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国华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妇科
  • 膏方
  • 江南医派
  • 妇科疾病
  • 中医养生
  • 传统医学
  • 滋补
  • 月经调理
  • 产后调理
  • 不孕不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95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40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字数: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为全面反映江南妇科流派名家应用膏方特色的专著,膏方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历史悠久,最早在江南一带尤为广泛应用,近几年更为盛行。江南中医妇科流派源远流长,《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论述了江南妇科流派及各流派应用膏方的异同,特别论述了吴门、孟河、浙派、海派的文化与医学流派以及妇科流派与膏方的关系,并根据妇科的疾病特点,按经、带、胎、产、杂分类汇集了江南妇科流派各代表性传承人和学术传承人的膏方医案。

作者简介

  胡国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1987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妇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哈荔田教授、1990年师从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朱南孙教授,是海派朱氏妇科学术继承人。临床擅长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不孕症等疑难杂病。发表文章30余篇,主编著作10余部。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褐上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妇科主任、妇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上海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分会副会长、上海药膳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膏方历史文化与应用
一、膏方的历史源流
1.膏方的起源与形成
2.膏方的成熟与发展
3.膏方的鼎盛与复兴
二、膏方承载的中医药文化
1.中医治未病思想
2.中医体质文化
3.三因制宜的整体观
4.辨证制膏
5.中医人文关怀
三、膏方的类型与组成
1.膏方的类型
2.膏方的组成
四、膏方的制作与保存
1.浸泡
2.煎药
3.浓缩
4.收膏
5.盛装
6.保存
五、膏方的服用
1.服用季节
2.开路药
3.服用方法
4.注意事项
5.疗效和不良反应
七、妇科膏方历史源流与调治特点
1.妇科膏方的历史源流
2.女性生理病理特点
3.妇科疾病病因病机
4.妇人体质阴阳虚实
5.妇科膏方调治原则

中篇 江南妇科流派与膏方
一、吴门妇科流派
1.吴文化与吴门医派的起源
2.吴门医派特点
3.吴门妇科流派
4.吴门医派妇科膏方特色
二、孟河妇科流派
1.孟河文化与孟河医派
2.孟河四大家
3.孟河妇科学术特色
4.孟河妇科膏方特色
三、浙派妇科流派
1.浙江文化
……
下篇 妇科流派膏方医案
附录

