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学武 编
图书标签:
  • 金属表面处理
  • 表面工程
  • 腐蚀防护
  • 材料科学
  • 金属材料
  • 化学处理
  • 电化学处理
  • 涂层技术
  • 工艺技术
  • 工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1578
版次:2
商品编码:1153775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新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同时参考相关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
本书采用单元模块化结构,全书共分八个教学单元,主要介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工艺方法、技术要点和工程应用,包括表面改性技术、表面镀层技术、表面化学转化膜技术、堆焊技术、热喷涂技术、气相沉积与高能束表面处理技术等。本书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适当反映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新成就。为便于教学,本书配套有教学资源包,选择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来电(010-88379197)索取,或登录网站www.cmpedu.com,注册、免费下载。
本书可供高等职业院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或其他材料工程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工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版前言
第一单元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概述1
模块一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基本
知识1
一、初识金属表面处理
技术1
二、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
分类3
三、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
产生和发展3
四、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
应用5
模块二金属的表面结构与
现象7
一、金属的表面结构7
二、金属的表面现象8
模块三金属的磨损和腐蚀10
一、金属的腐蚀10
二、金属的磨损13
综合训练15
第二单元金属表面预处理17
模块一表面整平17
一、机械整平18
二、化学处理23
模块二表面脱脂26
一、化学脱脂26
二、有机溶剂脱脂27
三、电化学脱脂28
模块三表面除锈29
一、化学除锈29
二、电化学除锈31
三、工序间防锈32
综合训练33
第三单元金属表面改性技术34
模块一表面热处理34
一、感应淬火35
二、火焰淬火37
三、接触电阻加热淬火38
四、电解液加热淬火38
模块二化学热处理39
一、渗碳39
二、渗氮42
三、氮碳共渗和碳氮共渗44
四、渗硼与渗硫45
五、渗金属46
模块三表面形变强化技术48
一、喷丸强化48
二、其他表面形变强化52
综合训练54
第四单元金属表面镀层技术56
模块一普通电镀56
一、普通电镀的原理及工艺57
二、镀铬61
三、镀锌64
模块二电刷镀66
一、电刷镀的原理和特点67
二、电刷镀工艺及应用68
模块三化学镀71
一、化学镀的原理和特点71
二、化学镀镍72
模块四热浸镀75
一、热浸镀概述75
二、热浸镀锌77
综合训练79
第五单元金属表面转化膜技术81
模块一金属表面转化膜概述81
一、表面转化膜的基本原理81
二、表面转化膜的分类82
三、表面转化膜的用途82
模块二钢铁的发蓝处理83
一、钢铁发蓝的实质和应用83
二、钢铁发蓝工艺84
模块三金属的磷化处理86
一、金属的磷化处理概述86
二、钢铁的磷化处理87
三、非铁金属的磷化处理89
模块四铝及铝合金的氧化
处理89
一、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
处理90
二、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92
模块五阳极氧化膜的着色与封
闭96
一、阳极氧化膜的着色96
二、阳极氧化膜的封闭99
综合训练101
第六单元堆焊技术103
模块一堆焊技术概述103
一、堆焊技术的特点及分
类103
二、堆焊技术的应用领域105
模块二堆焊材料107
一、堆焊合金的类型107
二、常用的堆焊材料112
模块三焊条电弧堆焊116
一、焊条电弧堆焊的特点和
应用116
二、焊条电弧堆焊工艺117
三、焊条电弧堆焊应用实
例119
模块四氧乙炔火焰堆焊120
一、氧乙炔火焰堆焊及其设备和
材料120
二、氧乙炔火焰堆焊工艺121
三、氧乙炔火焰堆焊应用实
例123
模块五埋弧堆焊124
一、埋弧堆焊的原理和分
类125
二、埋弧堆焊工艺参数127
三、埋弧堆焊应用实例128
模块六CO2气体保护堆焊129
一、CO2气体保护堆焊的原理和
特点130
二、CO2气体保护堆焊工
艺131
三、C50型铁路货车下心盘
CO2气体保护堆焊132
模块七其他堆焊方法133
一、等离子弧堆焊133
二、电渣堆焊135
三、碳弧堆焊136
综合训练137
第七单元热喷涂技术139
模块一热喷涂技术概述139
一、初识热喷涂技术140
二、热喷涂的一般原理140
三、热喷涂技术的分类及
特点142
四、热喷涂层的功能和应
用144
模块二热喷涂材料145
一、热喷涂材料的性能和分
类145
二、热喷涂用金属及合金线
材146
三、热喷涂用粉末148
模块三火焰类喷涂150
一、火焰喷涂150
二、爆炸喷涂155
三、高速火焰喷涂156
模块四电弧类喷涂157
一、电弧喷涂158
二、等离子弧喷涂161
模块五热喷涂涂层系统的设
计164
一、热喷涂层的性能165
二、热喷涂材料的选择165
三、热喷涂工艺的选择166
综合训练167
第八单元气相沉积与高能束
表面处理技术169
模块一气相沉积技术169
一、物理气相沉积170
二、化学气相沉积176
模块二激光表面处理技术180
一、激光表面处理的原理及
特点181
二、激光相变硬化182
三、激光合金化与激光熔
覆185
模块三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188
一、电子束的产生及处理
特点189
二、电子束表面处理工艺189
三、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
的应用实例190
模块四离子注入技术191
一、离子注入的原理和特点192
二、离子注入装置193
三、离子注入的应用194
综合训练195
附录部分综合训练答案197
参考文献202模块一刚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
公理
第二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三节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四节平面汇交力系
第五节力矩与力偶
第六节平面任意力系
第七节重心及稳定性
第八节摩擦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力系及平衡方程验证
第二章材料力学
第一节弹性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第二节杆的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三节剪切和挤压
第四节圆轴的扭转
第五节梁的平面弯曲
第六节压杆稳定性
第七节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低碳钢拉伸与压缩试验
第三章工程材料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第二节钢铁材料
第三节船用金属材料
第四节船舶舾装常用材料及配件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常用工程材料的辨认
第四章机构基础
第一节机构简图及机构的自由度
第二节平面铰链连接四杆机构及其
演变
第三节平面凸轮机构
第四节棘轮机构
第五节螺旋机构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不同类型四杆机构的组合
第五章机械传动
第一节摩擦轮传动
第二节带传动
第三节齿轮传动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圆柱直齿轮传动
第五节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六节两轴垂直相交的直齿锥齿轮
传动
第七节蜗杆传动
第八节链传动
第九节轮类零件构造
第十节轴系零部件
第十一节轴承
第十二节机械传动中的螺纹连接
第十三节机械传动系统简单分析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自行车传动分析@@


