悟
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令人震惊的巨大转变
新的销售方案
教会员工具体的工作方法
实现单月预计盈利,制造轰动
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
实现真正的盈利!
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
精神上的传递
后记 改革的成功要素
精彩书摘
一再下滑的销售业绩
太阳产业的总部,就设在东京都大手町,那里离皇宫东御苑不远。
太阳产业是一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年销售额达到3200亿日元的明星企业。但由于近些年来企业发展缓慢,如今,已经很少有应届毕业生愿意应聘这家企业了。
这一天,该公司高层在太阳产业总部大厦28楼的会议室召开了一次临时经营会议。
坐在会议桌主位的,是太阳产业的社长香川五郎。他在观看投影仪投放的数据图表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在场23位董事的表情。
香川五郎已经接近65岁了,高高的个子,半白的头发,身穿一件时尚合体的深蓝色西装。由于年岁已大,他的精力已大不如从前。但是看上去,他仍然锐气十足、精神抖擞。
此时,财务部长正在向香川五郎汇报近期的财务状况。说实话,公司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所预计的有很大的差距。
香川五郎希望财务部的这个报告能够给在场的董事们一个心理上的冲击,引起大家深刻的反思。然而,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在场的众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敢和他对视,他们纷纷避开他的目光,要么面无表情地看着墙上的图表,要么盯着面前的文件发呆。
想到上个星期某经济类杂志上针对太阳产业的报道和评论,香川五郎的心渐渐地凉了下来。
“在上一阶段,太阳产业的销售业绩迅速下滑”,“太阳产业的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一再缩小”,“企业内部迟迟未能进行改革”,“企业内部机制没有任何变化”……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报道和评论,也没有给企业的董事们带来任何影响。企业内部就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涟漪。
“真让人痛心啊!”
香川五郎看到他们的表情,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不满。
香川五郎自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企业内部的变革。
在香川五郎之前,太阳产业的历任社长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建树。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最大的过失就是“毫无建树”。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任社长都如此甘于平庸,有些人在上任时,也曾对员工们说:“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怎样改变企业目前的现状。”从根本上讲,这句话本身就是错误的。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的经营问题,这只是个幻想。作为一个企业的社长,假如没有新的思路,不能做出具体的指示,不能亲自去推动企业内部变革,企业就难以产生任何变化。
长此以往,企业就只能坐以待毙。或许某一天,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上任之后,香川五郎对董事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让员工们感觉到了社长对于企业内部变革的决心。
此外,他还在企业内部推行了执行董事责任制。然而,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尽管董事会成员的人数少了,但企业内部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管理层依旧在指责“下面的员工松松垮垮”,而下面的员工却认为,“管理层人浮于事”。
因此,关键还在于企业内部的责任分配是否明确,以及社长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
于是,香川五郎做了进一步调整。首先是在财务方面,太阳产业下属各个事业部都要独立核算盈亏,这样一来,每位事业部长所要担负的责任就明确了下来。香川五郎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采取“能者上、劣者汰”的人事考核制度。
接着,香川五郎要求各个部门员工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该部门的责任。整个企业内部的精神面貌因此得以改善,等到再开经营会议时,大家就不再是之前那副无动于衷的表情了。
“我将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但不会裁员。”香川五郎不止一次地公开这样说。换句话说,作为太阳产业的社长,香川五郎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员工。
实际上,在最近5年,太阳产业也搞过几次裁员。裁员之后,太阳产业的员工人数由7200名缩减至大约5300名。
有时,香川五郎也会突然想起那些离开的人。离开了太阳产业,他们过得怎么样?在香川五郎看来,这就是日本传统企业中的一种保守的团体观念。
虽然员工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这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太大的麻烦。即使有一点儿小困难,公司也能克服。于是,在香川五郎担任社长的第三年,太阳产业下属的5个事业部全部实现了盈利。然而,和以前一样,这些盈利主要依靠两个事业部完成的。另外三个事业部的盈利水平,只是勉强达标而已。
……
前言/序言
系列名称: 重返问题现场系列03: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 图书简介 “重返问题现场”系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一次次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重访那些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拨开层层迷雾,探寻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真相。如今,这个备受瞩目的系列,迎来了第三部——《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如果说前两部着力于对已成定局的“过去”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那么《逆转篇》则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维度:如果历史的走向可以被“逆转”,如果曾经的“错误”能够被纠正,那么会发生什么? 本书并非虚构的科幻小说,也非娱乐至死的穿越剧。