精彩书摘

  ③陈氏妇科:世居浙江海盐,曾祖耀宗公原是咸丰间御医,致仕还乡后,太平军兴,遂率家徙居上海。历经筱宝、盘根、大年、惠林三代,以妇科擅治不孕症和妇科疑难病症而享誉于世。
  一世陈筱宝(1872-1937)少年即秉承家传,潜心研究医学。随父迁沪后,受业于上海妇科名医诸香泉门下。20岁时应浦东塘桥善堂之聘,驻堂施诊,遂以专业妇科鸣世。后在上海老城区三牌楼开业行医40年,业务鼎盛。积累盈箧,成《医事散记》4卷,毁于日寇炮火。逐渐形成独立流派,后世称之“上海陈氏妇科”。
  二世陈盘根(1897-1976),筱宝公长子。早年随其祖父和父亲习医。18岁即独立应诊于上海南市三牌楼。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医师,行医60余年,对闭经、痛经、带下、产后及妇女不孕等疑难杂症,疗治尤多,研制有效方剂,如陈氏调经益母丸、玉液金丹等。陈氏终身把“三德”(心德、口德、行德)作为座右铭,并且以此教诲后辈,深受病家赞扬。
  二世陈大年(1900-1975),筱宝公次子。1918年毕业于中法学校。随父侍诊,深得其传。又受业于儒医苏列侯。1925年开业行医,病家日盈门庭,沪上颇负盛名。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医师。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组组长、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分组副组长、全国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尤长于调经、种子、产后诸疾,以及官外孕、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妇科疾病的诊治。曾先后发表《妇科陈筱宝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简介》《痛经》《中医中药治疗月经病》《大补元丸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初步观察》《如圣汤治疗痛经》等论文。
  三世陈惠林(1923-),盘根公长子。幼承家学,随从父祖,勤学岐黄。1944年毕业于中国医学院,从学于当代名医秦伯未门下。行医60余载,求医者踵接,妇科疾病如痛经、不孕、闭经、崩漏、子宫肌瘤、幼稚子宫与幼女性早熟、白带过多等均卓有疗效。1984年从瑞金医院退休后定居香港,1985年前后多次应邀赴日本访问讲学。1985年初,荣获大阪市市长授予的一枚大阪市“金钥匙”,以此表彰他为增进中日友好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如今,经常奔走于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为推进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忙碌。学术传人有曾真等人。
  ④王氏妇科:王氏世祖祖籍南直隶,系螂琊郡王氏后裔。元末,曾随朱元璋起义,后朱皇帝杀戮功臣,祖先闻讯挂冠,隐居乡村,幸免于难。先后曾寓居安徽、松江等地,明末清初始定居于浦东三桥王家弄(今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镇金明村),迄今已历十余世。二世兰佩公弱冠时,师从上海程兆南先生学习中医,学成返乡设诊所,为王家行医之始。七世文陪公因精于喉科著名乡里,乡人即以公名作为地名,他逝世后20年仍在沿用。七世芹生公,曾列为开国初年时川沙四大名医之一,其事迹亦载入1985年版《川沙县卫生志》。八世介眉公精内外科,曾任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其长子王辉中,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设诊所于洋泾镇,次子王辉华,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在三桥故居开业,解放后参加联合诊所,故居从此无医生。四子王玮,受业西医,曾任职于海员医院。八世震诒公学承堂叔芹生公,善治伤寒杂病,尤以内、妇调理擅长,一生在沪行医,上海《杏苑中医文献杂志》1989年第3期刊登“川沙名医王震诒传略”,
  九世王辉萍(1930-)为震诒公之子,幼承庭训,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毕业后随父襄诊多年,学习家传临床经验。解放后曾参加上海卫校医训班,学习西医内科专业;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内科进修班,进修内科中医师资专业。1956年2月入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任内科中医师。同年9月调上海市公费医疗医院(延安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1963年曾随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唐吉父主任进修1年。1970年12月调昆明市延安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副主任。1982年获副主任医师职称。1984年4月调上海市川沙县(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任副院长、内科副主任。
  ……

