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高效养殖与加工利用一学就会

蝗虫高效养殖与加工利用一学就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玉升 著
图书标签:
  • 蝗虫养殖
  • 食用昆虫
  • 昆虫养殖
  • 农业技术
  • 养殖技术
  • 食品加工
  • 昆虫食品
  • 高效养殖
  • 乡村致富
  • 特色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72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004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饲药用动植物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为蝗虫养殖领域知名教授专家
养殖技术、注意事项,关键、实用
有经济效益分析
对发展利用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东亚飞蝗为主要对象,结合稻蝗、棉蝗等几种已经具有生产规模的种类,讨论了蝗虫的研究历史概况,包括蝗灾的控制技术研究利用及蝗虫资源化利用历史;蝗虫生产养殖的生物学基础;蝗虫规模化生产养殖技术;蝗虫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基础;蝗虫的捕捉、贮存、运输与加工;蝗虫资源的综合应用;蝗虫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意义与前景;蝗虫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价;蝗虫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效益分析;东亚飞蝗的可持续控制技术等内容。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动物、昆虫、畜牧、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师生、特种经济动物专业的科技与生产养殖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生物与昆虫资源研究所,副院长、主任,教授,中国昆虫学会资源昆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柴油协作组专家,山东省虫业协会理事长。

目录

1认识昆虫资源1
1.1资源与生物资源的概念1
1.2我国经济昆虫资源产业化利用概况2
1.3昆虫资源产业化领域2
1.4经济昆虫资源化的教育发展概况4
1.5昆虫的益与害4
2蝗虫研究与利用的历史概况6
2.1东亚飞蝗名称的由来及演变过程6
2.2蝗灾被作为农业重大灾害的研究8
2.3历史上的蝗虫资源化利用12
2.4蝗虫资源化利用与可持续控制13
3蝗虫生产的生物学基础14
3.1东亚飞蝗15
3.2中华稻蝗47
3.3棉蝗50
3.4中华蚱蜢52
4东亚飞蝗高效生产养殖技术55
4.1东亚飞蝗高效生产养殖选址与设施建设63
4.2东亚飞蝗的良种选育与培育68
4.3东亚飞蝗的饲料植物生产栽培技术71
4.4东亚飞蝗生物饲料的加工与利用85
4.5东亚飞蝗生产养殖环境条件控制100
4.6东亚飞蝗生产养殖的天敌防护措施101
4.7东亚飞蝗生产管理的关键技术104
5蝗虫的捕捉、加工、贮存与运输109
5.1蝗虫的捕捉技术109
5.2蝗虫的加工、贮存技术110
5.3蝗虫的运输技术113
6蝗虫产业化利用的资源基础114
6.1蝗卵的物质成分114
6.2蝗虫与其他昆虫资源成分的比较114
7蝗虫资源的综合应用117
7.1蝗虫活体资源利用,延长特色养殖产业链118
7.2蝗虫蛋白在绿色饲料、健康养殖中的应用123
7.3蝗虫的食用及药用保健功能124
7.4蝗虫的深加工产品开发126
7.5蝗虫粪沙资源利用127
7.6蝗虫作为生物学教学科研材料129
8蝗虫资源产业化发展效益分析131
8.1经济效益分析131
8.2社会效益分析131
8.3生态环境效益分析132
9蝗虫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价135
9.1蝗虫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135
9.2蝗虫生产养殖及产业化风险评价137
附录一:东亚飞蝗的可持续控制技术140
(一)蝗虫发生的现状与动态143
(二)改造蝗虫发生地的历史成就144
(三)飞蝗发生地的现状及改造新思路150
(四)蝗虫的生物防治技术158
(五)蝗虫监测的信息技术162
(六)治蝗药的改进与更新换代163
(七)机械捕蝗技术167
(八)环境中蝗虫生态调控技术168
附录二:东亚飞蝗生产与综合利用技术规范170
参考文献173

