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十年前,如果有人说他要用计算机制作动画,恐怕所有的动画师都会嘲笑他。那时候粗糙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甚至都不能制作出一幅漂亮的静态画面。可偏偏有三个人却比西西弗斯还要执着——乔布斯、约翰·拉赛特和艾德·卡特莫尔。他们笃信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必将替代那些沉重的赛璐珞和呆板的画笔,成为动画人重要的伙伴。三人创立的皮克斯历经了漫长的摸索,才成功地利用计算制作出第一部动画短片。而他们真正实现用计算机制作商业动画的理想也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蛰伏。
现在的皮克斯,是一个每部动画耗时若干年、耗资可达数亿美元的财大气粗工作室。然而,回顾往事时人们往往会为它当初看似孱弱却又蕴藏着的巨大潜力而惊讶。如今,当我们谈论起皮克斯,我们在谈论什么?是天才史蒂夫·乔布斯的远见卓识,还是《玩具总动员》带来的温馨回忆,亦或是它与迪士尼的“相爱相杀”式的合并……我们不得不承认,“皮克斯”这三个字代表着一段传奇,更意味着动画领域的圣殿。
皮克斯用二十八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动画奇迹。它为观众们带来了逗趣滑稽的牛仔伍迪和蠢萌浪漫的巴斯光年,而《汽车总动员》中扣人心弦飙车戏码也令不少人从此爱上动画。不但如此,作为一个尝试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的工作室,他们的成功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如果没有皮克斯,制作《功夫熊猫》的梦工厂、制作《冰河世纪》的蓝天工作室也许都不会出现;没有新的力量注入到这个领域,动画也许早已走向消亡。
而他们看似理所当然的成功,背后却是无数先行者们的呕心沥血的开疆拓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可爱的绿色封面,让我们的目光透过巴斯光年的身影去抚摸这厚重的史书、去阅读那皮克斯的传奇往事吧!
1986年,天才动画师约翰·拉赛特,梦想家史蒂夫·乔布斯和技术大师艾德·卡特莫尔联手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在他们追逐梦想制作世界上第一部计算及动画的道路上,推动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电影行业。在这本书里,我们首次向人们讲述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完整生动地还原了每一个关键时刻。专访导演、制片人、动画师、配音演员和业内人士,畅谈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纸片哲学和惊人的成功,包含了500多个概念作品、动画脚本和快照,部分图片为首次披露,完美展现了这个独一够工作室的发展历程。
凯伦·派克,2000年加入了皮克斯创意开发团队,她和导演合作,为角色和环境提供研究服务,并针对故事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反馈。她还是《美食总动员的艺术设定集》(The Art ofRatatouille)一书的作者。派克女士在旧金山湾区长大,获得了哈佛大学历史学与文学的学士学位。从孩童时代开始,她就是一位动画迷,第一次接触到皮克斯的作品还是在高中的一堂计算机动画制作课上。而且,凯伦至今仍保留着一位来自皮克斯的客座讲师在课上发给大家的李施德林牌漱口水的宣传明信片。
前言 6
导言 8
Chapter 1艾德 12
Chapter 2约翰 28
Chapter 3史蒂夫 48
Chapter 4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早期历史 56
聚焦:音效 72
聚焦:早期短片 74
Chapter 5玩具总动员 80
聚焦:音乐 106
Chapter 6打造工作室 108
Chapter 7虫虫特工队 116
聚焦:棋逢敌手 138
Chapter 8玩具总动员2142
聚焦:皮克斯大学 162
Chapter 9皮克斯之家164
聚焦:配音 174
Chapter 10怪物公司178
聚焦:鸟!鸟!鸟! 200
Chapter 11海底总动员204
聚焦:RenderMan软件 226
Chapter 12超人总动员230
聚焦:跳跳羊 252
Chapter 13汽车总动员 256
聚焦:单人乐队 278
Chapter 14皮克斯与迪士尼合并 282
结语 294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项 298
鸣谢 299
作者简历 301