前言/序言


膏方,古老智慧与现代健康的交融 膏方,作为中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养生智慧与临床疗效。它以其独特的剂型,将多种药材的精华浓缩,呈现出浓稠、细腻、易于吸收的质地,如同一碗精心熬制的琼浆玉液,温润滋补,直达病所。本书《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并非对已有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深入挖掘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中医妇科流派,精选其在膏方应用上的经典案例与独特经验,旨在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关注女性健康的同仁及患者,提供一份系统、实用且富有传承价值的参考。 膏方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 追溯膏方的历史,其起源可以上溯至古代的“膏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膏方逐渐演变为一种将君、臣、佐、使诸药,经过炮制、提取、浓缩、调和等工艺制成的半流体或流体药物,兼具治疗与养生的双重功效。相比于汤剂的急症速效,膏方更侧重于“治未病”的理念,通过长期的调养,温和地纠正体内的阴阳失调,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的目的。 膏方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精”与“全”。它将多种药物的有效成分高度浓缩,药力集中,疗效显著。同时,膏方讲究配伍的精妙,君臣佐使,各司其职,协同增效,能够针对复杂病症进行整体调治。其次,膏方的“慢”与“久”。膏方的服用周期通常较长,这恰恰符合了人体生理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客观规律。慢火炖煮,方能熬出醇厚滋味;细水长流,方能滋养身心。最后,膏方的“融”与“润”。膏方的质地醇厚,易于吞咽,且在口中能缓慢融化,药物成分得以充分吸收,避免了部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尤为适合体质虚弱、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独特风貌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医学文化也在此繁荣发展。特别是中医妇科,在江南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这些流派往往根植于深厚的经典理论,又结合了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活习俗以及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形成了各有侧重、各有绝招的学术体系。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形成,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深厚的学术底蕴: 江南地区自古便是文化昌盛之地,涌现出众多医学大家,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代代相传,为妇科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地域特色与人文关怀: 江南多水乡,气候湿润,女性体质多偏于阴柔,易受寒湿侵袭。因此,江南妇科流派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产后诸疾等方面,往往更注重温补、化湿、理气活血。同时,江南女性普遍注重生活品质,对养生保健亦有较高追求,这也促进了膏方在江南妇科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名医大家的传承与创新: 历代江南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中医妇科大家,他们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宝贵经验,更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许多都体现在了膏方的应用上。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内容导向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一书,将聚焦于江南地区数位知名中医妇科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传人,深入挖掘他们对于膏方在女性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方面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本书旨在呈现的,并非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鲜活的临床智慧。 本书的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展开: 一、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概览与辨析: 流派起源与发展脉络: 梳理江南地区主要中医妇科流派的形成历史,分析其学术渊源,明确各流派的核心思想和治疗特色。 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介绍江南地区在妇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阐述他们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特别是他们对膏方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流派特色与辨证论治: 深入分析各流派在治疗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痛经、闭经等)、带下病、崩漏、癥瘕、不孕症、产后病(产后腹痛、产后抑郁、产后虚弱等)、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的独特辨证方法和治疗策略。 二、膏方在江南中医妇科中的应用精粹: 膏方理论在妇科的应用: 探讨膏方如何在中医妇科理论指导下,通过滋补肝肾、调和气血、健脾益气、化湿散寒等方式,发挥其温和持久的治疗和养生作用。 精选膏方验案赏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体现在对精选膏方验案的深入剖析。这些验案将严格选取自江南地区各知名流派,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的女性患者。 经典膏方解析与临证化裁: 辨证施治的膏方: 详细阐述针对特定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带下量多色黄、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产后虚损等,各流派是如何运用膏方进行辨证施治的。 养生保健膏方: 关注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如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期)的生理特点,介绍各流派如何根据女性的生理变化,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养生膏方,以达到保健强身、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膏方成分的药理与炮制: 针对每个精选膏方,深入解析其组成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理作用,以及各药物的炮制方法和相互配伍关系。 君臣佐使的配伍艺术: 重点突出膏方配伍的精妙之处,分析其中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揭示膏方为何能够达到如此显著的疗效。 临床化裁的智慧: 强调膏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季节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本书将展示名老中医如何在经典膏方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加减化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膏方制作与服用指导: 传统膏方制作工艺: 介绍江南地区特色的膏方制作工艺,如选药、炮制、提取、收膏、储存等环节,强调工艺对膏方质量的重要性。 现代膏方制作技术: 结合现代制药技术,介绍如何科学、规范地制作和检验膏方,确保其安全有效。 膏方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提供详细的膏方服用指导,包括服用剂量、服用时间、服用方法(如烊化、冲服、直接吞服等),以及服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生活起居等,帮助读者安全有效地利用膏方。 膏方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探讨膏方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的价值,以及如何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形成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模式,为女性健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期望与目标: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一书,期望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传承中医瑰宝: 将江南地区宝贵的中医妇科膏方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传承,为后学提供一份珍贵的临床参考。 提升临床疗效: 通过精选的验案和深入的解析,帮助广大中医妇科从业者,提升对膏方应用的认识和临床疗效。 普及科学养生: 向广大女性读者普及科学、安全、有效的膏方养生保健知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彰显中医魅力: 充分展现中医膏方在治疗和调养女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无穷魅力,增强民族医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书力求在内容上做到严谨求实,在表述上力求通俗易懂,让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益。我们相信,通过对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的深入挖掘和精选,本书将成为一本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的著作,为促进女性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临床多年的妇科医生,对于各种妇科疾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深感中医在妇科领域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流派,往往蕴含着宝贵的临床智慧。我对“江南中医妇科流派”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我曾听闻,这一流派在调经、助孕、产后恢复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卓著的疗效。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或者一些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症,这时我就会想到中医的辨证论治。而江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孕育出的中医理论和用药习惯,是否与我所学的有所不同?书中提及的“膏方”,对我来说更是极具吸引力。膏方作为一种高度浓缩和个性化的中药剂型,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江南中医妇科在膏方应用方面的深入探讨,比如,有哪些经典的膏方方剂,它们各自的适应症是什么?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加减化裁?书中是否会结合一些经典的医案,来阐述膏方的具体应用,以及这些膏方在改善女性生殖健康、调理月经不调、处理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方面,是否有着更为精妙的思路和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用的临床思路和方法,能够拓宽我的学术视野,提升我的临床诊疗水平,为更多女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养生文化充满热爱的人,我一直对中医中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女性健康领域。我常常会在周末的时间,翻阅一些古籍或者养生类的书籍,试图从中汲取一些宝贵的智慧。我一直对“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这个名称颇为着迷,因为它听起来就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江南女子的气息,仿佛蕴含着一种温柔而强大的生命力。我一直觉得,江南水乡的女性,因为地域和气候的特点,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独特之处,而中医作为一种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医学,必然会针对这些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体系。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对“江南中医妇科流派”有了更具体的想象。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这个流派在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理念,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或者生活习惯是江南女性特别推崇的?这些养生方式又是如何与中医的理论相结合,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呢?书中所提及的“膏方”,更是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听说膏方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滋补方法,它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来量身定制,而且制作过程也十分繁琐。我非常想知道,江南中医妇科的膏方,在选材和配伍上,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否能够详细介绍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女性的膏方,以及它们在调理气血、滋养肝肾、改善睡眠等方面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中医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一些实用的养生指导,让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充实。

