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用修辞》结合当前的修辞活动和现象,特别是电子媒介时代的特殊语体和“空中语言”,打破了传统的章节结构,深入浅出地阐述修辞格基本知识,用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故事为修辞格实例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正文分五部分。一.语义类修辞格:含比拟、婉曲、转类等30格;二.布置类修辞格:含顶真、对偶等26格;三.辞趣类修辞格:含飞白、双关等10格;四.文学类修辞格:含衬托、诡谐等25格。五.综合运用。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语义类修辞格
1 比拟
2 比喻
3 避复
4 别解
5 超前
6 倒辞
7 反语
8 断取
9 仿拟
10 感叹
11 呼告
12 换算
13 换义
14 讳饰
15 节缩
16 借代
17 精细
18 警句
19 夸张
20 类比
21 拈连
22 伸缩
23 示姓
24 数概
25 特称
26 婉曲
27 序数
28 异语
29 引用
30 转类
二、布置类修辞格
1 补正
2 层递
3 错综
4 倒装
5 顶真
6 对比
7 对顶
8 对偶
9 繁复
10 反复
11 反问
12 分说
13 互文
14 回环
15 回文
16 貌离
17 排比
18 撇语
19 设问
20 省略
21 跳脱
22 同异
23 同语
24 同字
25 序换
26 诱问
三、辞趣类修辞格
1 藏词
2 飞白
3 换述
4 双关
5 析词
6 析数
7 析字
8 镶嵌
9 歇后
10 谐音
四、文学类修辞格
1 衬跌
2 衬托
3 衬字
4 舛互
5 叠音
6 反射
7 讽喻
8 诡谐
9 谲辞
10 列锦
11 摹绘
12 旁逸
13 频词
14 歧疑
15 起兴
16 曲解
17 升华
18 示现
19 释语
20 通感
21 象征
22 衍名
23 移就
24 抑扬
25 易色
五、一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后记      
精彩书摘
     4  别解〔辞格要述〕
  别解是在语言交际中临时赋予某些话语以本来并不具有的意义。其作用是:引发听者联想,使话语临时获得的“新义”与“本义”相通,以“本义”衬托“新义”,以达到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目的和效果。
  “别解”,顾名思义为别义解释。这种歪曲词句的本义,而用另一个意义解释理解,相当于“强词夺理”。这在中国传统的谜语中使用得较多。
  〔辞格类别〕
  别解有两种,一种是语意别解,一种是谐音别解。语意别解:利用字词的多义现象,别解词义和语义。例:朋友:文人的胃口真好,在你们的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北风;咬文、嚼字……还有什么不吃的?作家: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唐松波、黄建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谐音别解:通过谐音手段,赋予词语新的含义。例:前进,前进,有“钱”就有“劲”,前途,前途,唯“钱”是“图”。(对拜金主义的讽刺)
  〔修辞效果〕
  别解格不仅可以从概念的内涵上进行别解,还可以从字面含义上进行别解。言谈话语中陷入一些困难局面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适当巧妙地运用别解格,有助于化解困难局面。除此之外,别解格还有活跃言谈话语的气氛等作用。
  〔运用注意〕
  应注意的是,不要将别解用于狡辩。别解和曲解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别解往往是对话语进行远离本义的解释,在“本义”和“新义”的别解差距中对听者产生吸引力或特定的语言表达效果。而曲解则主要是通过扭曲或背离话语本义的解释,在“本义”和“曲义”的反差中对听者产生语言效果。
  ……      
前言/序言
     智慧闪电绝妙魅力
  ——辞格带来的佳言趣语
  谁不想写一篇沈博绝丽的好文章?谁不愿自己的言谈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才能善书能文、涉笔成趣?如何才能语妙天下、绘声绘色?答案是:一定要学点修辞。这也正是笔者编著此书的初衷。
  毛泽东说过:“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反对党八股》)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词艺术技巧高超,他的文章酣畅淋漓、文采飞扬。一般的语法修辞著作中涉及的实用性语言现象,都可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看到。他一贯倡导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即文风“三性”,在其著作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无论句式变化,还是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他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多种修辞方法更是运用得灵活自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有一段文字,全段仅274字,就综合运用了十多种修辞方法,堪称运用修辞方法的典范。
  “修辞”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修辞立其诚”。在古代,“修辞”是个动宾词组,即“修饰文辞”的意思,而今天的“修辞”多作为名词使用。有人认为“修辞”就是“修辞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修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修”,是修饰、装饰的意思;“辞”,是指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修辞格仅是修辞范畴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修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语言运用上具有特殊作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作为种语言现象,修辞行在于语言之中,通过语音和语义的结合而实现,是比词汇、语法更高一级的语言现象。王希杰先生说,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具体来说,修辞就是利用每一种语言的各种材料、各种手段来表现所说的意思,它讲究美妙、讲究技巧,但不是凌空的、浮泛的,是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而形成特定的结构形式,取得特殊的效果。
  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语言实践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一些修辞现象,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一些修辞活动。因为人们为了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就会对语言进行调整、修饰、加工,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口头语或书面语)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
  辞格是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真正比较系统的研究则是在现代。辞格是修辞现象中占有一定地位的独特形式,辞格研究也就成了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著作论及辞格,对一些辞格从定义、特点、分类、作用等方面作了论述。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对辞格的探讨显得比较零散、粗略,不甚严密。到了现代,辞格的研究虽然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有争议的问题。
  我国现代第一部全面探讨汉语辞格的专著是1923年唐钺出版的《修辞格》,此书将27种辞格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辞格使用的原则,实例较多,阐述也颇得当,是科学的修辞论的先声,为学界全面、系统地研究修辞格奠定了基础。真正对辞格展开系统研究和比较研究,以及对辞格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且取得公认成效的,当推1932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和1963年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汉语修辞学研究的空前繁荣,辞格研究受到极大的重视,最卓著的成果是吴士文先生的《修辞格论析》。
  ……    
				
 
				
				