读罢全书,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启发性,它不仅让我更欣赏那些已有的动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自身在面对创造性挑战时的思维模式。书中对“如何有效提问”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指出,在动画领域,比起寻找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出能引爆下一轮创意的尖锐问题。作者巧妙地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创作哲学,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思想碰撞场域。例如,书中对于早期追求“真实感”与后期倾向于“风格化表现”之间权衡的论述,就非常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与演进方向。这本书不是提供给你一个现成的公式,而是递给你一套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工具箱,鼓励读者在自己的领域内,以一种更具实验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探索欲望去面对未知。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不是按照时间线索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解析网络。你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角色设定背后,是如何牵动起技术部门的算法优化、叙事部门的文化考据,乃至音乐部门的情绪铺陈。作者似乎运用了一种类似“解剖学”的分析方法,将一部动画作品拆解成无数个运作精密的齿轮,然后详细解释了每一个齿轮的形状、材质以及它如何与其他部分啮合、驱动整体运转。对于那些对工业化流程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书中对于项目管理、迭代循环(Iteration Loop)以及跨部门沟通机制的描述,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战经验。它清晰地揭示了,伟大的艺术产出,绝非仅仅依赖于天才的灵光乍现,更是高度组织化、系统化和严谨流程控制的必然结果。
评分这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即使是描述最枯燥的技术流程,作者也能用极具感染力的笔触将其描绘成一场视觉的盛宴。我尤其喜欢其中描述光影和色彩理论如何服务于人物内心世界的那几段文字,那些句子读起来就像是电影本身被文字重新转译了一遍,充满韵律感和情感张力。它让人意识到,动画制作的每一个细节——从光线的散射角度到材质的反射率——都是为最终的情感表达服务的。这种对美学和技术完美融合的追求,被作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有了全新的、更具重量级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行业指南,更像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视觉艺术者的情书,充满激情,又极其审慎。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富有情感共鸣,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理论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解构那些光鲜亮丽的动画成品。作者似乎深谙动画制作的艰辛与乐趣的辩证关系,书中大量引用了不同岗位从业者的访谈记录,那些真实的、带着疲惫却又闪烁着激情的“原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咖啡因和灵感迸发的工位上。我尤其感动于其中对于“失败的价值”的探讨,它描绘了一个个充满雄心壮志的项目是如何因为技术瓶颈、市场判断失误,甚至仅仅是创意团队内部的理念冲突而被迫中止或彻底重塑的。这种对脆弱和挣扎的坦诚披露,使得最终那些成功作品的光芒显得更加来之不易和光彩夺目,它不是在歌颂胜利,而是在颂扬那些永不言弃的、反复打磨的“过程美学”。
评分这部书的文字功底实在是让人惊艳,光是阅读的过程就仿佛进行了一次知识的深度探索。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娓娓道来,细致入微地勾勒出某个项目早期的灵感火花是如何被捕捉并转化为具体的视觉概念;时而又笔锋一转,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张力描述了制作后期遭遇瓶颈时,团队如何通过集体的智慧和近乎偏执的打磨来突破困境。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完美即是美学”这种理念的探讨,书中通过大量未公开的早期草图和分镜对比,清晰地展示了艺术创作中,那些看似“错误”的尝试,如何最终沉淀为作品中独有的、无法复制的风格烙印。这种对创作心路历程的忠实记录,远超出了普通的“幕后花絮”范畴,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坚持匠人精神的教科书。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引导着读者从宏观的理念层面,一步步深入到微观的技术实现细节,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审美触角都被极大地拓宽了,对“视觉叙事”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做为动画人一直很向往皮克斯的工作方式和创意环境。
评分没毛病,5星
评分速度快,质量好!支持京东哦!!开学季有优惠!!
评分不错,给力啊
评分不错,给力啊
评分盒子居然没封口。。。。。。........
评分nice
评分东西很好,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很好,有优惠活动买的很便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