评分

在我看来,医学著作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既能指导临床,又能启迪思考。“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膏方精选”这个书名,给我一种非常务实且具有针对性的感觉。我并非科班出身,对中医妇科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一些科普读物和坊间的传说,很多时候会感觉知识零散,难以形成系统认知。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聚焦于特定流派和特定剂型的切入点,这让我觉得非常难得。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核心诊疗理念,例如,在面对常见的妇科问题时,这个流派的医生是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是否有一些独特的诊断方法或者思考框架?而“膏方精选”这一点,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理解膏方是一种非常讲究的治疗方式,它需要精细的辨证和个性化的配方。我非常想知道,书中会选择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膏方?这些膏方在治疗哪些妇科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书中是否会结合一些具体的病案,来详细讲解膏方是如何组方、如何运用,以及疗效如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的智慧来调理女性的健康,并且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它不应该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临床经验的体现。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研究者,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对各种地域性医学流派的研究。在我看来,每一个地域性的医学流派,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印记,也蕴含着千百年来人民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这个名称,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似乎指向了一个特定地域、特定学科的文化符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究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历史渊源,比如,这个流派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有哪些标志性的医学家和著作?其核心理论体系又有哪些独特的创新之处?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膏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膏方不仅是一种药物剂型,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个体化”的理念。我非常想知道,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膏方,在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出地域特色的?例如,在药材的选择上,是否会侧重于江南地区特产的药材?在配伍和炮制上,是否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技艺?书中是否会通过一些深入的学术考证,来梳理和呈现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膏方理论,并分析其在历代医案中的具体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宝贵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思路,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阐释江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独特价值和历史贡献。

评分

初次接触中医妇科,我一直对“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这个概念心存好奇,因为它听起来就带着一种温婉而深厚的底蕴。在翻阅了市面上不少妇科养生书籍后,我发现很多内容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专业,很难找到一本既能让我这个门外汉有所了解,又能体现出流派特色的书籍。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仅从目录和前言,就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它似乎并不直接罗列病症与方剂,而是更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梳理和呈现江南地区历代名医大家在妇科领域的独特见解和治疗思路。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流派是如何在江南水乡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下,逐渐形成并发展出特有的辨证论治体系,以及其中蕴含的哪些哲学思想和养生智慧。例如,我想了解,江南地区女性的体质与北方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医妇科的用药和方剂的?书中所提及的“膏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在我的认知里,膏方是一种精炼而滋补的传统中药剂型,它承载着“治未病”的理念,尤其适合慢性调理。我非常想知道,江南中医妇科的膏方,在选材、配伍、炮制等方面,又有哪些独特的讲究,能否详细阐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膏方,以及它们在治疗哪些妇科疾病方面有着突出的疗效?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对中医妇科智慧的溯源之旅,而非单纯的科普读物。

评分

评分

对膏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赞!

评分

评分

不错,应该是正版,还会再来

评分

对膏方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赞!

评分

不错,应该是正版,还会再来

评分

评分

评分

内容不错,江南流派,方药详细,案例有特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