第六章流体机械基础@@
第一节液压系统的基本元件@@
第二节典型液压系统@@
第三节常用流体机械简介@@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油压千斤顶拆装分析@@


第七章典型机械@@
第一节减速器@@
第二节船用齿轮箱@@
第三节起重机械@@
第四节钣金机械@@
小结@@
习题@@
实践项目一级减速器模型拆装@@

附录@@
附录A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GB/T 1095—2003摘录)、普通型平键(GB/T
1096—2003摘录)@@
附录B凸缘联轴器(GB/T 5843—2003
摘录)@@
附录C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GB/T 4323—2002摘录)@@
附录D带制动轮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GB/T 4323—2002摘录)@@
附录E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主要
性能和特点@@
附录F常用液压元件图形符号
(GB/T 786��1—2009摘录)@@
附录G常用液压元件、水泵和空压机
图集@@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第二版)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金属表面处理的各项关键技术,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及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份详实可靠的参考。本书的第二版在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力求紧跟行业前沿发展,覆盖了当前金属表面处理领域最重要、最实用的技术和工艺。 第一部分:金属表面处理的基础理论与发展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构建起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从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表面性质入手,详细阐述金属表面原子排列、晶体缺陷、表面能等基本概念,并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金属的宏观表面性能,如腐蚀性、粘附性、耐磨性等。接着,本书将系统梳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简单的物理方法到如今复杂多样的化学、电化学及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展示技术的演进脉络和驱动因素。同时,我们将探讨金属表面处理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例如提升产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实现功能化以及满足特殊应用需求(如光学、电子、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 第二部分:常见金属表面处理工艺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对各类主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机械处理工艺: 打磨与抛光: 涵盖砂带打磨、砂轮打磨、抛光轮抛光、化学机械抛光(CMP)等技术。重点介绍不同磨料、抛光剂的选择与应用,以及不同工件形状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对应工艺参数。 喷砂与抛丸: 详细介绍喷砂、抛丸工艺的原理、设备类型、磨料选择(如玻璃砂、钢丸、陶瓷丸等)及其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讨论其在去除表面氧化皮、毛刺、改善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应力等方面的应用。 滚筒研磨: 介绍滚筒研磨的原理、设备、以及适用于各种小型零件的批量处理优势,并分析其在去毛刺、圆角、抛光等方面的效果。 化学处理工艺: 酸洗与碱洗: 详细阐述酸洗(如硫酸、盐酸、硝酸等)和碱洗(如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原理,包括其去除氧化皮、油污、锈蚀的机理。重点介绍不同酸/碱的浓度、温度、浸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对金属基材的腐蚀性控制。 磷化处理: 深入讲解磷化(如锌系磷化、锰系磷化、铁系磷化)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磷化膜的形成机理、结构和性能。讨论磷化膜在提高涂层附着力、防腐蚀性、耐磨性等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不同类型磷化液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钝化处理: 聚焦于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的钝化处理。详细介绍钝化液的成分(如硝酸、铬酸等)、钝化机理,以及钝化膜的形成与保护作用。讨论钝化参数(浓度、温度、时间)对钝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钝化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 转化膜处理: 广泛介绍金属表面氧化、着色、电化学着色等转化膜技术。重点分析其在铝、镁、铜及其合金上的应用,以及不同工艺参数对膜层厚度、颜色、性能的影响。 电化学处理工艺: 电镀(Electroplating): 这是本书重点介绍的工艺之一。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电镀液的组成、工作原理、电化学反应机理。 镀层金属: 详细介绍镀锌、镀镍、镀铬、镀铜、镀锡、镀银、镀金等常见金属电镀工艺。针对每种镀层,分析其性能特点(如耐腐蚀性、导电性、装饰性、耐磨性)、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电镀工艺参数(电流密度、温度、pH值、添加剂等)。 合金电镀: 探讨如镍钴合金、锌镍合金等的电镀工艺,分析合金成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功能性电镀: 介绍硬质阳极氧化、导电阳极氧化等工艺,及其在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导电性等方面的应用。 阳极氧化(Anodizing): 尤其关注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详细介绍不同介质(如硫酸、草酸、酒石酸)下的阳极氧化过程、氧化膜的形成机理、结构(多孔层、阻挡层)及其性能。深入讲解封孔工艺(热封、冷封、化学封孔)对氧化膜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彩色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等技术。 