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奇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

创造奇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凯伦·派克 著,Coral Yee 译
图书标签:
  • 动画
  • 皮克斯
  • 电影制作
  • 幕后花絮
  • 动画历史
  • 创意
  • 故事讲述
  • 技术
  • 电影工业
  • 动画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211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238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0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早在三十年前,如果有人说他要用计算机制作动画,恐怕所有的动画师都会嘲笑他。那时候粗糙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甚至都不能制作出一幅漂亮的静态画面。可偏偏有三个人却比西西弗斯还要执着——乔布斯、约翰·拉赛特和艾德·卡特莫尔。他们笃信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必将替代那些沉重的赛璐珞和呆板的画笔,成为动画人重要的伙伴。三人创立的皮克斯历经了漫长的摸索,才成功地利用计算制作出第一部动画短片。而他们真正实现用计算机制作商业动画的理想也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蛰伏。

  现在的皮克斯,是一个每部动画耗时若干年、耗资可达数亿美元的财大气粗工作室。然而,回顾往事时人们往往会为它当初看似孱弱却又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而惊讶。如今,当我们谈论起皮克斯,我们在谈论什么?是天才史蒂夫·乔布斯的远见卓识,还是《玩具总动员》带来的温馨回忆,亦或是它与迪士尼的“相爱相杀”式的合并……我们不得不承认,“皮克斯”这三个字代表着一段传奇,更意味着动画领域的圣殿。
  皮克斯用二十八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动画奇迹。它为观众们带来了逗趣滑稽的牛仔伍迪和蠢萌浪漫的巴斯光年,而《汽车总动员》中扣人心弦飙车戏码也令不少人从此爱上动画。不但如此,作为一个尝试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的工作室,他们的成功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如果没有皮克斯,制作《功夫熊猫》的梦工厂、制作《冰河世纪》的蓝天工作室也许都不会出现;没有新的力量注入到这个领域,动画也许早已走向消亡。
  而他们看似理所当然的成功,背后却是无数先行者们的呕心沥血的开疆拓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可爱的绿色封面,让我们的目光透过巴斯光年的身影去抚摸这厚重的史书、去阅读那皮克斯的传奇往事吧!

内容简介

  

  1986年,天才动画师约翰·拉赛特,梦想家史蒂夫·乔布斯和技术大师艾德·卡特莫尔联手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他们追逐梦想制作世界上第一部计算及动画的道路上,推动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电影行业。在这本书里,我们首次向人们讲述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完整生动地还原了每一个关键时刻。专访导演、制片人、动画师、配音演员和业内人士,畅谈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纸片哲学和惊人的成功,包含了500多个概念作品、动画脚本和快照,部分图片为首次披露,完美展现了这个独一够工作室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凯伦·派克,2000年加入了皮克斯创意开发团队,她和导演合作,为角色和环境提供研究服务,并针对故事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反馈。她还是《美食总动员的艺术设定集》(The Art ofRatatouille)一书的作者。派克女士在旧金山湾区长大,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学与文学的学士学位。从孩童时代开始,她就是一位动画迷,第一次接触到皮克斯的作品还是在高中的一堂计算机动画制作课上。而且,凯伦至今仍保留着一位来自皮克斯的客座讲师在课上发给大家的李施德林牌漱口水的宣传明信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6