前言/序言


《蝗虫高效养殖与加工利用一学就会》图书简介 引言 在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和对可持续蛋白质来源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畜牧业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的挑战。与此同时,昆虫作为一种新兴的蛋白质来源,正以其高效的资源转化率、较低的环境足迹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众多可食用昆虫中,蝗虫以其广泛的分布、易于养殖以及成熟的加工利用基础,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书《蝗虫高效养殖与加工利用一学就会》旨在为有意投身于蝗虫养殖和加工领域的个人、合作社、企业提供一套系统、实用、易于掌握的技术指南。我们深知,理论知识的枯燥和实践操作的繁琐可能会让许多潜在的从业者望而却步。因此,本书的编写理念始终围绕“一学就会”的核心,力求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最直观的图文案例,将蝗虫养殖和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并在实践中不断精进,最终实现高效益的产业化目标。 本书并非一蹴而就的秘籍,而是一条精心铺就的通往成功的道路。我们深信,凭借科学的方法、勤恳的实践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任何有志于此的读者都能在蝗虫养殖与加工领域大展宏图。 第一部分:蝗虫养殖——从零开始的财富密码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蝗虫养殖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知识到具体操作,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养殖根基。 第一章:认识蝗虫——潜力巨大的“绿色”蛋白源 1.1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与经济价值 详细介绍常见食用蝗虫的种类,如东亚飞蝗、意大利壁虱等,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周期等。 深入剖析蝗虫的营养成分,如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与传统畜禽产品进行对比,突出其优势。 阐述蝗虫作为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多种应用场景下的经济价值,以及其在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适宜养殖的蝗虫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养殖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最适合本地化养殖的蝗虫品种。 分析不同品种的产量、生长速度、抗病性、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指标,帮助读者做出理性决策。 1.3 养殖环境的构建与管理 1.3.1 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准备:详细介绍室内外养殖的优缺点,以及场地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如通风、采光、水源、土壤等。 1.3.2 养殖设备的选购与搭建:从育雏箱、饲养笼、食槽、水槽、恒温恒湿设备到捕捞工具,提供详尽的设备清单和选购建议,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DIY或购买成品。 1.3.3 温度、湿度与光照的控制:解释不同生长阶段蝗虫对温湿度和光照的适宜范围,以及如何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精确调控,保障蝗虫健康生长。 1.3.4 通风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强调良好的通风对预防疾病、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性,并介绍不同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及实施方法。 1.4 蝗虫的繁殖与孵化技术 1.4.1 种虫的选育与管理:如何从健康、活跃的种群中挑选优质种虫,以及种虫的饲喂、交配管理。 1.4.2 产卵方式与产卵床的准备:讲解不同蝗虫的产卵习惯,指导读者如何制作适宜的产卵床,并优化产卵环境。 1.4.3 卵的孵化管理:详细介绍孵化箱的设置、温度、湿度、孵化时间的控制,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未孵化的卵。 第二章:科学饲养——高效生长的关键 本章将聚焦于蝗虫的日常饲养管理,从饲料配方到病虫害防治,确保每一只蝗虫都能茁壮成长。 2.1 蝗虫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 2.1.1 基础饲料的组成:详细介绍蝗虫生长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来源,如各类谷物、豆类、蔬菜、草料等。 2.1.2 幼虫期与成虫期的饲料差异:分析不同生长阶段蝗虫对营养的需求变化,提供针对性的饲料配方建议。 2.1.3 经济实惠的饲料选择与搭配: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当地廉价、易得的农作物副产品(如麦麸、米糠、玉米粉、豆渣、废弃蔬菜等)来配制营养均衡且成本较低的饲料。 2.1.4 饲料的加工与储存:介绍饲料的粉碎、混合、制粒等加工方法,以及如何科学储存以防止霉变和营养流失。 2.2 饲喂策略与技巧 2.2.1 饲喂频率与投喂量:根据蝗虫的生长阶段、密度、环境因素等,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计划。 2.2.2 饲喂方式的优化:例如,定时定量、分散投喂、避免饲料污染等。 2.2.3 饮水管理:强调清洁饮水的重要性,介绍有效的饮水方式,如滴灌、饮水器等。 2.3 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2.3.1 蝗虫常见疾病的病原、症状与诊断:详细介绍可能影响蝗虫健康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 2.3.2 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重点推荐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中草药防治等非化学方法,如改善通风、定期消毒、移除病弱个体、利用天敌等。 2.3.3 合理使用药物的原则:在必要时,介绍安全、高效的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休药期的规定。 