电解着色: 介绍电解着色在铝阳极氧化后的应用,分析不同金属离子的电解过程及形成的丰富色彩,以及着色工艺参数对颜色均匀性、牢固度的影响。 电化学抛光: 介绍电化学抛光在不锈钢、铜、铝等材料上的应用,阐述其通过溶解金属表面的微观凸起,获得光滑、光亮表面的原理。 物理气相沉积(PVD)与化学气相沉积(CVD): PVD技术: 详细介绍溅射镀膜、蒸发镀膜、离子镀等PVD技术。重点阐述其工作原理、设备构成、常用镀膜材料(如TiN, CrN, AlTiN等)及其在硬质涂层、耐磨涂层、装饰涂层等方面的应用。 CVD技术: 介绍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包括反应气体、衬底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对薄膜形成的影响。重点讲解TiC, TiN, SiC等薄膜的CVD制备及其在提高刀具、模具等工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方面的优势。 其他表面处理技术: 热喷涂(Thermal Spraying): 介绍电弧喷涂、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等技术,及其在金属表面形成金属、陶瓷、合金涂层方面的应用,重点关注其在耐磨、耐高温、防腐蚀等方面的功能。 渗层处理(Diffusion Coating): 讲解渗碳、渗氮、渗铬、渗铝等工艺,分析其通过原子扩散在金属表面形成硬质层或合金层的原理,以及在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作用。 激光表面处理: 介绍激光淬火、激光熔覆、激光冲击波等技术,分析其在局部强化、硬化、表面改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第三部分:金属表面处理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本部分关注金属表面处理的实际应用和质量保障。 表面处理前的准备: 详细阐述表面清洁、去油、去氧化皮等预处理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检测方法,确保基材表面达到处理要求。 表面处理过程的控制: 强调工艺参数(温度、浓度、时间、电流密度等)的精确控制,以及过程监控的重要性。 表面处理后的检测: 介绍各种检测方法,包括: 膜层厚度测量: 如磁性测厚仪、涡流测厚仪、显微镜法等。 表面粗糙度测量: 如粗糙度仪、轮廓仪等。 硬度测试: 如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等。 耐腐蚀性测试: 如盐雾试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 附着力测试: 如划格法、拉伸法等。 形貌与成分分析: 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等。 失效分析与预防: 分析常见表面处理缺陷(如起泡、脱层、针孔、腐蚀等)的产生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四部分:金属表面处理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展望金属表面处理领域的未来发展。 绿色环保表面处理: 讨论无氰电镀、低VOC涂料、可回收利用工艺等环保型表面处理技术。 智能化与自动化: 探讨表面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机器人应用以及智能检测技术。 功能化表面处理: 介绍超疏水、超亲水、抗菌、自修复、导电、光学等特殊功能性表面处理技术。 纳米技术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探讨纳米涂层、纳米抛光等技术在提升材料性能方面的潜力。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各项技术,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应用,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名在金属加工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人员,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是多么重要。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也不像一些技术手册那样流于表面。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金属表面处理的原理,包括但不限于电化学、物理、化学等多种作用机制,并且用清晰的图示和表格辅助说明,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一目了然。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表面形貌与性能关系”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详细阐述了表面粗糙度、微观结构等如何影响附着力、耐磨性、光学性能等,这对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工艺以达到特定功能要求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介绍也紧跟时代步伐,例如对纳米表面处理技术、新型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都有所提及,这让我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们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技术难题,比如镀层脱落、表面不均匀等问题。翻阅这本书,总能找到相关的解释和解决方案。书中提供的排查方法和失效分析思路,对我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带领我一步步深入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系统性”。它不是零散的技术罗列,而是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置于一个更大的工程背景下进行阐述。从原材料的特性分析,到最终产品的应用要求,再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性能评估,书中都进行了全面的考量。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表面处理与产品设计协同”的章节,它强调了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应考虑表面处理的可行性和效果,避免后期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况。书中列举了许多因设计与表面处理不匹配而导致产品失败的案例,以及通过优化设计来实现更优表面处理效果的成功经验。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对于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和降低研发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标准化与规范化”的重视,也让我看到了专业技术领域的严谨性。