					《语言的魔术师:穿越古今的修辞智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语言的力量愈发凸显。无论是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还是娓娓道来、安抚人心,优秀的语言表达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影响思想,驱动行动。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语言,让它成为自己有力的助手。《语言的魔术师》正是这样一本旨在揭示语言奥秘,传授实用修辞技巧的书籍,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古今,领略语言的无限魅力,掌握让语言“活”起来的秘诀。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修辞的本质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它摒弃了传统修辞学过于学术化、远离日常的弊端,将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高深莫测的修辞手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相信,掌握了修辞,就如同拥有了开启心智、连接人心的钥匙,能够让我们在沟通、写作、演讲等各个领域脱颖而出。  第一篇:修辞的根基——洞察语言的本质  在正式踏入修辞的殿堂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的魔术师》的第一篇将从根基入手,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语言。我们将会探讨:     语言的生命力: 为什么有些话能深入人心,留下长久的印记,而有些话却转瞬即逝?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语言规律?我们将从语义、语用、语境等多个维度,揭示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意图与表达的张力: 沟通的本质是意图的传递,但意图的表达并非一成不变。理解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理解偏差,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表达来弥合这种张力,是修辞学的核心课题之一。    修辞的“术”与“道”: 修辞既有具体的技巧(术),也有背后深刻的道理(道)。我们将探讨如何从“术”的层面学习具体的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如何从“道”的层面领悟修辞的精髓,使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习惯。    审美的角度看语言: 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艺术。我们将从审美的角度,赏析那些运用了高超修辞手法的经典篇章,感受语言的音乐性、节奏感和画面感。  第二篇:修辞的技法——巧用语言的十八般武艺  掌握了修辞的根基,我们就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技法篇。《语言的魔术师》将精选一系列古今中外、雅俗共赏的修辞手法,并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和生动的示范。     形似与神似:比喻的千变万化        明喻、暗喻、借喻: 从最基础的比喻形式,到如何巧妙地隐藏喻体,让读者体会比喻的灵活多变。        拟人、拟物: 如何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让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        通感: 让感觉跨界,用听觉描绘色彩,用嗅觉诉说情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典故运用: 如何恰当地引用典故,为语言增添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内涵,避免“掉书袋”的尴尬。     巧设结构,增强感染力:句式的智慧        排比、对偶、反复: 通过节奏感和重复的力量,加深读者的印象,强调观点。        顶针、回环: 语言的流动性与连接感,让句子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倒装、插叙: 打破常规的语序,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思考。        设问、反问、提问: 巧妙地与读者互动,引导其思考,增强参与感。     以虚驭实,以退为进:言外之意的艺术        象征、暗示: 借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借代、指代: 以部分代整体,以相关事物代事物本身,让语言更加精炼。        夸张、反语: 适度的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反语则能表达更深层次的讽刺或幽默。        用典: 更加深入地探讨用典的艺术,如何使其自然融入,而不是生搬硬套。     辞格的精妙组合:        双关、仿拟: 玩转语言的趣味性,制造意想不到的语境和效果。        移就、飞白: 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博喻、繁复: 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展现事物的全貌。  第三篇:修辞的应用——让语言在实践中闪光  掌握了修辞的技法,如何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沟通和创作中,是本书的重点。《语言的魔术师》将带领读者进入修辞的实践环节,让语言的力量真正为你所用。     口才的炼金术:演讲与沟通        如何开场: 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开始你的演讲。        如何阐述观点: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你的观点清晰、有力、令人信服。        如何处理即兴: 在突发情况下,如何灵活运用修辞技巧,化解尴尬,提升临场表现。        如何进行辩论: 掌握辩论中的修辞策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笔下的生花妙笔:写作的艺术        叙事的魅力: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让你的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人物更加鲜活。        抒情的韵味: 如何用精准的词句,表达细腻的情感,触动读者的心灵。        议论的锋芒: 如何用逻辑与修辞并重,让你的论证更加有力,观点更加深刻。        广告文案的诱惑力: 学习如何用简练的语言,精准地打动目标受众。        散文的意境营造: 如何通过修辞,创造出富有诗意的文字,引发读者共鸣。     生活中的修辞智慧: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化解冲突的艺术: 如何用恰当的语言,缓和紧张的气氛,达成共识。        赞美与批评的智慧: 如何让赞美更真诚,批评更委婉,效果更佳。        幽默的语言艺术: 掌握幽默的技巧,让你的言谈更加风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职业场合的沟通: 如何在职场中,用得体的修辞,展现专业与智慧。  第四篇:修辞的境界——迈向语言的更高追求  当读者熟练掌握了基本的修辞技巧,本书将引领大家进入更高的境界,思考修辞的深层价值。     修辞的伦理: 语言的力量是双刃剑,如何负责任地使用修辞,避免误导和伤害。    修辞与创造力: 修辞并非刻意为之的雕琢,而是创造力的释放,如何激发个人的语言创造力。    个体与时代的修辞: 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语言的风格和修辞的运用。    通向心灵的桥梁: 最终,修辞的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之间更深刻的连接,传递真诚与理解。  《语言的魔术师》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它将帮助你发掘自己潜在的语言天赋,让你在每一次的表达中,都能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魔术师,用语言变幻出无穷的可能,连接世界,影响他人,丰富自己。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对语言本身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由文字构筑的精彩世界里,尽情挥洒,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语言的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