导言 8

Chapter 1艾德 12

Chapter 2约翰 28

Chapter 3史蒂夫 48

Chapter 4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早期历史 56

聚焦:音效 72

聚焦:早期短片 74

Chapter 5玩具总动员 80

聚焦:音乐 106

Chapter 6打造工作室 108

Chapter 7虫虫特工队 116

聚焦:棋逢敌手 138

Chapter 8玩具总动员2142

聚焦:皮克斯大学 162

Chapter 9皮克斯之家164

聚焦:配音 174

Chapter 10怪物公司178

聚焦:鸟!鸟!鸟! 200

Chapter 11海底总动员204

聚焦:RenderMan软件 226

Chapter 12超人总动员230

聚焦:跳跳羊 252

Chapter 13汽车总动员 256

聚焦:单人乐队 278

Chapter 14皮克斯与迪士尼合并 282

结语 294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项 298

鸣谢 299

作者简历 301

在线试读

《创造奇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精彩试读

探秘光影的魔力:好莱坞动画制作的艺术与技术 《光影塑造者:好莱坞动画工业的崛起与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好莱坞动画产业如何从传统的卡通短片制作,蜕变为如今融合尖端科技与深刻叙事的大型娱乐工业。它并非聚焦于某一家特定工作室的内部运作,而是着眼于整个行业在技术革新、艺术风格演变以及商业模式转型中所经历的关键节点与核心驱动力。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基石与工业化进程 (1937–1980) 本部分首先追溯了故事片动画的萌芽,探讨了早期迪士尼动画的生产模式如何确立了西方动画工业化的基本框架。我们详细分析了赛璐珞技术(Cel Animation)的精细流程,以及这种高度流水线作业模式如何影响了早期动画的叙事节奏和角色设计原则。 随后,章节将目光投向了战后动画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将考察米高梅(MGM)、华纳兄弟(Warner Bros.)等工作室在短片领域对喜剧节奏的极致追求,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反哺后来的长片叙事。重点探讨了传统二维动画在清晰度、运动规律和色彩运用上的美学规范是如何被确立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分析了动画电影在面对电视媒体冲击时,所进行的初步结构调整与内容侧重变化。 第二部分:技术革命的阵痛与概念的诞生 (1980–2000)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图形学(CG)的早期实验对传统动画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与机遇。本章详尽描述了数字技术在后期制作、特效叠加,以及初步三维建模测试中的应用过程。我们将分析早期的技术探索者如何将新的软件工具融入现有的生产管线,以及这种融合在初期引发的艺术与技术人员之间的摩擦与合作。 本阶段的关键在于“概念”的重塑。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和全球市场的开放,动画叙事开始寻求更深层次的主题挖掘。我们将探讨动画电影如何开始尝试处理更为复杂、更具社会反思性的题材,不再仅仅局限于童话故事或纯粹的喜剧元素。这涉及对视觉隐喻、角色动机深度以及世界观设定的系统性构建。我们研究了早期尝试利用CG技术来增强传统叙事空间感和光影表现力的案例,而非简单地替代传统绘制。 第三部分:数字时代的工业重塑与叙事拓宽 (2000–2015) 第三部分核心在于全面数字化对动画产业结构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详细剖析了从故事板绘制、角色绑定(Rigging)、动态捕捉到最终渲染的完整数字流程。本章不仅关注技术细节,更侧重于这些技术如何解放了导演和艺术家的想象力,使得原本在传统媒介中难以实现的大规模、高精度的复杂场景成为可能。 叙事层面,本章分析了动画如何成功地融入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包括对动作片、科幻片等不同类型片元素的吸收,以及如何通过精妙的剧本结构和角色弧光设计,确保技术奇观服务于情感核心。我们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动画内容在跨文化传播中遇到的挑战与适应性调整,例如如何平衡地方文化特色与普世情感主题。 第四部分:沉浸式体验与未来的疆域 (2015至今) 最后一部分展望了当前动画制作的前沿领域。我们将深入探讨实时渲染技术(Real-Time Rendering)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模糊了预渲染动画与游戏引擎之间的界限,极大地缩短了制作周期并提高了创意迭代的速度。 同时,本书也对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互动式叙事(Interactive Storytelling)在动画领域的实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探讨了“观众”如何转变为“参与者”,以及这种转变对传统电影语言结构带来的冲击。此外,我们将分析新兴的制作工作室和独立创作者如何利用云端协作工具和开源技术,打破传统大型制片厂的垄断地位,推动动画艺术的民主化进程。 总结 《光影塑造者》旨在提供一个宏观且深入的行业图景,揭示好莱坞动画产业如何在技术迭代、商业压力与不懈的艺术追求之间,不断自我革新,最终塑造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能够震撼心灵、跨越文化界限的光影魔力。本书为电影制作者、技术专家以及所有热爱动画艺术的观众,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工业发展史与未来展望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全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启发性,它不仅让我更欣赏那些已有的动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自身在面对创造性挑战时的思维模式。书中对“如何有效提问”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指出,在动画领域,比起寻找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出能引爆下一轮创意的尖锐问题。作者巧妙地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创作哲学,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思想碰撞场域。例如,书中对于早期追求“真实感”与后期倾向于“风格化表现”之间权衡的论述,就非常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与演进方向。这本书不是提供给你一个现成的公式,而是递给你一套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工具箱,鼓励读者在自己的领域内,以一种更具实验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探索欲望去面对未知。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不是按照时间线索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解析网络。你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角色设定背后,是如何牵动起技术部门的算法优化、叙事部门的文化考据,乃至音乐部门的情绪铺陈。作者似乎运用了一种类似“解剖学”的分析方法,将一部动画作品拆解成无数个运作精密的齿轮,然后详细解释了每一个齿轮的形状、材质以及它如何与其他部分啮合、驱动整体运转。对于那些对工业化流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书中对于项目管理、迭代循环(Iteration Loop)以及跨部门沟通机制的描述,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战经验。它清晰地揭示了,伟大的艺术产出,绝非仅仅依赖于天才的灵光乍现,更是高度组织化、系统化和严谨流程控制的必然结果。