对于各种检测标准、工艺规范、以及相关的行业法规,书中都有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确保产品质量和合规性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者,能够帮助我们从宏观层面把握金属表面处理的整个流程,并提供各个环节的详细指导,让我们能够更高效、更可靠地完成项目。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务实的气息,厚重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第一眼就让人对其内容产生信心。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恰逢我正在负责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对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需求迫切。之前我也翻阅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而《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以一种近乎百科全书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金属表面处理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工艺,再到相关的设备和检测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各种处理方法的机理分析,比如电镀的电化学原理,阳极氧化过程中氧化膜的形成过程,以及各种化学处理的反应路径,这些都帮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工艺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丰富,涵盖了汽车、航空航航天、电子电器、建筑等多个行业,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我们在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针对我们产品对耐腐蚀性的高要求,书中对不同防腐蚀镀层的性能对比和选择建议,就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让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表面处理方案。而且,书中对环保法规和绿色工艺的介绍也十分及时,这对于我们当前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你的工作台边,细致地为你讲解每一步的要领,让你茅塞顿开,事半功倍。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进入金属加工行业的新人,面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这样一本内容翔实的专业书籍,最初感到有些畏惧,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亲切和实用得多。书中对基本概念的解释非常到位,例如“表面能”、“接触角”、“浸润性”等,这些在许多其他书籍中被一带而过的概念,在这里都得到了清晰的阐释,并且与后续的表面处理工艺紧密结合,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某种处理,以及处理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工艺参数”部分的详细介绍,例如温度、时间、浓度、电压、电流密度等等,这些都是实际操作中非常关键的数值,书中不仅给出了典型值,还解释了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处理效果,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调整。这对于我这样缺乏经验的新手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书中对“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对如何评估表面处理效果有了清晰的认识,例如各种显微镜的使用、硬度测试、附着力测试、腐蚀试验等等,这些都为我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指导。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技能,让我能够快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充满信心地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全面的视角来审视金属表面处理这一庞大的工程领域。我过去的工作经验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比如某个特定类型的镀层,但对其他处理方式了解有限。然而,通过阅读《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我得以一窥全貌。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电镀、阳极氧化、化学转化膜等技术,还深入介绍了诸如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离子注入、激光表面改性等高科技手段。它详细地解释了每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控制、设备要求、以及针对不同金属材料和应用场景的选择依据。例如,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涂层,如硬质涂层、装饰性涂层、耐磨涂层、绝缘涂层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性能分析和选择指南,这对于我进行跨领域的合作和技术评估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表面完整性”的讨论,它不仅关注处理效果,更强调了处理过程对基材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表面处理来提升整体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书中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展示,也都非常专业和详实,例如不同处理工艺对材料疲劳强度、电导率、热膨胀系数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影响,都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持,这使得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进行决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本帮助我们建立系统性思维的工具。