它是一场严谨的“假想实验”,是对人类决策、历史进程以及个体选择影响力的深刻探讨。我们选取了若干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关键节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刻。然后,我们以一种“如果当初……会怎样?”的假设为出发点,通过细致入微的逻辑推演和基于史实的场景构建,展现“逆转”的可能性及其连锁反应。 《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首先聚焦于一些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例如,我们会“回到”某个关键的会议室,重塑那些改变世界格局的对话;我们会“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边缘,探讨一次战术上的微小调整,是否能够彻底改变战局的走向,甚至避免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这并非是对历史人物的道德审判,而是试图理解在信息不对称、情绪波动以及复杂局势下,决策者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一个看似“最优”的决定,可能隐藏着何等深刻的隐患。本书将深入分析,在那些被历史记载为“错误”的决策背后,是否存在过其他更具前瞻性的选择,而这些选择一旦被采纳,又将如何重塑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 其次,本书还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我们会“探访”那些奠定现代科技基石的实验室,探讨一项关键的科学发现,是否可能因为一些“非技术性”的原因而被埋没,或者其应用的方向被错误引导。我们会“置身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中心,分析那些导致危机爆发的政策失误,并假想通过不同的经济调控手段,是否能够让经济列车驶向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轨道。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社会进步的动力并非只有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无数的岔路口潜藏着截然不同的未来,而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都可能在数十年后激荡起颠覆性的涟漪。 更令人着迷的是,《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还将触及那些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和思想变革。我们会“聆听”那些振聋发聩的哲学思辨,探讨某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如果其发展轨迹发生偏离,会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乃至政治思想产生何等巨大的影响。我们会“观察”一些重要的艺术作品的诞生过程,思考如果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发生变化,或者社会对其的反应截然不同,是否会催生出另一批影响一代人的文化符号。本书将揭示,思想的火花一旦点燃,其传播和演变的过程充满了偶然性,而这些偶然性,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强大。 在《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中,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如果……会怎样”的设问。每一章节都建立在严谨的历史考证和扎实的理论分析之上。我们的团队汇集了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以及心理学专家,他们共同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每一个“逆转”的可能性进行审慎的评估。我们关注的是: 决策的内在逻辑与外在环境: 深入剖析做出特定决策时的信息、压力、个人动机以及时代背景,理解其产生的必然性。 微观变化与宏观影响: 运用系统思维,追踪一个微小的改变如何通过蝴蝶效应,在时间的长河中放大,最终汇聚成巨大的洪流,重塑历史的版图。 替代路径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基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构建出“逆转”后的合理发展路径,并分析其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非线性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承认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在推演中也留有余地,展现“逆转”并非简单的直线改写,而是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次生效应。 《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将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你走进一个“平行世界”的探索之旅。你将不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一个思想实验的参与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反思: 我们今天的世界,是如何一步步被塑造而成的? 在那些关键的时刻,是否真的存在更好的选择? 我们是否能够从历史的“如果”中,汲取教训,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一种新颖的思考角度,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类自身决策能力的深刻反思。通过“逆转”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我们并非要沉湎于过去的遗憾,而是要以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视角,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去认识到每一个当下选择的重要性。 “重返问题现场”系列,始终秉持着探求真相、启迪思想的宗旨。《重返问题现场(逆转篇)》将继续秉承这一精神,以其独特的深度和广度,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另一条历史轨迹”的大门。这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盘,而是一场关于可能性、关于选择、关于命运的宏大思辨。准备好,踏上这场颠覆认知的旅程,去见证那些“如果”的惊人力量,去理解何谓真正的“逆转”。 本书献给所有对历史充满好奇,对未来怀有思考,并渴望理解事物深层运作机制的读者。它将是一次思维的洗礼,一场认知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