2.3.4 常见天敌的识别与保护:了解对蝗虫有益的天敌,如某些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并学会保护和利用它们。 2.4 蜕皮管理与应激处理 2.4.1 蜕皮期的生理变化与注意事项:讲解蝗虫蜕皮的生理过程,以及在蜕皮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 2.4.2 常见蜕皮问题的原因与对策:如蜕皮不遂、畸形等,分析其根源并提供解决方案。 2.4.3 减少应激反应的措施:如避免频繁的捕捞、突然的温度变化、噪音干扰等。 第三章:规模化养殖与成本控制 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将小规模养殖经验转化为高效的规模化生产,并着重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1 养殖密度与空间利用 3.1.1 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密度:科学规划养殖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和生长受阻。 3.1.2 立体养殖技术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多层笼架等设备,最大化利用养殖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2 自动化与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 3.2.1 自动喂食器、饮水器:介绍如何选择和安装,提高饲养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3.2.2 温湿度、光照智能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节约能源。 3.2.3 监控与数据管理:介绍简单的养殖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帮助优化养殖管理。 3.3 养殖效益分析与成本核算 3.3.1 关键成本构成分析:从饲料、设备、人工、水电、防疫等角度,详细分析各项成本。 3.3.2 产量预测与收益评估:根据养殖密度、成活率、市场价格等因素,进行科学的产量和收益预测。 3.3.3 降低养殖成本的策略:如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利用废弃物资源等。 3.4 规模化养殖的风险管理 3.4.1 市场风险:如何应对价格波动、需求变化等市场风险。 3.4.2 生产风险:如自然灾害、疫情爆发等。 3.4.3 应对策略与应急预案: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低潜在损失。 第二部分:蝗虫加工利用——变废为宝的黄金法则 在掌握了高效养殖技术后,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探索蝗虫的多样化加工利用途径,将养殖的成果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 第四章:蝗虫的采集、储存与预处理 4.1 适时采集与捕捞技巧 4.1.1 最佳采集期:讲解不同生长阶段蝗虫的适宜采集时间,以及影响采集时机的因素。 4.1.2 绿色、高效的捕捞方法:介绍适合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捕捞工具和技术,如网捕、吸集等,尽量减少对蝗虫的损伤。 4.1.3 活体处理与初步分离:捕捞后的即时处理,如筛选、分级等。 4.2 蝗虫的清洗与消毒 4.2.1 清洗方法:介绍有效的清洗步骤,去除蝗虫体表的污垢、粪便等。 4.2.2 消毒处理:采用食品级消毒剂或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照射)对蝗虫进行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4.3 蝗虫的短期与长期储存 4.3.1 冷藏与冷冻:介绍不同温度下的储存条件和保鲜方法。 4.3.2 干燥与脱水:讲述如何通过烘干、风干等方式延长储存期。 4.3.3 活体储存:针对部分加工方式,介绍活体储存的技巧。 4.4 预处理技术 4.4.1 煮沸与蒸制:作为初步熟化处理,有助于后续加工。 4.4.2 去除内脏与腿翅: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介绍是否需要进行精细化处理。 第五章:蝗虫的食品加工——美味与健康的完美融合 本章将深入探讨蝗虫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多种创新性的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思路。 5.1 炸制与烤制蝗虫 5.1.1 经典炸制工艺:详细介绍油温、时间、调味料的选择,制作出酥脆可口的炸蝗虫。 5.1.2 创新烤制方法:介绍不同口味的烤制配方,如香辣味、孜然味等,突出健康低脂的特点。 5.1.3 风味调配与包装:提供多种腌制料和撒料的配方,以及适合不同产品的包装建议。 5.2 蝗虫蛋白粉与营养补充剂 5.2.1 蛋白提取与纯化技术:介绍酶解法、超滤法等提取高品质蝗虫蛋白的工艺。 5.2.2 蛋白粉的生产与应用:讲解如何将提取的蛋白制成易于吸收的粉末,用于运动营养品、代餐等。 5.2.3 胶囊与片剂的开发:作为便捷的营养补充形式。 5.3 蝗虫面粉与其他烘焙产品 5.3.1 蝗虫面粉的制备:将干燥后的蝗虫研磨成细粉,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 5.3.2 蝗虫面包、饼干、馒头等:将蝗虫面粉添加到传统烘焙食品中,提升营养价值和风味。 5.3.3 创新性烘焙产品开发:如蝗虫能量棒、代餐饼等。 5.4 蝗虫休闲食品与风味小吃 5.4.1 蝗虫脆片、膨化食品:利用挤压、膨化等技术,开发趣味性强的休闲食品。 5.4.2 调味蝗虫罐头/包装产品:如麻辣味、蒜香味等,方便即食。 5.4.3 蝗虫零食的创新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产品。 5.5 蝗虫在传统菜肴中的应用 5.5.1 蝗虫汤、粥、饺子馅:介绍如何将蝗虫作为食材,融入中式烹饪。 5.5.2 蝗虫酿菜、蝗虫丸子:利用蝗虫的独特口感,开发创意菜品。 5.5.3 地方特色蝗虫美食的挖掘与推广。 第六章:蝗虫的非食品加工利用——循环经济的典范 除了食品领域,蝗虫在其他领域的利用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本书将为您揭示这些“变废为宝”的途径。 6.1 蝗虫作为高品质饲料原料 6.1.1 蝗虫干粉与蛋白粗品:作为鱼、禽、畜等动物的优质蛋白和氨基酸来源。 6.1.2 蝗虫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作为鱼、虾、蟹的开口料和配合饲料。 6.1.3 蝗虫在宠物食品中的应用:满足宠物对高蛋白、易消化营养的需求。 6.2 蝗虫提取物及其医药、化妆品应用 6.2.1 壳聚糖的提取与利用:蝗虫外壳富含壳聚糖,具有抗菌、抗氧化、促愈合等多种功能。 6.2.2 活性肽的提取与生物活性研究:蝗虫体内的肽类物质可能具有抗炎、降血压等潜在药用价值。 6.2.3 蝗虫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如保湿、抗衰老等。 