评分

读完《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我最大的感触是它对于“细节”的关注。在金属表面处理这个领域,往往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决定了最终产品的成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讲解清洗和预处理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污垢的成分和去除方法,以及不同清洗介质的选择依据,甚至对清洗后的干燥方式也进行了探讨。这些看似微小的环节,却对后续的镀层结合力、表面均匀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艺过程中的微观变化”的描述印象深刻,例如电镀过程中晶粒的生长方式、阳极氧化过程中孔隙的形成机制等等,这些深入到微观层面的分析,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宏观的工艺问题,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之谈”,比如如何避免“针孔”的产生,如何控制镀层的内应力,如何提高氧化膜的致密性等等,这些都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每一个工艺环节都细致入微,将他的毕生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让你在实践中能够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它能够引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构建起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全面认知。我非常欣赏书中对“多功能性表面处理”的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功能的实现,而是鼓励我们去思考如何通过组合不同的表面处理技术,来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例如,如何在一个表面上同时实现耐磨、防腐蚀、绝缘、装饰等多种特性,书中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这种“集成式”的思维方式,对于当前产品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的趋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书中对“成本效益分析”的关注,也体现了其高度的实用性。它不仅仅介绍各种技术,还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评估,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例如,对比不同镀层的成本、性能和使用寿命,从而做出最优决策。这本书就像一位精明的“成本核算师”和“技术规划师”,它能够帮助我们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技术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金属材料科学的学生,接触《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在此之前,我对金属表面处理的认知仅限于一些基础的课本知识,比如电镀、钝化等,但对于其背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知之甚少。这本书则系统地、全面地介绍了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从最基础的清洗、除油、除锈,到各种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电化学沉积(ECD)等先进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我能想到的以及可能在未来会遇到的处理方式。书中对每一种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设备要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能够对各种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对比。我特别喜欢书中提供的大量图例和表格,它们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各种处理效果,比如不同粗糙度的表面、不同形貌的镀层等,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表面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能够有效地避免走弯路。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术语,作者也都会给出清晰的解释,让我能够轻松地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本书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金属表面处理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而是能够自信地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了。

评分

这本书在我的工作台边已经陪伴了我一段时间,每一次遇到技术难题,它都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我特别欣赏它在“表面改性”这一章节中的内容,这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技术,而是深入地探讨了表面处理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当我们追求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时,书中会引导我们去思考是需要形成一层硬质涂层,还是通过改变基材表面的相结构来实现。对于导电性要求,书中则会分析是需要金属导电层,还是通过碳材料的引入来改善。这种“反向思维”的引导,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本质,而不只是被动地应用某种技术。而且,书中对“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关注,也让我保持了对行业前沿的敏感度。例如,对液态金属、形状记忆合金等新型材料的表面处理探讨,以及对超疏水、超亲水表面制备的最新进展,都让我看到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技术”的介绍印象深刻,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种传统工艺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介绍了各种绿色替代方案,这对于我们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位深刻的行业思考者,它让我不仅掌握了“做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和“未来的方向”。

评分

这本《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第2版》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是一本“活”的书,它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堆砌,而是能够引导你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我接手一个需要复杂表面处理的零部件项目时,遇到了很多技术瓶颈,包括如何实现特定的光学性能,如何保证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如何满足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要求。我翻阅了很多资料,但总觉得碎片化,不成体系。而这本书,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解题高手”,它不仅列举了各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比如,对于光学性能的要求,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镀层的折射率、反射率等参数,以及如何通过多层结构设计来优化光学效果。对于硬度和耐磨性,书中深入分析了不同涂层材料的晶体结构、硬度机理,以及如何通过工艺参数来控制涂层的微观结构。此外,书中对失效分析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失效模式,并提供了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和诊断工具,这对于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预判和规避潜在问题至关重要。书中的许多案例,都充满了实用的技巧和经验,比如如何优化电镀液的成分以获得更均匀的镀层,如何控制阳极氧化过程的温度以获得特定颜色的氧化膜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验室里难以轻易获得的宝贵信息。这本书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评分

书不错,是正品

评分

书中标题的层次划分很混乱。

评分

字迹清晰,就是物流有点慢,包装一般般

评分

评分

对公司实用

评分

速度很快,一直信赖京东。

评分

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简单的介绍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东西,这次买了好多,如果一一评价的话,会累死宝宝的,现在统一评价一下,第一送货快,第二全都是正品,第三质量都非常好。只要看到我这段评论,那么这个商品绝对值得你购买。但是如果遇到质量差的商品,我一定单独评价的,对自己负责,也对别的买家负责,自己吃亏了也要让其他买家知道心里有底。看到以上这段话的,评价全是好评哦亲

评分

工具书储备,用的时候不用东查西搜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