评分

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即使是描述最枯燥的技术流程,作者也能用极具感染力的笔触将其描绘成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尤其喜欢其中描述光影和色彩理论如何服务于人物内心世界的那几段文字,那些句子读起来就像是电影本身被文字重新转译了一遍,充满韵律感和情感张力。它让人意识到,动画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从光线的散射角度到材质的反射率——都是为最终的情感表达服务的。这种对美学和技术完美融合的追求,被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有了全新的、更具重量级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行业指南,更像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视觉艺术者的情书,充满激情,又极其审慎。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富有情感共鸣,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理论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解构那些光鲜亮丽的动画成品。作者似乎深谙动画制作的艰辛与乐趣的辩证关系,书中大量引用了不同岗位从业者的访谈记录,那些真实的、带着疲惫却又闪烁着激情的“原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咖啡因和灵感迸发的工位上。我尤其感动于其中对于“失败的价值”的探讨,它描绘了一个个充满雄心壮志的项目是如何因为技术瓶颈、市场判断失误,甚至仅仅是创意团队内部的理念冲突而被迫中止或彻底重塑的。这种对脆弱和挣扎的坦诚披露,使得最终那些成功作品的光芒显得更加来之不易和光彩夺目,它不是在歌颂胜利,而是在颂扬那些永不言弃的、反复打磨的“过程美学”。

评分

这部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让人惊艳,光是阅读的过程就仿佛进行了一次知识的深度探索。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勾勒出某个项目早期的灵感火花是如何被捕捉并转化为具体的视觉概念;时而又笔锋一转,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张力描述了制作后期遭遇瓶颈时,团队如何通过集体的智慧和近乎偏执的打磨来突破困境。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完美即是美学”这种理念的探讨,书中通过大量未公开的早期草图和分镜对比,清晰地展示了艺术创作中,那些看似“错误”的尝试,如何最终沉淀为作品中独有的、无法复制的风格烙印。这种对创作心路历程的忠实记录,远超出了普通的“幕后花絮”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坚持匠人精神的教科书。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引导着读者从宏观的理念层面,一步步深入到微观的技术实现细节,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审美触角都被极大地拓宽了,对“视觉叙事”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做为动画人一直很向往皮克斯的工作方式和创意环境。

评分

没毛病,5星

评分

速度快,质量好!支持京东哦!!开学季有优惠!!

评分

不错,给力啊

评分

不错,给力啊

评分

盒子居然没封口。。。。。。........

评分

nice

评分

东西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很好,有优惠活动买的很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