6.3 蝗虫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6.3.1 蝗虫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分析其养分含量,指导用户制作高效有机肥。 6.3.2 蝗虫尸体及残渣的生物发酵:生产沼气、生物柴油等。 6.3.3 综合利用,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 第三部分:市场拓展与产业化——将梦想照进现实 本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关于市场分析、品牌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读者成功实现蝗虫产业化的目标。 第七章:市场分析与产品定位 7.1 目标市场调研与分析 7.1.1 国内外食用昆虫市场现状与趋势。 7.1.2 目标消费群体画像:如注重健康、追求新奇、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 7.1.3 竞争对手分析:了解市场上已有的蝗虫产品及其优劣势。 7.2 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7.2.1 挖掘产品独特卖点:如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某种特殊营养素等。 7.2.2 包装设计与品牌故事:打造吸引人的产品形象和品牌理念。 7.2.3 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线开发。 7.3 价格策略与营销推广 7.3.1 合理的定价策略:结合成本、市场行情和产品价值。 7.3.2 多渠道营销推广:线上(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与线下(展会、实体店)相结合。 7.3.3 举办体验活动与促销,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八章: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 8.1 中国及国际关于食用昆虫的法律法规概述 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用昆虫的要求。 8.1.2 动物防疫、检疫等相关规定。 8.2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8.2.1 HACCP、ISO22000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 8.2.2 从养殖到加工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 8.2.3 定期自查与第三方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8.3 消费者信心建立与产品宣传 8.3.1 透明化的生产流程展示。 8.3.2 科学严谨的产品宣传,避免虚假夸大。 8.3.3 积极回应消费者疑虑,提升信任度。 第九章:产业化发展与合作共赢 9.1 组建合作社或加入产业联盟 9.1.1 抱团取暖,共享资源与信息。 9.1.2 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与销售成本。 9.2 寻求政策扶持与融资渠道 9.2.1 了解国家及地方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 9.2.2 探索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 9.3 建立稳固的供应链与销售网络 9.3.1 与上游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9.3.2 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如餐饮、商超、线上平台等。 9.4 持续学习与技术升级 9.4.1 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9.4.2 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结语 《蝗虫高效养殖与加工利用一学就会》是一本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点燃更多人投身于这一充满前景的绿色产业的激情,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付出辛勤的努力,任何人都能在蝗虫产业化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果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您开启财富新篇章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黄色的封面上印着一只跃动的蝗虫剪影,配上那个直白的书名,确实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它的主题。我本来对昆虫养殖没什么概念,但听朋友说这本书把复杂的过程讲得深入浅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拿到手后,我首先被它清晰的排版吸引了,图文并茂的说明,即便是一个新手也能很快找到重点。书中对于不同品种蝗虫的习性差异介绍得相当细致,我之前只知道有那么几种,没想到不同环境下的管理方法竟然有这么多讲究。特别是关于温湿度控制的部分,作者似乎完全抛弃了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直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原理,让我这个完全不懂农业技术的人也能恍然大悟。光是看前几章,我已经对手头那几只小虫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再是盲目地喂食和观察了,而是心中有了大概的养殖蓝图。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似乎就是我们身边那个已经成功摸索出经验的老把式,用一种聊天对话的方式把知识传递给你。我尤其欣赏它对“失败案例”的坦诚剖析。书中专门开辟了一个章节,列举了新手最容易踩的几个坑,比如“过度喂食导致的群体性死亡”和“通风不良引发的疫病”。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比那些只谈成功的书本要实在得多。我前阵子就因为虫箱里湿度过高,差点全军覆没,对照书中的描述,马上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是我没有注意夏季傍晚的空气流通。这种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经验分享,价值千金,让我在养殖的道路上少走了不少弯路,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是一本实战总结而非教科书。

评分

翻阅全书,我发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花了不少心思。这本书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它先是宏观地介绍了蝗虫的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然后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到具体的饲养管理,最后落脚在产品深度加工和销售策略上。这种布局让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对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有了清晰的认知。我尤其喜欢它对“副产品”利用的探讨,比如如何将废弃的虫体转化为高效的有机肥料,这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从零开始、到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全方位指导方针,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会了养蝗虫,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创业前的全面培训。

评分

从技术深度来说,这本书对细节的挖掘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喂什么,养多久”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病理学和环境控制的微观角度。比如,书中对于“气味”在蝗虫行为中的作用分析,就非常新颖。作者指出,某些特定的气味分子会影响蝗虫的繁殖积极性,并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养殖阶段如何通过“环境熏香”(当然是用安全的植物提取物)来优化群体状态的方法。这种将生态学原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写法,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积累。对于我们这些想把养殖规模化的人来说,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才是决定利润的关键。它让我意识到,养虫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是一门精细的“环境工程师”的艺术。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干货”太多,简直就是一本实操手册。我之前在网上搜集了一些零散的资料,但很多都是互相矛盾或者过于笼统的。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流水线”式养殖方案,从虫卵孵化到成虫收获,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参数要求和注意事项。比如,书中提到如何自制高效的饲料配方,不仅列出了原料比例,还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成分对蝗虫的生长速度至关重要。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尝试优化了一下自己的饲料,肉眼可见地发现幼虫的蜕皮频率加快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了“加工利用”这一块,虽然我目前还没到那一步,但书中关于蛋白质提取和低温干燥的技术描述,让我对这个产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绝对不是一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手把手教你如何把养殖做成一门“手艺”。

评分

有用

评分

书很一般、讲的其实不是很全面

评分

要得的

评分

有用

评分

还没顾上看呢

评分

很不错,内容详细明了

评分

还没顾上看呢

评分

OK

评分

很不错,内容详细明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